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en of Troy:倾国倾城,红颜祸水,害人精
Helen of Troy 直译为“特洛伊的海伦”,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海伦(Helen)是宙斯和凡人勒达所生的女儿,随母亲在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里长大。当海伦还是个少女的时候,就已经美若天仙,曾经被忒修斯劫走,后来被两位哥哥救回。海伦成年后,前来求婚的希腊贵族挤破了头,差点为了她自相残杀起来。后来,求婚者之一的奥德修斯建议大家尊重海伦自己的选择,并发誓尊重并帮助海伦所选中的丈夫。海伦选中了墨涅俄斯 (Menelaus),后者也因此继承了斯巴达王位。
Helen 是希腊的绝世佳人,美艳无比,嫁给希腊南部邦城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Menelaus)为妻。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事希腊,在斯巴达国王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帮助下,趁着墨涅俄斯外出之际,诱走海伦,还带走了很多财宝。
此事激起了希腊各部族的公愤,墨涅俄斯发誓说,宁死也要夺回海轮,报仇雪恨。为此,在希腊各城邦英雄的赞助下,调集十万大军和1180条战船,组成了希腊联军,公推墨涅俄斯的哥哥阿枷门农(Agamemnon)为联军统帅,浩浩荡荡,跨海东征,攻打特洛伊城,企图用武力夺回海轮。双方大战10年,死伤无 数,许多英雄战死在沙场。甚至连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也分成2个阵营,有些支持希腊人,有些帮助特洛伊人,彼此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恶斗。
最后希腊联军采用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Odysseus)的“木马计”,里应外合才攻陷了特洛伊。希腊人进城后,大肆杀戮,帕里斯王子也被杀死,特洛伊的妇女、儿童全部沦为奴隶。特洛伊城被掠夺一空,烧成了一片灰烬。战争结实后,希腊将士带着大量战利品回到希腊,墨涅俄斯抢回了美貌的海轮重返故土。这就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结局。正是由于海轮,使特洛伊遭到毁灭的悲剧,真所谓“倾国倾城”,由此产生了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
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已为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迈锡尼发掘和考证古代特洛伊古城废墟所证实。至于特洛伊城被毁的真正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肯定 决不是为了一个美女而爆发这场战争的,与其说是为了争夺海轮而打了起来,毋宁说是为了争夺该地区的商业霸权和抢劫财宝而引起战争的。所谓“特洛伊的海伦”,实质上是财富和商业霸权的化身。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妲己亡商”,“西施沼吴”等传说,以及唐明皇因宠杨贵妃而招致“安史之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说法。汉语中有个“倾国倾城”的成语(语出《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里的“倾”字一语双光,既可指美艳非凡,令人倾倒;也可纸倾覆邦国。其含义与Helen of Troy十分近似。
在现代英语中, Helen of Troy 这个成语,除了表示“a beautiful girl or woman;a beauty who ruins her country”等意义外,还可以用来表示“a terrible disaster brought by sb or sth you like best”的意思。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elen of Troy 词源,Helen of Troy 含义。
mausoleum:陵墓
纪元前353年小亚细亚西南部卡里亚(Caria)王国的僭主Mausolus去世时,王后Artemisia悲恸欲绝。在国王遗体火化后,她用水拌和骨灰含泪饮下。随后,为纪念国王她大兴土木,按国王生前的设计在首都哈利卡纳苏斯( Halicarnassus,即今土耳其Bodrum)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据史书记载,该陵墓用大理石建造,高约135英尺,七部呈金字塔形,四周为36根柱子的柱廊,柱子之间塑有巨大雕像,其中包括国王和王后的雕像,并且饰有各种珍奇艺术品。这座精心建造的壮观陵墓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与埃及金宇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齐名。可惜的是,它在世间存在了近一千几百年,于1375年一次强烈地震中塌陷了。15世纪占领哈利卡纳苏斯的十字军将多数石料移用于城堡的建造。到了1 9世纪中朔,英国考古学家查尔斯·牛顿爵士(Sir CharlfSNewton)对这一历史文物进行了发掘,掘出了国王及王后等人的塑像。他把这些文物献给了大英博物馆,至今仍然陈列在那里。
古希腊人照国王的名字Mausolus将该陵墓命名为Mausoleion,嗣后古罗马人称之为Mausoleum。英语拼写即取自于后者。今天mausoleum 一词用以表示广义的巨大宏伟的陵墓,如列宁陵墓( the Lenin Mausoleum),中山陵(Dr.Sun Yat-sen's Mausoleum).
