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epicure(享乐主义者):推崇享乐的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他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但是,应当区分不同的快乐。解除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节制欲望,远离政事,审慎地计量和取舍快乐与痛苦的事物,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的平静,这是生活的目的。伊壁鸠鲁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趣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伊壁鸠鲁把“纯粹的”享乐看作是最高的目的,但是,他与阿瑞斯提普斯所主张的享乐主义不尽相同。伊壁鸠鲁的快乐是指“没有痛苦”和“灵魂的安宁”。伊壁鸠鲁认为,通过满足某些欲望而获得的那种快乐不是人生的目的,因为随这种享乐而来的必然是厌倦,从而使人背离了他的真正目的,即没有痛苦。

3世纪以后 ,伊壁鸠鲁的学说成了基督教的劲敌。在中世纪,伊壁鸠鲁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同义语。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卢克莱修《物性论》的发现和出版,扩大了伊壁鸠鲁学说对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7世纪伽森狄全面恢复了伊壁鸠鲁学说,它直接影响了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说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直接先驱,他的伦理思想对英国的边沁、密尔等的功利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英语中,从伊壁鸠鲁的名字Epicurus产生了单词epicure,用来表示“享乐主义者”。

epicure:['epɪkjʊə; 'epɪkjɔː] n.享乐主义者,美食家,饕餮之徒

epicurean:adj.享乐主义的,讲究饮食的,伊壁鸠鲁学说的n.享乐主义者,美食家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picure 词源,epicure 含义。

mesmerize:对…施催眠术

该词源出奥地利医师,当代催眠术的先驱Mesmer(Franz Anton Mesmer,1734 - 1815)。他认定人体内有一种潜在的“动物磁力”(animal magnetism),并用它来治病。维也纳的医生指控他玩弄魔术。 1778年他被迫离开奥地利去巴黎定居,在那里继续行医,并再次遭到医学界的反对。1784年路易十六任命一个由科学家和医生组成,其中包括B.富兰克林和A,拉瓦锡在内的专门委员会去调查Mesmer的方法。委员会的报告对他持否定态度,把他称为骗子,但承认他的方法有疗效,将他的“治愈例”归因于患者自己的想象。结果,Mesmer又被迫离开巴黎,在瑞士度过了他的余生。其实.M esmer所用的方法就是后人所谓催眠(术)。在hyp notism和hypnotize出现之前,人们据他的姓氏刨造了mesrnerism及其相应动词形式mesmerize来分别表示“催眠(术)”,“对…施催眠术”。在当代英语中后两者除了作为前两者的同义语使用之外,更常用于引申义,分别表示“巨大的魅力”和“使入迷”。

martial:战争的,军事的

该词源出罗马神话。按其今义这个形容词和military可以说是同义语,常作“战争的”或“军事的”解,如martial art(武术),martial rnusic(军乐),martial law(军事管制法)等。究其根源,martial 一词是14世纪从拉丁文martialis演变而来的,其字面义为“战神Mars的”。在罗马神话中Mars的地位仅次于天神朱庇特。他被看作是传说中的罗马的建城者罗穆卢斯(Romulus)和瑞穆斯(Remus)之父,所以在罗马备受人们崇拜。罗马有数座Mars神庙,罗马阅兵的广场叫做Mars广场,罗马将军出征之前没有不举行祭祀Mars活动的。罗马历的头一个月即公历3月也是以Mars命名的。(参见March)

iris:鸢尾

源出希腊神话。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中Iris是彩虹女神(the goddess of the rainbow),她像彩虹一样联结着天与地,为诸神报信,向人传达神的意志。因此iris在英语中被作为rainbow(彩虹)的同义语,常用以指“虹状物”。眼球上的虹膜叫iris,有一种花大而美的观赏植物也称iris。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 Pliny the Elder,23—79)在其所著《博物志》(Natural History)中写道:“该花花色多样,绚丽夺目,宛如彩虹,故以iris为名。”iris汉语作“鸢尾”,法语称fleur-de-lis。12世纪法国君主将此花作为帝同的象征,法国皇室纹章上的花徽。莎士比亚和美国诗人朗费罗(Henry W.Longfellow,1807 - 1882)曾称之为flowr-de-lisr。到了 20世纪流行于许多西方国家的童予军( Boy Scouts)也以此花作为标志。iris 一词系通过拉丁文从希腊语直接借用到英语中的。

