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rustean(强求一致的):用铁床修理人的海盗普罗克斯泰斯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残暴的强盗,叫做普罗克斯泰斯(Procrustes)。他开了一家黑店,专门抢劫过往旅人。他有两张特别的铁床,一长一短。他把个矮的人绑在长床上,强拉躯体使其与床同长;把个高的人绑在短床,用利斧砍掉伸出来的腿脚。由于他这种特别的虐待手法,被人称为“铁床匪”。后来,希腊著名英雄忒修斯在前往雅典寻父途中,遇到了铁床匪,击败了这个强盗。忒修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他绑在短床上,一刀砍掉了他的下半截,为民除了一害。
在希腊语中,普罗克斯泰斯的名字叫做Prokroustes,意思是“拉长者”。在英语中,普罗克斯泰斯的名字拼写为Procrustes,常用来比喻“强求一致的人”。由其衍生的形容词procrustean表示“强求一致的”。
procrustes:[prəu'krʌsti:z] n.强求一致的人,普罗克斯泰斯
procrustean:[prəu'krʌstiən] adj.强求一致的,迫使就范的
a procrustean bed / a bad of procrustes:强求一致的做法。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rocrustean 词源,procrustean 含义。
blackmail(敲诈勒索):以牲畜或农产品所缴纳的地租
英语单词blackmail由black(黑色的)+mail(邮件)构成,为什么是“敲诈勒索”而不是“黑色邮件”的意思呢?难道敲诈勒索时要给对方发黑色邮件吗?其实,blackmail中的mail与现代英语中表示“邮件”的mail毫无关系,它源自古时苏格兰方言,指的是“地租”或“税金”。16世纪时苏格兰农民向地主交租时,以白银形式缴纳的地租叫做white mail,而那些没有白银的穷困农民只能以牲畜或农产品形式缴纳地租,这种地租就叫做black mail。农民缴纳black mail时,地租往往会以压低牲畜或农产品价格为手段,对农民进行百般刁难和敲诈勒索,因此black mail逐渐产生了“敲诈勒索”的含义。并且当时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处盗匪流行,人们被迫向盗匪缴纳保护费才能求得一时平安。这种保护费也被称作black mail。由于这两个原因,合写在一起的英语单词blackmail就完全用来表示“敲诈勒索”了。
blackmail:['blækmeɪl] n.敲诈勒索,敲诈勒索所得vt.敲诈,勒索
prestige(声望):魔术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幻觉
好莱坞著名电影《致命魔术》(the prestige)讲述了两个超级魔术师明争暗斗的故事。很多观众对该片的英文名字不理解。英语单词prestige在字典中是“声望”的意思,跟魔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个单词的本意就是魔术表演中的招数、特技的意思。它源自praestringere,由prae(pre,在……前面)+ stringere(捆绑),字面意思就是“在人面前假装把自己捆绑起来”。
电影《致命魔术》对prestige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每一次魔术表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叫做pledge,魔术师展示一些真实的、平常的物品或场景,并请观众检验;第二部叫做turn,魔术师利用这些平常的物品做出不寻常的事情,如使东西消失,但这还不足以使观众鼓掌。因此优秀的魔术还需要第三步,这就是prestige,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魔术师要在这一步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把消失的东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带回到人们面前,从而博得观众的惊奇与赞叹。
由此可见,prestige的本意是指高超的魔术师所创造出的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的幻觉,这种幻觉能使观众如痴如醉,从而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魔术师五体投地、敬若神明。因此prestige一词也就衍生出“影响力、声望”的含义。
prestige: [pre'stiː(d)ʒ] n.威望,声望,声誉
prestigious: [pre'stɪdʒəs] adj.有声望的
boffin(科学怪人):狄更斯小说中坚持学习的古怪老人
