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hronic(慢性的):希腊神话中的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

乌拉诺斯的儿子克洛诺斯(Cronus)推翻父亲成为第二代神王。乌拉诺斯在逃离时预言克洛诺斯也将和他一样被自己的儿子推翻。为了避免重蹈老爸的覆辙,克洛诺斯把妻子迈亚所生的子女一个接一个地吞进自己的肚子里,只有最小的宙斯由于母亲的计谋得以逃脱。

由于克洛诺斯就像无情的时间一样吞噬一切,所以从他的名字Cronus中产生了表示时间的词根chron。还有一种说法是,词根chron来自时间之神Chronus。在俄耳甫斯教派的希腊神话中,Chronus是掌管时间的原始神,比混沌之神还要早。

词根chron:时间

Cronus:['krəunəs] n.克洛诺斯

chronic: ['krɒnɪk] adj.慢性的,长期的,习惯性的。

chronicle:['krɒnɪk(ə)l]n. 编年史,年代史。

chronology: [krə'nɒlədʒɪ]n.年代学,年表。

synchronal: ['sɪŋkrənəl]adj.同时发生的,同步的。

synchronize: ['sɪŋkrənaɪz]v.同步,使同步。

chronometer:  [krə'nɒmɪtə]n.计时器。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hronic 词源,chronic 含义。

eros(性欲):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爱神厄洛斯(Eros) 是一位重要的创世神,因为他代表了世界的动力——性欲。有了厄洛斯,神灵才从单性繁殖变为双性繁殖,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生生不息。不过,厄洛斯整天鼓动其他神灵进行繁衍,但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中,也没有后代。这是因为,他代表的是世界万物结合的原始动力,既包括了男性本原也包括了女性本原,所以他本是不男亦不女,不阴亦不阳。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原本只有前面讲到的那位原始神才叫厄洛斯(Eros),但在柏拉图之后,古希腊确立了把厄洛斯分离成两位,分别进行崇拜,一位是这里所说的创世神,另一个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与战神私通生下的小爱神厄洛斯( Eros ),他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 Cupid ),他的形象是一个身披双翼,手持弓箭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据说他有两种箭,金箭能让人产生爱情,铅箭能扑灭爱情。他们代表的都是原始的性爱,是促使人类繁衍生息的生殖冲动。

厄洛斯的名字Eros在希腊语中就是“性爱、爱欲”的意思。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一些与性爱有关的单词。

Eros:['iərɔs] n.厄洛斯

eros:['iərɔs] n.性爱,性欲,愿望

erotic:[ɪ'rɒtɪk] adj.色情的,性欲的,性爱的n.好色之徒

erosion:[ɪ'rəʊʒ(ə)n] n.侵蚀,腐蚀(色情是对人的腐蚀)

erotology:[,erə'tɒlədʒɪ] n.色情文学,色情艺术

Orthodox(东正教):正统的基督教

公元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东西两个教会。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教会才是由基督/宗徒使徒所开创的最原始的教会,并且都不让对方拥有这头衔。东部教会自称为“东正教”(Easter Orthodox Church),其中的orthodox是“正统”的含义,他们认为东正教会保留了最原始的教导和崇敬的教会传统。东正教标榜“正统性”(orthodox),所以相对保守,如严格遵守不进行偶像崇拜的传统,教堂内外都没有立体塑像,宗教仪式更加复杂和神秘。

英语词根ortho表示“正的”,与此相反的词根是hetero,表示“不正”。

orthodox: ['ɔːθədɒks]adj.正统的,传统的,惯常的,东正教的n.正统的人,东正教。记:ortho正的+dox观点,思想→正统的

orthopedics:[,ɔ:θə'pi:dɪks]n.矫形术

heterodox:['het(ə)rə(ʊ)dɒks] adj.异端的。记:hetero异+dox思想→异端的

orthography:[ɔː'θɒgrəfɪ] n.正确拼字,正字法

mosaic(马赛克):献给缪斯女神的艺术

一提起“马赛克”(mosaic)这个词,很多中国人想到的图片或视频中用来遮盖不雅部位的方格子。其实,马赛克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装饰艺术,指的是用大量小石块或小玻璃等材质拼凑镶嵌形成的装饰图案。英语单词mosaic一词来自希腊语musaicum,意思是“work of Muses”(缪斯女神的作品),可见马赛克在希腊人眼中已经是一门艺术。

在早期原始人所住的洞穴中就能发现用贝壳或石头拼成的马赛克。在人类早期文明中,两河流域的苏美人为减少巨大神殿墙的单调,将之使用在建筑上。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马赛克艺术逐渐普及。