hanky-panky:把戏,骗术,欺诈

这是个重迭词,可能是基于hanky构成的,而hanky又是handkerchief(手帕)的缩略变体,一般用于口语。魔术师变戏法除了靠手快还往往借助手帕,即hanky,把东西突然

变出来又让它神秘地消失掉。因此hanky-panky常用以指“把戏”和“骗术”等。也有人认为该词与另一重迭词hocus-pocus有联系,是它的变体。hocus-pocus原为魔术师变戏法时惯用的无意义咒语,以后表示“花招”、“戏法”等义,可视为hanky-panky的同义语。

bunk:空话,骗人的鬼话

1820年2月25日美国第16届国会就奴隶制问题,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如密苏里)建立奴隶制的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密苏里要求以奴隶州(实行奴隶制的州)加入联邦。北方议员强烈反对。最后由于南北两方议员争执不休,有人提出一项折衷方案:吸收密苏里为奴隶州,缅因为自由州。

在辩论过程中,北卡罗来纳州Buncombe县议员沃克(Felix Walker费力克斯 )发表了冗长的讲话,与讨论的问题毫不相关。许多与会者纷纷退场。沃克不得已中断讲话并表示歉意。他解释说,他作此长篇发言不是为了讲给大家听,而是为了发表在Buncombe的地方报上。他说,“1 was talking for/to Buncombe.”

就这样,talking for/to Buncombe这一短语成了talking nonsense(发空论)的同义语。尔后该短语被缩略成bunkum,到了20世纪又简化为bunk,用以表示“空话”、“废话”、“骗人的鬼话”等义。实际上,bunk(um)可以说是Buncombe这一地名的变体和缩略。1916年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Henry Ford,1863 - 1947)说了一句名言:“History is more or less bunk.”(历史多少有点骗人),使bunk一词得以广为流传。约在1920年有一位名叫William E.Woodward伍德沃的人针对福特写了《骗人的鬼话》(Bunk)一书。他在书中据bunk杜撰了debunk一词,用以表示“揭穿”或“暴露”。今天bunk在美国几乎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常用词,这或许是人们看到许多社会现象需要予以揭露(they see so much that needs debunking)的缘故吧。

英语另有一个意为“床铺”或“铺位”的bunk是词源截然不同的一个词,该词可能系由bunker(箱)逆构而成。

brazen:脸皮厚的,厚颜无耻的

brazen源自古英语braes‘brass’(黄铜),所以有时用作brass的形容词,表示“黄铜制的”或“黄铜般的”,但在现代英语中更常用以表示“脸皮厚的”或“厚颜无耻的”。以brass(黄铜)喻指厚颜这一用法可以追溯到伊丽莎白时代(1558 - 1603),《牛津英语词典》1642年的一条引语对此作了解释:“His face is of brasse, which may be said either ever or never to blush.”厚颜者也许从未脸红过,故其脸犹如黄铜制的。有一短语as bold as brass常用作brazen的同义语,也表示“厚颜无耻的”。

banting:减肥疗法

19世纪有位名叫William Banting(1797 - 1878)的伦敦人,由于身体过于肥胖,系鞋带都弯不下身。此人是细木工,也是殡葬员。他从自己从事的殡葬工作了解到不少人死于饮食过度,于是进行严格节食,一年后使体重减轻了46磅,腰围缩小了12英寸。 1864年他写了一本名为《谈肥胖》(Corputence)的小册子,介绍了他节食减肥的经验,总结了他的减肥疗法,如忌食糖、淀粉及脂肪等。同年8月12日《泰晤士报》据其姓氏将这种减肥疗法戏称为banting。以后也有人称之为Bantingism,并从banting逆生出动词to bant,作为to diet的同义语,表示“行减肥疗法”。banting就这样成了英语词汇的一分子。

