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piter(木星):罗马神话中的最高主神朱庇特
希腊神话中,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把妻子迈亚所生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吞进自己的肚子。迈亚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在请教了大地女神盖亚后,在生下宙斯(Zeus)时,用布裹住一块石头谎称是所生的婴儿。克洛诺斯接过石头一口吞下。小宙斯逃过一劫,被偷偷地送到克里特岛被仙女抚养大。
成年后的宙斯决心拯救自己的哥哥和姐姐。他诱使克洛诺斯误食催吐剂,吐出以前吞下的子女。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巴斯神与以克洛诺斯为首的泰坦神展开了战争,最终奥林巴斯神族取得了胜利,将泰坦神族禁锢在地狱深渊。宙斯成了第三代神王,具体分管天空。因为他没有像他爷爷和爸爸那样被人推翻,所以他也是希腊神话中的最高主神。
在希腊奥林匹亚城的宙斯神殿中有一座巨大的宙斯神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雕像,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在罗马神话中,宙斯被称为朱庇特(Jupiter),又称为Jove。木星(Jupiter)就以朱庇特的名字命名。朱庇特天性风流快活,与无数仙女、凡人美女有染,所以占星学认为出生于木星宫的人天性快活,所以单词jovial(木星宫的)也含有“天性快活的”的含义。
Jupiter:['dʒuːpɪtə]n.木星,朱庇特
jovial:['dʒəʊvɪəl; -vj(ə)l] adj.天性快活的,木星宫的。
jovian: ['dʒəuviən] adj.威风凛凛的,朱庇特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Jupiter 词源,Jupiter 含义。
panic(恐慌):希腊神话中令人惊恐的牧羊神潘Pan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做潘(Pan)的牧羊神。他是掌管山林、田园和羊群的神。他长相奇特,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羊,头顶还长着羊角。他和其它的森林之神及仙女在山林之间闲游,过着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因此,英语习语a freedom of Pan表示“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意思。
潘有一种奇特的本领,就是吓唬人。他常常躲在隐蔽处,蓦地跳出,用丑陋地面目把旅行者吓得魂不附体。他还会发出怪异的叫声,令人感到毛骨悚然,胆战心惊。这种恐惧感就称为“潘神之惧”(Panic fear)。传说希波战争中,希腊人在马拉松战役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潘神把波斯军队吓得惶恐而逃的。
英语单词panic就源自“潘神之惧”,原本是个形容词,后来逐渐变成名词和动词。
panic:['pænɪk] n.恐慌、惊慌vt.使恐慌vi.感到恐慌adj.恐慌的
Laurel(桂冠):逃避阿波罗的爱情的达芙妮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回阿波罗遇到丘比特在摆弄弓箭,便忍不住嘲笑了几句,说他这个娃娃不应该摆弄大人的东西。受到嘲讽的丘比特决心报复,就趁阿波罗不注意,向其射出金箭,点燃他的爱情之火,然后又把浇灭爱情之火的铅箭射向河神的女儿,美丽的达芙妮。于是,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拼命追逐她。可怜的达芙妮四处躲避,眼看阿波罗就要追上,便央求父亲河神将其变成一颗月桂树。阿波罗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折下了月桂树枝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作为对爱人的纪念。这就是“桂冠”(laurel)的来源。因为阿波罗同时是诗歌、音乐和体育之神,所以希腊人将桂冠作为对那些领域内取得骄人成绩的人的奖励。
daphne:['dæfni] n.月桂树,达芙妮(女名)
laurel: ['lɒr(ə)l] n.桂冠,殊荣
auspice(赞助):古罗马人的观鸟占卜法
古罗马的伊特鲁利亚人有通过观看飞鸟来占卜凶吉的做法。巫师用一个魔杖(lituus)在天空中画出一个区域,观察鸟在该区域的飞行,通过鸟的飞行来判断吉凶。这种观鸟占卜法称为auspice,源自拉丁语avis(bird,鸟)+specere(look,看)。后来,auspice的含义演变为占卜时取得的吉兆,并逐渐衍生出“赞助、主办”的意思,因为吉兆不就是老天爷的支持和赞助吗?
