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leia:醉鱼草
著名植物学家林奈以17世纪英国神父和植物学家Adam Buddle命名,Buddha 具有双关意。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uddleia 词源,buddleia 含义。
quibble:遁词,含糊其词
源自拉丁语quibus‘whom,which’。旧时律师在翻阅拉丁文法律文件时,常在有疑点或含糊不清的地方的页边写上quibus 一词,表示质疑。16世纪从quibus产生了英语单词quib(夸已废弃不用),它的意思是“模棱两可的话”或“双关语”。 17世纪时quib演变为quibble,它既可用作名词,表示“遁词”、“托词”,也可用作动词,表示“含糊其词回避问题实质”,有时也表示“(为小事)争吵”。
hooker:引人上钩者,妓女
关于其由来,在美国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它源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联邦军将领Joseph Hooker(1814 - 1879)。他手下士兵一度军纪比较涣散,休假时常和妓女鬼混。据某位美国总统之孙Charles Francis Adams,Jr.所述,在这位将军的兵团驻扎华盛顿市期间,他的司令部简直成了“一个有自尊心的男人不愿涉足,一个正经女人不能去的场所,那是酒吧和妓院的混合体。”(…a place where no self-respecting man liked to go, and no decent woman could go. It was a combination of barroom and brothel.)尽管他也曾下令管束部下和营妓,并禁止部下进入红灯区,但足人们却把他的大名Hooker和妓女联系起来,把妓女,尤其是营妓,戏称为hooker,把他的司令部所在的区语带双关地称作Hooker's Division。其实,hooker 一词在南北战争以前早已作为俚语用以指“妓女”。John Russell Bartlett所编的Dictionary of Americanisms(1859年版)就把hooker释义为“妓女”。按该词典,hooker源出纽约市曼哈顿一个名叫Corlear's Hook(简称the Hook)的码头区,在19世纪初这里是妓女麇集活动的地方。还有另一种解释说,之所以称娼妓为hookker是因为他们总是主动地挽住顾客的手臂,引他们上钩(hook)。由此看来,hooker并非源自Hooker将军的姓氏,但拼写和事情的巧合可能确实对hooker一词的流行起了一定作用。
punster:说双关语的人
来自pun,双关语,-ster,人。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州
贵格会的领袖威廉·宾率先开发这片位于东海岸的树林,并将其命名为Pennsylvania。其中Penn为威廉·宾的姓氏,而Sylvania意为“树林”。连起来就是“宾家的树林”。而Penn最初来自于威尔士语,有”高地“的意思,因此Pennsylvania也可以理解为“高处的树林”。由于宾夕法尼亚西部位于阿巴拉契亚山以及阿勒格尼高原,因此这里形成了一个很巧的一语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