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aliph(哈里发):伊斯兰教中穆罕穆德继承人的称呼

英语单词caliph(哈里发)来自阿拉伯语khalifa,字面意思是代理人、代 位者、继任人,原本指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穆德死后继任穆斯林领袖的人。在伊斯兰教中,创始人穆罕穆德以真主安拉的先知自居,并凭此成为穆斯林世界的领袖。 在伊斯兰教义中,穆罕穆德是最后一名先知,所以穆罕穆德死后他的继任者不能再以先知身份自居,所以就以穆罕穆德的代理人、继任人的身份来担当穆斯林世界的 领袖。

第一任哈里发是艾卜·伯克尔,他是穆罕穆德的岳父。艾卜·伯克尔和随后的欧麦尔、奥 斯曼和阿里被称为四大正统哈里发,为政教合一的领袖。后来的伍麦耶和阿拔斯王朝及奥斯曼帝国的封建君主都沿用此称号,但其内涵已有很大变动,从“穆罕穆德 的代理人”之意变成了“真主安拉的代理人”之意,地位提高了,变成了受命于天的“君主”。1924年土耳其共和国下令废除哈里发一职。

caliph:['keɪlɪf; 'kæ-] n.哈里发,伊斯兰教主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aliph 词源,caliph 含义。

atlas(地图集):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

阿特拉斯(Atlas)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他属于泰坦神族,是十二泰坦神之一的 伊阿珀托斯(Iapetus)的儿子,“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哥哥。泰坦神族被奥林巴斯神族打败后,参与反叛的阿特拉斯被宙斯惩罚,被迫在世界的西边以双 肩擎住被放逐的天神乌拉诺斯,以免他返回地面与大地女神盖亚做爱。

传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受命去盗金苹果时,特意请阿特拉斯帮忙,因为看守金苹果的三姐 妹是阿特拉斯的女儿。为了让阿特拉斯去盗金苹果,赫拉克勒斯自告奋勇替阿特拉斯擎天。等到成功盗取金苹果后,阿特拉斯却反悔不想擎天了,于是跟赫拉克勒斯 商量说等他把金苹果交给赫拉后再回来接替他。聪明的赫拉克勒斯看穿了阿特拉斯的意图,假装同意,但要求阿特拉斯先替他扛一会儿,他去找个垫肩垫在肩上。等 阿特拉斯接过苍天后,赫拉克勒斯捡起金苹果,一溜烟就跑了。

还有传说,英雄帕尔修斯砍下美杜莎的头后经过此地,阿特拉斯就请求帕尔修斯,用美杜莎的眼睛正对他,将他变成了石头。因为阿特拉斯特别高大,因而变成一座山,这座山就是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这条山脉西边的大海(大西洋)也以阿特拉斯命名。

阿特拉斯的名字Atlas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擎者”。16世纪,地理学家麦卡脱把阿特拉斯擎天图作为一本地图册的卷首插图。后人争相效仿,单词atlas从此被用来表示地图集。阿特拉斯所擎的圆球本是苍天,但后人常常误解为地球。

atlas:['ætləs]n.地图集,寰椎。

Atlantic:[æt'læntɪk] n.大西洋。

Atlanta:[æt'læntə] n.亚特兰大,大西洋城。

Atlantis:[ət'læntis] n.亚特兰蒂斯,传说中神秘消失于大西洋的古老大陆大西洲。

atlantean:[,ætlæn'ti:ən] adj.力大无比的,亚特兰蒂斯岛的

vampire(吸血鬼):发源自东欧的吸血鬼传说

英语单词vampire(吸血鬼)来自东欧塞尔维亚语。关于古代欧洲吸血鬼的第一手 资料,能在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王国寻得——实际上,吸血鬼的传说也正是从巴尔干半岛出现并扩散到全世界的。公元14世纪,欧洲暴发了大规模的瘟疫, 瘟疫传染极快并且危害极大,当时在欧洲造成了恐慌。有些得了瘟疫的人并没有真的死去,但其亲友便将其草草掩埋,以至于后来某些坟墓被打开时,人们发现里面 的尸体呈现着各种古怪姿势,并且还染有鲜血,这当然是因为被误埋的活人挣扎所致,但是当时的人们因为过于害怕便产生了奇异的联想,于是吸血鬼的说法从贫穷 落后的东欧传到整个欧洲。