执行观鸟占卜的巫师叫做auspex,也叫做augur,所以观鸟占卜法也被称为augury。
古罗马人就职时,往往会先进行占卜,占得吉兆才会举行就职仪式。所以表示就职的单词是inaugurate,源自拉丁语in(into,入职)+augurare(augury,占卜)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占卜取得吉兆后就职”。
auspice:['ɔːspɪs] n.吉兆,赞助,主办
auspex: ['ɔːspeks] n. 鸟卜者;占卜者
augur:['ɔːgə] n.占卜师,预言者v.预言,占卜
augury:['ɔːgjʊrɪ] n.占卜,预言,预兆
inaugurate:[i'nɔ:ɡjureit]vt.举行就职典礼,开辟,创新,开始
inauguration:[ɪ,nɔːgjʊ'reɪʃ(ə)n] n.就职典礼,开幕式,开创
blanket(毛毯):最初制作毛毯的白色毛绒布料
英语单词blanket最初并不是表示“毛毯”,而是一种服装原料。该单词源自古法语单词blanchet,是blanc(白色的)的指小形式,指的是一种带有细毛的白色呢绒,可用来制作各种衣物。英语单词blank(空白)与此同源。blanket的含义是如何从一种布料变成毛毯的呢?
据传,在英国最早的纺织工业中心布里斯托尔市,一名叫Thomas Blanket的人于1320首先使用了这种布料来制作毛毯。Thomas Blanket是一名毛纺品制造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Blanket家的木柴恰好用完了,家里冷得像冰窖一样。于是,Blanket把从工厂带回家的一些白色呢绒铺在床上,意外发现这种呢绒的保暖效果特别好。于是,Blanket开始使用这种白色呢绒制作御寒用的毛毯,并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销量。因为这个传说,有人认为blanket一词来自Thomas Blanket的姓氏。但据语言学家考证,单词blanket出现的时间比Thomas Blanket生活的时代更早,因此,更有可能是Thomas Blanket因为使用白色呢绒发明了毛毯而被人称为Blanket,毛毯得名于blanket这种原料而非他的姓氏。
人们最初将用白色呢绒做成的毛毯称为blanket,后来,该词的含义逐渐泛化,可以表示用各种材质做成的毯子。
blanket:['blæŋkɪt] n.毛毯,毯子vt.覆盖,掩盖,用毯子盖。记:blank白色的+et小的→带有细毛的白色呢绒→用白色呢绒做的毛毯→毛毯,毯子
blank: [blæŋk] n.空白,空虚adj.空白的,空虚的v.(使)成为空白
common(平民):贵族和教士外的普通人
单词common源自古法语comun和拉丁语communis,表示“普通的,平常的,公共的,共同的”。英语单词commune(公社)、community(社区)、communicate(通讯,交流)等均源于此。
历史上的“第三等级”指的就是commons,即除教士和贵族外的所有平民。在欧洲历史上,教士和贵族地位特殊,一个属于精神政权即教会的统治阶层,一个属于世俗政权的统治阶层,除此以外的所有人都属于同一等级,即平民等级,即使是依靠产业革命取得大量财富的新型资产阶级也算是平民。法国大革命前召开的三级会议就是指包括了贵族、教士及平民三大等级的全体国民代表大会。
common:['kɒmən]adj.普通的,平常的,一般的,共有的n.平民,公有地
common hero:平民英雄
common sense:常识
daphne(月桂树):变成月桂树的宁芙仙女达芙妮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回阿波罗遇到丘比特在摆弄弓箭,便忍不住嘲笑了几句,说他这个小 娃娃不应该摆弄大人的东西。受到嘲讽的丘比特决心报复,就趁阿波罗不注意,向其射出金箭,点燃他的爱情之火,然后又把浇灭爱情之火的铅箭射向河神的女儿、 美丽的宁芙仙女达芙妮(Daphne)。于是,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拼命追逐她。可怜的达芙妮四处躲避,眼看阿波罗就要追上,便央求父亲河神将其变 成一颗月桂树。阿波罗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折下了月桂树枝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作为对爱人的纪念。这就是“桂冠”(laurel)的来源。因 为阿波罗同时是诗歌、音乐和体育之神,所以希腊人将桂冠作为对那些领域内取得骄人成绩的人的奖励。
daphne:['dæfni]n.月桂树,达芙妮(女名)
laurel:['lɒr(ə)l]n.桂冠,殊荣
Wednesday(星期三):北欧神话的主神奥丁
在北欧神话中,奥丁(Odin,古英语为Woden)是阿萨神族的至高神,是诸神之父,世界的统治者。他曾以一人之力冒险闯入冥界,为人类取得古文字,从而拥有大量知识,并因此而失去一只眼睛。
