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c(古怪的):古罗马金宫中壁画的怪诞风格
公元64年,古罗马市爆发了一场大火,连烧9日,烧毁了大半个罗马城。大火过后,当时的罗马皇帝,暴君尼禄乘机强占土地,在废墟上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宫殿,因为使用了大量黄金作为装饰,故称为“金宫”(Domus Aurea)。金宫的规模惊人,比故宫还要大,当时的罗马人都开玩笑说整个罗马都圈进了宫殿内。除此外,金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壁画风格非常奇异怪诞。据普林尼的《博物志》记载,金宫的壁画由一名叫Fabullus的艺术家完成。
尼禄死后,金宫被废弃,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大斗兽场和提图斯浴场。金宫逐渐被埋没至地下。到了15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人在考古挖掘时意外发现了金宫,这才使得它重见天日。金宫中风格怪异的壁画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前来观摩学习,如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曾来此潜心研究,将其精髓体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大量画家从金宫壁画中得到灵感,从此开创了一个著名的艺术流派“洞穴画派”(grotesque)。英语单词grotesque本意是指“洞穴的”,现在本意已很少使用,往往用来表示“奇异的,怪诞的”。
英语单词antic的起源也与金宫有关。antic和antique(古董)一样源自拉丁语antiquus(古董),由anti(before,之前)+quus(景象)构成。意大利人发现金宫废墟后,在意大利语中把这些壁画、雕像称为antico(古董)。因为这些壁画的风格非常奇异,所以antico一词逐渐产生了“奇异、怪诞”的含义。英语单词antic就来自意大利语antico,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它最初的“古董”的含义,而用来表示“滑稽、丑角”。但英语单词antique则是拉丁语antiquus(古董)通过法语进入英语的,所以依然保留了初始含义。
antic:['æntɪk] adj.古怪的,滑稽的n.滑稽动作,丑角vi.扮演小丑,做滑稽动作
antique:[æn'tiːk] adj.古老的,年代悠久的,过时的n.古董,古玩
grotesque:[grə(ʊ)'tesk] adj.奇形怪状的,古怪的,可笑的n.奇异风格,怪异的东西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ntic 词源,antic 含义。
opera(歌剧):意大利人的“音乐作品”
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表示歌剧的英语单词opera也源自意大利语。最初,意大利人用短语opera in musica(works in music,音乐作品)来表示歌剧,后来缩写为单词opera。opera是拉丁语opus(等于英语中的work)的复数形式,原意是“作品”或“艺术作品”的意思。表示“操作,手术”的英语单词operate与opera拼写接近,因为它也是源自拉丁语opus(work,操作)。
opera:['ɒp(ə)rə] n.歌剧,歌剧院,歌剧团
soap opera:肥皂剧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由于星体影响所产生的流行病
古代欧洲流行占星术,认为流行病也是因为星体影响所产生的,因此中世纪的意大利人将 流行病称为influenza,与英语单词influence(影响)同源,都来自拉丁语influentia。1743年,欧洲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行 性感冒,整个欧洲对此谈虎色变。意大利语中对此流行病的称呼influenza因此得以进入英语,用来表示“流行性感冒”,往往被简写为flu。
influenza:[ɪnflʊ'enzə] n.流行性感冒
flu:[fluː] n.流行性感冒
influence:['ɪnflʊəns] n.影响,影响力,势力,有影响的人或事物
daisy(雏菊):传说中“白天的眼睛”
雏菊(daisy)是意大利的国花,外观雅致,花朵娇小玲珑,色彩和谐,十分逗人喜爱。意大利人认为它代表了君子风度和天真浪漫,因此推举为国花。
