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ic(恐慌):希腊神话中令人惊恐的牧羊神潘Pan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做潘(Pan)的牧羊神。他是掌管山林、田园和羊群的神。他长相奇特,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羊,头顶还长着羊角。他和其它的森林之神及仙女在山林之间闲游,过着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因此,英语习语a freedom of Pan表示“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意思。
潘有一种奇特的本领,就是吓唬人。他常常躲在隐蔽处,蓦地跳出,用丑陋地面目把旅行者吓得魂不附体。他还会发出怪异的叫声,令人感到毛骨悚然,胆战心惊。这种恐惧感就称为“潘神之惧”(Panic fear)。传说希波战争中,希腊人在马拉松战役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潘神把波斯军队吓得惶恐而逃的。
英语单词panic就源自“潘神之惧”,原本是个形容词,后来逐渐变成名词和动词。
panic:['pænɪk] n.恐慌、惊慌vt.使恐慌vi.感到恐慌adj.恐慌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anic 词源,panic 含义。
euthanasia(安乐死):希腊神话中的死神桑纳托斯
在希腊神话中,掌管死亡的是死神桑纳托斯(Thanatos),对应于罗马神话中的墨尔斯。桑纳托斯是黑夜女神尼克斯的儿子,睡神许普诺斯的孪生兄弟。桑纳托斯住在冥界,手执宝剑,身穿黑斗篷,有一对发出寒气的黑色大翅膀,他会飞到快要死亡的人的床头,用剑割下一缕那人的头发,那人的灵魂就会被他摄走。桑纳托斯心底善良,常常请他的兄弟睡神帮忙,先使人入睡,然后在睡梦中带走他的灵魂。古希腊的一件著名陶器上就绘画了死神和睡神在神使赫尔墨斯的指挥下将死于特洛伊战场的萨耳珀冬抬入冥界的场面。
桑纳托斯还曾经被狡猾的凡人西叙福斯(Sisyphus)欺骗过。西叙福斯作恶多端、异常狡猾。他见到桑纳托斯到来,假装好奇地询问死神带来的镣铐是如何工作的。桑纳托斯向他演示镣铐的工作原理,结果反而把自己锁住了,西叙福斯因此逃过一劫。
从桑纳托斯的名字Thanatos产生了英语词根thanato,表示“死亡”。单词euthanasia(安乐死)、thanatology(死亡学)等就来源于此。
词根thanato:死亡,=death
euthanasia:[,juːθə'neɪzɪə] n.安乐死,安乐死术。记:eu好+thanasia(thanatos,死亡)→轻松愉快的死亡
thanatology:[,θænə'tɒlədʒɪ] n.死亡学。
echo(回音):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宁芙仙女艾柯
希腊神话中,艾柯(Echo)是一位美丽、善良而又能言善辩的宁芙仙女。有一次神王宙斯下凡与其他宁芙仙女偷情,天后赫拉悄悄尾随,准备来个捉奸在床。没想到半路上遇到艾柯,拉着赫拉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话,耽误了赫拉的捉奸大事。赫拉迁怒于艾柯,罚她丧失正常的表达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的最后一个词。
后来艾柯爱上了美丽而又自恋的纳西索斯,却又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爱慕之情。伤心的Echo终日在山谷中游荡,日渐消瘦。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只剩下空洞的回音在山谷中飘荡。这就是英语单词echo(回音)的由来。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英文名就叫做Echo。
