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巨大的):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族癸干忒斯
天神乌拉诺斯被其子克洛诺斯阉割时,溅出的精血洒落在大地女神盖亚身上,使盖亚诞生了巨人族癸干忒斯(gigantes),他们个个身材巨大,长发长须,大腿之上为人形,以两条蛇尾为足,因此也称为蛇足巨人,相传共有150人。他们还有一种特别的属性,那就是无法被神杀死。
第三代神王宙斯率领奥林巴斯诸神打败了泰坦诸神以及提丰,并将泰坦诸神禁锢在地狱深渊,这引发了大地女神的不满。在大地女神盖亚的鼓动下,癸干忒斯巨人以岩石和燃烧的栎树为武器,向奥林巴斯诸神发起了进攻,史称“癸干忒斯之战”。在战争中,奥林巴斯诸神得到一个预言,说只能在一个凡人的帮助 下,才能击败巨人族。因此,宙斯通过雅典娜找来了凡间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盖亚知道后,就想寻找一种草药,为巨人族增加法力,使其对凡人的攻击也产生 免疫力。然而,宙斯抢先一步把草药采走了。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利用精湛的射术,射杀了众多巨人。在他的帮助下,奥林巴斯诸神终于打败了癸干忒斯巨人。
癸干忒斯的希腊语原意是“盖亚所生的”。从其名字gigantes中演变出了giant、gigantic等单词。
giant:['dʒaɪənt]n.巨人adj.巨大的。由gigant去掉g直接产生。
gigantic:[dʒaɪ'gæntɪk] adj.巨大的。ic是形容词后缀。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giant 词源,giant 含义。
spouse(配偶):签订了婚约的人
古希腊人在签订协议时都喜欢请神灵来做见证,方式就是在签订协议的同时祭奠神灵,最常用的祭奠方式就是奠酒,即把酒洒在地上请神灵享用。在希腊语中表示“奠酒”的单词是sponde,该词因而衍生出“承诺、立约”的含义。sponde进入拉丁语后演变为spondere,立约人则称为sponsus。古人结婚其实就是签订婚约然后举行婚礼,所以签订婚约的人也被称为sponsus。英语单词spouse(配偶)就来自拉丁语sponsus,本意就是“签订了婚约的人”。与它同源的单词是sponsor(赞助者、举办者),本意就是“承诺赞助或举办活动的人”。
spouse:[spaʊz; -s] n.配偶,vt.和……结婚
spousal:['spaʊz(ə)l] adj.结婚的n.婚礼,结婚仪式
sponsor:['spɒnsə] n.赞助者,举办者,保证人vt.赞助,发起
grotesque(怪诞的):仿效古罗马金宫壁画风格的“洞穴画派”
暴君尼禄统治罗马帝国时,在罗马城中修建了一座类似阿房宫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史称“金宫”。尼禄死后,金宫被废弃填平,后人在其上部修建了大角斗场等其他建筑,从此再无人记得“金宫”的存在。一直到了15世纪末,有个罗马人,走在山路上不小心摔进了一个大坑里,人们这才发现了金宫的废墟。废墟的四壁上画满了各种风格怪异的壁画。很快地,这个神秘的“山洞”成了罗马一处新“景点”,前去观光考察的,大多是当时的顶尖艺术家,包括正在为教皇装修梵蒂冈宫殿的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带上绳索、火把下到洞里,仔细研究那些前所未闻的壁画。
15世纪正是艺术史上改朝换代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从“山洞”的壁画中得到灵感,发起一场立竿见影的艺术革命。流丽的线条和夺目的色彩被复制到王公贵族的府邸、别墅,一个新的绘画流派形成了,名称就叫“洞穴画派”,意大利语为grottesco,英语为grotesque,字面意思就是“洞穴的”,源自意大利语grotta(洞穴)、英语单词grotto(洞穴)。
