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haos(混沌):希腊神话中的混沌之神卡俄斯

古希腊神话的第一部分是创世阶段,即以神话方式解释世界的来源。在这一阶段出现的神祗通常称为“旧神”或“老神”,他们分别是世界某一部分的拟人化,后来被以宙斯为代表的奥林巴斯神族推翻。

卡俄斯(Chaos)是希腊神话中最早的的神灵,代表宇宙形成之前模糊一团的景象。根据赫西奥德的《神谱》和早期希腊神话记载:宇宙之初只有卡俄斯,他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随后他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女神、深渊神、黑暗神、黑夜女神和爱神等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虽然卡俄斯是世界之源,但他在后来的希腊神话中几乎没有什么戏份,仅仅起到序幕的作用。

由卡俄斯的名字Chaos产生了表示“混沌”的单词chaos及其派生词chaotic。

chaos: ['keɪɒs] n.混沌、混乱。

chaotic: [keɪ'ɒtɪk] adj.混乱的、无秩序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haos 词源,chaos 含义。

geography(地理):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盖亚

在古希腊神话中,掌管地球的女神称为“盖亚”(Gaia或Gaea),通常被翻译为“大地女神”。她由混沌之神卡俄斯所生。盖亚通过自我繁殖诞生了天神(表示天地之分离)、海底神(表示大地之凹陷)和山脉神(表示大地之凸起),并与天神结合生了六男六女十二个泰坦巨神及三个独眼巨人和三个百臂巨神。她是世界的开始,所有的神都是她的子孙后代。

从盖亚的名字产生了表示“地球”的词根geo-,从词根geo-产生了许多与地球、大地有关的单词。

geography:[dʒɪ'ɒgrəfɪ] n. 地理学。记:geo大地+graphy描绘→描述大地的概貌就是地理

geology:[dʒɪ'ɒlədʒɪ]n. 地质学。记:geo大地+logy表示学科→研究大地的学科

geologist: [dʒɪ'ɒlədʒɪst]n. 地质学家。记:geo大地+logy学科+ist表示人物→研究大地的学者

geometry:[dʒɪ'ɒmɪtrɪ] n. 几何学。记:geo大地+metry测量→最早的几何是测量大地的技术

Uranus(天王星):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

希腊神话中,天神乌拉诺斯(Uranus)诞生于大地女神盖亚,掌管天空。乌拉诺斯是盖亚的儿子,也是她的丈夫,是十二泰坦神、独眼巨人与百臂巨人的父亲。

乌拉诺斯贪恋权力,把盖亚与他所生的所有孩子都束缚在盖亚体内。盖亚十分愤怒,就号召孩子们起来反抗。其他孩子慑于父亲淫威,不敢有所表示,只有最小也是最强壮的儿子克洛诺斯答应帮助母亲推翻父亲。盖亚交给克洛诺斯一把锋利的石镰刀,让他埋伏好。等到乌拉诺斯在盖亚身上发泄淫威时,克洛诺斯手持镰刀,一刀就隔断了乌拉诺斯的命根子。乌拉诺斯惨叫一声,逃到了天上,从此再不敢回到地上。

乌拉诺斯的名字Uranus在希腊语中的含义是“天”,由词干uran-(天)和名词后缀-us构成。英语中表示“天”的词根uran-就来源于此。在天文学上,Uranus表示“天王星”。天王星的位置在土星(Saturn)外侧,而土星在木星(Jupiter)的外侧。在古罗马神话中,Saturn(农神萨图恩,等于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是Jupiter(天神朱庇特)的父亲,所以有科学家便建议依序用克洛诺斯的父亲乌拉诺斯的名字Uranus来命名天王星。除此以外,化学元素铀(uranium)也是以Uranus命名的。

