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haos(混沌):希腊神话中的混沌之神卡俄斯

古希腊神话的第一部分是创世阶段,即以神话方式解释世界的来源。在这一阶段出现的神祗通常称为“旧神”或“老神”,他们分别是世界某一部分的拟人化,后来被以宙斯为代表的奥林巴斯神族推翻。

卡俄斯(Chaos)是希腊神话中最早的的神灵,代表宇宙形成之前模糊一团的景象。根据赫西奥德的《神谱》和早期希腊神话记载:宇宙之初只有卡俄斯,他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随后他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女神、深渊神、黑暗神、黑夜女神和爱神等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虽然卡俄斯是世界之源,但他在后来的希腊神话中几乎没有什么戏份,仅仅起到序幕的作用。

由卡俄斯的名字Chaos产生了表示“混沌”的单词chaos及其派生词chaotic。

chaos: ['keɪɒs] n.混沌、混乱。

chaotic: [keɪ'ɒtɪk] adj.混乱的、无秩序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haos 词源,chaos 含义。

June(六月):罗马神话中的天后及婚姻女神朱诺

罗马神话中,主神朱庇特(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的妻子叫做朱诺(Juno,拉丁文为 Junius,即希腊神话中的天后赫拉),是婚姻女神,掌管人类的婚姻。六月正值初夏之际,莺飞草长、百花盛开,是婚嫁的绝好时机,罗马人常常选择在此月内结婚,于是便将此月冠以婚姻女神Juno之名,称为Junius mensis(Juno’s month),Junius 是Juno的拉丁文,英语中的六月June就是从拉丁文Junius 而来。英语单词junoesque(高贵优美的)也来自朱诺的名字。

朱诺曾多次警告罗马人即将出现的危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此罗马人把她看出是罗马的警告女神,称她为“Juno Moneta”,单词moneta就是“警戒者”的意思。罗马人为Juno Moneta建了一座神庙,后来又把第一个造币厂设在了神庙里,希望女神能守护他们的财富。因为货币最早是在Juno Moneta神庙铸造出来的,所以罗马人就用moneta来表示货币,英语中的money(钱)和mint(造币厂)都是源自“moneta”这个单词,而单词monetary(货币的)更是保留了moneta的拼写形式。

June:[dʒu:n]n.六月,琼。

junoesque:[,dʒʊno'ɛsk] adj.高贵优美的,端庄的

money:['mʌnɪ]n.钱,货币,财富。

mint: [mɪnt] n.薄荷,造币厂vt.铸造,铸币。

monetary: ['mʌnɪt(ə)rɪ] adj.货币的,财政的。

angel(天使):上帝与凡人交流的信使

英语单词angel源自希腊单词angelos,原意是“信使”。在犹太教中,天使是上帝与凡人的沟通渠道,上帝的言语是通过天使来传递给凡人的,因为凡人无法承受上帝声音的巨大能量。希腊人将希伯来语的旧约翻译成希腊语时,就用angelos这个词来表示天使,后来演变成为英语单词angel。

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都有使者这一概念,在中文中翻译为天使。在最初的犹太宗教中,天使是圣经中所提到的一种大能的灵体生物,由上帝耶和华所造,具有自由意志,故有反抗上帝而被打入地狱的“堕落天使”。《圣经》和《古兰》都认为天使是没有实体的灵体。在艺术作品中天使有时是人形,身上发光,头顶有光环,有的长有翅膀。

天使会保护圣徒和善人,也会根据上帝的指令,严厉惩罚恶人,如毁灭罪恶之城所多玛、蛾摩拉,一夜之间杀死十八万五千亚述人士兵、令所有埃及人的头一胎婴儿和家畜死亡等。

angel: ['eɪndʒ(ə)l]n.天使,守护神。

noon(中午):基督教徒在“第9时”的祈祷

在古罗马,人们把白天分成12个小时,从早晨6点钟开始,到傍晚5点整。基督教在罗马兴起后,基督徒每天都要祷告,一般祷告7次,其中白天有4次,时间为6点、9点、12点和下午3点,在拉丁语中分别叫做Prime(初时)、Terce(第3时)、Sext(第6时)、None(第9时)。英语单词noon就来自拉丁语None,本来指的是下午3点整,但后来由于祷告时间的改变而变成了中午12点。