在北欧神话中,奥丁身形高大,身披金甲,骑八足神马,手持名枪“冈尼尔” (Gungnir),居住在“英灵殿”(Valhalla,瓦尔哈拉)中。据说凡是在战争中英勇战死的武士,死后都能进入英灵殿,共同迎接“诸神的黄昏” 中最后的决战。因此北欧武士在战场上都视死如归,以死后能进入英灵殿为荣。
英语中的星期三就是以主神奥丁命名的,英语单词Wednesday来自古英语单词wodnesdaeg,字面意思就是Woden’s day(奥丁之日)。
Wednesday:['wenzdeɪ; -dɪ]n.星期三
confessor(宣信者):不惧危险公开自己宗教信仰的教徒
英语单词confess是(忏悔、坦白)的意思,那confessor是什么意思 呢?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忏悔者”的意思。然而,除此以外,confessor还有“因公开宗教信仰而受迫害的教徒”以及“听取忏悔的神父”的意思。这 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说起。
公元303年,罗马皇帝颁布法令,宣布剥夺基督教徒的法律权利,强迫基督教徒遵从罗 马传统宗教信仰,这是基督教遭受到的最严重的也是最后一次迫害,称为“大迫害”。在这一时期,有很多意志薄弱的基督教徒在罗马帝国的淫威下宣布放弃基督教 信仰,但依然有一些意志坚定的基督教徒,面对危险公开承认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为此遭受罗马帝国的严酷迫害。那些被迫害至死的被称为“martyr”(烈 士、殉道者),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则被称为“confessor”(宣信者)。在这里,confess一词应取其初始含义“坦白”而不是衍生的“忏悔”之 意。
“大迫害”结束后,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一些原本放弃基督教信仰的人希望能 重返基督教会,因此他们前往教会,向那些坚持宗教信仰的“宣信者”(confessor)承认自己的错误,表达忏悔之意,希望能取得他们的原谅。因 此,confessor一词又可以表示听取别人忏悔的神父、倾听者。并且,虽然很少见,作忏悔的人也可以称为confessor。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 现象:在教堂的忏悔室里,作忏悔的人和听取忏悔的人都可以称为confessor。
confess:[kən'fes] v.承认,坦白,供认,忏悔
confession:[kən'feʃ(ə)n] n.表白,忏悔,告解,供认
confessor:n.宣信者,听取忏悔的神父,倾听者,倾诉对象;忏悔者。
adobe(泥砖):古埃及人用于建筑的泥砖
在 古埃及时代,由于尼罗河一带缺少木材,因此古埃及建筑的通常是采用大量的泥砖和石头建成。其中,石头一般用在金字塔陵墓和神庙等宗教建筑,而泥砖则用在王 室宫殿、城墙、城镇和神庙旁的附属建筑。建筑用的泥砖原料主要来自尼罗河沿岸的淤泥。古埃及人取得泥土后,会将泥放入模具中,并放置在阳光强烈处来干燥硬 化,最后成为泥砖。这种用泥砖盖房屋的方法在埃及的一些地方仍在沿用。古埃及的一些建在高地上的泥砖建筑村落、神庙和陵墓目前依然存在,如村庄德尔巴拉梅迪纳、小镇莱红和堡垒巴衡等。
英语单词adobe源自古埃及的科普特语tube,意为“泥砖”。后来流传至阿拉伯,加上定冠词al后变成了阿拉伯语al-tob,后来拼写变为attob。穆斯林占领西班牙后,该单词经由西班牙进入英语,最终演变为英语单词adobe。
adobe:[ə'dəʊbɪ; ə'dəʊb]n.泥砖,砖坯
noble(贵族):从平民中通过仕途晋升的贵族
在古罗马,原本只有patrician(贵族)和plebeian(平民)。所有官职均有贵族担任,平民不能和贵族通婚,无能担任官职。后来,经过长期抗争,平民终于取得了和贵族通婚以及担任官职的权利。平民担任执政官、保民官等高官职位后,就被尊称为nobilis,意思是“著名的、杰出的、高尚的”。通过法语进入英语后演变成了noble(贵族)。noble和patrician都可以世袭,但patrician是封闭的,平民永远也不能变成patrician;而noble是开放性的,平民建功立业后都可以被封为noble。
noble:['nəʊb(ə)l]n.贵族adj.贵族的,高贵的,高尚的
nobleman:['nəʊb(ə)lmən] n.贵族
patrician(贵族):统治古罗马的氏族首脑
古罗马建城之初,创建者罗慕路斯召集各氏族中德高望重的首脑人物,由他们组成元老院,担任各种公职,协助他治理罗马。这些人被称为patres,是pater(father,家长、家父)的复数形式。古罗马建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所有公职都只能由patres的后代来担任,因此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统治阶级,被称为patricius。该词经由法语进入英语后演变为patrician(贵族)。罗马公民中,patrician以外的人被称为plebeian(平民)。最初,贵族和平民之间不得通婚,平民不能担任任何公职。经过平民阶级的长期抗争后,最后才迫使贵族们废除了这些不平等制度。