echo:['ekəʊ] n.回音,效仿v.重复,发出回音,随身附和
echoic:[ɛ'koɪk] adj.拟声的,回声的
siren(汽笛):歌声迷人的女海妖塞壬
在希腊神话中,塞壬Siren是一种女海妖,人面鸟身,长得美若天仙,并且拥有天籁般迷人的嗓音。她们住在海岛上,用歌声魅惑航海者,使他们的船只触礁沉没,船员成为她们的腹中餐。在荷马史诗中,当奥德修斯将要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得到女神的忠告,预先采取了防备措施。他命令手下把自己牢牢地绑在桅杆上,让手下用蜡把各人的耳朵堵上。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果然从远处传来了迷人的歌声。歌声如此令人神往,他不顾一切地想要挣脱束缚,向手下大喊大叫,让他们驶向海岛。但他的手下因为事先得到指示,对此不闻不顾,驾驶船只一直向前,直到远远地离开了海岛才给他松绑。奥德修斯就是这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安全地欣赏了塞壬们的天籁之音。
在17世纪,人们为了防止船只触礁,就在暗礁附近用汽笛发出警报,警示海员们塞壬的故事。所以人们就把这种警报声叫做siren。
siren: ['saɪr(ə)n]n.汽笛,警笛,歌声迷人的女歌手,女妖塞壬adj.迷人的vt.引诱vi.响着警笛行驶
sirenian:[saɪ'riːnɪən] n.海牛目哺乳动物adj.海牛目哺乳动物的
bonfire(篝火):在萨温节焚烧宰牲骨头的火堆
在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之前,不列颠群岛上居住的凯尔特人主要信奉德鲁伊教(Druid)。德鲁伊教徒在每年的10月31日过萨温节(Samhain,又称夏末节或仲夏节)。德鲁伊教徒认为10月31日是夏季的结束,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阴阳两个世界最接近的时刻,死亡之神Samhain在这天晚上会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间,寻找替身。因此德鲁伊教徒会在这一天晚上熄灭家里的炉火,而在露天点起火堆,在火堆中焚烧宰牲的骨头,作为给Samhain的献礼。他们还会用动物的头和皮毛装扮自己,发出古怪的声音,使Samhain认不出自己,从而躲避灾难。
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后,将萨温节和罗马的两个节日合并,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万圣节(Halloween)。现在西方万圣节的很多活动,如化妆、南瓜灯都源自萨温节。
英语单词bonfire就源自萨温节时用来焚烧宰牲骨头的火堆。它源自古英语banefire,由bane(bone,骨头)+fire(火)构成,意思是“焚烧骨头的火”。后来该词词义发生泛化,泛指在野外用于庆祝、娱乐或取暖等用途的火堆。
bonfire: ['bɒnfaɪə] n.篝火,营火。记:bon(bone,骨头)+fire(火)→焚烧骨头的火→篝火
The Trojan Horse:木马计;暗藏的危险;奸细