bandy:来回投掷,来回互致,罗圈腿的   

公元17世纪时爱尔兰曲棍球叫bandy,其实这是名为hockey的现代曲棍球之原型。这种早期曲棍球的球棍也称bandy。由于罗圈腿形似曲棍球球棍,故有bandy-legged 一词,作bowlegged(罗圈腿的)的同义语用,但现常缩略为bandy。在早期曲棍球运动,球是从一边传到另一边来回争夺的,据此bandy也常用于喻义,表示“来回互致”(尤指争吵或殴斗),如to bandy words with(与…口角),最后bandy的原始词义反倒被弃而不用了。bandy可能源自古法语bander ‘to hit the ball back and forth at tennis’。例如:I do not want to bandy words with you.(我不想跟你斗嘴)。

utopia:乌托邦,理想国

该单词来源于英语政治家、作家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于1516年用拉丁文所写 Utopia 一书。在书中作者除了以影射的方式揭露当时英国君主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描绘英国农民的悲惨境遇,对当时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批评而外,他集中描写了一个名为Utopia 的虚构岛国,即一个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计划生产和消费、人人从事劳动的理想社会,但作者臆想的这个社会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经济基础的,并且还保留奴隶和宗教。此书是欧洲第一部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Utopia 这一名称是作者用希腊文ou 'not,no' (没有)和topos 'place' (地方)两字组成的,意思是no place 或nowhere ,即“乌有之乡”,汉语一般音译为“乌托邦”,常作为“空想”的同义语或喻指“理想国”、“理想的社会”、“空想的社会改良计划”等,首字母现常小写。utopia 的形容词形式 utopian 则被用来表示“空想的”,“理想的”。

alibi:不在犯罪现场,借口

alibi 不在犯罪现场,借口,托辞

“We the jury,find that the accused was alibi.”(本陪审团裁定,被告不在犯罪现场。)这是18世纪-次刑事审判的裁决。言下之意是,在罪行发生时因为被告在别处所以是无罪的.alibi是个拉丁语借词,原义为elsewhere{(在别处)。苏格兰讽刺作家阿巴恩诺特(John Arbuthnot,1667—1735)在其政治讽刺作品《约翰·布尔的身世》(The History of John Bull)中用例子说明了该词的用法:“The prisoner had little to say in his defence;he endeavoured to prove himself Aiibi."(被告在辩护时几乎没有什么可说的,他力图证明自己不在犯罪现场。)几个世纪以来alibi一直作为-个法律用语,指“不在犯罪现场”,因为在法庭上用得如此频繁,所以20世纪时进入了日常英语口语之中,成了“借口”、“托辞”的同义语,还可作alligator动词用,表示“辩解"。

Greek gift:危险的礼物;带有阴险目的的礼物

直译为“希腊人的礼物”,源于著名的the battle for Troy(特洛伊战争)。因这场“美人战”,流传下来的短语还真不少,先是an apple of discord(不和之因)埋下战争祸根,再之Helen of Troy成了“倾国倾城”甚或“害人精”的代名词,而后the Trojan Horse(木马计)被看做“奸细”的同义语,而Greek gift实质上指的就是这只“攻破特洛伊的希腊木马‟”。

希腊人攻特洛伊久攻不下,最后使出“木马计”——由20名希腊勇士藏进木马里,全体希腊将士随后伪装撤退,木马则被置于特洛伊城外。特洛伊人误认为希腊人已经败退,大开城门,看到城外的巨大木马,以为这是希腊人敬神的“祭品”,就把它当作战利品拖进城来。不想,到半夜,木马里的希腊人与城外大军里应外合,一举摧毁了特洛伊城。

看到这儿,您该明白了,Greek gift(希腊人的礼物)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看来,收礼物时,可真得堤防那些“存心害人的礼物”!

看下面一个例句:He is always buying you expensive clothes, I'm afraid they are Greek gifts for you.(他总是给你买昂贵的衣服,我怕他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