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ancel(撤销):古罗马抄写员表示笔误的叉

中世纪罗马抄写员在抄写出现笔误时就会打上一个叉,表示撤销。多个叉连在一起就成了XXXX,就像斜方栏杆一样。这种斜方栏杆在拉丁文中就是cancelli。后来演变成了英语中的cancel,表示“撤销”。

和cancel拼写很接近的单词chancel(教堂高坛)和cancel一样来自拉丁文cancelli(斜方栏杆),原指教堂中把牧师和听众隔开的栏杆,后来转指牧师和唱诗班用的高坛,即教堂前段围绕圣坛的一个区域,与下面的听众席分开的,中间一般会用栏杆隔开。

cancel:['kænsl] n.v.撤销,取消,删去

chancel:['tʃɑːns(ə)l] n.教堂高坛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ancel 词源,cancel 含义。

bowdlerize(删改):删改净化文学名著的鲍德勒

英语单词bowdlerize(删改)源自英国人托马斯·鲍德勒(Thomas Bowdler)。他本是一名医生和慈善家,但让他载入史册的却是他对一些文学名著的删改净化,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戏剧集》。由于担心《莎士比亚戏剧集》中的一些不雅词汇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他投入大量时间,对其进行了删改和净化,保留了其中的精华,而将一些他认为粗俗的语句进行了删改,从而推出了家庭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这样,在客厅中为全家朗读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时,就不至于因为某些不雅语句而引发尴尬了。

Bowdler对文学名著的删改行为,众人褒贬不一。有人鼓掌叫好,也有人讽刺是对名著的阉割。不管怎样,Bowdler的举动引发了人们对出版内容对儿童的影响的思考,最终引发了政府的出版审查制度(censorship)。Bowdler本人的名字也因此载入史册,从中诞生了bowdlerize(删改)、bowdlerism(任意删改)等英语单词。

bowdlerize:['baʊdləraɪz] vt.删改,净化,删改不雅语句

bowdlerism:['baʊdlərɪzəm] n.为净化而删改的做法

abridge:删节

发音释义:[ə'brɪdʒ] vt. 删节;缩短;节略

结构分析:abridge = a(=ad,去)+bridg(短)+e(后缀)→使变短→删节。

词源解释:bridg←拉丁语brevis(短)

同源词:brief(摘要、简报)、abbreviate(缩写)

abbreviate:缩写

发音释义:[ə'briːvɪeɪt] vt. 缩写,使省略;使简短vi. 使用缩写词

词根分析:abbreviate = ad(去)+brevi(短)+ate(动词后缀)→使变短→缩写。

词源解释:brevi←拉丁语brevis(短)。

同源词:brief(简报、摘要),breviary(摘要),abridge(删节)。

abbreviate:缩短

来自拉丁语,来自 ab-(同 ad-,去,往)+ brevi-(短,词源同 brief)+ -ate(动词后缀)→ 其字面意思就是“使...变短,使...缩短”,故引申为“缩写、缩短”,另外要说明的是,前缀 ab- 是 ad- 的变体,它是由于受到词根首字母 b 的影响而产生的同化现象导致的。同源词:brief(简短的、简洁的),brevity(简洁、简短),abridge(删节、缩短)。

bowdlerize:删改

来自18世纪英国编辑Thomas Bowdler的名字,其为了编辑一部理想化的纯洁版的莎士比亚作品,删改了所有他认为粗俗的词语和句子,从而使该词流行起来。

cancel:删除

来自拉丁词carcer拼写变体。原指监狱,围栏,后指组成围栏的斜栅,形如字母X,因而引申词义删除。见incarcerate,最终来自PIE *sker, 围,弯,词源同ring, curve.

