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地理):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盖亚
在古希腊神话中,掌管地球的女神称为“盖亚”(Gaia或Gaea),通常被翻译为“大地女神”。她由混沌之神卡俄斯所生。盖亚通过自我繁殖诞生了天神(表示天地之分离)、海底神(表示大地之凹陷)和山脉神(表示大地之凸起),并与天神结合生了六男六女十二个泰坦巨神及三个独眼巨人和三个百臂巨神。她是世界的开始,所有的神都是她的子孙后代。
从盖亚的名字产生了表示“地球”的词根geo-,从词根geo-产生了许多与地球、大地有关的单词。
geography:[dʒɪ'ɒgrəfɪ] n. 地理学。记:geo大地+graphy描绘→描述大地的概貌就是地理
geology:[dʒɪ'ɒlədʒɪ]n. 地质学。记:geo大地+logy表示学科→研究大地的学科
geologist: [dʒɪ'ɒlədʒɪst]n. 地质学家。记:geo大地+logy学科+ist表示人物→研究大地的学者
geometry:[dʒɪ'ɒmɪtrɪ] n. 几何学。记:geo大地+metry测量→最早的几何是测量大地的技术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geography 词源,geography 含义。
eros(性欲):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爱神厄洛斯(Eros) 是一位重要的创世神,因为他代表了世界的动力——性欲。有了厄洛斯,神灵才从单性繁殖变为双性繁殖,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生生不息。不过,厄洛斯整天鼓动其他神灵进行繁衍,但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中,也没有后代。这是因为,他代表的是世界万物结合的原始动力,既包括了男性本原也包括了女性本原,所以他本是不男亦不女,不阴亦不阳。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原本只有前面讲到的那位原始神才叫厄洛斯(Eros),但在柏拉图之后,古希腊确立了把厄洛斯分离成两位,分别进行崇拜,一位是这里所说的创世神,另一个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与战神私通生下的小爱神厄洛斯( Eros ),他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 Cupid ),他的形象是一个身披双翼,手持弓箭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据说他有两种箭,金箭能让人产生爱情,铅箭能扑灭爱情。他们代表的都是原始的性爱,是促使人类繁衍生息的生殖冲动。
厄洛斯的名字Eros在希腊语中就是“性爱、爱欲”的意思。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一些与性爱有关的单词。
Eros:['iərɔs] n.厄洛斯
eros:['iərɔs] n.性爱,性欲,愿望
erotic:[ɪ'rɒtɪk] adj.色情的,性欲的,性爱的n.好色之徒
erosion:[ɪ'rəʊʒ(ə)n] n.侵蚀,腐蚀(色情是对人的腐蚀)
erotology:[,erə'tɒlədʒɪ] n.色情文学,色情艺术
halcyon(宁静的):希腊神话中的神翠鸟
希腊神话中,风神有一个女儿叫艾尔莎奥妮(Alcyone),嫁给了黎明女神的儿子、国王西克斯(Ceyx)。两口子非常恩爱,竟然得意地自比宙斯和赫拉。惹恼了宙斯和赫拉,决定要好好惩罚这两个不敬神灵的凡人。于是,有一天,西克斯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溺水而亡,艾尔莎奥妮伤心愈绝,便跳崖身亡。
众神被她的痴情感动,将西克斯与艾尔莎奥妮双双变成神翠鸟(halcyon),从此永不分离。 传说中这对恩爱的夫妻在波浪上抚育他们的孩子,而艾尔莎奥妮的父亲风神因为眷顾女儿, 每年十二月份,他就会平息海浪,以便于翠鸟在海上筑窝,生育后代。所以单词halcyon还有“风浪平息”的含义。
halcyon: ['hælsɪən; -ʃ(ə)n] n.神翠鸟,翡翠鸟adj.宁静的,平稳的
halcyon days:太平时期
digest(文摘、消化):东罗马帝国的《法学汇编》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 )下令将罗马法学家学说的摘要汇编出版,全书共50卷,英语称该书为Pandects,又名Digest。digest一词源自拉丁语digests,表示“a collection of writing”(文集),最初仅用来表示该书,以后逐渐由专有名词转变为普通名词,泛指“摘要”、“文摘”或“汇编”。digest还有“消化”的意思,这个含义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动词digerere,表示“to dissolve,separate”(分解,分离)。因此,digest还可以作动词用,表示“消化”。
digest: [daɪ'dʒɛst] n.文摘,摘要v.消化,吸收
boat(小船):掏空树干做成的小船
在古代,人们最初把树干的中部掏空,制作成小船,这种小船就是boat。英语单词boat与bite(咬)、bait(诱饵)、beetle(甲虫)的词源相同,都来自印欧词根bheid(分离、撕、咬)。所以在英语中,boat专指小船、艇,是用一节树干做成的船。
boat:[bəʊt] n.小船,小艇
uran-(天):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