而等基督教徒来到罗马后,马赛克艺术迎来黄金时期。由于当时基督教在罗马受到压迫,艺术成为基督教徒表达信仰的最佳方式。由于他们大多数民众都不识字,他们就把基督教徒的故事和传说在地下室的通道墙壁上做成马赛克拼图画,用于传播基督教徒文化。因此,很多经典的马赛克壁画都还与基督教的传说和故事有关。基督教被罗马人定为国教后,基督教的教堂中大量使用马赛克艺术,并且材料也逐渐发展为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至今人们还能在各地的基督教堂中欣赏绚丽的马赛克艺术。

mosaic: [mə(ʊ)'zeɪɪk] n.马赛克,镶嵌画adj.摩西的,镶嵌的

tartarean(地狱的):希腊神话中的地下深渊塔耳塔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是世界的最低层,是无穷深渊。它既一个地方,也是人格化的神灵,是世界创始之初的原始神灵之一。

在赫西俄德《神谱》中这样描写“道路通阔的大地之下幽暗的塔耳塔洛斯....”:“其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面到天穹的距离,周围包裹着三重黑幕和三道铜墙,其铜门由波塞冬所造,在提坦之战中战败的提坦被囚禁于此,由百臂巨人把守。”另外,第一代乌拉诺斯和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也曾将百臂巨人和独目巨人关入塔耳塔洛斯,因为担心他们可能会推翻自己的统治。

在古希腊俄耳甫斯密教的祷歌中,塔耳塔洛斯和冥界混淆, 但在荷马史诗中它们被严格区分,冥界为死者魂魄的居住处,塔耳塔洛斯为战败的提坦囚禁处,由百臂巨人把守。

在罗马神话里,被判有罪的魂魄被打入塔耳塔洛斯。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笔下,塔耳塔洛斯是巨大的,四周被燃烧的炎河和三重铁墙团团围住,由有50个脑袋张着血盆大口的海德拉把守。

英语单词tartarean就来自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是它的形容词。

tartarean:[tɑ:'tεəriən] adj.地狱的,冥界的,阴间的

abomination(憎恶):对不祥之物的厌恶

古罗马人在采取任何重大行动前,都会首先进行占卜,请示神灵的意见。他们相信神灵会 通过一些征兆(omen)来表达旨意。如果出现的是凶兆,他们自然会非常失望。因此,人们对那些带来凶兆的事物非常厌恶,会想尽各种办法远离这类事物。英 语单词abomination就源自古罗马人对不祥之物的厌恶和躲避,它由ab(away,远离)+omin(omen,征兆)+ation(后缀)构 成,原始含义就是“远离不祥之兆”,表示的是对不祥之物的憎恶。随着时间推移,它的宗教迷信含义逐渐淡化,可用来表示对各种事物的憎恶。而动词abominate其实是从它反向衍生出来的。

abomination:[əbɒmɪ'neɪʃ(ə)n] n.憎恶,憎恨,令人讨厌的事物

abominate:[ə'bɒmɪneɪt] vt.憎恶,痛恨

abominable:[ə'bɒm(ə)nəb(ə)l] adj.令人憎恶的,讨厌的,可恶的

educate(教育):把学生的天资引导出来

在西方的教育观念中,教育的本质是启发、引导、培养新一代。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内 在的天资,能力引导出来。启发出来"。英语中表示“教育”的单词educate的原始含义正是如此。这个词来自拉丁语educere,其中的e等于ex, 表示out(出来),ducere表示lead(引导),合起来就是lead out(引导出来,启发)的意思。进入英语后,后三个字母ere按照英语拼写习惯改成了动词后缀ate。从这个词的本质含义可以看出,中国学校的填鸭式灌输并不能称为education。

educate:['edjʊkeɪt]vt.教育,培养

education:[edjʊ'keɪʃ(ə)n]n.教育,教育学

hull(船体):包裹豆子的豆荚    

英语单词hull来自古英语hulu,意思是“豆荚”,来源于原始日耳曼语hulus(包裹覆盖),所以hull指的就是包裹覆盖豆子的豆荚。15世纪时,人们开始将船的主体外壳也称为hull,因为它的形状和功能都和豆荚类似。

  hull:[hʌl] n.船体,豆荚,果实的外壳

fetish(恋物):非洲原始部落的实物崇拜

在西非和中非的一些原始部落流行传统的实物崇拜,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宗教。这些原始部落由于对自然现象缺乏理解,以为许多物体如石块、木片、树枝、弓箭等具有灵性,并赋以神秘的、超自然的性质,以及支配人的命运的力量。他们将这种灵性物品制作成护身符,或当成偶像来进行崇拜。