该词本来用来形容金宫废墟里的壁画,由于这些壁画风格过于独特怪诞,grotesque一词后来衍生出“怪异”的意思,它本来的词义倒被人淡忘了。
grotesque:[grə(ʊ)'tesk] adj.奇形怪状的,怪诞的,可笑的n.怪诞风格,奇异东西
grotto:['grɒtəʊ] n.洞穴,岩穴,人工洞穴
cardigan(开襟羊毛衫):英国将军卡迪根伯爵七世
在中世纪的英、法等国的沿海地区,渔夫和户外工作者为了抵御严寒,喜欢穿羊毛衫。但是传统的套头式羊毛衫穿戴起来不太方便,因此,有人发明了前面开口有扣的开襟羊毛衫。与套头羊毛衫相比,开襟羊毛衫穿戴十分方便,不会弄乱发型,并且,天热时可以解开扣子,天冷时可以扣上扣子。因此,这种开襟羊毛衫在渔夫和户外工作者群体中特别流行。然而,这种开襟羊毛衫被称为cardigan,完全是因为一位英国将军的缘故。他就是英国的卡迪根伯爵七世(1797 – 1868),名为James Thomas Brudenell,Cardigan(卡迪根)是他的封号。
卡迪根伯爵七世是一名军人,官至少将。他参加了19世纪英法与俄罗斯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在著名的巴拉克拉瓦战役中,他面对火力和人数占优的俄军,率领英国轻骑兵旅发起了英勇的冲锋。这次冲锋被载入了史册,成为大量诗歌、电影的讴歌对象。卡迪根伯爵及其轻骑兵在战场上为了御寒而穿的开襟羊毛衫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纪念卡迪根伯爵,人们就用他的封号Cardigan来称呼这种开襟羊毛衫。这种服饰也从渔夫服一跃成为时尚圈的宠儿,成为了西方绅士的最爱。
cardigan:['kɑːdɪg(ə)n] n.开襟羊毛衫
kamikaze:神风敢死队,自杀式的
来自日语,kami,神,可能来自日本化汉语神,kaze,风,可能来自日本化汉语风。公元1274年,蒙古忽古烈汗命令大军大举进攻日本,但是在海上遇到台风,几近全军覆没,日本人称之为神风。后在二战末期,日军败局已定,为挽回败局,日军组织了自杀式的袭击队伍,即神风敢死队,向美国发起了大规模自杀式攻击,因此引申词义自杀式的。见百度百科。
Naxalite:纳萨尔派分子
印度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改变土地所有制的组织成员,因发起于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地区而得名。
scofflaw:藐视法律者
这是个历史不长的美国口语,一般辞书将它释义为“藐视法律者(尤指拒付罚款者或违反变通规则、禁酒法者)”。从构词法来讲,scofflaw是scoff+law,即动词加名词构成的一个复合名词。从词源上来看,我们得到顾一段历史。
1917年,美国国会决定使美国成为一个禁酒国( dry country)。为了将禁酒作为法律规定下来,必须相应地修改宪法。于是,国会最后通过了所谓《第十八号修正案》。这项修正案经全国四分之三的州通过,于三年后生效,开始实施。从此,酒在全国范围内遭到严禁。
与此同时,反对者的暗中反抗也开始了。嗜酒者认为,禁酒法触犯了他们的公民权。既然公开饮酒违犯禁令,那只好暗地里喝。既然酒在市场已全然绝迹,何不自己酿造?走私贩也趁此机会从外国运进这种违禁品,在秘密俱乐部出售。这种秘密俱乐部大多防范极严,不认识守门的,不通过门上小窗口轻声说句诸如“乔派我来的。”(Joe sent me.)之类的暗语,是进不去的。自禁酒法实行以后,此类名为“俱乐部”的非法酒店( speakeasy)在美国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日子一久,人们就不再把禁酒法放在眼里了。
政府官员担心无视一项法令将导致对一切法令的藐视,因而发起了一场维护禁酒法的运动。
马萨诸塞州一位富翁也是一位戒酒者,愿出赏金200元征求一个形容藐视法律者的最佳词。他一共收到应征的词25000个。获奖的词就是scofflaw。scofflaw就这样地进入英语词汇行列。
然而,这场运动和这个新词对维护禁酒法全然无济于事。美国国会终于在1933年被迫废除《第十八号修正案》,酒在美国又恢复了它的合法地位,scofflaw也随之被人们渐渐遗忘了。