雏菊的花心像太阳,花瓣像太阳的光芒,因此又被称为小小向日葵。传说它的花瓣清晨绽放,傍晚闭合,因此人们称它为day’s eye(白天的眼睛),后来演变为daisy。
在古代,年轻人爱用雏菊的花瓣来占卜爱情,一面念着“他爱我,他不爱我,他爱我直到天荒地老,”一面数着花瓣,最后一瓣对于的一句代表了爱情的结果。
在英语中,daisy还可以用来表示“极好的东西”,还可以用作女子的名字。
daisy:['deɪzɪ] n.雏菊,极好的东西,(女子名)黛西adj.极好的,一流的
gothic(哥特式):灭亡西罗马帝国的哥特人
4、5世纪时,居住在古罗马帝国东部、北部的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各蛮族部落大举迁徙、入侵罗马。曾经无比强大的罗马帝国在蛮族势力的反复冲击下四分五裂。蛮族中的东、西哥特人(Goth)曾经多次入侵意大利,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从此进入了长达千年之久的黑暗时期,即“中世纪”。因此,哥特人的名字就与“野蛮”等负面含义产生了关联,由哥特人(Goth)一词衍生的英语单词gothic(哥特人的)也产生了“野蛮的”之意。
文艺复兴期间,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建筑及艺术风格称为gothic,即“哥特式”。尽管gothic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意味,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哥特风格作品拥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gothic:['ɡɔθik] adj.哥特式的,野蛮的,中世纪的,粗鄙的
biro(圆珠笔):发明圆珠笔的匈牙利人比罗
在圆珠笔被发明出来之前,写字可能是一桩会脏手的事情。在办公室里,人们都使用那种必须频频去蘸墨水的简易钢质笔尖的笔。墨水瓶很容易被打翻,纸张很容易沾上墨渍或形成污迹。
发明了圆珠笔的匈牙利人拉兹洛·比罗(Laszlo Biro)是一家报馆的校对员。他的同事们总是抱怨不是手上就是纸上弄上了墨渍,形成了污迹,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当比罗在一家颜料店看到速干墨水时,他决定利用这种墨水发明一种不容易弄脏手和纸张的笔。拉兹洛和他的兄弟——化学家乔格花了几年时间设计出了圆珠笔的原型。那是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着一粒滚珠,它使墨水平滑地划写在纸上。
等到他们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时,兄弟俩已永久移居阿根廷。他们在那里找到了一个赞助人——英国商人亨利·马丁。1943年,他们制造出了圆珠笔,并将它们出售给英国陆军和皇家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开发出了低成本的制造方法,圆珠笔逐渐成为大家都喜爱的书写工具。圆珠笔的发明者比罗的名字Biro也成了圆珠笔的代名词。不过这个名称主要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美国人通常称为ballpoint或ball pen。
biro:['baiərəu] n.圆珠笔的一种vt.用圆珠笔书写
ballpoint:['bɔlpɔɪnt] n.圆珠笔
syphilis(梅毒):意大利诗歌中第一个得梅毒的牧羊人的名字
关于梅毒的起源,西方学者认为,在15世纪前欧洲没有梅毒,梅毒是哥伦布船队的水手从美洲大陆带入欧洲的。当哥伦布的船队从美洲返回西班牙时,梅毒病毒便横跨大西洋传入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并很快蔓延至整个欧洲。当这种疾病从一个地方传入另一个地方,当地人往往会使用猜想中它的来源国来给它命名。西班牙人将其称为“卡斯蒂利亚病”,意大利人将其称为“高卢病”,英格兰人将其称为“法国瘟疫”。中国人则将其称为“广东疮”,因为是洋人首先传入广东并蔓延至全国的。
到16世纪,这种可怕的性病在西方终于被统称为syphilis,它源自意大利医生兼诗人弗莱卡斯特罗(Girolamo Fracastoro,1483-1553)的诗歌《《西菲利斯:高卢病》中男主角的名字Syphilus。该诗歌描述了一个名叫Syphilus的年轻牧羊人侮辱了阿波罗神;神为了报复,让这个年轻人的肢体断落,让他的骨头、牙齿暴露直到腐烂,他的呼吸发出臭气,而且不能发出声音。弗莱卡斯特罗通过Syphilus所患的病症,描述了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性病“高卢病”的症状,后人据此认为Syphilus是第一个得梅毒的人。1546年,Fracastoro在其医学论著中首次使用syphilus一词作为梅毒的通用称呼。进入英语后,拼写形式变为syphilis。因此,后人逐渐用syphilis来表示梅毒。
