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minister(部长):自称“小人”的大臣

在中国历史上,再大的官见了皇帝也得自称“奴才”、“小的”。西方也一样,大臣在国王面前自称minister。mini表示“小”,如miniskirt(迷你裙);后缀ster表示“人”,所以minister其实就是“小人”的意思。因此,在英语中,minister就逐渐变成了对辅助国王的大臣的称谓。虽然后来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minister的称呼并没有变化,只是翻译时一般翻成“部长”而不是“大臣”。prime minister就是首相、总理。

minister作为动词时,表示“辅助、伺候”。单词administer、administrate跟minister同源,前面的ad是表示“to”的希腊语。所以这两个单词虽然也表示“管理”的意思,但跟management还是有所区别,一般翻译为“行政管理”,说白了就是辅助主人料理日常事务的,跟“管家”有点接近。而management中的manage本意是“驾驭马”,含有“想方设法控制、操纵,努力实现”的意思。

minister:['mɪnɪstə]n.部长,大臣,牧师vi.执行牧师之物,辅助或伺候某人

ministry:['mɪnɪstrɪ]n.政府部门

administer:[əd'mɪnɪstə]v.管理,治理,实施

administrate:[əd'mɪnɪstreɪt]v.管理,经营,实施

administration:[ədmɪnɪ'streɪʃ(ə)n]n.管理,行政,实施,行政机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inister 词源,minister 含义。

emperor(皇帝):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很多人区分不了单词emperor(皇帝)和king(国王)的差异。英语单词emperor(皇帝)源自拉丁语imperiator,意思是“指挥官”。最开始只是罗马军队对成功的将军的一个封号,后来被长老院用在凯撒,屋大维和他们的继承人身上。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皇曾经封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为罗马帝国的emperor,但只是一个虚名。随后主要由德意志诸侯国组成的神圣罗马帝国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衣钵,所以神圣罗马帝国也有emperor,从各个德意志诸侯国的国王中推选出。东罗马帝国也使用emperor这个头衔。欧洲历史上后来只有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使用了emperor这个头衔。

由此可见,emperor指的是由多个民族和国家组成的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并常常特指罗马帝国的皇帝。一般国家的国王都是king而不是emperor。

emperor: ['emp(ə)rə] n.皇帝,君主

empire: ['empaɪə]n.帝国

imperial: [ɪm'pɪərɪəl]adj.帝国的,皇帝的,至高无上的

republic(共和):古罗马的“公共事务”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民驱逐了暴君塔克文,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实行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共和“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spublica,由res(事务)和publica(公共)构成,意思是“公共事务”。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政体的对立面。在奴隶制时代,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曾实行过共和制,出现过贵族共和制和民主共和制。贵族共和制是从贵族选出代表执掌国家权力;民主共和制是从所有公民中选举产生国家政权机关。

republic: [rɪ'pʌblɪk] n.共和国,共和政体

ace(第一流的):扑克牌中的A

人们通常认为,西方的扑克牌(poker)源自意大利的塔罗牌。除了大小鬼两张副牌外,共有52张正牌,分成四个花色。除了1-10等数字牌外,还有K、Q、J三种人头牌。其中K代表King(国王),Q代表Queen(王后),J代表Jack(勇士)。其中,表示数字“1”的牌用字母A表示,英语中叫做ace,意思就是“一”,来自法语和拉丁语as(一)。ace除了可以表示扑克牌中的A外,还可以表示骰子中的一点。由于ace代表最小的分值,所以ace原本含有“坏运气”、“无用的东西”等含义。