原来,基督教中有个为期40天的大斋节,以纪念耶稣曾经在旷野中禁食40天。在大斋节期间,基督教徒每天只能吃一餐,并且必须在白天的四次祷告都做完以后才能进餐。白天最后一次祷告(None)的时间原本是下午3点,但很多人实在饿得不行,坚持不到下午三点。于是,在12世纪时,有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那就是将白天的四次祷告统统提前三个小时,早晨3点钟就开始做白天的第一次祈祷(Prime),反正饿着肚子也睡不着。这样,白天最后一次祷告(None)的时间就变成了中午12点,大家就可以在中午12点吃饭了。从此以后,英语单词noon的概念也随之改变,从下午3点整变成了中午12点。

noon: [nuːn] n.中午,正午,全盛期

afternoon: [ɑːftə'nuːn] n.下午,午后

anthem(赞美诗):由唱诗班应答轮唱的圣歌

anthem最初是教堂里应答轮唱的圣歌。它和单词antiphon(轮流吟唱的歌)一样都来自希腊语antiphona。词根anti表示“against”或“in return”,phona是phone的变形,表示“sound”。这个词几经周折,最后演变成英语中的anthem,前三个字母ant还能依稀辨别出anti(in return)的痕迹。

anthem原本是教堂尤其是英格兰教堂在宗教仪式中所唱的圣歌,由唱诗班而不是会众来合唱。而在现代,anthem一词已经超越宗教领域,用来表示那种用于庆祝或为特定群体而作的歌曲,如national anthem就是“国歌”、 sports anthem(体育圣歌)就是大型体育赛会中所用的歌曲,如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是冠军)就是一首非常出名的体育圣歌。

anthem:n.赞美诗,圣歌v.唱赞美诗,唱赞歌。

antiphon: ['æntɪf(ə)n] n.轮流吟唱的歌,对唱的圣歌

crisis(危机):表示“病情关键期”的医学术语

crisis是拉丁词借用词,最初只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病情关键期”,即机体的自然治愈力与疾病作决定性斗争的时期,是疾病变好或变坏的关键时刻。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生注意到,许多疾病一般在一定期限内将发生转变,要么病情缓解、恢复健康,要么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疾病若在预定的天数出现转变,则预示着预后良好,否则预示着预后不良。希波克拉底在《论流行病》中指出:“医生必须注意病情关键期,应知道这是决定生死或者至少病情变坏或好转的关键时刻。”

17世纪以后,crisis一词从医学领域逐渐扩展,用于表示更广泛意义上的“危机”,“转折点”等。

crisis:['kraɪsɪs] n.危机,关键时刻,决定性时刻adj.危机的,危机处理的

straw(吸管):最早用作吸管的天然麦秆

英语单词straw的本意是农作物的茎秆,如麦秆,稻草,它与“吸管”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人类最早用作习惯的材料就是天然的麦秆。19世纪时,美国人喜欢喝冰凉的淡香酒。为了避免口中的热气冲淡酒的冰冻味道,人们使用天然的麦秆来吸饮。但是天然麦秆容易折断,并且不够卫生。1888年,一名叫做马尔温•斯通(Marvin Stone)的美国卷烟制造商从卷烟中得到启发,使用打蜡的纸做成了喝饮料的吸管(drinking straw),并申请了专利。这项发明不仅为亿万消费者提供了便利,还有效降低了蛀牙的发生率。

最初,人们使用drinking straw来表示吸管,后来直接简化成了straw。

straw:[strɔː] n.农作物的茎秆,麦秆,稻草;吸管;无价值的东西adj.稻草的,无价值的

strawberry:['strɔːb(ə)rɪ] n.草莓,草莓色

straw man:n.稻草人

pen(笔):古人用翎管做成的笔

古代欧洲人曾使用芦苇杆制成的“笔”,写在纸莎草做成的纸上。约在公元七世纪出现“翎管笔”,即用天鹅或大雁的翎管做笔。 pen一词,在古英语中写作penn,来源于拉丁语的penna,意思是“羽毛、翎管”,即羽毛制成的笔。

