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tawdry(俗丽的):喜爱华丽蕾丝的圣奥黛丽

公元7世纪时,在英国有一位名叫奥黛丽(Audrey)的公主,为了逃婚而隐居在一座名叫Ely的小岛上。公主在小岛上创建了一家修道院并自任院长。公主年轻时讲究打扮,喜欢在颈部系上名贵的蕾丝装饰物。年老时患上咽喉癌,公主便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年轻时爱慕虚荣的惩罚。公主死后被基督教会封为圣徒,并被当地人封为该岛的保护神。在每年的公主纪念日上,岛上都会有热闹的集市。集市上卖的最多的商品就是妇女所用的各种颈部修饰品,如项链、蕾丝等。小贩们高声叫卖:“St. Andrey’s lace”(圣奥黛丽的蕾丝),最后逐渐演变为tawdry lace。由于公主因为臭美而遭到上帝惩罚,并且小贩们所卖的这种小饰品通常廉价而又俗气,因此tawdry lace就被人用来表示“廉价而又俗丽的东西”,有时候缩略为tawdry。

tawdry:['tɔːdrɪ] adj.廉价而又俗丽的,庸俗艳丽的n.俗丽的东西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tawdry 词源,tawdry 含义。

quack(庸医):大吹大擂的江湖郎中

中国历史上有所谓的“江湖郎中”,西方社会中也有此类人物,在英语中称为quacksalver,缩写为quack。quack原本表示“鸭子的嘎嘎叫声”,salve表示“膏药”,salver表示“卖膏药的人”。之所以将江湖郎中称为quacksalver,是因为这些江湖郎中在沿街叫卖膏药时,大吹大擂的样子很像鸭子在嘎嘎叫,所以被形象地称为quacksalver。

quack:[kwæk] 庸医,江湖郎中,鸭子的嘎嘎叫声adj.骗人的,冒牌医生的vi.(鸭子)嘎嘎叫,吹嘘,大声闲聊

billingsgate(下流话):伦敦的一家以言语粗俗下流闻名的鱼市

早在16世纪以来,在伦敦泰晤士河畔、伦敦桥下有一家名叫Billingsgate Market的市场,是伦敦最大的海鲜市场,也是英国内陆非常有名的一家海鲜市场。据说,早先在那里不仅喧哗声和叫卖声经久不息,而且粗俗下流的骂人话也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些鱼贩子和卖鱼妇张口闭口都是些粗俗不堪,猥亵下流的话语,Billingsgate市场因此以言语粗俗下流而著称。17 世纪以来一些作家对此时有评述。因此, billingsgate一词后来变成了“粗俗话"或“下流话” 的代名词。

billingsgate: ['biliŋzɡit, -ɡeit] n.粗俗的话,下流话

cheap:便宜的

来自拉丁词caupo, 小商人,叫卖者,后来词义贬义化。其原词义见Copenhagen, chapman.

hawker:小贩

来自低地德语hoken,扛在肩上叫卖,走街串巷,来自Proto-Germanic*huk,叫卖,词源同huckster.

huckster:强行推销的人,沿街叫卖的小贩

huck,蹲下,叫卖,词源同hawker,-ster,人。

influence peddling:以权谋私,索贿

influence,影响,peddle,叫卖。比喻用法,权力叫卖。

quack:嘎嘎(鸭叫声),江湖郎中

英语有两个quack,一指“嘎嘎”(鸭叫声),这是个拟声词,仿鸭子的叫声构成;一指“冒牌医生”、“江湖骗子”或“江湖郎中”,这是个缩略词,在16世纪原作quacksalver,直接借自早期现代荷兰语quacksalver(现作kwakzalver)。quacksalver意指“庸医”或“江湖医生”,因为此类人总是沿街地叫卖药膏(salve)及“万应药”等假药,并像鸭子那样嘎嘎叫(quack)地吹嘘这些药能治百病来骗钱害人。嗣后quacksalver被缩略为quack。早在1830年quack在美国英语也被称作medicine man。

chap:家伙,小伙子

在英国英语日常口语中chap相当于fellow,有“家伙”“小伙子”等义。用于此义的chap系由chapman一词缩略而来。chapman来自古英语ceapman,其中ceap有trade(贸易,交易)的意思,cheap(便宜的,廉价的)一词即源出于此,故chapman最初指“商人”,但以后却转而指“买主”或“顾客”。16世纪当chap这一缩略形式出现时,一开始也用以指“买主”或“顾客”,chap在英国方言中至今还保留了此义。到了18世纪chap的词义才引申为“家伙”“小伙子”。我们从另一个词customer的词义也由“顾客”向“家伙”引申这一点看到了这两个词在词义变化方面的类似之处。值得我们注意的另一点是,chap的出现并没有使chapman从英语中消失,它至今仍在英国英语中使用,但原先的词义已经废弃,现指“流动小贩”或“叫卖小贩”。

billingsgate:粗俗话,下流话

旧时伦敦有道城门叫Billingsgate,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伦敦大桥下,据说是以当地一个业主的名字Billing命名的。关于Billing的其他情况今已无可稽考。在城门附近有一个伦敦最古老的市场,也因此取名Billingsgate。从16世纪以来Billingsgate 一直是伦敦最大的鱼市,1699年政府还颁布一项法令把Billingsgate定为鱼市。据说,早先在那里不仅喧哗声和叫卖声经久不息,而且粗俗下流的骂人话也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些鱼贩子和卖鱼妇张口闭口每每用些粗俗不堪,猥亵下流的话语,使Billingsgate变成一个闻名遐迩,以言语粗俗下流著称的场所。17世纪以来一些作家对此时有评述,因而,到了后来billingsgate 一词遂成了“粗俗话”或“下流话”的代名词。

quack:鸭叫声,江湖郎中,庸医

拟声词,模仿鸭的叫声。词义江湖郎中缩写自quacksalver,狗皮膏药,来自quack,叫卖,salver,油膏。

hotdog(热狗):夹着腊肠狗香肠的面包

hotdog (热狗)其实是香肠的一种搭配吃法,即用两片面包夹着一根香肠。香肠最早源自德国,尤其以法兰克福小香肠最为著名。这种小香肠流传到美国后,美国人给它起了一个别名,叫做“德希臣狗香肠”(dachshund sausage)。德希臣狗俗称“腊肠狗”,体长腿短, 形似腊肠,并且又产自德国,所以美国人便用这种狗的名字来称呼法兰克福小香肠。当时, 最流行的吃法是用两片面包夹着一条热香肠吃。在美国棒球赛场上,到处都有背着保温袋的 小贩们在叫卖“get your hot dachshund sausage! ”(快来买热乎乎的德希臣狗香肠)。1906年, 一位报社漫画家塔德将这副情景画成一幅漫画。但他不知道如何拼写单词dachshund,于是 就写了个dog (狗)。于是,小贩口中的“hot dachshund sausage”就变成了 hot dog (热狗)。 没想到这一错误写法居然大受欢迎。从此以后,这种夹有香肠的面包都被统称为hotdog (热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