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Greek gift:阴谋害人的礼物;黄鼠狼拜年,不安好心

Greek gift 直译是“希腊人的礼物”,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以及古罗马杰出诗人维吉尔(Publius Virgilius Maro,公元前70-前19年)的史诗《伊尼特》(Aeneis)中关于特洛伊城陷落经过的叙述。

据《奥德赛》卷8记述:许多特洛伊人对如何处置希腊人留下的大木马展开了辩论,“他们有三种主张:有的主张用无情的铜矛刺透中空的木马;有的主张把它仍到岩石上;有的主张让它留在那里作为景观,来使天神喜悦”。结果是后一说占优势,把那匹木马拖进城里来,终于遭到了亡国之灾。

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写的是特洛伊被希腊攻陷后,王子伊尼斯从混乱中携家属出走,经由西西里、迦太基到达意大利,在各地漂泊流亡的情况。史诗第2卷便是伊尼斯关于特洛伊城陷落经过的叙述,其中情节除了模拟荷马史诗的描述外,还做了更详细的补充。当特洛伊人要把大木马拖进城的时候,祭司拉奥孔(Laocoon)劝说不要接受希腊人留下的东西。他说:“我怕希腊人,即使他们来送礼”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拉丁谚语:“Timeo Danaos,et dona ferenteso.”(原文中的达奈人Danaos,即泛指希腊各部族人)译成英语就是:I fear the Greeks ,even when bringing gifts. 其简化形式就是 Greek gifts. 可惜特洛伊人不听拉奥孔的警告,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拖进城里。木马里藏着希腊的精锐部队,给特洛伊人带来了屠杀和灭亡。

由此,Greek gift 成为了一个成语,表示“a gift with some sinister purposes of the enemy;one given with intent to harm;a gift sent in order to murder sb”等意思,按其形象意义,这个成语相当于英语的俚谚:When the fox preaches,take care of your geese;也与汉语“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十分类似。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Greek gift 词源,Greek gift 含义。

satin(缎子):中世纪闻名于外的中国海港城市泉州

在中世纪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闻名于外的海港城市,被阿拉伯人称为Zaitun。该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当时著名的东方名城。1292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叙述其西还旅程时写道:“离开福州市……第五天傍晚,抵达宏伟秀丽的Zaitun城”,“Zaitun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数十年后的1346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吧都他(Ibn Batuta)亦写道:“我们渡海到达的第一座城市是Zaitun……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英语单词satin就来自东方名城Zaitun,表示来自Zaitun的丝绸、缎子。

虽然Zaitun在600多年前就是世界皆知的名城,但到了19世纪初,欧洲学术界却在为“Zaitun”到底在何处而争论不休。直到1915-1918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问世后,史学界才一致认定那个充满传奇故事的“Zaitun”就是中国福建省的泉州。

satin:['sætɪn] n.缎子,缎子衣服adj.光滑的,绸缎做的,似缎子的

gorilla(大猩猩):迦太基航海家在西非见到的多毛野人

公元前5世纪,一位名叫汉诺(hanon)的迦太基航海家率领一支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探险并写了一本游记。希腊人将他所写的游记翻译成了希腊语。在游记中汉诺写道,他们来到一个小岛,岛上有很多长毛野人,雌性多于雄性,皮肤粗糙。当地的黑人向导将这些野人称为gorillai。汉诺等人想抓捕几只野人,但雄性野人非常敏捷地爬到了悬崖顶上,一只也没抓住。最后只抓住了三只雌性野人。但这些野人拼命挣扎,又撕又咬。汉诺等人只好杀死了它们,把它们的皮毛带回了迦太基。

20多世纪后,一位名叫萨维奇(Savage,意为野人)的美国医生兼传教士前往西非传教。1847年,他从西非返回美国,带来了一些某种类似巨人的动物的骨头。他与一名同事给这种动物起了个拉丁学名叫做Troglodytes gorilla,Troglodytes 是“穴居人”的意思,而gorilla即来源于汉诺的叙述。英语单词gorilla(大猩猩)就来自拉丁语gorilla。

看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想到,汉诺等人发现的野人可能就是大猩猩。不过,也有人根据这些野人被捕获后还有机会又撕又咬的事实推测,它们可能是体型较小的黑猩猩(chimpanzee),而非我们原先认为的大猩猩。

gorilla:[gə'rɪlə] n.大猩猩

announce:宣布

发音释义:[ə'naʊns] vt. 宣布;述说;预示;播报vi. 宣布参加竞选;当播音员

结构分析:announce =an(=ad,去)+nounce(报告)→宣布

词源解析:nounce←拉丁语nuntiare(报告、叙述)←拉丁语nuntius(信使)

同源词:enunciate(宣布),renounce(宣布放弃),denounce(谴责),pronounce(发音、宣判)

衍生词:announcement(宣布),announcer(广播员)

category:类别

cata-, 向下,相对。-agora, 广场,公开说,公开演讲,见allegory, 寓言。原指在广场发表演讲,叙述。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用该词描述类别,种类,使之固定为现在的词义。

epic:史诗

来自PIE*wekw, 说,叙述,词源同voice, invoke.

history:历史

来自拉丁语historia,叙述,告知,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来自希腊语histor,智者,见证者,评论者,来自PIE*wid-tor,看,知道,了解,词源同visit,vision.其原义更偏重于讲故事,含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后来从14世纪开始才逐渐确立为对过去发生事件的真实记录,而于1842年才确立为一门学科,即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历史学。比较其与同源词story的区别。

narrate:叙述

来自拉丁语narrare,告知,解释,来自PIE*gno,去知道,了解,词源同can,know.引申词义叙述,告知。字母g脱落,-r,拉丁语现在不定式格,比较affair,fact.