词根uran-:天,天体

Uranus: [ˈjʊərənəs]n.天王星,天神乌拉诺斯

uranium:[jʊ'reɪnɪəm]n.铀元素

uranolite:['jʊrənəʊlaɪt]n.陨石。记:urano天+lite小东西→天上飞来的石头

uranology:[,jʊərə'nɒlədʒɪ]n.天体学。记:uran天+ology学科→关于天体的学科

uranometry:[,jʊərə'nɒmɪtrɪ] n.天体测量学。记:uran天+metry测量→测量天体的学科

uranography:[jʊrə'nɒgrəfɪ]n.天象图学。记:urano天+graphy描绘→天象的描绘。

uranoscopy:[jʊ'rɑ:nəskəpɪ]n.天体观察。记:urano天+scopy观察→天体观察。

possible(可能的):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

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Poseidon)是众神之主宙斯的哥哥,地位仅次于宙斯。他与宙斯及其他兄弟姐妹推翻父亲克洛诺斯的统治后,分得了大海的统治权。他威力巨大,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能够造出海啸和地震。所以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表示“能力”的词根pos。

词根pos:能力。变体:pot

Poseidon:[pɔ'saidən] n.波塞冬,海神

possible: ['pɒsɪb(ə)l]adj.可能的n.可能性

impossible:[ɪm'pɒsɪb(ə)l]adj.不可能的

potent: ['pəʊt(ə)nt] adj.有效的,强有力的

impotent:['ɪmpət(ə)nt] adj.无效的,虚弱无力的,阳痿的。前缀im表示否定

potential: [pəˈtenʃl] adj.潜在的,可能的n.可能性,潜能

Jupiter(木星):罗马神话中的最高主神朱庇特

希腊神话中,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把妻子迈亚所生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吞进自己的肚子。迈亚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在请教了大地女神盖亚后,在生下宙斯(Zeus)时,用布裹住一块石头谎称是所生的婴儿。克洛诺斯接过石头一口吞下。小宙斯逃过一劫,被偷偷地送到克里特岛被仙女抚养大。

成年后的宙斯决心拯救自己的哥哥和姐姐。他诱使克洛诺斯误食催吐剂,吐出以前吞下的子女。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巴斯神与以克洛诺斯为首的泰坦神展开了战争,最终奥林巴斯神族取得了胜利,将泰坦神族禁锢在地狱深渊。宙斯成了第三代神王,具体分管天空。因为他没有像他爷爷和爸爸那样被人推翻,所以他也是希腊神话中的最高主神。

在希腊奥林匹亚城的宙斯神殿中有一座巨大的宙斯神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雕像,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在罗马神话中,宙斯被称为朱庇特(Jupiter),又称为Jove。木星(Jupiter)就以朱庇特的名字命名。朱庇特天性风流快活,与无数仙女、凡人美女有染,所以占星学认为出生于木星宫的人天性快活,所以单词jovial(木星宫的)也含有“天性快活的”的含义。

Jupiter:['dʒuːpɪtə]n.木星,朱庇特

jovial:['dʒəʊvɪəl; -vj(ə)l] adj.天性快活的,木星宫的。

jovian: ['dʒəuviən] adj.威风凛凛的,朱庇特的

eros(性欲):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爱神厄洛斯(Eros) 是一位重要的创世神,因为他代表了世界的动力——性欲。有了厄洛斯,神灵才从单性繁殖变为双性繁殖,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生生不息。不过,厄洛斯整天鼓动其他神灵进行繁衍,但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中,也没有后代。这是因为,他代表的是世界万物结合的原始动力,既包括了男性本原也包括了女性本原,所以他本是不男亦不女,不阴亦不阳。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原本只有前面讲到的那位原始神才叫厄洛斯(Eros),但在柏拉图之后,古希腊确立了把厄洛斯分离成两位,分别进行崇拜,一位是这里所说的创世神,另一个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与战神私通生下的小爱神厄洛斯( Eros ),他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 Cupid ),他的形象是一个身披双翼,手持弓箭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据说他有两种箭,金箭能让人产生爱情,铅箭能扑灭爱情。他们代表的都是原始的性爱,是促使人类繁衍生息的生殖冲动。