最经典的吸血鬼形象来东欧罗马尼亚传说中的德古拉(Dracula)伯爵。他是多瑙 河畔瓦拉西亚公国的督军。由于君斯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袭击,德古拉伯爵受命前往征讨土耳其军队。然而在他获胜之时,谣传他战败并死于敌手。他的妻子听闻 后悲痛欲绝之下投河自杀。德古拉班师回朝却看到妻子的尸体,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终却遭受如此结局。狂怒的伯爵用长矛刺穿十字架上 的耶稣,顿时鲜血四流。他从此投向魔鬼,以鲜血作为食物,成为一名吸血鬼。他的传说成为了很多关于吸血鬼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源泉。

到了15世纪,梵蒂冈教廷正式宣布吸血鬼,僵尸等魔怪的存在,并宣布他们为基督教的敌人。从此吸血鬼种族存在的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流传开来,并产生了许多传说。

17、18世纪时,在塞尔维亚等东欧斯拉夫语国家流行着一些死尸复活吸血的传说,并 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埋尸体的时候要钉个木桩什么的。18世纪,奥地利扩张到塞尔维亚北部等地区的时候,官方发现了当地的这些奇怪习俗,大惊小怪地 到处传扬,导致吸血鬼的传说越传越广。如1725年,在塞尔维亚,一名叫做皮雷·普洛戈维兹的人被指控变为吸血鬼,人们传说有八人死在其手中。另一名叫做 阿诺德·保勒的吸血鬼则造成了大量人口牲畜的死亡。其中普洛戈维兹事件的档案仍可在维也纳档案馆里面找到。在这份德文档案中首次出现“vanpir”这个 词,被视为“vampire"的词源,这是“vampire”第一次出现在文献里。1732年3月3日,法国的一家杂志Le Glaneur也详细地报道了此次事件,文中的“Vampyre”第一次出现在法语中。同年3月11日,英国《伦敦日报》中第一次出现了Vampire一 词。此后,整个欧洲对于这种生物的描述都改成了Vampire一词,只是拼写略有差异。

vampire:['væmpaɪə] n.吸血鬼

anoint(膏立):犹太人用油脂涂抹的宗教习俗

英语单词anoint来自古法语enoint,是enoindre 的过去式,其本意是指用油脂涂抹,用于医疗保健领域。但由于犹太人的一种“膏立”宗教习俗,该词产生了一种宗教含义。所谓“膏立”(anoint),就是 以膏油涂抹,以示受命于神。在犹太人中,国王、祭司等职位要经过“膏立”仪式才能就任;宗教器具要经过“膏立”后才能使用。犹太人的第一个国王扫罗就是由 先知撒母耳膏立的。由于犹太人的这种“膏立”习俗,原本仅仅表示用于医疗保健领域的单词anoint从此有了特殊的宗教含义,表示通过涂抹膏油以册封为 王、祭司等。

anoint:[ə'nɒɪnt] vt.膏立,给……涂油使神圣化

the anointed:受膏者

the Anointed:救世主,基督

dictator(独裁者):古罗马的独裁官

英语单词dictator直接来自拉丁语,由dictare(dictate,命令,口述)+or(人)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下命令的人”,原本是古罗马的政治职务“独裁官”。

古罗马人民推翻暴君塔克文后,意识到了一人独裁的坏处,便开始实行共和制,每年选举两位执政官担任最高行政长官,任期只有一年。两人相互制衡,避免一人独揽大权。然而,这种政体虽然有效保障了权力的相互制衡,但有一个弊端无法避免,那就是当两名执政官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时,便无法开展工作。针对这个弊端,聪明的古罗马人又发明了“独裁官”这种制度加以补充。

“独裁官”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非常任长官,是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由元老院任命的独裁人物。在任何情况下,独裁官的数量绝不能超过一位。独裁官享有超越法律的权力,无须为他的任何行为承担法律后果,以便独裁官可以不受任何掣肘,全力以赴地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智慧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中。

最初的独裁官都是战事独裁官,任期最长不得6个月。一旦任务完成,此人将卸去独裁官的职务,权力交还给元老院。历史上任期最短的独裁官是古罗马传奇英雄辛辛纳图斯,他在田间劳作时临危受命,担任独裁官,指挥罗马军队抗击外敌入侵。打败敌人后他便辞职返回农庄,只担任了16天的独裁官。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为了对抗迦太基的战神汉尼拔,罗马元老院曾经两次任命费边担任战事独裁官。