最初来到西非的葡萄牙航海家、水手和商人接触这些非洲原始部落后,将他们所崇拜的这些护身符或偶像称为feitiço,意思是“人造的”,来自拉丁语facticius(人造的)。1760年,著名人类学家查尔斯·德·布霍斯(Charles De Brosses)在其著作中提到了非洲原始部落的这种实物崇拜,并在葡萄牙语feitiço的基础上构造了法语fétiche,英语单词fetish正是来源于此。

在宗教领域,fetish表示“实物崇拜,拜物”;在心理学领域,fetish表示“恋物”。

fetish:['fetɪʃ] n.恋物,恋物癖;拜物,偶像

fetishism:['fiːtɪʃɪzəm] n.恋物癖,恋物症;拜物教

savage(野蛮人):居住在森林里的人

在西方文明史观中,文明源于城市,因此,那些散居在原始森林内的居民自然就是野蛮人。英语单词savage(野蛮人)指的正是这种居住在森林内的人。它来自拉丁语salvaticus,是silvaticus的另一种拼写方式,而后者的词根silva意思就是“森林”。

savage: ['sævɪdʒ] n.野蛮人,未开化的人,粗鲁的人adj.野蛮的,残酷的

bizarre(奇异的):留大胡子的巴斯克男人

英语单词bizarre来自法语,意为“奇异的,怪异的”。法语bizarre的来源很多人认为来自西班牙语bizarro(英勇的,帅气的),而西班牙语bizarro来自巴斯克语bizar(胡子)。巴斯克人是居住在西班牙北部和法国南部的一个民族,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在中世纪,巴斯克男人普遍留大胡子,认为这是男子汉的标志,是帅气和英勇的象征。现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首府毕尔巴鄂的男人依然爱留大胡子。然而,法国人在战场上见到满脸大胡子的巴斯克士兵时却吓了一跳,以为自己遇到野人了。因此,在法语中,bizarre的含义从“英勇的、帅气的”变成了“奇异的”。

还有人认为,法语bizarre来自意大利语bizarro,意思是“愤怒的、暴躁的”,但意大利语bizarro的原始含义依然是“英勇的,像士兵一样的”。不管怎么说,这个单词都跟巴斯克男人的大胡子有关系。

bizarre:[bɪ'zɑː] adj.奇异的

Britain(不列颠):布列吞人的土地

我们知道,英国所在的地方被称为“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主要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区。那么,Britain这个地名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罗马入侵不列颠之前,统治不列颠地区的是凯尔特人。至于凯尔特人迁徙至不列颠的具体时间,尚存疑问。有些历史学家认为,首批凯尔特人约于公元前8—前5世纪之间由莱茵河下游和塞纳河流域分批迁入不列颠定居。而另一种观点则将之前推至公元前二十世纪早中期,认为甚至钟形杯文化时期就有操原始凯尔特语的移民到来了。依照此说,凯尔特语言、文化与民族播迁于不列颠诸岛,迄今已逾三千多年。

分批移入不列颠地区的凯尔特人中,其中的一支自称为Britto,即Briton(布列吞人)。也有人认为,布列吞人是移入不列颠地区的凯尔特人和不列颠的早期居民伊比利亚人混合后形成的民族。罗马人则称他们为Brittani,将他们所在的地方称为Brittania(布列塔尼亚),即“布列吞人的土地),英语单词Britain就来源于此。

罗马帝国结束对不列颠的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一些布列吞人逃离不列颠,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了法国西部靠近英吉利海峡的一块土地。这个地方也因此被称为Brittany(布列塔尼)。

Britain:['brɪt(ə)n] n.不列颠,英国

British:adj.不列颠的,英国的,英国人的n.英国人

Briton:['britən] adj.布列吞人,不列颠人,英国人

log(日志):古代航海家在圆木桅杆上划道计日子

英语单词log指尚未切割的原木,但又常常用来表示“日志”,尤其是航海日志、飞行日志。“原木”和“日志”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古人在驾驶帆船出海远航时,常常采用在桅杆上划道的方法来记录日期,这就是最原始的航海日志了。由于桅杆是用原木(log)做的,所以记录在桅杆上的日志自然也就被称为“log”了。

log:[lɔɡ; lɔ:ɡ] n.原木,日志,记录v.伐木

callous:结硬块的

发音释义:['kæləs] adj.结硬块的;起老茧的;冷酷无情的v.(使)变得冷酷无情;(使)硬结;(使)生茧n.硬皮;老茧

词源解释:callous←拉丁语callus或callum(硬皮、老茧)←callere(变硬)←原始印欧语词根kal(硬)

同源词:callose(胼胝质)