直至近几年,scofflaw在美国报刊上才再度出现。纽约市一位名叫John Murtagh的交通法庭法官(traffic court judge)用scofflaw 一词来形容那些把车子停放在“禁止停车处”而又拒绝按传票交罚金的人,从而把这一几乎被遗弃的词又带回到美国人日常生活之中。scofflaw的词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当年用来指违反禁酒法者,而今天亦可用以指违反交通规则者及其他各种违犯法令者。
aegis:庇护,保护,赞助,主办
典出古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中aegis指主神宙斯的神盾。据荷马史诗,神盾是火和锻冶之神赫菲斯托斯( Hephaestus)特地为宙斯铸造的。据荷马以后的传说,神盾上还蒙着一块曾哺育过宙斯的母山羊阿玛尔忒亚( Amalthaea)的毛皮。神盾魔力无边,宙斯只要猛力晃动一下,天空便顿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敌人无不丧魂落魄,惊恐万状。智慧、技艺和战争女神雅典娜(Athena)每次执行其父宙斯的使命时总是随身带着神盾,因为它既象征权力,也象征神明的庇佑。aegis本为拉丁语,源自希腊语aigis,原是“山羊皮”的意思,但在英语中通常只用于喻义,表示“庇护”、“保护”、“赞助”、“主办”等义,而且一般多用于短语under the aegis of,意思是“在…庇护(或保护)之下”、“由…主办(或发起)”或“在…指导之下”。
comedy:喜剧
约在两千年前,古希腊有一个节目,叫做komos,这一天,人们载歌载舞,狂欢尽兴,一直到晚饭后以火把游行而告结束。这种喜庆活动是多利安人发起的,他们是古希腊人的一支,主要居住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克里特岛等地,以粗犷放荡闻名。因此,早期的狂欢活动大都是些放荡的内容。参加活动的主要歌手当时叫komoidos,即现在的“comedian(喜剧演员)”。英语的comedy就是从komoidos这个希腊词来的。
Gigantes: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族癸干忒斯
天神乌拉诺斯被其子克洛诺斯阉割时,溅出的精血洒落在大地女神盖亚身上,使盖亚诞生了巨人族癸干忒斯,他们个个身材巨大,长发长须,大腿之上为人形,以两条蛇尾为足,因此也称为蛇足巨人,相传共有150人。第三代神王宙斯率领奥林巴斯诸神打败泰坦诸神后,将泰坦诸神禁锢在地狱深渊,引发了大地女神的不满。在大地女神盖亚的鼓动下,癸干忒斯巨人向奥林巴斯诸神发起了进攻。奥林巴斯诸神在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帮助下打败了癸干忒斯巨人。癸干忒斯在拉丁语写为gigantes,意思是盖亚(Gaea)所生的。从拉丁文gigantes中演变出了词根giant、gigantic等单词。
giant:['dʒaiənt]n.巨人adj.巨大的。由gigant去掉g直接产生。
gigantic:[,dʒai'ɡæntik] adj.巨大的。ic是形容词后缀。
Red Cross:红十字,红十字会
19世纪撒丁与奥地利军队发生战争。瑞士人道主义者杜南目睹战争惨状,提出成立一个中立的战地救护组织。1863年日内瓦伤兵救护委员会终于成立。因其发起人和成员都是瑞士人,于是就把红底白十字的瑞士国旗改为白底红十字的新旗帜,作为标志。此后,红十字就成了中立、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的标志。
round robin:圆形签名请愿书(或抗议书);循环赛