narration:叙述,解说

来自narrate,叙述。

narrative:描述,叙事技巧

来自narrate,叙述。

narrator:叙事者

来自narrate,叙述。

masochism:性受虐狂

masochism是指通过异性加予的肉体的痛楚而发泄情欲的一种性心理病,我们通称之为“性受虐狂"。该词来源于奥地利小说家Leopold von Sacher-Masoch (1836 - 1895)之姓氏。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详尽地叙述了自己遭受异性打骂役使从而取得满足的情况。masochism这个词是德国神经病学家克拉夫特一埃宾(Richard Krdft-Ebing,1840 - 1902)创造并首先使用的。与之相对的sadism(性施虐狂)一词也是此人所创。

biography:传记

“传记”是叙述一个人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Biography是从希腊语词biographia来的,bio,意思是“生活”、“生命”;grapho是“写”。合在一起即“生活的写照”。“自传”叫autobiography,即“自己的传记”。

和bio(生活、生命)有关的还有一些词,如biology(生物学),biosphere(生物圈,生命层)。

story:故事,陈述,(短篇)小说

该词和history (历史)是姊妹词,都源自拉丁语historia 'recording of past events' (过去事件的记载),且可追溯至希腊语 historia 'enquiry'(调查,探索)。不同的是,history 直接借自拉丁语,而story 则经由英国法语(Anglo-French)进入英语。12世纪法语借用了拉丁词historia,作estorie,estoire,13世纪英语又从法语借用了estorie,作story ,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或“过去事件的记载(或叙述)”。但从17世纪以后,这些词义渐为history 所接管,story 转而多指“故事”或“(短篇)小说”,也表示“(对所发生的事的)叙述”,就是说story 常带有虚构的含义。

yahoo:野蛮人;粗汉

英国作家、讽刺文学大师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最著名的作品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1726)。该小说共分四卷,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周游四国的情景。第四卷把格列佛带到贤马国,统治者是文明的、有理智和人性的马群,这里的马叫做Houyhnhnm(可音译为“胡乙姆”或意译为“贤马”)。在这个岛上生活的另一种族是人形动物Yahoo(可音译为“牙呼”),他们被Houyhnhnm用来做仆役。虽然Yahoo长得和人一模一样,但他们丑陋、贪婪、忌妒、野蛮、凶残,从外表到内心都令人憎恶,可以说是罪恶的化身。

斯威夫特这部讽刺小说乃是英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因此他书中所自创的Yahoo一词常被世人传用,久而久之变成了一个喻指“野蛮人”、“粗汉”、“不文明的人”或“蠢货”的普通名词。美国名记者Steward Alsop曾在其所写的The Center (1968)一书中将歇斯底里的美国反共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 1908-1957)比作Yahoo(粗野的政客)。

美国英语中有一个表示高兴、兴奋的感叹词也拼作yahoo,和上述yahoo不是同源词。另外,著名专业搜索网站Yahoo(雅虎)的名称也与此没有什么联系,它是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之首字母缩略。

prose:散文

来自古法语prose,故事,叙述,来自拉丁语prosa oratio,直白的叙述,没有诗意的话,来自provorsus,直接向前转,来自pro-,向前,-vorse,转,词源同verse,versus.oratio,叙述,讲述,词源同orator.后用于指书写文体散文。

recount:重数,重新叙述

re-,再,重新,count,数数。即重数,引申词义重新叙述。

narrate:叙述

单词ignore(忽视),i-是否定前缀,相当于前缀in-;词根-gnor-指“知道”;-e为后缀;所以“忽视”的本义是“不知道”。当词根gnor的g-音脱落之后,形成了词根-nar-,也表“知道”,即narrate(叙述)的词根,因此“叙述”的本义是“使知道”。

Casanova(风流汉):著名的意大利风流汉卡萨诺瓦

卡萨诺瓦(Giovanni Jacopo Casanova,1725-1798)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意大利冒险家、作家,18世纪享誉欧洲的大情圣,他为人风趣又博学多闻,是当时最风流倜傥的万人迷。他在欧洲游历多地,与大量女子纠缠不休。最终得罪了教会当局,被捕入狱,并险些被处以绞刑,幸亏得到朋友帮助才逃脱牢狱之灾。他在晚年出版了自传性质的小说《我的一生》,详细叙述了自己一生的风流往事。他的姓氏也成为了“风流汉”的代名词。

casanova:[,kæzə'nəuvə] n. 卡萨诺瓦,风流汉

aria(咏叹调):意大利歌剧中的“咏叹调”

英语单词aria来自意大利语,原本是一个歌剧术语,表示“咏叹调”,字面意思是air(空气)。十七世纪末,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希望有更富于感情色彩的表现形式,咏叹调便应运而生。从诞生之初,咏叹调就在各方面与宣叙调形成对比,其特征是富于歌唱性(脱离了语言音调)、长于抒发感情(而不是叙述情节)、有讲究的伴奏(宣叙调则有时几乎没有伴奏或只有简单的陪衬和弦)和特定的曲式(多为三段式;宣叙调的结构则十分松散)。此外,咏叹调的篇幅较大,形式完整,作曲家们英雄有用武之地,还经常给演员留出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表现高难的演唱技巧。因此,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作品,主角的咏叹调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现在,aria除了表示歌剧中的“咏叹调”外,还通常表示“独唱曲”。

aria:['ɑːrɪə] n.咏叹调,独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