英语单词boffin是一个俚语,用来称呼科学家、工程师或其他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该词起源于伟大的文学家查理斯·狄更斯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我们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中的人物Nicodemus Boffin。在小说中,Boffin被刻画成一个外表非常古怪的老人,在老年时期坚持学习,还特意雇佣了一位家庭教师教自己阅读。
也许是因为Boffin这个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在狄更斯之后,其他作家的著作中也出现了Boffin这个名字,如J.R.R. Tolkien在其作品《兔子》(The Hobbit,1937)中就用Boffin作为一个兔子家族的姓氏。
最初,英语单词boffin主要用于英国军队的俚语中,含有“书呆子、怪人”等轻视之意。后来,由于科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同盟国赢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该词的感情色彩由贬转褒,更多地体现了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在二战结束后的文学作品及电影中,Boffin成了很多科学家英雄的名字。boffin们往往被刻画为一个现代的天才,通过不为人知的秘密工作创造出威力巨大、匪夷所思的设备。80年代的《007》系列电影中,那个为詹姆斯·邦德提供各种新式武器的怪老人Q就是一个典型的boffin。
boffin:['bɒfɪn] n.科学怪人,科研工作者
bandit(盗匪):中世纪欧洲被皇家公告剥夺公权的人
在封建时期的欧洲,各级封建领主都可以发布ban(公告),其中最高级别的是皇帝颁发的ban,被称为imperial ban(皇家公告)。与其他公告不同的是,只有皇家公告可以宣布剥夺某人的公权。这种剥夺他人公权的法律行为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bandire,是英语单词banish(放逐)的词源,而被剥夺公权的人则被称为bandito,英语单词bandit就来源于此,本意就是被剥夺公权的人。
在当时,一个人若是被剥夺公权,意味着他失去法律的保护,所有人都可以抢劫、伤害甚至杀死他而无需承担任何法律后果。别人若是帮助他,则也会被剥夺公权。被剥夺公权的人只能到当局自首,才有可能撤销剥夺其公权的公告,但有些更加严厉的公告是不可撤销的。受到这种公告惩罚的人,唯一出路就是亡命天涯,落草为寇了,所以bandit一词逐渐衍生出“盗匪”之意。
皇家公告不仅可以宣布剥夺某个人的公权,还可以宣布剥夺某座城市的公权,其他城市可以攻击、掠夺或征服这座城市。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因为德国城市多瑙沃尔特爆发的反天主教暴乱而宣布剥夺该城市的公权,从而引发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
bandit:['bændɪt] n.强盗,土匪,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
banish:['bænɪʃ] vt.放逐,驱逐
outlaw:['aʊtlɔː] vt.放逐,剥夺法律保护n.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歹徒
quixotic(不切实际的):塞万提斯名著《堂吉坷德》的男主角
堂吉坷德是17世纪伟大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迷恋骑士小说的小乡绅。在骑士已经绝迹100多年后的年代,把自己幻想为中世纪的一名骑士,雇佣了附近一名农民做随从,披甲持盾,肩扛一柄生锈长枪,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出门行侠仗义,做出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把风车当成巨人,要与它决斗;把一群罪犯当成受压迫的绅士,杀散了衙役解救了他们,结果反而被他们一顿暴揍。因此,在英语中,人们就用堂吉诃德的名字来表示与脱离现实的幻想家,从他的名字Quixote(吉诃德)中衍生出形容词quixotic,表示不切实际的。
quixotic: [kwɪk'sɒtɪk] adj.不切实际的,幻想家的,堂吉诃德式的
bandit:强盗
发音释义:['bændɪt] n. 强盗,土匪;恶棍;敲诈者
词源解释:bandit←意大利语bandito(剥夺公权,过去分词)←意大利语bandire(剥夺公权)←通俗拉丁语bannire(宣布剥夺公权)
同源词:banish(放逐)
bandit来自意大利语bandito,是bandire(剥夺公权)的过去分词,字面意思就是“被剥夺了公权的人”。“剥夺公权”是中世纪的一种刑罚,只有皇帝才有权颁发公告(ban)剥夺某人或某座城市的公权,因此bandit和banish的词根都是ban。被剥夺公权意味着丧失了法律保护,人人可以杀之或掠夺之。这些丧失法律保护的人自然再不会遵纪守法,大多落草为寇,所以bandit通常用来表示强盗、土匪,其实它最恰当的翻译应该是“法外之徒”——不受法律保护的人。
趣味记忆:bandit = band(绑)+it(它)→见了bandit就应该绑他,否则他就绑你