厄洛斯的名字Eros在希腊语中就是“性爱、爱欲”的意思。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一些与性爱有关的单词。

Eros:['iərɔs] n.厄洛斯

eros:['iərɔs] n.性爱,性欲,愿望

erotic:[ɪ'rɒtɪk] adj.色情的,性欲的,性爱的n.好色之徒

erosion:[ɪ'rəʊʒ(ə)n] n.侵蚀,腐蚀(色情是对人的腐蚀)

erotology:[,erə'tɒlədʒɪ] n.色情文学,色情艺术

nemesis(报应):希腊神话中的报应女神涅墨西斯

希腊神话中的涅墨西斯(Nemesis)一般被译为“报应女神”,其实她最早是掌管分配奖惩的神祗,对好人她给予奖赏,对于坏人她则会施加惩罚。

据说神王宙斯爱上了涅墨西斯,想尽一切办法想占有她。又羞又怒的女神一直躲避,不断变成不同动物。但宙斯穷追不舍。当女神变成一只天鹅时,宙斯也变成一只天鹅与其交配。后来,女神下了一个蛋,从蛋中诞生了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

由于受到了宙斯的奸污,女神心理失衡,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惩罚坏人上面。美少年那喀索斯因为过分自恋,无情的拒绝了仙女艾克,也遭到了涅墨西斯的惩罚,变成了水仙花。

涅墨西斯的名字Nemesis在希腊语中表示“义愤”,字面意思是“分配(应得的奖惩)”,源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英语词根-nomo-/-nomy(治理、法则)与其同源,也来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

词根nomo-:法则,秩序,安排,治理。变体:-nomy

nemesis:['nɛməsɪs] n.报应,天罚;主要敌人,强大对手

economy: [ɪ'kɒnəmɪ] n.经济,节约,理财。记:eco房子,家政+nomy安排→家庭理财→经济

astronomy: [ə'strɒnəmɪ] n.天文学。记:astro星星+nomy规则→天体运行的规则

agronomy: [ə'grɒnəmɪ] n.农学。记:agron农业+nomy规则→农业的法则

autonomy: [ɔː'tɒnəmɪ]n.自治。记:auto自己+nomy治理→自己治理

protean(千变万化的):变幻无定的海神普罗透斯

普罗透斯Prote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早期海神,荷马史诗中所说的“海中老人”之一。他有预测未来的神通,但只向能逮住他的人透露预言。为了避免被人逮住,他拥有随意改变自己形状的神力。他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海岸外的法罗斯岛上,以放牧海兽为生。

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参加特洛伊战争的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Menelaus)从特洛伊启程回国前触犯了神灵,被困在法罗斯岛上。在这里他遇到了普罗透斯的女儿。后者向他透露了普罗透斯的秘密,还告诉他制服普罗透斯的诀窍。于是,墨涅拉奥斯带着手下,身披海豹皮,悄悄接近普罗透斯,趁他瞌睡时,突然抓住他,任凭他千变万化也不松手。普罗透斯最后没办法,只好变回原形投降,向墨涅拉奥斯透露了他所需要的预言。

英语单词protean就来自普罗透斯的名字Proteus,表示“千变万化的”。

protean: ['prəʊtɪən; prəʊ'tiːən] adj.千变万化的,一人分饰多角的,变形虫的

argus(警惕的人):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Argus是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他有100只眼睛,分布在全身,可以观察到各个方向发生的事情,即使睡觉时也有两只眼睛睁着。据说有一次宙斯下凡勾引凡间美女伊娥,为了遮人耳目就变出一团云雾笼罩在周围。天后赫拉心生怀疑,驱散云雾,宙斯赶紧将伊娥变出一头雪白的小母牛。赫拉看穿了宙斯的诡计,假意喜欢这头牛,要求宙斯把这头牛送给自己作宠物,然后派阿尔戈斯严密监视小母牛。宙斯派自己的儿子,神使赫尔墨斯前去解救伊娥。赫尔墨斯用笛子吹出动听的音乐,还给他讲潘神追求宁芙仙女不成最后发明潘神萧的故事,引诱阿尔戈斯闭上所有眼睛入睡。赫尔墨斯趁阿尔戈斯睡着后砍下了他的头,救出了伊娥。后来赫拉将阿尔戈斯的100只眼睛转移到她最宠爱的鸟——孔雀的尾羽上。从此以后,孔雀的尾羽上长满了眼睛一样的美丽花纹。