syphilis: ['sɪfɪlɪs] n.梅毒
algorithm(算法):伟大的波斯数学家阿尔•花刺子模
阿尔•花刺子模全名为穆罕默德•本•穆萨•阿尔•花剌子模(Muhammad ibn Msa al Khwarizmi),出生于波斯北部城市花剌子模,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代数与算术的整理者,被誉为“代数之父”。公元830年,阿尔·花剌子模写了一本有关代数的书,英语单词Algebra(代数)就来源于这本书的书名中一个单词。书中阐述了解一次和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明确提出了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把代数学发展成为一门与几何学相提并论的独立学科。
阿尔·花剌子模还出版了一本数学著作,介绍了印度的十进制记数法和以此为基础的算术知识。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 Fibonacci)将这套十进制计数法和算术方法引介到欧洲,逐渐代替了欧洲原有的算板计算及罗马的记数系统。0~9等十个印度数字也因此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意大利人将他的名字翻译成拉丁语Algorismus,并将他在这本著作中讲解的基于十进制计数法的算术方法也称为Algorismus。英语单词algorism(算术)一次就来自拉丁语Algorismus,后来被单词arithmetic(算术)逐渐替代,很少使用。而algorism的异体,英语单词algorithm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发扬光大,表示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算法”。
algorithm:['ælgərɪð(ə)m] n.算法,运算规则
algorism:['ælɡərɪzəm] n.阿拉伯数字系统,十进制计数法
banister:栏杆
发音释义:['bænɪstə] n. 栏杆的支柱;楼梯的扶栏
词源解释:banister= baluster(栏杆)←意大利语balaustro(立柱)←意大利语balausta(石榴花)←希腊语balaustion(石榴花)
古代欧洲流行一种石榴花造型的柱子,因此意大利人就用石榴花来命名这种立柱,演变为英语单词baluster,用来表示栏杆的立柱或栏杆本身。该词的拼写后来被异化为banister。
antic:古怪的
发音释义:['æntɪk] adj. 古怪的;滑稽可笑的n. 滑稽动作;丑角vi. 扮小旦;做滑稽动作
词源解析:antic←意大利语antico(古董)←拉丁语antiquus(古老的)
背景知识: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人偶然发现了深埋在罗马地下多年的“金宫”,这是当年古罗马皇帝尼禄修建的宫殿,使用了大量黄金作为装饰,故此称为“金宫”。意大利人将金宫废墟里发现的各种壁画、雕像等称为antico(古董)。因为这些壁画和雕像的风格非常奇异,所以antico一词逐渐产生了“奇异、怪诞”的含义。
同源词:antique(古董、古玩、古风)
衍生词:antics(古怪行为)
dago:拉丁佬
来自西班牙语Diego,即James. 西班牙常用人名,用来代指西班牙人,后延伸至意大利人,最后指所有拉丁语人。
wop:南欧人
美国俚语,通常认为来自意大利方言guappo,无赖,恶棍,傻瓜,含贬义。俗词源认为来自without passport的缩写词,因20世纪初大量没护照的意大利人涌入美国。
hongi:碰鼻礼
来自新西兰毛利语,毛利人表示欢迎的仪式。
kia ora:你好
来自新西兰毛利人打招呼用语。
snob:势利的人,自命不凡者