与nobleman不同,patrician是由血统决定的,具有封闭性和世袭性。patrician的后代永远是patrician,而plebeian的后代永远不能成为patrician,但如果能取得执政官这样的高位后,就变成了nobleman,他的后代也能世袭为nobleman。
patrician:[pə'trɪʃ(ə)n] n.贵族,古罗马氏族贵族adj.贵族的,显贵的
bobby(警察):创建伦敦首支警察部队的罗伯特•皮尔爵士的昵称
在英语中,人们有时候用bobby来称呼警察。bobby一词其实是创建伦敦第一支警察部队的罗伯特•皮尔爵士的昵称。
罗伯特•皮尔爵士(Sir Robert Peel,1788-1850)是英国最杰出的首相之一,被看作英国保守党的创建人。1829年,当时担任英国内政部长的罗伯特•皮尔促使议会通过了创建新警察制度的议案《大伦敦警察法》,建立了“大伦敦警察厅”,标志着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在建警初期,罗伯特•皮尔提出的九项警务原则,深刻体现了英国警察的性质,使警察事业在英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在英国,人们亲切地用罗伯特的昵称bobby来称呼警察。
bobby:['bɒbɪ] n.(俚语)警察,(人名)鲍比
patent(专利):王室颁发的公开文件
英语单词patent一般被翻译为“专利”,其实在历史上,patent跟“专利”毫无关系,而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打开的、公开的”,用于术语Letters patent。该术语源自拉丁语Litteræ Patentes,字面意思就是open letter,意思就是公开的文件。与其相对的术语是Litteræ Clausæ,或closed letter,意思就是保密的文件。
在中世纪时,政府或王室颁发的正式文件,按照其保密性分为Litteræ Patentes(公开文件)和Litteræ Clausæ(保密文件)两种。两种文件的装订方式不一样。公开文件是开放式的,印章盖在最后一页的底部,所有人都可以翻阅;保密文件是对折的,在外头加以封印,只有特殊人物才能查看,每次看完后还要重新封印。
在14世纪的欧洲,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和意大利的王室采用特许的方式,允许一些工匠或商人在一定期限内以垄断方式独家经营自己所发明的产品。这种特许书就做成了Litteræ Patentes(公开文件)的形式,里面有对产品的详细描述,这就是现代专利制度中的“专利说明书”的雏形。随着专利制度的普及,原本表示“公开文件”的术语Litteræ Patentes也逐渐用来专指“专利特许书”。
英语单词patent就源自拉丁术语Litteræ Patentes,是patentes的变形。所以patent做形容词时,除了表示“专利的”,还含有“显然的,明摆着的”等含义。
patent: ['pæt(ə)nt; 'peɪt(ə)nt] n.专利,专利权,专利品adj.专利的,显然的,明摆着的vt.授予专利,取得……的专利权。
barrister(出庭律师):有资格越过围栏上挺辩护的律师
在英国,律师分成两种:barrister和solicitor。barrister是出庭律师、大律师,具有上庭辩护的资格,常根据其发音称为“巴律师”;solicitor是事务律师,只能办理法律事务,不能上庭辩护,常根据其发音称为“沙律师”。barrister中的bar指的是庭审现场中将法庭和旁听席分开的围栏,因此barrister的字面意思就是有资格越过围栏,上庭辩护的律师。
barrister的词源可以追溯至12-13世纪。当时,英国国王被逼签署了《大宪章》,在威斯敏斯特宫设置固定的皇室民事法庭。为了给原被告提供法律服务,越来越多的律师聚集在此地附近。法庭附近的客栈(inn)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律师和来此拜师学艺的律师学徒。这些律师和学徒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律师学院”(Inns of Court),最有名的有四个学院。律师学院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模拟法庭。在模拟法庭上,由资深律师组成的学院主管和教师扮演法官,学徒们扮演原告和被告,就某一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模拟法庭通常在学院的餐厅举行,布局模仿真实法庭,学生们坐在围栏(bar)的后面,按照资历的不同分为inner-barrister和utter-barrister。inner-barrister通常译为“内席律师”,字面意思就是“坐在围栏后方内侧的人”,指资历较浅的学徒,坐在围栏后方的内侧;utter-barrister通常译为“外席律师”,字面意思就是“坐在围栏后方外侧的人”,指资历较深的学徒,坐在围栏后方的外侧。学徒通常需要在学院中学习5-7年后,表现符合要求,才有可能被学院晋升为外席律师。而成为外席律师则意味着你已经获得行业协会的认可,获得了上庭辩护的资格。新晋升的外席律师只能在国王设在地方的巡回法庭中上庭辩护,还需要继续在律师学院中深造、服务大约5年后,才能取得在中央法庭上庭辩护的资格。这之后,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barrister。在英国,成为一名barrister一般需要花费十年以上时间,并且学费不菲,因此通常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负担得起。但同时barrister也是社会精英的身份象征。