The Trojan Horse 直译“特洛伊木马”,是一个国际性成语,在世界各主要语言中都有。来自拉丁语equns Trojanus。这个成语甚至还进入到汉语词汇中,某某同志在《矛盾论》中,谈到《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时,就用了“木马计”这个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交战10年之久,胜负未决。最后,希腊著名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用木头做了一匹巨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体希腊将士伪装撤退,乘船隐藏在附近的海湾里,而奥德修斯率领20名勇士事先藏进木马肚里。特洛伊人误认为希腊人已经败退,大开城门,看到城外的巨大木马,以为这是希腊人敬神的礼物,就把它当作战利品拖进城来,大摆宴席,欢庆胜利。到了半夜,特洛伊人好梦正在酣,毫无戒备的时候,藏在木马里的希腊英雄们都爬了出来,打开城门,发出信号,与附近海湾里返回的希腊大军里应外合,一举摧毁了特洛伊城。
因此,The Trojan Horse 经过不断引用而成为一个广泛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the hidden danger;the covert wreckers(内奸);to engage in underhand activities”等意义。同时还产生了一句习语Greek gift(希腊人的礼物),表示“存心害人的礼物”。
Thursday(星期四):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托尔
托尔Thor是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掌管战争和农业。他是主神奥丁的长子,其母为大地 女神。他是神族中最为强壮的勇士,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他的职责是保护诸神国度的安全和在人间巡视农作。相传每当雷雨交加时,就是托尔乘坐马车出来巡视, 因此北欧人称呼托尔为“雷神”。托尔的武器是一只可以发出致命闪电的大铁锤,其实就是雷电的象征。无论托尔把这只铁锤扔出去多远,它总是会像回旋飞镖一样 飞回托尔的手上。另外,他还拥有一条能够提升力量的腰带。
在神和巨人族的终极一战中,雷神托尔和他的宿敌巨蟒展开了惊天动地的决战。经历了激战之后,托尔使出致命一击杀死了巨蟒,不过他也因碰到了从巨蟒的伤口里流出的剧毒液体,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北欧人用雷神托尔的名字来命名星期四。英语中表示星期四的单词Thursday就是从此而来的。
Thor:[θɔ:] n.雷神托尔
Thursday:['θə:zdi; -dei]n.星期四
educate(教育):把学生的天资引导出来
在西方的教育观念中,教育的本质是启发、引导、培养新一代。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内 在的天资,能力引导出来。启发出来"。英语中表示“教育”的单词educate的原始含义正是如此。这个词来自拉丁语educere,其中的e等于ex, 表示out(出来),ducere表示lead(引导),合起来就是lead out(引导出来,启发)的意思。进入英语后,后三个字母ere按照英语拼写习惯改成了动词后缀ate。从这个词的本质含义可以看出,中国学校的填鸭式灌输并不能称为education。
educate:['edjʊkeɪt]vt.教育,培养
education:[edjʊ'keɪʃ(ə)n]n.教育,教育学
Midas’s barber(守不住秘密的人):希腊神话中米达斯国王的理发匠
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潘神比赛音乐,请米达斯国王来当裁判。米达斯与潘神相熟,判决 潘神获胜。阿波罗大为恼怒,就施展法力,使米达斯的耳朵变成驴耳朵。米达斯为了掩盖自己的驴耳朵,每天都戴上大大的帽子。但理发时,国王的理发师发现了这 个秘密。他不敢对外泄露这个秘密,又特别希望能一吐为快。于是,他在河边挖了一个小洞,对着洞口轻轻说:“国王有对驴耳朵”。说完话,理发师用泥把洞口封 住。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后,从洞口长出一丛芦苇,每当有风吹过,芦苇就会发出“国王有一对驴耳朵”的声音。于是,这个秘密就变得全国皆知了。英语习语 Midas’s barber(米达斯的理发匠)比喻守不住秘密的人。