现代普遍使用的钢笔诞生于19世纪初。它的发明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一名叫做华特曼的英国人在用传统的羽毛笔签字时,羽毛笔漏水,把合同弄脏了。他回去取新合同时,被竞争对手乘虚而入抢先签署了合同。他深受刺激,决心设计一种更加先进的笔。他利用植物体内的毛细管输送液体的原理,发明了钢笔。

pen: [pen] n.笔,钢笔

volume(卷):卷起来的一幅作品

古代西方人用莎草纸或羊皮纸写字。遇到篇幅较长的作品,就用一根卷轴把很长的篇幅卷起来,读到哪就打开到哪。这样卷起来的一幅作品在当时就称为volume,相当于现在的scroll(卷轴)。单词volume最初的含义就是“卷动、滚动”的意思。作品的篇幅越长,卷起来的体积就越大,所以volume又可以表示作品的篇幅,并引申为表示体积、音量等含义。

不过在现代英语中,volume常用来表示“音量”,而它的本意“卷轴”逐渐淡化,一般改用scroll表示“卷轴”。

volume: ['vɒljuːm],n.量,音量,体积,卷,册。adj.大量的v.卷起来。

scroll:n.卷轴,画卷,卷状物v.卷起来

aftermath(后果):刈割后的再生牧草

英语单词aftermath是after math(数学之后)的意思吗?当然不是。这里的math来自古英语,等于mow(割草)。该词的由来与牧草有关。

在广阔的草原上,牧草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能在刈割或放牧后再次生长。游牧民族很早就发现了牧草的再生能力,并在放牧时加以充分利用,并将第一次刈割后的再生牧草称为aftermath,意思就是“after the first mowing”(经过初次刈割后),即“再生草、第二茬草”。后来,aftermath的词义逐渐扩充,除了牧草以外,还可以表示其他事物的第二波次,如地震的余波。后来词义继续扩大,用来表示某一事物带来的结果。由于第二茬牧草的质量往往不如头生的,所以aftermath往往表示不好的结果,中文中一般译为“后果”。

aftermath:['ɑːftəmæθ] n.后果,余波,再生草

blanket(毛毯):最初制作毛毯的白色毛绒布料

英语单词blanket最初并不是表示“毛毯”,而是一种服装原料。该单词源自古法语单词blanchet,是blanc(白色的)的指小形式,指的是一种带有细毛的白色呢绒,可用来制作各种衣物。英语单词blank(空白)与此同源。blanket的含义是如何从一种布料变成毛毯的呢?

据传,在英国最早的纺织工业中心布里斯托尔市,一名叫Thomas Blanket的人于1320首先使用了这种布料来制作毛毯。Thomas Blanket是一名毛纺品制造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Blanket家的木柴恰好用完了,家里冷得像冰窖一样。于是,Blanket把从工厂带回家的一些白色呢绒铺在床上,意外发现这种呢绒的保暖效果特别好。于是,Blanket开始使用这种白色呢绒制作御寒用的毛毯,并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销量。因为这个传说,有人认为blanket一词来自Thomas Blanket的姓氏。但据语言学家考证,单词blanket出现的时间比Thomas Blanket生活的时代更早,因此,更有可能是Thomas Blanket因为使用白色呢绒发明了毛毯而被人称为Blanket,毛毯得名于blanket这种原料而非他的姓氏。

人们最初将用白色呢绒做成的毛毯称为blanket,后来,该词的含义逐渐泛化,可以表示用各种材质做成的毯子。

blanket:['blæŋkɪt] n.毛毯,毯子vt.覆盖,掩盖,用毯子盖。记:blank白色的+et小的→带有细毛的白色呢绒→用白色呢绒做的毛毯→毛毯,毯子

blank: [blæŋk] n.空白,空虚adj.空白的,空虚的v.(使)成为空白

beggar(乞丐):中世纪半世俗宗教团体贝格德

英语中表示乞讨的单词是beg,那么,表示“乞丐”的单词是什么呢?很多人以为是begger,其实应该是beggar。为什么是beggar而不是begger呢?原来,英语单词beggar并不是由beg衍生的,恰恰相反,单词beg才是由beggar反向衍生的。单词beggar源自中世纪时期流行于北欧低地国家如荷兰、比利时的一个半世俗宗教团体贝格德Beghard。他们由男性基督教徒构成,是介于僧侣和世俗信徒之间的一种修行团体。他们放弃私人财产,群居在修道院中,但可以随时还俗。Beghard的成员在古法语单词被称作begart。他们很多人就像中国的僧尼那样到处托钵化缘为生,很多乞丐往往会冒充begart。久而久之,人们就把begart和乞丐划上了等号。英语单词beggar就来源于古法语begart,已经丧失了初始含义,变成了“乞丐”的意思。