阿尔戈斯的名字在希腊语中是Argos,含义是“(目光)明亮的”。在英语中,argus用来比喻“警惕的人”。英国海军二战前的一艘航空母舰、美国2012年推出的一款无人驾驶侦察机都叫做Argus。

argus:['ɑːgəs] n.警惕的人,百眼巨人

argus-eyed:adj.警惕的,目光敏锐的

halcyon(宁静的):希腊神话中的神翠鸟

希腊神话中,风神有一个女儿叫艾尔莎奥妮(Alcyone),嫁给了黎明女神的儿子、国王西克斯(Ceyx)。两口子非常恩爱,竟然得意地自比宙斯和赫拉。惹恼了宙斯和赫拉,决定要好好惩罚这两个不敬神灵的凡人。于是,有一天,西克斯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溺水而亡,艾尔莎奥妮伤心愈绝,便跳崖身亡。

众神被她的痴情感动,将西克斯与艾尔莎奥妮双双变成神翠鸟(halcyon),从此永不分离。 传说中这对恩爱的夫妻在波浪上抚育他们的孩子,而艾尔莎奥妮的父亲风神因为眷顾女儿, 每年十二月份,他就会平息海浪,以便于翠鸟在海上筑窝,生育后代。所以单词halcyon还有“风浪平息”的含义。

halcyon: ['hælsɪən; -ʃ(ə)n] n.神翠鸟,翡翠鸟adj.宁静的,平稳的

halcyon days:太平时期

Amazon(亚马逊):希腊神话中割乳以便射箭的彪悍女战士

希腊神话中,在Scythia(赛西亚)地区居住着一个Amazon部落,由高大彪悍、作战勇猛的女战士组成。为了不妨碍拉弓射箭,她们甚至将自己的右乳割去。她们的部落名称Amazon意思就是“没有乳房”,其中的 a=without(没有),mazon=breast(乳房)。她们由女王统治,崇拜战神阿瑞斯,认为自己是战神的后代。为了传宗接代,她们每年都会和附近的部落举行联姻大会,生下的女婴会留下,生下的男婴会被杀死或返还给父亲。

关于亚马逊女战士的传说一直是古希腊艺术家最喜爱的主题之一。据说一共只有三位希腊英雄战胜过亚马逊人,分别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

传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所要完成的12项任务中,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夺取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腰带。这条腰带传说是战神亲自送给女王的,是女王权力的象征。本来,女王对赫拉克勒斯一见倾心,早有意献出腰带。但天后赫拉嫉恨赫拉克勒斯,便在部落中散布谣言,说赫拉克勒斯要绑架她们的女王。于是亚马逊女战士们倾巢而出,与赫拉克勒斯大战一场。赫拉克勒斯连续击败了多名最强大的亚马逊女战士并俘虏了亚马逊女战士的军队领袖后,亚马逊女战士才溃败,希波吕忒女王也献出了早已许诺的腰带。

另一位英雄忒修斯曾经造访亚马逊部落,受到热情款待。忒修斯对亚马逊女王安提奥珀一见倾心,但女王不为所动。于是忒修斯将女王骗到雅典欲强行成亲。亚马逊人包围了雅典,与女王里应外合展开战斗。女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雅典人和亚马逊人互有胜负,最后不得不缔结和约,亚马逊人才撤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后,特洛伊人落入下风。此时,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带领十二名女战士赶赴特洛伊城,帮助他们一起对抗希腊人。阿喀琉斯与女王大战一场,最后杀死了女王。等他摘下女王脸上的头盔时才发现被自己杀死的是一名妩媚的女人,后悔不已,陷入了巨大悲痛。