希腊神话中,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是大地女神盖亚通过单性繁殖所生,掌管天 空。后来,在爱神厄洛斯的影响下,盖亚与乌拉诺斯进行两性繁殖,生出了众多神灵。所以乌拉诺斯既是盖亚的儿子,又是她的丈夫,他们的后代主要包括十二泰坦 神以及数名独眼巨人与百臂巨人。因为这些神灵都是乌拉诺斯的子女,所以乌拉诺斯就自然成为了第一代神王。
乌拉诺斯贪恋权力,把盖亚与他所生的所有孩子都关押在深渊内。盖亚十分愤怒,就号召 孩子们起来反抗。其他孩子慑于父亲淫威,不敢有所表示,只有最小也是最强壮的儿子克洛诺斯答应帮助母亲推翻父亲。盖亚交给克洛诺斯一把锋利的石镰刀,让他 埋伏好。等到乌拉诺斯在盖亚身上发泄淫威时,克洛诺斯手持镰刀,一刀就隔断了乌拉诺斯的命根子。乌拉诺斯惨叫一声,逃到了天上,从此再不敢回到地上。天和 地从此实现了分离。
乌拉诺斯在希腊语中的含义是“天”,从他的英文名字Uranus中产生了表示“天”的词根uran。
Uranus:[ˈjʊərənəs] n.天王星,天神乌拉诺斯
uranium:[jʊ'reɪnɪəm] n.铀元素
uranolite:['jʊrənəʊlaɪt] n.陨石。记:urano天+lite小东西→天上飞来的石头
uranology:[,jʊərə'nɒlədʒɪ] n.天体学。记:uran天+ology学科→关于天体的学科
uranometry:[,jʊərə'nɒmɪtrɪ]n.天体测量学。uran天+metry测量→测量天体的学科
uranography:[jʊrə'nɒgrəfɪ] n.天象图学。记:urano天+graphy描绘→天象的描绘。
uranoscopy:[jʊ'rɑ:nəskəpɪ] n.天体观察。记:urano天+scopy观察→天体观察。
apartheid(种族隔离):南非共和国的种族隔离制度
英语单词apartheid来自南非荷兰语,由apart(分离、隔离)+heid(=hood)构成,表示“种族隔离制度”,特指1948年至1991年间在南非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种族隔离制度,这个制度对白人与非白人(包括黑人、印度人、马来人及其他混血人种)进行分隔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给予歧别待遇。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但引发了国内的反弹与抗争,更引发国际社会的抨击与经济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担任南非总统后,释放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的曼德拉,并于1990年解除戒严;1991年南非共和国废止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与集团地区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
apartheid:[ə'pɑːtheɪt; ə'pɑːtaɪd] n.种族隔离
pharisaical(伪善的):伪善的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Pharisee)是古代犹太人中的一个教派,在耶稣在世期间是犹太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把持了祭司等宗教职位。“法利赛”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分离”,指为保持纯洁而与俗世保持距离。法利赛人在各种洁净的礼仪上拘谨而固执,绝对不向一个“罪人”(在宗教礼仪上不洁净的人)购买任何食物,也决不请罪人去家里,但他们却喜欢去罪人家里教训他人。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的伪善,曾经说他们:“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马太福音23:27-28)。
由于法利赛人以伪善而出名,因此从表示法利赛人的单词Pharisee产生了形容词pharisaical,表示“伪善的”。
pharisaical:[ˌfærɪˈseɪɪk] adj.伪善的,讲究虚礼的
radium(镭):居里夫人所发现的强放射性化学元素
镭(radium)是一种强放射性化学元素。它能放射出人们看不见的射线,含有很大的能量,能用于癌症的治疗。镭的发现,引起科学和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发现镭元素的,是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她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1895年在巴黎求学时,和法国科学家彼埃尔·居里结婚。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激发了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的极大兴趣。在研究中,居里夫人发现,除了铀和钍外,还有一种未知物质也能释放放射线,并且放射性更强。她将这种新元素取名为radium(镭),源自拉丁语中的radius(放射)。
当时许多科学家并不相信镭的存在。为此,居里夫人需要提炼出纯镭来。居里夫妇利用奥地利政府捐献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残渣,在极度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提炼纯镭的艰苦工作。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工作,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10年,在丈夫不幸去世4年后,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严重损害,居里夫人患了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逝世。居里夫人在极短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科研工作的献身精神,为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radium: ['reɪdɪəm]n.(化学元素)镭