在法国大革命后,人们修改了扑克牌的游戏规则,使A比K大,作为“底层人民推翻君主”的象征。从此以后,A成了最大的牌。相应的,单词ace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王牌、佼佼者”的意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ace还被用来表示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王牌飞行员。在网球比赛中,发球直接得分也被称为“ace球”。

ace: [eɪs] n.幺点,佼佼者,王牌,直接得分的发球adj.一流的,极好的v.发球直接得分,击败,得高分,顺利通过考试

caliph(哈里发):伊斯兰教中穆罕穆德继承人的称呼

英语单词caliph(哈里发)来自阿拉伯语khalifa,字面意思是代理人、代 位者、继任人,原本指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穆德死后继任穆斯林领袖的人。在伊斯兰教中,创始人穆罕穆德以真主安拉的先知自居,并凭此成为穆斯林世界的领袖。 在伊斯兰教义中,穆罕穆德是最后一名先知,所以穆罕穆德死后他的继任者不能再以先知身份自居,所以就以穆罕穆德的代理人、继任人的身份来担当穆斯林世界的 领袖。

第一任哈里发是艾卜·伯克尔,他是穆罕穆德的岳父。艾卜·伯克尔和随后的欧麦尔、奥 斯曼和阿里被称为四大正统哈里发,为政教合一的领袖。后来的伍麦耶和阿拔斯王朝及奥斯曼帝国的封建君主都沿用此称号,但其内涵已有很大变动,从“穆罕穆德 的代理人”之意变成了“真主安拉的代理人”之意,地位提高了,变成了受命于天的“君主”。1924年土耳其共和国下令废除哈里发一职。

caliph:['keɪlɪf; 'kæ-] n.哈里发,伊斯兰教主

archipelago(群岛):希腊人的“主海”爱琴海

英语单词archipelago源自希腊语arkhipelagos,由arkhi(=archi,chief,主的)+pilagos(sea,海)构 成,意思就是“主海”,特指希腊人所处的爱琴海。众所周知,爱琴海中遍布岛屿,所以希腊语arkhipelagos演变为意大利语arcipelago 后,词义就变了,不再特指爱琴海,而是泛指各种分布有大量岛屿的海。进入英语后,拼写变成archipelago,词义进一步发生变化,除了表示“分布有 大量岛屿的海”以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群岛”。

archipelago:[,ɑːkɪ'peləgəʊ]n.群岛,多岛的海

monarch:n.君主,帝王,最高统治者

pelagic:adj.深海的,浮游的,远洋的

July(七月):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凯撒大帝 Julius Caesar

公元前44年,罗马统治者恺撒遭到以布鲁图斯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其后,为了纪念凯撒的巨大功绩,著名的罗马将军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建议将凯撒大帝诞生的7月,用凯撒的名字——拉丁文Julius(尤利乌斯)命名。这一建议得到了元老院的通过。因此,从公元前44年起,即恺撒遇刺的那一年,这个月名便开始使用。表示7月的英语形式最初为Julius或Julie,后来才演变成了今天的形式:July。

凯撒可以说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故被一些历史学家视为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有凯撒大帝之称。甚至有历史学家将其视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以其就任终身独裁官的日子为罗马帝国的诞生日。影响所及,有罗马君主以其名字“凯撒”作为皇帝称号;后来的德意志帝国以及俄罗斯帝国君主亦以“凯撒”作为皇帝称号。其巨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July:[dʒu:'lai] n. 七月

commune(公社):全体市民共同治理的自治城市

在欧洲封建时期,国家的土地被分封给各个诸侯。土地成了封建君主和领主的私人财产。后来,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定居在城市里,通过赎买和战争手段从封建领主手中夺取了城市的主权,建立了由全体市民共同治理的自治城市。在法语中,自治城市这种组织机构被称为commune,来自拉丁语communis(共同的、公共的),表明自治城市的主权属于全体市民,而不是私人所有。

1871年,法国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Paris Commune,中文译为“巴黎公社”。从此以后,commune(公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独特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后也曾经历过建设“人民公社”的阶段。