beggar: ['begə] n.乞丐,乞讨者

beg: [beg] v.乞求,乞讨

bachelor(单身汉):中世纪的见习骑士

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通常只有贵族出生的人才能成为骑士。一个人要想成为骑士,必须从小接受训练,并逐级升级。从7岁起,他将作为“侍童”(page)在其他贵族家庭中接受骑士礼仪的教育。等他年满14岁后,他可以作为“侍从”(squire)跟随在骑士身边,接受骑士战斗训练,并随同骑士参加各种骑士比武和战斗。等年满21岁以后,他可以被册封为“见习骑士“(bachelor),可作为辅助部队跟随主力部队参加战斗,积累作战经验。他所擎的旗帜为带有分叉的燕尾期(pennon),以表明其级别。等到他积累了足够的战斗经验并立有战功后,可以申请剪去燕尾,成为一名“方旗骑士”(banneret)。方旗骑士是真正的骑士,是作战的主力部队,所擎旗帜为长方形,称为“banner”,故此得名“方旗骑士”。

英语单词bachelor本来表示“见习骑士”,是成为真正的骑士的前一级别。13世纪初叶,法国巴黎大学首创了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级别。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意味着可以进入教师同业行会,招徒授课,而学士学位仅仅表示成为教授的候选者,还处于见习阶段,尚不能招徒授课,这跟“见习骑士”的含义一样,所以学士就用bachelor一词来表示。

由于“见习骑士”和“学士”一般都是年轻男子,往往尚未结婚,所以后来bachelor一词逐渐产生了“尚未结婚的年轻人”,男女均可,但在美式英语中,人们又仿造了bachelorette一词来表示“未婚女子”。

bachelor: ['bætʃələ] n.学士,单身汉

bachelorette: [bætʃələ'ret] n.未婚女子

blackguard(恶棍):地位卑微的帮厨佣人

英语单词blackguard由black(黑)+guard(守卫、保安)构成,它的意思为什么不是是black guard(黑保安)而是“恶棍”呢?原来,它的本意是指身着黑衣的帮厨佣人。古代西方贵族出门长途旅行时,往往会带上一大帮仆佣来伺候他。其中地位最卑微的一种是帮厨佣人,负责保管料理各种炊具。由于整天洗碗抹锅,所以他们通常都身着黑色制服,身上脸上满是油污,永远都没有干净的时候,因此被人戏称为blackguard(黑衣保管员)。这个词含有强烈的贬义,通常用作蔑视或辱骂别人的话,暗指对方粗鄙龌蹉。久而久之,它的初始含义反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blackguard:['blækɡɑrd] n.恶棍,流氓,粗鄙的人adj.粗鄙的,说脏话的人

knave(无赖):偷奸耍滑的年轻男仆

英语单词knave一般用来表示“无赖、流氓”,但它的本意指的却是“年轻男仆”。对人的出身的偏见,无论中外都概莫能免。西方中世纪的贵族总会对家中的年轻男仆抱有一种偏见,认为他们擅长偷奸耍滑,撒谎成性。因此,本来是表示一种身份的单词knave就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这样的偏见,以至于到了最后,人们都忘记了knave的初始含义,而将其掺杂的偏见、其隐含意味当做了它的主体词义。

knave: [neɪv] n.无赖,流氓,撒谎成性的人;扑克牌中的Jack。

board(膳食、董事会):功能多用的木板

英语单词board的本意是“木板”。由于木板可以用于多种用途,所以单词board也从“木板”衍生出多种不同含义。

古代西方人吃饭时的餐桌最初就是一块长木板,所以board一词衍生出“膳食”的含义。开会的会议桌最初也是一块长木板,所以board一词又衍生出“董事会”的含义。最早的船都是木板做的,所以board可以表示船上的甲板,从而衍生出aboard、onboard等单词,表示“在船上”。火车、飞机等其他交通工具普及后,又可以用来表示“在火车上、在飞机上”。