但在共和国后期,古罗马的独裁官制度逐渐变味。苏拉当政之后,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军队,迫使公民大会委任他担任任期无限的“共和体制独裁官”,除了享有战事独裁官的全部权力之外,还不受时间的限制。凯撒大帝则在五次担任独裁官后,最后担任“终身独裁官”,最后被担心他颠覆共和制度的元老院议员们刺杀身亡。

在西方历史上,dictator(独裁者)和dictatorship(独裁政体)的感情色彩经历了从褒义词到中性词再到贬义词的重大变化。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独裁官被视为拯救国家的大英雄,享有比执政官还要高的荣耀。因此,后世的一些政治家也以“独裁官”自称,如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的加里波第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就曾自任独裁官。到了20世纪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的希特勒都大力推行独裁政体,以独裁者自居,使得dictator(独裁者)和dictatorship(独裁政体)彻底成为一个贬义词。

在汉语中,与dictatorship对应的有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贬义词“独裁”和中性词“专政”。但在现代西方人眼中,无论你使用的是“独裁”还是“专政”,对应的都是dictatorship,是一个贬义词。

dictator: [dɪk'teɪtə] n.独裁者,独裁官

dictatorship:[dɪk'teɪtəʃɪp] n.独裁政体,专政

dictation:[dɪk'teɪʃ(ə)n] n.听写,口述,命令

fabian(拖延时间的):以拖延战术出名的古罗马将军费边

英语单词fabian来自布匿战争时期的古罗马将军费边·法比乌斯(Fabius Maximus,约280-203 BC)的名字。当时,迦太基的一代军神汉尼拔将军率军绕道西班牙,翻越阿尔卑斯山脉,从北部进攻罗马本土。罗马军队节节败退。费边将军临危受命,成为罗马的独裁官,率领剩余的罗马军队迎战。费边采用避免正面作战、骚扰补给线的战术,与汉尼拔迂回周旋。这种战术被后人称为fabian,意为“费边式的,拖延的”。费边的这种拖延战术引起了渴望早日消灭入侵者的罗马人民的不满。当费边六个月的独裁官任期结束后,罗马人民推举另外两位执政官掌握了军权。这两位执政官抛弃了费边的战术,在坎尼与汉尼拔展开会展,结果被汉尼拔诱敌深入,遭受重创。

fabian: ['feibiən] n.费边主义adj.费边式的,拖延时间的

mayday(救命):航空业中最高等级求救信号

英语单词mayday原本是“五月天”的意思,但是在航空业中,它代表着最高等级的求救信号。

1923年,一名名叫费德里克的英国机场无线电高级职员,受命选择一个简单明了的单词,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在紧急求救时使用。由于当时航班大多来回于巴黎,费德里克选择了与法语m'aider(救命)发音很接近的mayday。这个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在噪音很大的无线电通讯中使用。这种做法后来成为全球的标准做法,并规定要连续呼叫三次以避免误会。mayday是最高级别的求救信号,表示“飞机即将坠毁”的危急情况。当听到mayday求救信号时,其他飞机都必须及时避让,让遇险飞机优先着陆。

mayday:['me,de] n.五月天,紧急求救信号。

tarmac:柏油碎石路面

19世纪前期苏格兰工程师 John. L.MacAdam 发明了碎石铺路法,一个出版其姓氏,表示“碎石路面”的词 macadam 便应运而生,随后又由此派生出 macadamize (用碎石铺路)一词。到了20世纪初,又有许多人不停地在想办法改进路面。1901年诺丁汉郡一位名叫胡利的乡村巡视员发现德比郡德比镇一家铁厂附近有段公路尽管交通繁忙,但路面却平整坚硬。他一打听方知原来曾有一架马车在此撒下一桶柏油,后因无法收拾便拉来炉渣,掺在一起抹平了事。胡利受此启发,翌年春制成用柏油和煤渣等掺合的铺路材料,并取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此后不久又成立了一家联合公司,专门生产此种铺路材料,以Tarmac 作为商标名。Tarmac系由tar (柏油)与 macadam (碎石路面)二词缩合而成。1905年该公司改称Tarmac 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曾受命于英国政府为大型机场修筑道路。tarmac 现在已经不再是商标名,它已经转化为普通名词,指“(铺路用的)柏油碎石混合料”或“柏油碎石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