源出法国,其中robin与意为“知更鸟”的robin毫无关系。这个robin似乎是法语ruban(缎带,丝带,带子)一词的讹误。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凡带头在请愿书或抗议书上签名的人几乎总是判以死罪,斩首示众。以后请愿人便不愿在请愿书而在一条带子上签名,并使所有签名呈环状,然后将带子系在请愿书上。签名的先后次序就不会被显露,发起者或带头签名这也就可以少担些风险。这种圆形签名请愿书或抗议书法语叫做 ruban rond,相当于英语中的round robin。这种做法首先传入英国海军,但签名方式略有不同。即在请愿书下端直接签上名字,使其呈辐射状,宛如车轮上的辐条。据说,在英国著名统帅纳尔逊(Lord Nelson 1758-1805)的时代或更早以前,舰长有权下令绞死带头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水兵。签名列在名单顶端的总被认为是兵变的煽动者,所以水兵们不得已采用类似的签名方式来对付这种情况。18世纪英国海军曾发生过一次兵变。《英国新闻记者报》(British Aazetteer)于1730年1月30日的一篇文章中对round robin一词作了解释。在当代英语中,round robin的词义有了一些延伸。除保留了“圆形签名请愿书(或抗议书)”这一原义,还指签名人名字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文件。但它最常用的词义恐怕是美国英语中用以表示体育比赛中的循环赛。
zero hour:进攻时间;决定性时刻;关键时刻
原为军事用语,直译作“零时”,用以指采取军事行动或发起进攻的时刻,以后词义逐渐扩大,也用于其他场合,喻指“开始行动的时刻”、“决定性时刻”或“关键时刻”。在二战期间又出现了一个与zero hour 同义的军事用语,这就是H-hour, H是hour的首字母。
gigantic(巨大的):希腊神话中的蛇足巨人族癸干忒斯
天神乌拉诺斯被其子克洛诺斯阉割时,溅出的精血洒落在大地女神盖亚身上,使盖亚诞生了巨人族癸干忒斯(gigantes),他们个个身材巨大,长发长须,大腿之上为人形,以两条蛇尾为足,因此也称为蛇足巨人,相传共有150人。他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神杀死。
第三代神王宙斯率领奥林巴斯诸神打败泰坦诸神以及提丰后,在大地女神盖亚的鼓动下,癸干忒斯巨人以岩石和燃烧的栎树为武器,向奥林巴斯诸神发起了进攻,史称“癸干忒斯之战”。在战争中,奥林巴斯诸神得到一个预言,说只能在一个凡人的帮助下才能击败巨人族。因此,宙斯通过雅典娜找来了凡间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利用精湛的射术,射杀了众多巨人。在他的帮助下,奥林巴斯诸神打败了癸干忒斯巨人。
癸干忒斯(gigantes)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盖亚(Gaia)所生的”。英语单词giant、gigantic便来源于此。
giant:['dʒaɪənt] n.巨人adj.巨大的,由gigant去掉中间的g直接产生。
gigantic:[dʒaɪ'gæntɪk] adj.巨大的
undermine(暗中破坏):暗中挖掘地道摧毁敌人堡垒
英语单词mine作名词时表示“矿”,作动词时表示“采矿”。采矿的基本方式就是在地下挖掘地道,因此mine还含有“挖掘地道”的含义。古代打仗时,为了摧毁敌人的壁垒,人们往往会暗中挖掘地道,逐渐逼近敌人壁垒,然后通过地道发起攻击或使用炸药来摧毁敌人壁垒。这种作战手法就被称为undermine,字面意思就是“在下面挖掘地道”。后来,该词被普遍应用于更多领域,表示“暗中破坏”。
undermine:[ʌndə'maɪn] vt.暗中破坏,逐渐破坏,挖掘地道,挖掘地基
mystery:神秘,神秘的事物;神秘小说,侦探小说
希腊语中muein(闭上眼睛或嘴巴→保密;准许加入秘密社团)派生了mustes(秘密活动发起人),继而派生了musterion(机密的仪式;机密的事)和mustikos。在拉丁语中为mysterium。
词根词缀: -myst-神秘 + -ery名词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