board:[bɔːd] n.木板,膳食,董事会,甲板vt.上(船、火车、飞机)、提供膳宿vi.寄宿

boarding:['bɔːdɪŋ] adj.寄宿的,供膳的

onboard:adv.在船上,在飞机上adj.随车携带的,机载的

aboard:adv.在船上,在火车上,在飞机上prep.在……上

古代在board上吃饭,所以board含有膳食的意思。

bastard(私生子):诞生于驮鞍之上的孩子

在中世纪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当地的赶骡人在乡村小店投宿时,往往将驮鞍铺开当做临时床铺使用。有些人生性风流,免不了拈花惹草,不少私生子就诞生于这样的驮鞍上,所以法国人管这种私生子称为“驮鞍之子”。法语中表示“驮鞍”的单词是bast。英语单词bastard就是由bast加上表示人的名词后缀ard构成。后缀ard含有蔑视之意,如coward(胆小鬼)。bastard一词当初仅表示非婚生子,并无贬义,如征服英国的威廉一世就被称为William the Bastard(私生子威廉)。14世纪后期才逐渐衍生出“不纯、不真实”的含义,19世纪后开始用作骂人的脏话,相当于中文中的“杂种、王八蛋”。

bastard: ['bɑːstəd; 'bæst-] n.私生子,杂种,王八蛋adj.私生的

sabotage(蓄意破坏):工人把木鞋扔进机器里来搞破坏

一说起“木鞋”,人们也许马上会想到荷兰木鞋。其实,举世闻名的荷兰木鞋发源于法国,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是木鞋的发源地。在中世纪,只有贵族才有钱购买皮鞋,普通的老百姓买不起皮鞋,因此发明了造价便宜,但同样防潮保暖的木鞋。这种木鞋在法语中叫做sabot,其中的bot就是boot(靴子)的意思。木鞋从法国流传至欧洲各地,在荷兰大受欢迎,并成为了荷兰的特色产品之一。

现在在法国几乎看不到穿木鞋的人,但在中世纪时期,法国老百姓几乎人人都穿着木鞋。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阶段,当工人和工厂管理层发生矛盾时,往往会偷偷地把脚上的木鞋脱下来扔进机器里来破坏机器,从而衍生了sabotage这个英语单词,表示蓄意破坏。

sabot: ['sæbəʊ] n.木鞋,木屐,木底皮鞋

sabotage ['sæbətɑːʒ] v.n.妨害,破坏,怠工

saboteur: [,sæbə'tɜː] n.怠工者,破坏者

debut(初次登台):西方少女的“成人礼”

工业革命以前,欧洲的上流社会、贵族世家的女孩子在成年以前,基本上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异性的,她们不去公立学校上学,家长为她们请了私人教师。女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就要穿上礼服、盛装打扮,参加“成人礼”舞会。这是她们在社交群中的第一次露面,在法语中称为debut。debut一词来自débuter,本意是“桌球或弹子球游戏中的第一次击球”。

进入英语后,debut一词常常被用来比喻“初次登台演出”。与它同源的单词有debutante(初次表演的女子)、debutant(初次表演的男子)。

debut:[de'bju] n.v.初次登台,初次亮相,首秀,初次在社交圈露面

debutante: ['dɛbjutɑnt] n.初入社交界的少女,初次表演者,新秀

debutant:[,dɛbjʊ'tɑnt] n.初入社交界的男子,初次表演者,新秀

parliament(议会):英王召集贵族和教士讨论朝政的会议

在中世纪的英国,当国王觉得有必要召集一些贵族、教士来讨论朝政时,就会专门召集一次会议,这种会议就叫做parliament。这个单词来自法语parlement,是动词parler(说话、发言)的名词形式。parliament的字面意思就是“开会、讨论”,后来才演变成了一种常设机构和国家政治制度。最初在英语中保持了parlement这种法语拼写形式,后来受了拉丁语parliamentum的影响,才演变为现在的拼写形式parliament。源自法语单词parler的英语单词还有parlour(会客室)、parley(会谈)等。

parliament:['pɑːləm(ə)nt] n.议会,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