在法律领域,原本表示法庭围栏的bar衍生出“法庭、律师群体、律师行业”等含义,而call to the bar就是“获得出庭律师资格”的意思。
barrister:['bærɪstə] n.出庭律师,大律师
solicitor:[sə'lɪsɪtə] n.事务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顾问
bar:[bɑː] n.法庭,律师群体,律师行业
call to the bar:获得(出庭)律师资格
Pygmalion(皮格马利翁):爱上自己作品的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不喜欢凡间的女子,而是自己动手,用象牙雕刻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女性形象。雕像完成后,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的作品,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妻子,给它起名“伽拉忒亚”(galatea),还为它穿上美丽的服饰,整天爱抚它、陪着它说话,甚至睡觉时也与它同床共寝。爱神见他如此执着,便满足了他的心意,赐予雕像生命,使他俩结为夫妻。
英语习语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来自这个传说,比喻当人们对某件事物抱有强烈的期待时,期待中的事物就会出现。在教育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缘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和雅格布森的一次有趣的实验。他们找到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一番考察后向校方提供了一份名单,说名单里的学生都有很高的天赋,只是还没有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机抽样出来的。有趣的是,在期末考试时,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果然高于整体的平均成绩。研究者认为这是期待产生的效应。教师认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因此上课时会给予更多关注,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其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待,自信心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更高,因此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Pygmalion:[piɡ'meiljən] n.皮格马利翁
Pygmalion effect:n.皮格马利翁效应
anticipate:期待
发音释义:[æn'tɪsɪpeɪt] vt. 预期,期望;占先,抢先;提前使用
结构分析:anticipate =anti(在…之前)+cip(拿、取)+ate(动词后缀)→提前取得→期望
词源解析:cip←拉丁语capere(take,拿、取)
同源词:capable(能干的),capture(夺取),disciple(门徒←将知识拿走)
衍生词:anticipation(期待),anticipatory(预期的)
Catherine wheel:凯瑟琳车轮式焰火
来自4世纪基督教殉道者圣徒St.Catherine,因其在大转轮上“轮裂”而死,以其名命名含有纪念其精神和基督教取得胜利的意味。
die-hard:顽固的,铁杆的
原为战斗口号,死战到底,来自1811年英国57步兵团际军中校William Indlis在受伤后仍上前线,并高呼”Diehard”鼓舞士气,最终扭转局势,取得战争胜利。后词义贬义化。参照电影《虎胆龙威》。
jackpot:头奖
jack,扑克J,pot,罐子,钱罐。一种扑克赌博游戏,直到某持牌方至少持有两张J或更大牌才可以开牌并取得胜利。后引申词义大奖,头奖。比较 black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