bowling:保龄球
bowling汉译常作“地滚球”,但今天人们更喜欢按其发音译为“保龄球”。bowling 一词源于拉丁文bulla(球,泡),由bulla演变成的bowl指“(地滚球戏中用的)圆球”,它和表示“碗”的bowl不是出于同一词源。bowling这种球戏历史悠久,在一座公元前5200年的埃及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古物中就有玩这种球戏的全套设备。但从14到15世纪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等英国君王都认为,bowling尽管无害,但不像射箭有益于练武打仗,故加以禁止。直到15世纪中期以后bowling在英国才开始获得推广和传播。
antic:滑稽动作,古怪行为
这个词的特殊意义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在古罗马遗迹发掘出大量奇形怪状的假面具和雕像。在罗马皇帝提图斯(Titus,39 - 81)的豪华浴厅墙上雕刻的人物、动物、花草等更以风格奇异,形状怪诞而引入注目。意大利人把这些稀奇古怪的雕刻品称作antico。16世纪英语借用了该词,作antic。最初antic也指“奇形怪状的雕塑”,以后引申为“丑角”,但这两个词义今已不用。现在antic常指“滑稽动作”或“古怪行为”,且多作antics。在当形容词用时则是“古怪的”“滑稽的”之意。实际上antico这一意大利词还可以追溯到拉丁语antiquus‘ancient’(古老的),英语里意指“古玩”、“古物”的antique 一词也源出于此。
ammonia:氨
该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神Ammon/Amon(阿蒙神),在埃及语Ammon是the hidden one的意思。Ammon本是古埃及宗教所信奉的主神和太阳神,相当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宙斯和朱庇特,但后来在希腊、罗马同宙斯、朱庇特混成一体,在斯巴达、罗马等地都有Ammon神庙。据说在利比亚的一座Ammon神庙附近发现了一种矿物质,罗马人根据Ammon 一词将之命名为sal ammoniac,意思是salt of Ammon,汉语作“硇砂”。此物固有多种用途故在古代被列为贸易品(article of trade)。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 - 1804)把sal ammoniac和石灰放在一起加热,提取了一种新气体,他称之为alkaline air。七年之后,瑞典化学家贝格曼(Torbern Olaf Bergman.1735 - 1784)根据am moniac 一词将之正式命名为ammonia,汉语作“氨”,有时也音译为“阿摩尼亚”。嗣后,科学家们又将ammonia和后级-ine缩合成ammine(氨络的),amine(胺)以及aminoacid(氨基酸)这一复合词中的amino(氨基的)。Ammon这一词根经历了从埃及语到希腊语,再从拉丁语到英语的演变过程,原先的含义the hidden one如今已经全然丧失,不追根溯源,就不能把它从普通英语单词中发掘出来。
backgammon:十五子棋
这是一种双方各有十五枚棋子、掷骰子决定行棋格数的游戏。人们曾在古代巴比伦王国一位王后的墓穴中发掘出一块已有五千年历史的镶底精美的十五子棋的棋盘。
Backgammon的字面含义是“回子游戏”。早期英语的“游戏”不写作game,而是写作gamen,因此,backgammon即back game,因为玩这种游戏时,棋子常被“送回”对方,再重新放入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