衍生词:calloused(无情的、变硬的、生茧的);callously(冷酷无情地、麻木不仁地);callosity(无情、硬结、老茧);callousness(麻木不仁)

callow:未生羽毛的

发音释义:['kæləʊ] adj.未生羽毛的;未成熟的;年轻而无经验的

词源解释:callow←古英语calu(秃的)←原始日耳曼语kalwa←原始印欧语词根gal(秃的、裸露的)

词组习语:a callow youth(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助记窍门:callow = cal(caliber,水准、能力)+low(低)→能力低下的→不成熟的。或callow = call(称呼)+low(低)→被人称呼为低下的→不成熟的

calorie:卡路里

发音释义:['kælərɪ] n.卡路里(热量单位)

词源解释:calorie←法语calorie←拉丁语calor(热)←原始印欧语词根kele(热的)

同源词:caldron(大锅)

bulge:膨胀

发音释义:[bʌldʒ] v.(使)膨胀;(使)凸起n.膨胀;凸起部分;猛增

词源解释:bulge←古法语bouge或boulge(皮包)←拉丁语bulga(皮包)←原始印欧语bhelgh(膨胀)←原始印欧词根bhel(吹、膨胀)

同源词:budget(预算)

在12世纪时,bulge一词的含义与其法语词源相同,表示“皮包”,但后来它逐渐恢复其最初的含义,表示“膨胀”。

词组习语:battle of the bulge(突出部之战),一种幽默说法,原本是二战时德国发动的最后一次战役的名称,后来表示妇女们为了保持体形而进行的“减肥持久战”。get the bulge on(胜过、占优势);price bulge(价格暴涨)

bulk:体积、容量

发音释义:[bʌlk] n. 大块,大量,庞大身躯;散装货物;体积,容量;主体,大部分adj.大量的;大批的;散装的v.堆放;形成大块;形成一堆

词源解释:bulk ←古挪威语bulki(一堆;散装货物)←原始印欧词根bhel(膨胀)。该词原本表示散装的大堆货物,后来用来表示任何的“一大堆”

词组习语:bulk up(增加、累积);bulk pack(散装);in bulk(以大宗散装方式);bulk purchase(大宗采购);bulk cargo(散装货物)

衍生词:bulky(庞大的、笨重的)

buck:雄鹿、美元

发音释义:[bʌk] n. 雄鹿;美元;花花公子;美国印第安或非洲裔小伙子;玩牌时表示庄家身份的标识物品;责任v.(像雄鹿那样)猛然弓背跃起;抵制;猛然震荡

词源解释:buck←古英语bucca(公山羊)←原始日耳曼语bukkon(公山羊)

同源词:butcher(屠夫←宰杀公山羊的人)

在美国俚语中,buck还可以表示“美元”,这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刚来到北美大陆时,与当地印第安人进行交易时往往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当时,鹿皮(buckskin)是北美人最常见的商品,因此人们就用鹿皮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基本单位。在描述一件商品值多少钱时,往往会说它值几张鹿皮。因此,buckskin一词就成了货币的基本单位。后来,该词被缩略为buck。美元开始流通后,美国人在口语中继续使用buck作为货币单位,等同于美元。

buck还可以表示“责任”,这种说法起源于玩牌时放在庄家面前代表庄家身份的物品,最初常常是鹿角握柄的猎刀(buckhorn knife),后来简略为buck。由于玩牌时为求公平,常常采用轮流坐庄的方式,因此buck放到谁面前就意味着谁要承担庄家的责任,故此buck一词衍生出“责任”的含义。pass the buck指的就是把buck传到下一家,后来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在其文章中,首先将其引申为“寻找借口、推诿责任或把过失推给别人”之义,因而一举成为流行一时的俚语。20世纪40年代,美国总统杜鲁门为杜绝政府官僚推诿责任(pass the buck),乃根据此俚语创造出另一句话,也是他放在椭圆形办公桌上的著名座右铭“the buck stops here”,意思是“责任止于此,绝不推诿”。

词组习语:buck up(振作起来);make a buck(赚钱);big bucks(一大笔钱);a fast(或quick)buck(快钱);the buck stops here(绝不推卸责任);pass the buck(推卸责任)

brute:禽兽

发音释义:[bruːt] n. 禽兽;畜生;残暴的人adj.残忍的;无理性的;本能的

词源解释: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意思是“禽兽的”,来自中古法语brut(粗糙的、原始的)。16世纪初期转为名词,表示“禽兽”。

词组习语:brute force(或strength)(蛮力);brute loyalty(本能的忠诚)

衍生词:brutal(残忍的、野蛮的←像禽兽般的);brutish(粗野的,残忍的);brutality(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