blackmail:勒索
black, 黑,此处指邪恶。mail, 此处指租金,贡金。来自16世纪苏格兰一些土匪向当地农民强制收租,类似保护费。
gangbusters:热情洋溢
gang, 帮,伙。buster, 家伙。即一帮土匪,词义褒义化。
gangmaster:非法雇主
字面意思即土匪祖师爷,词义贬义化或诙谐语。
gazump:房价议定后因有人出价更高而向买主食言毁约
来自犹太依地语,原义为土匪,强盗,流行于伦敦租房市场。
harry:烦扰,折磨
来自古英语hergian,开战,劫掠,抢劫,来自here,军队,来自PIE*koro,军队,队伍,词源同harbinger,harbor.由打战引申词义烦扰,折磨,在古代军队也常常形如土匪。
hector:威吓,威逼
来自古希腊城邦特洛伊第一勇士Hector,后被街头土匪当祖师爷崇拜,成为土匪代称,引申词义威吓,威逼。其字面意思为坚持者,有韧劲的人,来自希腊语ekhein,持有,保持,持续。参照电影《特洛伊》。
highwayman:拦路抢劫
highway,公路,man,人。即公路干道上抢劫的人,原指骑马的马匪。
hijack:抢劫,劫机
hi-,缩写自highway,公路,干道,-jack,词义不确定,可能来自人名Jack,代指土匪无赖,后词义通用化。
mafia:社会黑帮,秘密犯罪集团,恐怖主义秘密团体
该词从专有名词Mafia转化而来。作专有名词用时,它前面总带有定冠词the,作the Mafia,汉语译为“黑手党”。the Mafia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秘密犯罪组织,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19世纪由意大利移民传入美国,在美国各大城市乃至世界各地操纵赌博、卖淫、贩毒、讹诈等非法活动。其成员多为意大利或西西里人,或具有意大利或西西里血统的人。他们自己常把其组织称作Cosa Nostra,在意大利语中意为‘our thing’(我们的事业)。
据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Mafia 一词源自阿拉伯语mafia‘a place of refuge’(避难所,庇护所)。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西西里岛,许多西西里家族逃往山里,在那里找到避难所(mafia),最后又沦为土匪。他们对外族统治的抵抗活动一直持续到11世纪的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和以后(16 - 18世纪)的西班牙统治。一般认为,the Mafia作为一个组织约成立于14世纪。在意大利解放和统一之后,the Mafia已发展成为一个由多个‘家族’控制的、势力雄厚的庞大黑社会组织。
关于Mafia的来源,另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是由一句意大利语口号Morte Alla Francia Italia Anela‘Death to the French is Italy's cry’的首字母缩拼而成的。(董乐山、刘炳章编《英汉美国社会知识小词典》)一种说法则认为,它源自意大利语西西里方言,原意是‘hostility to the law,boldness’(敌视法律,胆大妄为)。
如今Mafia 一词常用来泛指“秘密犯罪集团”、“社会黑帮”、“恐怖主义秘密团体”或“排外小集团”,首字母也由大写变为小写。从Mafia派生的Mafioso原指“黑手党成员”,其首字母小写时泛指“秘密犯罪集团成员”。mafia 一词今在英语中的广泛使用多少得力于《教父》(The Godfather)一类电影。
hoodlum:小阿飞,年轻无赖,恶棍
该词原系美语,以后通过匪盗影片进入了英国英语。关于其来历,说法有二。
据传,南北战争(1861 - 1865)结束后不久,旧金山有位记者撰写了一篇关于当地少年犯罪者的报道。由于害怕报复他避免指名道姓,文中有意将流氓头子的名字Muldoon倒拼成Noodlum,排宇工人却把它误排为Hoodlum。文章上报后,加利福尼亚人就把那个城市的年轻无赖称作the San Francisco hoodlums。这个误排的词便这样成为英语的一分子,用以泛指“年轻无赖”、“小阿飞”等。
1935年J.T. Krumpelmann博士在《现代语言笔录》(Modern Language Notes)提出另一种解释,认为hoodlum一词源于德语巴伐利亚方言中意为“无赣”的Hodalum一词。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旧金山已有不少德国移民,该德语方言词正当此时传人美国,并逐渐讹变为hoodlum,成为众多表示“流氓”、“阿飞”、“恶棍”的英语词群中的一员。
hooligan小流氓,阿飞
据《牛津英语词典》,该词始见于1898午夏天各家日报上刊载的治安法庭报告。关于它的由来,英国语言学家、辞书编纂家帕特里奇(Eric Partridge,1894 - 1979)在他编的僵语词典中肯定了Clarence Rook所写Hooligan Nights (1899)一书坚持的看法。Clarence Rook认为,意为“小流氓”或“阿飞”的hooligan源出一个流氓恶棍的姓氏。此人名叫Patrick Hooligan,是19世纪末居住在伦敦Southwark区(一说Larn beth区)的一个爱尔兰恶步。他纠合一伙流氓阿飞,惹事生非,横行乡里。在当时许多警察的记事簿上都可以看到Hooligan gang(Hooligan一帮人)这样的字眼。据说他一家子都是流氓恶棍。后来俄语从英语借用了hooligan 一词,据说是19世纪末曾在伦敦住过的俄国皇太子将它带回俄国的。