旧时在牛津、剑桥等英国大学的学生名册中,出身高贵的学生姓名后面标有NOB的宇样,NOB是nobility(高贵的出身,贵族身分)一词的简略形式;而出身平民的普通学生其姓名则被标以s.nob.,这是拉丁语sine nobilitate‘without nobility1’(无高贵出身)的缩略。据认为,英语snob一词可能即由此而来,因此最初含有低贱者或平民之意。长期以来剑桥师生曾一直用该词来指“市民”( townsman),以别于“穿长袍的大学师生”(gownsman)。snob的今义据说是英国小说家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 - 1863)最先使用的。 1847年他出版了著名散文集《势利人脸谱》(Boak of Snobs),这是由45个特写组成的英国社会各阶层势利人的肖像。他把英王乔治四世(George IV,1762 - 1830)也称作snob,因为他以“欧洲第一绅士”自诩,但身上却丝毫没有绅士的特征。经萨克雷这么一用,snob成了一个常用词,现通常多指“势利的人”或“自命不凡的人”。
archipelago:群岛
该词最初仅被用以指爱琴海( the Aegean Sea)。这一名称是意大利人在13世纪据意大利语盘arcipelago‘chief sea’取的。其实这个词本身就来源于希腊语(archi-‘chief’+pelagos‘sea’)。由于爱琴海中有一大群岛屿,因此archipelago一词在16世纪后逐渐泛指“多岛屿的海”,最后又转指“群岛”。
antic:滑稽动作,古怪行为
这个词的特殊意义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在古罗马遗迹发掘出大量奇形怪状的假面具和雕像。在罗马皇帝提图斯(Titus,39 - 81)的豪华浴厅墙上雕刻的人物、动物、花草等更以风格奇异,形状怪诞而引入注目。意大利人把这些稀奇古怪的雕刻品称作antico。16世纪英语借用了该词,作antic。最初antic也指“奇形怪状的雕塑”,以后引申为“丑角”,但这两个词义今已不用。现在antic常指“滑稽动作”或“古怪行为”,且多作antics。在当形容词用时则是“古怪的”“滑稽的”之意。实际上antico这一意大利词还可以追溯到拉丁语antiquus‘ancient’(古老的),英语里意指“古玩”、“古物”的antique 一词也源出于此。
algebra:代数
Algebra一词是古代阿拉伯人从他们的医学术语al jebr(“断肢再接”或“正骨”)中得到的启示,从而为数学部分支——代数,创造了一个生动的短语ilm al-jebr wa'l-muqabalah,意思是“利用方程式进行简化运算”,意大利人将这个短语来了个掐头去尾,把中间的词变化为algebra,不过,这个词直到17世纪还保留着“正骨”、“接肢”的原始词义呢。
wop:(贬称)意大利人
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始见于美国俚语,指“意大利人(后裔)”,尤指“美国移民中的意大利人”,但多用作蔑称,带有较强的贬抑含义。关于其来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该词系由短语WithOut Passport(无护照),WithOut Papers(无证件)或Working On Pavement(在街头谋生)的首字母缩合而成,因为意大利人移居美国时往往没有护照或证件,许多移民在通过设于纽约曼哈顿西南的埃里斯岛(Ellis Island)检查站之后,便在街头找活干。一说wop源于意大利移民常用的意大利方言词guappo,它的意思是“花花公子”、“吹牛者”。
syphilis:梅毒
英语中许多病名来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不是借用拉丁语或希腊语中的俗名就是根据拉丁语或希腊语另造新词来表示。梅毒的英语学名 syphilis 虽然也源自拉丁语,但却是通过另一路径进入英语之中的。该词源出意大利医生及诗人弗拉卡斯托罗(Girolomo Fracastoro,1478-1553)所作拉丁文诗 Syphilis sive Morbus Gallicus (英译作 Syphilis or the French Disease,汉译可作《梅毒或法国病》)。弗拉卡托罗一生有两大成就至今仍然为世人所缅怀:一是他在巴斯德和科赫之前300多年就提出了科学的细菌学说,二是他于1530年发表的这一拉丁文诗。他在诗中述及主人公牧羊人Syphilus因冒犯太阳神而首罹梅毒,并论述了由他根据主人公名字命名的这一可怕触染梅毒,并论述了由他根据主人公名字命名的这一可怕触染病。1546年弗拉卡斯托罗在一篇题为《论触染病》的医学论文中再次使用了他所创造的syphilis 一词。1686年英国桂冠诗人和剧作家泰特(Nahum Tate,1652-1715)将上述拉丁诗译成英文。syphilis 一词也随之被借用了过来。 在不少语言中过去存在一种传统做法,即把梅毒这一性病归咎于外国人,如意大利人称之为“法国病”,而法国人则称之为“那不勒斯病”,俄国人称之为“波兰病”,英国人则一度称之为 the French pox(法国痘)或 the Spaninsh pox (西班牙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