radio: ['reɪdɪəʊ] n.无线电,电台,收音机v.用无线电发送,用无线电通信
radius:['reɪdɪəs] n.半径,半径范围
radiate: ['reɪdɪeɪt] v.辐射,发光,传播adj.辐射状的,有射线的
radiation:[reɪdɪ'eɪʃ(ə)n] n.辐射,发光,放射物
radiant: ['reɪdɪənt] adj.辐射的,容光焕发的n.发光点,发光的复制
university(大学):中世纪欧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自治社团
英语单词university所代表的现代大学源自欧洲的中世纪大学。在中世纪时期,欧洲教会成为古代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传播者。在12、13世纪期间,一些教会牧师走上街头,向民众宣讲自己的研究心得,成为最早的讲师。其中那些富有真知灼见而又口才出众的讲师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学生,定期前来听课。一些知名大教堂所在地区形成了知名的学术中心,拥有多名教师和数百名学生。随着人数的增加,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教师和学生自发组成社团,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其他行业协会类似。这种社团在拉丁文中被称为“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意思是“community of masters and scholars”(专家学者社团),简称universitas,意思是“团体、集合体”,源自universus(整体,英语单词universe的来源),1228年在教皇颁布的敕令首先使用。这就是英语单词university的来源。
1087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所正规大学博罗尼亚大学,它是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法研究中心。随后,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大学。其中源自巴黎圣母院附属学校的巴黎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杰出代表,成为欧洲各国学生云集的中心,鼎盛时期师生人数多达5万人。1167年,英国国王禁止英国学生入读巴黎大学,因此1168年一批巴黎大学的学者来到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年,牛津大学部分学者分离出来创办剑桥大学。
作为拥有特许状的社团,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享有高度的自由,实行完全的自治。教者可以自由的讲授,学生可自由的研究,允许大学师生结社、罢课、罢教,自由安排课程、聘请教师或享有迁移权、行乞权、免纳捐税、平时免受兵役和不受普通司法机关管辖等。这就是现代大学自治的渊源。不过,虽然不受世俗政权的干涉,但中世纪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教会的控制,都必须开设神学方面的课程;而大学的教师也大多数都是传教士或基督徒。
university:[juːnɪ'vɜːsɪtɪ] n.(综合性)大学
nicotine(尼古丁):将烟草传入法国的外交官尼科特
尼古丁(nicotine)是烟草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得名于将烟草传入法国的外交官让·尼科特(Jean Nicot de Villemain,1530-1600年)。尼科特出生于法国南部,1559年被法国政府作为外交官派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当时葡萄牙是航海大国,从美洲大陆带回了许多新鲜事物,其中就包括烟草。当尼科特从葡萄牙返回法国时,他带回了一些在葡萄牙购买的烟草种子,并将鼻烟介绍至法国宫廷,还向人们宣扬烟草具有药用价值。法国上流人士很快就迷上了吸烟,包括法国王后的母亲和一些知名神父。尼科特成了名人,人们用他的名字,将烟草这种植物命名为 Nicotiana。当科学家从烟草中分离出烟草碱这种独特成分后,也用尼科特的名字将其命名为nicotine(尼古丁)。
nicotine: ['nɪkətiːn] n.尼古丁,烟草碱
asunder:分离的
发音释义:[ə'sʌndə] adv. 化为碎片地;分离地adj. 分成碎片的;分离的
结构分析:asunder = a(处于…状态)+sunder(分离的)→分离的
词源解释:sunder←原始日耳曼语sunder(分离的)
常用搭配:break asunder(化为碎片);tear sth asunder(撕碎)
实用知识:Heaven Torn Asunder(撕裂的天堂,英国极端黑暗金属乐队“污秽的摇篮”(Cradle of Filth)的歌曲)
趣味记忆:sunder→谐音thunder(打雷)→用雷劈成碎片
同源词:sunder(分离、断开)
aggregate:集合
发音释义:['ægrɪgət] v. n.集合;聚集;合计adj. 聚合的;集合的;合计的
结构分析:aggregate = ag(=ad,去)+greg(聚集、成群)+ate(动词后缀)→集合、聚集
词源解释:greg←拉丁语gregare(重压)←拉丁语gravis(沉重)