grenade:手榴弹
古罗马人把热带水果石榴称作pomum granatum,字面义为“多籽果”(seedy apple),古法语作pome grenate,英语名称pomegranate就是借自法语的。以后法语pome grenate简缩为grenate,受西班牙语对应词granada的影响,grenate又演变为grenade,英语把grenade吸收了过来,因此pomegranate和grenade一度是同义词,同指“石榴”。16世纪末,一种小型弹,即手榴弹问世了,因它形似石榴,故也称grenade。该词获得新义后,便和pomegra nate丹道扬镰,其原义渐渐丧失,而pomegranate则仍指“石榴”。到了17世纪,从grenade衍生出了grenadier(掷弹手)一词,1661年又出现了复合词hand grenade,进一步说明grenade是手投的。然而,只是在250多年后,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手榴弹被大量用于堑壕战时,grenade才成了一个常用词。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匪徒曾把grenade叫做pineapple(菠萝),而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用的一端扁平另一端有柄的grenade则被称为potato masher,因为它的形状颇似熟洋芋捣烂器。
blackmail:敲诈,勒索,讹诈
blackmail乃复合词,由black和mail二词构成,其中mail和当今意为“邮件”的mail风马牛不相及。在早期的苏格兰方言中mail指“地租”或“税金”。16世纪苏格兰农民向地主交的租就叫mail,以农产品或牲畜的形式交的租称blackmail,以银子形式交的租则称white mail。一些农民没有现金只能以物抵租,贪婪的地主往往趁此敲诈勒索,强迫他们多交black mail,这就使black mail逐渐蒙上一层贬义由那时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处一度盗匪为患,当地农民和小地主为了免遭劫掠被迫向盗匪交付保护费,因保护费系敲诈勒索所得,故也被喻称为black mail。其中mail的词义引申为tribute(贡品),而black则暗含evil/wicked(邪恶的)之义。到了19世纪blackmail开始用以泛指“敲诈勒索所得的钱财”,再往后就不再指物,转而指索取财物的手段,即“敲诈”,“勒索”或“讹诈”。关于blackmail中的mail的本义,我们从现代苏格兰方言中mailer(佃农)和mailing(租来的农场,农场的租金)这两个词尚能寻觅到它的遗迹。
thug:恶棍,暴徒
这个词的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印度一个以谋财害命为职业的宗教组织,其成员都是印度教破坏女神卡莉(Kali)的狂热信徒。他们四处杀人抢劫。和结成团伙的当今匪徒一样,他们派有眼线,专门探寻目标。他们尾随有钱的单身旅客,或设计骗取他的信任,与他结伴同行,然后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将他勒杀,劫其财物,断其手足后将之掩埋,其手段之凶狠残忍和行凶拦劫的路贼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仅在于他们宗教狂热为幌子进行活支,按规定的秘密方式杀人,用掠来财物的一部分供奉他们所崇拜的破坏女神;他们组织严密,还使用暗语,并向政府官员行贿以求得庇护。英国人根据意为“贼”和“骗子”的兴都斯坦语thag,梵文 sthaga 杜撰了 thug 一词,作为这伙宗教暴徒的婉称。据有关资料所载,thug 在印度进行恐怖活动为害旅客长达六百年之久。 据粗略统计,19世纪初期暴徒人数约有五六千之多。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采取了有力的镇压措施,412人被绞死,2844人被判无期徒刑,但一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thug 在印度才完全绝迹。然而,或许是因为thug一词中的音组 -ug 常常使人联想到某种象征性贬抑含义,如 ugly (丑陋的),bug(臭虫,窃听器),drug (成瘾性致幻毒品),mug(愚人,容易受骗的人),plug(射击),pug(哈巴狗)等,thug 一词却保留了下来,成为英语词汇的一分子,泛指“流氓”、“恶棍”、“暴徒”、“心狠手辣的职业杀手”等,它完全丧失了原先带有的宗教含义。此后,从thug 还派生出了thuggee (杀人越货的行为),thuggery (谋财害命)等词。这些词在美国用得很少,但在英国却相当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