源自拉丁语communis的单词还有community、common、communism等。

commune:['kɒmjuːn] n.公社,自治城市

communal:['kɒmjʊn(ə)l; kə'mjuː-] adj.公共的,公有的,公社的

community:[kə'mjuːnɪtɪ] n.社区,社会,共同体,团体

common:['kɒmən] n.普通,平民,公有地adj.共同的,普通的,一般的,通常的

communism:['kɒmjʊnɪz(ə)m] n.共产主义

communist:['kɒmjʊnɪst] n.共产党员,共产主义者adj.共产主义的

queen(王后):国王的妻子

英语单词queen常常被译为“王后”或“女王”。该单词来自古英语cwen,原本仅仅表示“妻子”,专指“国王的妻子”,因此衍生出“王后”的含义。后来,由于在英国历史上,曾经有女性担任国家元首即“女王”一职,而英语中又没有与king(国王)对应的阴性词,因此女性国家元首也被称为queen,该词也就产生了“女王”的含义。在印欧语系中,只有英语和北欧语言等少数语言缺乏与“国王”对应的阴性词。

在需要严格区分时,英语通过以下词组来区分与queen相关的各种头衔:

queen regnant(女王):执掌政权的女性君主。

queen consort(王后):男性君主的妻子,consort表示“配偶”

queen regent(摄政太后):未成年君主的母亲,临时执掌政权。

有意思的是,国王的妻子被称为queen consort,虽然不执掌权力,但享有与国王一样的待遇和级别,而女王的丈夫却很少被称为king consort,而是被称为prince consort,对应中文是“亲王”,所享受的待遇和级别都比女王低。

queen:[kwiːn] n.王后,女王,皇后,蜂后vt.使……成为女王或王后vi.做女王

despot(暴君):古希腊的“一家之主”

英语单词despot来自希腊语的despotes,本意是“一家之主、领主”。该词的前一半来自domestic(家庭的、国内的),后一半来自potent(有力的)。古希腊的一家之主对于家中成员和奴隶拥有绝对权威,因此despot一词含有“独裁、暴虐”的含义。在拜占庭帝国,despot曾被用于宫廷贵族的称号、诸侯国亲王的称号,甚至被用作拜占庭帝国皇帝的称号。现在,despot常用来表示那些独裁、暴虐的一国之主。

despot: ['despɒt] n.暴君,专制君主,独裁者

despotism: ['despətɪz(ə)m] n.独裁,专制,独裁政治

machiavellian(权谋政治家):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是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由于他的政治学说,马基雅维利的名字成了“权谋政治家”的代名词。英语单词machiavellian就来自他的名字Machiavelli。

machiavellian: ['mækɪə'vɛlɪən] n.权谋政治家adj.不择手段的,狡猾的,马基雅维利的

salver(托盘):用来检验食物是否有毒的银盘

古代,暗杀他人的最好手段就是下毒。为了避免被人毒死,古代的君主和达官贵人在进食之前,专门有人负责检验食物是否有毒。这种检验食物是否有毒的过程在西班牙语中被称为salva,来自拉丁语salvare(save)。后来,人们发现银器可以用来检验食物是否有毒,因此用银盘来盛食物。这种可以检验食物是否有毒的银盘在英语中就被称为salver。与salver同源的单词有save、salvation。

salver:['sælvə] n.托盘,盘子

salvation:[sæl'veɪʃ(ə)n] n.拯救,救赎,救助

platonic(理想的):注重精神和理念的哲学家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单词platonic(柏拉图式的),来形容与他的学说相关的思想,包括:

platonic love(柏拉图式爱情):指注重精神、纯洁的、非肉欲的爱情。在《会饮篇》(symposium)中,柏拉图记载了老师苏格拉底对爱情的分析。苏格拉底认为爱情的最正确的用途是将人引导至对神的爱,并区分了凡俗之爱和神圣之爱。凡俗之爱仅仅是肉体吸引,而神圣之爱始于肉体吸引,但逐渐提升至对“至美”的爱。这种神圣之爱后来就被称为platonic love(柏拉图式爱情)。