Orpheus(杰出的音乐家):独闯冥府拯救爱妻的音乐家俄耳甫斯
在希腊神话中,古希腊色雷斯地方有个著名的诗人与歌手叫俄耳甫斯 (Orpheus)。他的父亲是太阳神兼音乐之神阿波罗,母亲是司管文艺的缪斯女神卡利俄帕。这样的身世使他生来便具有非凡的艺术才能。在他还很小的时 候,阿波罗便把自己用的宝琴送给他。这把琴制作精巧,经俄耳浦斯一弹更是魅力神奇,传说俄耳浦斯的琴声能使神、人闻而陶醉,就连凶神恶煞、洪水猛兽也会在 瞬间变得温和柔顺、俯首帖耳。
俄耳甫斯凭着他的音乐天才,在盗取金羊毛的阿尔戈斯号英雄队伍里建立了卓越的功绩。 伊阿宋正是靠了俄耳浦斯的琴声才制服了守护羊毛的巨龙。在归途中,英雄们被海妖塞壬的歌声所魅惑,意志沉沦之际,俄耳浦斯的琴声惊醒了大家,逃离了妖岛。
俄耳甫斯的悲惨爱情故事是希腊神话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据说俄耳甫斯有一位情投意合 的妻子叫做欧律狄克。有一天她被毒蛇所咬,很快就一命呜呼了。为了再见到妻子,俄耳甫斯前往冥府,用琴声打动了冥河的艄公,驯服了守卫冥府大门的三头犬。 最后他来到冥王和冥后的面前,苦苦哀求把妻子还给他。冥王夫妇被他的深情打动,允许他带回妻子,但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在走出冥府之前不能回头看他妻子一 眼,否则他的妻子再也不能返回人间。
俄耳甫斯欢天喜地地谢过冥王夫妇,领着妻子往人间走。由于脚伤未愈,欧律狄克每走一 步都要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俄耳甫斯牢记冥王的要求,强忍着不回头。就快抵达人间之际,欧律狄克再也忍受不了俄耳甫斯的冷淡,大声抱怨起来。爱妻心切的俄 耳甫斯忘记了冥王的警告,回头安慰爱妻。就在刹那间,死神再次将欧律狄克带回了冥府,只留下捶胸顿足的俄耳甫斯。
从此后,俄耳甫斯郁郁寡欢,孤身一人隐居在色雷斯的洞穴之间。由于不敬酒神,他被酒神的女信徒们在癫狂状态下撕成碎片。宙斯怜悯他,就将阿波罗送给他的七弦琴高高挂在空中,这便是天琴座的来历。
Orpheus:['ɔ:fiəs; -fjus]n.杰出的音乐家,俄耳甫斯
orphic:['ɔ:fik] adj.神秘的,俄耳甫斯的
Orphism:['ɔ:fizəm] n.俄耳甫斯主义,俄耳甫斯教
stygian(幽暗的):希腊神话中环绕地狱的憎恨之河
在希腊神话中,斯堤克斯(Styx,在希腊语中是“仇恨的”)是大洋河神俄刻阿诺斯 和提坦女神忒堤斯的女儿,也有人认为她是夜神倪克斯和黑暗之神厄瑞玻斯之女。她掌管冥界的9条河流之一,因此这条河流也被称为Styx(憎恨之河)。这条 河的河水具有魔力,凡人接触此水后可以刀枪不入,因此凡人英雄阿喀琉斯出生后就被他妈倒提着浸入该河。另外,神灵若是渡过这条河就会失去神性,因此神灵常 常以Styx的名字来发誓。以Styx的名义发出的誓言是极其神圣的,任何违背此誓的神灵都会受到昏睡一年的惩罚。
憎恨之河位于冥界,因此阴森恐怖。英语单词stygian就源自憎恨之河的名字Styx,意思是“幽暗的,阴暗的”。
stygian:['stɪdʒɪən]adj.幽暗的,阴暗的
thanato-(死亡):希腊神话中的死神桑纳托斯
在希腊神话中,掌管死亡的是死神桑纳托斯(Thanatos),对应于罗马神话中的 墨尔斯。桑纳托斯是黑夜女神尼克斯的儿子,睡神许普诺斯的孪生兄弟。桑纳托斯住在冥界,手执宝剑,身穿黑斗篷,有一对发出寒气的黑色大翅膀,他会飞到快要 死亡的人的床头,用剑割下一缕那人的头发,那人的灵魂就会被他摄走。桑纳托斯心底善良,不会采用暴力手段夺走人的生命,而是常常请他的孪生兄弟睡神帮忙, 先使人入睡,然后在睡梦中带走他的灵魂。