expunge:删除

ex-, 向外。-pung, 刺,词源同pungent, point. 即拔刺,拔掉,删除。

indelible:难以磨灭的

in-,不,非,-delib,删除,抹去,词源同delete.引申词义难以磨灭的。

cancel:注销,取消   

中世纪罗马文牍员在抄写出现笔误时就在上面划上斜线,使成斜条格构状,表示注销。以后,邮局也往往采用类似符号作为盖销戳记。“斜条格构”拉丁文作cancelli,英语中表示“注销”、“删去”、“取消”等义的动词cancel即稃于此。该词是15世纪初通过法语(canceLler)进入英语的。另一英语单词chancel也源自同一拉丁词,原指教堂内将唱诗班和听众席隔开的斜条格构,现指供牧师和唱诗班用的圣坛。chancellor(大臣,司法官,大学校长)一词究其根源也出自同一词源。

  

bowdlerize:删节,删改

19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名叫Thomas Bowdler(1754 - 1825)。他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某些文学作品对小孩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深感不安,于是弃医从文,着手删改莎士比亚戏剧,1818年出版了十卷《家用莎士比亚戏剧集》(The Family Shakespeare)。他对原剧大加删改,尽量保留了剧中的佳句,同时删除了其中有猥亵意味的语句和那些不宜在家庭中朗读的语词。随后他又删改了英国历史学家吉本(Edward Gibbon,1737 - 1794)的史学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由于他把莎剧改成人人易懂的形式,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英国诗人、批评家斯温伯恩(A, C. Swinburne,1837 - 1909)说:“多亏了Bowdler,如今天真无邪的儿童可以阅读最伟大作家的作品而不受其害了。”然而,他也同时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他们将此举传为笑谈。在他死后十年人们据他的姓氏创造了bowdlerize这一动词,作为expurgate的同义词,表示“删节”或“删改”,该词现常含贬义。

blarney:花言巧语,奉承话

Blarney原为爱尔兰科克市(Cork)以北几英里处的一个村庄,村内有座城堡就以Blarney为名。Blamey城堡约建于1446年,城堡南墙城垛下有一块长方形石头被人称作Blarney stone(布拉尼石),放在常人很难够到的地方。据说假若有人倒悬双脚吻到此石即可变得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关于这块石头流传着一删有趣的故事。 1602年Blarney城堡被英军围困。堡主McCuthy Mor(一说Cormac Macathy)抵不住英军的长时间围攻,被迫同意向卡鲁( Sir George Carew)率领的英军投降。可是他却迟迟不履行投降条款,总足花言巧语地以种种借口一再拖延,让卡鲁一等再等,长达数月之久,致使卡鲁成了伊丽莎白女王宫廷里大臣们的笑柄。最后女王亲自过问此事,然而她所得到的也只是二封空洞无物、含糊其辞的长信。读了此信,女王也无可奈何地说,“That isrnore of the same blarney.”言下之意是,这香花言巧语较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此,blamey就这样作为“奉承话”、“花言巧语”的代用词进入英语词语的行列。据说这块Blarney stone正足为了纪念这位巧于辞令的爱尔兰人而流传后世的。谁能吻到它谁就将获得他所具有的雄辩口才。由此英语中又产生了have kissed the Blarney stone(吻过巧言石,巧于辞令)这一说法。

omit:省略,删除

来自拉丁语omittere,松开,放走,来自ob-,向前,朝向,mittere,送走,使离开,词源同mission,emit.后引申词义省略,删除。

redact:编辑,编写,删除,去除

red-,再,重新,act,做,行动。引申词义重新编辑,编写,后用于指删除,去除。

tilde:腭化符号

来自西班牙语 tilde,腭化符号,来自拉丁语 titulus,上标,文字上面的小标记,词源同 title.原 指在删除文稿上方做的小标记,后用于指语言符号。字母 t,l 置换,d,t 音变,最终固定为现 拼写形式。

excise:切除,删去

作“切除”时,来源于拉丁语中由前缀ex-(出,向外)和动词caedere(砍,劈)组成的复合动词excidere的过去分词。作“税”的意义时,来源于通俗拉丁语中由前缀ad-(朝,向,趋向)和词汇census(税)组成的复合词accensum,在古法语中为acceis,经中古荷兰语excijs被英语借用。

词根词缀: ex-出,向外 + -cis-切 + -e → 切除,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