platonic idealism(柏拉图式理想主义):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idea)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柏拉图还在其名著《理想国》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国家概念。柏拉图认为这是最好的国家政体,其他的政体如贵族制、君主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主都是相对低劣的政体。但柏拉图所提出的这种理想国家由于对国民和统治者的素质要求太高,因为难以实现,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总体来说,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强调理念,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强调现实世界,他们之间的差异在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中得到体现:在画中, 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象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理念”,源于神灵的启示。

platonic:[plə'tɑnɪk] adj.柏拉图式的,理想的,不切实际的,纯精神的

tyrant(暴君):古希腊时代的“僭主”

英语单词tyrant常被译为“暴君”,即“残暴之君”,而实际上,tyrant一词的本意与“残暴”并无关系,它更精确的翻译是僭主,是一种君主制的变体。古希腊人认为,不通过世袭或合法民主选举程序等正当方式,凭借武力、个人影响力等方式上台统治城邦的统治者称为tyrant(僭主)。“僭”指超越本分,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主”指主宰而非正统国君。该词本无贬义,只是一个对于城邦统治方式的形容。僭主当中也有不少贤明之辈。但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对于僭主提出严厉的批评之后,僭主开始成为带有贬义的用语。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提及君主、寡头、共和及僭主四种政体,其中,僭主被认为是一种最容易形成独裁统治的政体。僭主统治的城邦很容易出现独裁的状况。因此,原本表示“僭主”的tyrant一词逐渐引申出“独裁者、暴君”的含义。

tyrant: ['taɪr(ə)nt] n.僭主,暴君,独裁者

tyranny:['tɪr(ə)nɪ] n.僭主政治,暴政,专横,独裁统治,残暴的行为

marquis(侯爵):镇守边疆的诸侯

marquis(侯爵)是欧洲贵族爵位中的一种,在公爵(duke)之下、伯爵(count)之上,也可拼写为marquess。该词来自法语marchis,字面意思是“镇守边疆的诸侯”,来自marche(边疆),与英语单词march(行军)都来自拉丁语marca(边疆)。欧洲中世纪边疆与内陆的概念区别源自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对帝国行省的划分,比较稳定的内陆省份归于元老院管理,而不稳定的边疆省份归于皇帝管理。中世纪以后,则把封疆贵族按照相似的概念分作最受君主信赖、管理边疆的“侯爵”,和地位较低、管理内地一方领土的“伯爵”。

marquis:['mɑ:kwis] n.侯爵

autocrat:独裁者

发音释义:['ɔːtəkræt] n. 独裁者,专制君主;独断独行的人

结构分析:autocrat = auto(自己)+crat(统治者)→独裁者

词源解释:auto←希腊语autos(自己);crat←希腊语kratia(统治、权威)

anarchy:无政府状态

发音释义:['ænəkɪ] n. 无政府状态;混乱;无秩序

结构分析:anarchy =an(没有)+arch(首领)+y(名词后缀)→群龙无首→无政府状态、混乱

词源解释:arch←希腊语 arkhos(首领)

同源词:archon(古雅典执政官),monarch(君主←唯一的首领),monarchy(君主制),polyarchy(多头政体),patriarch(家长、族长)

衍生词:anarchist(无政府主义者),anarchism(无政府主义)

allegiance:忠诚

发音释义:[ə'liːdʒ(ə)ns] n. 效忠,忠诚;忠贞

结构分析:allegiance = al(无意义)+ legi(君主)+ance(名词后缀)→对君主的忠诚→忠诚

词源解释:allegiance←古法语legeance,legi←古法语liege(君主)

同源词:liege(君主)

courtship:求偶,招商

来自court, 宫廷。原指侍臣对君主的态度,后词义外延不断扩大。

danger:危险

来自法语,来自拉丁语dominus, 统治,主人,词源同domino, domineer. 原指君主的权力,君主的威严,引申义危险。参照汉语成语伴君如伴虎。拼写参照同源词da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