桑纳托斯曾经被狡猾的凡人西叙福斯(Sisyphus)欺骗过。西叙福斯作恶多端、异常狡猾。他见到桑纳托斯到来,假装好奇地询问死神带来的镣铐是如何工作的。桑纳托斯向他演示镣铐的工作原理,结果反而把自己锁住了,西叙福斯因此逃过一劫。
从桑纳托斯的名字Thanatos产生了英语词根thanato,表示“死亡”。单词euthanasia(安乐死)、thanatology(死亡学)等就来源于此。
euthanasia:[,juːθə'neɪzɪə]n.安乐死,安乐死术。记:eu好+thanasia(thanatos,死亡)→轻松愉快的死亡
thanatology:[,θænə'tɒlədʒɪ]n.死亡学。
typhoon(台风):单挑奥林巴斯诸神的巨怪提丰
宙斯率领奥林巴斯诸神战胜提坦诸神后,对参与谋反的提坦诸神进行了严厉了惩罚。大部 分提坦神被关押在无底深渊中,擎天神阿特拉斯被罚在西天擎天。对提坦神的严厉惩罚引发了老祖宗大地女神盖亚的不满。因此,盖亚与深渊神塔尔塔罗斯交配,生 下了一个体格无比庞大的怪物提丰(Typhoeus),前来挑战奥林巴斯诸神。
传说提丰上身似人,下身似蛇,身高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还要高。它长有100个脑袋, 眼睛能喷火,口中能发出各种骇人的吼叫声。他力大无穷,用巨石和烈焰袭击了奥林巴斯诸神。诸神落荒而逃,一直逃到埃及。天神宙斯用霹雳与其搏斗,击退提 丰。但当宙斯近距离追击时,却被提丰用蛇发缠住制服。提丰将宙斯筋肉割掉,将其囚禁在山洞中。幸亏有神使赫尔墨斯施展神偷本领,将宙斯连同筋肉偷回。宙斯 再次与提丰展开大战,将其压在埃特纳火山之下。
提丰虽然被制服了,但他生出了许多怪物,如看守地狱的三头犬、九头蛇、奇美拉、斯芬克斯等,可算是希腊神话中的妖魔鬼怪的老祖宗。传说肆虐人间的狂风就是由提丰引起的,所以人们就用提丰的名字来命名它,这就是英语单词typhoon(台风)的来源。
typhoon:[taɪ'fuːn]n.台风
typhonic:[taɪ'fɑnɪk]adj.台风的,台风似的
typhon:['taɪ,fɑn]n.(电子)大喇叭
monster(怪物):神灵为了警告人们而降下的怪物
古罗马人相信各种奇异现象都是神灵所发出的信息。如果出现一些怪异、变态的生物,则 是神灵被激怒后发出的警告,预示着将有大灾大难发生。这种神灵的警告在拉丁语中就是monstrum,来自monere(warn,警告)。同源单词有 monitor(监控器、班长)、money(源自罗马女神Juno的称号Moneta——警告者)。
英语单词monster就来自拉丁语monstrum,原本表示神灵为了警告人们而降下的怪物,后来这种宗教意味逐渐被人遗忘,仅仅用来表示“怪物”。
monster:['mɒnstə] n.怪物,怪兽,巨人,巨兽,残忍的人adj.巨大的
patter(喋喋不休):基督教拉丁语祈祷词的开头
古代西方基督教徒使用拉丁语进行祈祷,祈祷词的第一句是“pater noster”(我们的圣父)。当时懂拉丁语的人很少,大部分基督教徒在祈祷时,除了开始的“pater noster”外,后面的估计都是在死记硬背下来的。因此人们就用“pater noster”表示这种不知所云的“祈祷文”,比喻各种外行人听不懂、叽里咕噜的话,如魔术师的念念有词、黑话行话、喋喋不休的唠叨等。该词进入英语后演变成paternoster,后来又简化为patter。
patter:['pætə] v.喋喋不休的说,滴答的响,急速的说,发出急速轻拍声n.行话,急速拍打声
peal(钟声):教堂用来召唤信徒参加活动的钟声
在基督教社会中,教堂会定期召开各种宗教活动。每当活动快开始时,教堂就会敲钟,用钟声来通知信徒,召唤信徒参加活动。这种钟声在英语中被称为peal,通常认为是来源于单词appeal(呼吁、请求),因为钟声是用来appeal信徒们来教堂的。
peal:[piːl] n.钟声,钟乐,编钟,响亮持久的声音vt.大声发出,使鸣响vi.大声鸣响
appeal:[ə'piːl] n.呼吁,恳求,吸引力,上诉vi.呼吁,请求,上诉,求助,有吸引力