同源词:gregarious(群居的、社交的),congregate(聚集),segregate(分离)
vitriol:蓝矾,硫酸盐,尖刻无情的话
来自拉丁语vitrum,玻璃,镜子,铜镜,词源同vitreous,后用于指硫化铁,蓝矾,可能因为其颜色相似而得名。该物质加热后分离出硫酸,因此,引申词义尖酸的,尖刻的。
Methodist:循道宗信徒
18世纪从英国国教分离出的基督教新教教徒。字面意思即教规派,守规则的人,来自method,方法,规则,-ist,人。
nicotine:尼古丁
该词对吸烟者绝不陌生,它意指“烟碱”,但一般多音译为“尼古丁”,是含于烟草中一种剧毒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以16世纪法国一位外交官的姓氏命名的。此人名叫Jean Nicot(1530 - 1600),他曾任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在他任职期间,他从一个水手那里买了些来自美洲的烟草种子。大约在1560年他把这些种子带回法国,成了第一个把烟草引进法国的人。他把自己种植收获的烟草献给法国王后及一些贵族,因此烟草在法国最早被命名为nicotiane,意即Nicot's plant,后来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us Linnaeus,1707 - 1778)将它正式命名为nicotiana 。nicotine则是在1818年烟碱第一次被成功地分离出来后才得名的。英语拼写即取自法语,而把烟草引进英国的人则是英国探险家、作家罗利(Sir Walter Raleigh,1554? -1618)。
nightmare 恶梦
从构词法来看,nightmare是复合词,但其中mare与意为“母马”的mare并投有丝毫联系。在盎格鲁撒克逊语mare同义于incubus,意指“梦淫妖”,即趁人在睡梦中与之交合的妖魔。中世纪流行一种迷信说法,人之所以作恶梦是因为梦淫妖坐在睡眠者身上使其窒息的缘故。这种妖魔在中世纪时也叫night-hag或nightmare,以后过三个词均指“梦魇”,但以night-mare最为常用。在现代英语中任何一种恶梦都可用nightmare来表示。做恶梦一般多在夜里,有人利用nighr的反义词day按类比构词法又创造出了daymare 一词,表示“昼魇”或“恶梦般的经历”。(参见incubus)
night soil大粪
18世纪时在英国掏大粪的工作一般都是在夜间进行的,大粪有时也在夜间被作为肥料施用于土壤( soil),因此在英语中“大粪”就叫做night soil,而“掏粪工”则称night man。这两个词语一般是作为委婉语来用的。
mop:拖把
该词常常使人想起两三百年前英国各地一种名为mop fair的雇工集市。集市每年举行一次,集市日定在圣马丁节(Martinmas),即11月11日。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集市。找活干的人都聚集在此,身上佩有各自不同的职业标志。赶马车的在帽子上系一根鞭绳,牧羊人束一簇革毛,马夫扎一块海绵,佣人则手挥拖把(mop)、扫帚等物。想雇佣人的家庭主妇常常亲自到场物色合适的人选。由于mop是集市上主要的职业标志,故有mop fair之称。然而,mop 一词的来源似乎与此没有多大联系。一般辞书认为,rnop源自拉丁语mappa(布),跟map(地图)是同源词。
morphine 吗啡
rnorphine有时亦作morphia,前者原系法语,后者则借自拉丁文,汉译作“吗啡”,是鸦片的主要生物碱,无色或白色结晶粉,1806年首先由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F. W+ A. Serturner,1783 - 1841)分离而得。因其有麻醉镇痛作用,泽尔蒂纳就以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Morpheus的名字命名为Morphium。其它语言的名称都是由此演变产生的。
digest:摘要,文摘,消化
公元6世纪东罗乌帝国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下令将罗马法学家学说的摘要汇编出版,全书共50卷,这就是英语所称Pandects。该书又名Digest,汉语译为《学说汇纂》或《法学汇编》。digest 一词源自拉丁语digesta‘a collection of writings’(汇编),最初原仅用以特指该书,以后逐渐由专有名词转变为普通名词,泛指“摘要”、“文摘”或“汇编”。digest 的词源还可以往前追溯到拉丁语动词digerere‘to dissolve,separate’(分解,分离),因此digesr也被用作动词,表示“消化”。
apartheid:种族隔离
该词原为南非荷兰语( Afrikaans)。1948年马兰(DanielF. Malan,1874 - 1959)出任南非第一个全由白人组成的政府的总理以后,颁布了一系列种族隔离政策,对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实行种族隔离。apartheid源自荷兰语apart‘apart’和-heid‘ hood’,其字面义是“隔离”,“分离”。apaurtheid在1947年开一始见诸使用,现在除用以指“种族隔离(制)”,有时也指其他方面的隔离,如对吸烟者的隔离,是英语中最为通用的南非荷兰语借用词之一。
Morphine:吗啡
Morphine 吗啡
Morphine有时亦作morphia,前者原系法语,后者则借自拉丁文,汉译作吗啡,是鸦片的主要生物碱,无色或白色结晶粉,1806年首先由德国化学键泽尔蒂纳分离而得。因其有麻醉镇痛作用,泽尔蒂纳就以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Morpheus的名字命名为Morphium。其它语言的名称都是由此演变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