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Francisco de Orellana在南美洲的一条大河河畔与当地一土著部落交战,发现部落的女战士英勇异常,与传说中的亚马逊人非常相似,遂根据希腊神话,将该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Amazon: ['æməzən] n.亚马逊,古希腊生活中的女战士

narcissism(自恋):因自恋而化为水仙的美男子纳西索斯

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Narcissus是河神Cephisus和宁芙仙女Liriope的儿子,长得非常俊美,却十分高傲,对自己在水中倒影自恋不已,对任何姑娘都不动心。森林女神Echo爱上了他,却因为受到赫拉的惩罚丧失了语言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的最后一个音。Echo偷偷地跟着Narcissus,渴望能表达出自己的爱慕之情。面对只能重复别人的话的Echo,Narcissus同样高傲而又无情地拒绝了。伤心的Echo终日在山谷中游荡,日渐消瘦。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只剩下空洞的回音在山谷中飘荡。这就是Echo后来成为“回音”的由来。为了惩罚他,报应女神 Nemesis施展法力,使他迷恋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自恋成性的Narcissus最终在顾影自怜中抑郁而死,化为水仙花,依然留在水边守望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从此以后,Narcissus成为“自恋狂”的代名词,并衍生了英语单词narcissism(自恋)。

narcissus:[nɑr'sɪsəs] n.水仙,自恋狂,纳西索斯

narcissist:[nɑː'sɪsɪst] n.自恋者,自我陶醉者

narcissism:['nɑːsɪsɪz(ə)m; nɑː'sɪs-] n.自恋,自我陶醉

abyss(无底洞):基督教中关押反叛天使的无底地狱

英语单词abyss源自希腊语abyssos,由否定前缀a-和byssos(底,bottom)组成,意为“无底洞”。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上帝带圣子基督巡游天界,让众天使向圣子下跪参拜。天界中地位最高的天使长路西法Lucifer拒绝向人类出身的圣子基督臣服,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造反。经过三天的激战,圣子基督战胜反叛天使,将其打入永劫的无底洞abyss。除路西法外,所有反叛天使都被除名,蜕变为丑恶形象,只有路西法依然保持六翼天使的光辉形象。被打入无底洞的路西法就是后来的撒旦。

按照但丁在《神曲》中的描写,abyss位于地狱(inferno)的最底层,是关押恶魔和反叛天使的地方。在佛教中,八大地狱中的第八个地狱叫做“阿鼻地狱”,“阿鼻”的意思是“无间”,表示在该地狱中要承受永恒的痛苦,从不间断。abyss的发音与“阿鼻”很接近,一个表示基督教中的“无底地狱”,一个表示佛教中的“无间地狱”。

abyss:[ə'bɪs] n.无底洞,地狱,深渊。记:阿鼻地狱

abyssal:[ə'bɪsl] adj.深渊的,深海的,深不可测的

temple(寺庙):古罗马人为占卜划出的区域

古罗马人在占卜时,会用手或魔杖在空中划出一块区域,然后观察这片天空中所发生的事,如飞鸟从何方飞入。还有可能在地面上划出一块区域,然后在这个区域内进行占卜。英语单词temple(寺庙)和contemplate(沉思)都跟这种占卜做法有关。