menace(威胁):以喊叫、威胁的方式驱赶牲畜
古代人放牧、驱赶牲畜时比较粗暴简单,通常通过喊叫、威胁或鞭打的方式来驱赶牲畜,这种方式在拉丁语中叫做minare,进入法语后拼写为mener。英语单词menace(威胁)就来源于此,本意指的是驱赶牲畜时人所发出的叫喊声、威胁声,兼有“威胁”和“驱策”的含义。后来“驱策”的含义逐渐消失,仅仅表示“威胁、恐吓”,变成了threaten的同义词。
还有一个单词也来源于此,那就是amenable,由a(=to,面对)+mener(驱赶、领导)+able(能够),字面意思就是“能够面对领导”,引申为“顺从的、易于管教、易于屈服、容易被说服的”,还可以表示“负有责任的、经得起检验的”。要注意这个词与amend(改善)并没有关系。
menace:['menəs] n.v.威胁,恐吓
amenable:[ə'miːnəb(ə)l] adj.顺从的,肯接受的;负有责任的;经得起检验的
check(核查):国际象棋中的“将一军”
关于国际象棋,大部分历史学者认为起源于古印度,后来流传至波斯,再经过阿拉伯、流传至欧洲。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国际象棋中向对方的国王“将一军”,英语叫check,它是从古波斯语shah(国王)演变来的,意思是提醒对方我下一步就要吃掉你的国王了。当对手发出check的提醒时,自己就要仔细检查本方棋盘中国王的安全,所以check一词延伸出现在的“检查”、“核查”等含义。
另外,古波斯人称象棋中“把对方将死”为shah-mat,mat是“死”的意思。英语单词checkmate(将死)就来源于此。
英语单词chess(国际象棋)和check一样,都来自古波斯语shah(国王),是check的复数形式,字面意思就是“连续将军的游戏”。
check:[tʃek] n.支票,核对,检验v.检查,核查,制止,打勾,将一军
checkmate:['tʃekmeɪt] n.将死,挫败vt.把……将死,使……彻底失败
chess:[tʃes] n.国际象棋
perfume(香水):用熏香的烟来熏病人的房间
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当有人死于传染病时,尸体被抬走后,人人往往会点燃某种香料,用其产生的带有香味的烟雾来熏病人的房间,以达到消毒和去除异味的作用。英语单词perfume的本意就是“用熏香的烟来熏病人的房间”,做名词时表示“用来消毒的烟”。它由per(through,彻底、弥漫)+fume(烟)构成,字面意思就是“用烟弥漫”或“弥漫的烟”。
后来,人们流行在身上喷洒具有芬芳气味的液体,即所谓的“香水”。由于香水的目的也是为了去除异味、清洁空气,所以香水所发出的香气以及用香水清洁空气的行为也被称为perfume。现在,香水本身也被称为perfume。
perfume:['pɜːfjuːm] n.香水,香味vt.喷香水于……,使……带香味vi.散发香气
fume:[fjuːm] n.烟,愤怒,烦恼vt.熏,冒烟,愤怒的说vi.冒烟,发怒
piano(钢琴):能发出强弱两种声响的乐器
据说世界上第一架钢琴是意大利造琴家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于1709年制造的。他采用包有皮革的小槌,通过击弦机敲击琴弦,通过敲击键盘的力度改变声音的强度。这种乐器既可秦出轻盈柔和的曲调,又可表达慷慨激昂的内容。因此他用意大利语将其命名为“Grave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意为:能发出强弱两种声响的大键琴),后来简称为“piano e forte”(意为:强和弱)。后来这几个词又缩合成一个词:pianoforte。最后,这个词经由法语进入英语后,拼写变成了现在的piano。
piano:[pɪ'ænəʊ] n.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