单词temple来自拉丁文templum,本意是“划出来用来占卜的区域”,其中的tem就是“划分”的意思。而单词contemplate由拉丁文com和templum构成,其中的com表示加强语气,contemplate的本意是“划出一片区域,然后仔细观察”。所以contemplate既含有“注视”的意思,又含有“沉思”的意思,因为占卜时需要在仔细观察的同时思考所见迹象所表示的吉凶意味。

temple: ['temp(ə)l] n.庙宇,寺院,神殿,太阳穴

contemplate: ['kɒntempleɪt; -təm-] v.注视,沉思,冥思苦想

contemplation: [,kɒntem'pleɪʃ(ə)n]n.注视,沉思,意图

magic(魔法):古波斯帝国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

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是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有影响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其创始人为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Zarathushtra,又译查拉图斯特拉)。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也因此被称为“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出现,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

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被称为Magi,意思是“哲人”、“贤人”、“知晓神的奥秘的人”。据《圣经》记载,耶稣出生时,几个Magi在东方看见伯利恒方向的天空上有一颗大星,于是便跟着它来到了耶稣基督的出生地,并给耶稣带来了礼物,这就是圣诞礼物的由来。美国著名文学家欧·亨利写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中,就用了这个典故。

英语单词magic(魔法)就源自Magi这一称呼,意思是“Magi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认为Magi拥有深奥秘密和超能力,所以就用magic来形容巫术、魔法等神奇的事情。

magic:['mædʒɪk]adj.不可思议的,神奇的,有魔力的,魔术的n.魔法,巫术,魔术

magician:[mə'dʒɪʃ(ə)n] n.魔术师,魔法师,巫师

magical:['mædʒɪk(ə)l] adj.魔术的,有魔力的

zodiac(十二宫图):以动物命名的十二星座

古人认为,人的性格及命运与出生时的星象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描述星象呢?zodiac(十二宫图)就是一个描述星象的常用工具。古代人将地球作为不动的观测原点,太阳围绕地球在天空中自西往东运行,一年为一个周期。人们将太阳的运行轨迹称为“黄道”,将黄道划分为等长的十二份,每一份称为一宫,合成为“黄道十二宫”。在每一个宫附近,差不多正好分布有一个星座,包括: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人马座)、摩羯座、水瓶座和双鱼座。每个人出生时,太阳所处的宫位或星座就是你的“太阳星座”,而月亮所处的宫位或星座就是你的“月亮星座”,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个星座就是你的“上升星座”。星相学认为,这三大星座都与人的性格及命运息息相关。

由于这些星座大部分都是以动物命名的,所以希腊人管这些星座称为zodiakos,字面意思是“动物组成的环”,来源于zoion(动物)。英语单词zodiac就来源于zodiakos,而另一单词zoo(动物园)来源于zoion(动物)。

在西方,人们说起星座时通常指的是太阳星座。星座用单词sign表示,太阳星座就是sun sign。

zodiac:n.黄道十二宫图,星座图

sign:n.星座

sun sign:太阳星座

consider(考虑):观察群星,思索吉凶

英语单词consider(考虑)同样也与古代的占星术有关。它源自拉丁语considerare,由con(一道,集群)+siderare(源自sideris,星星)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仔细观察群星,思索其中蕴含的吉凶信息”,后来词义逐渐演变为“观察、研究,琢磨、思索、考虑”。英语单词sider源自拉丁语sideris,表示“星星”。古人发现星星掉下来后变成了陨石,而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所以词根sider又衍生出“铁”的含义。

consider:[kən'sɪdə] v.考虑,思索,细想

sidereal:[saɪ'dɪərɪəl] adj.恒星的,星星的

siderite: ['saɪdəraɪt; 'sɪd-] n.菱铁矿,陨铁。记:sider铁+ite矿石→菱铁矿

siderolite:['saɪdərəlaɪt] n.铁陨石。记:sider铁,星星+lite小东西→掉下来的小星星→铁陨石

Orthodox(东正教):正统的基督教

公元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东西两个教会。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教会才是由基督/宗徒使徒所开创的最原始的教会,并且都不让对方拥有这头衔。东部教会自称为“东正教”(Easter Orthodox Church),其中的orthodox是“正统”的含义,他们认为东正教会保留了最原始的教导和崇敬的教会传统。东正教标榜“正统性”(orthodox),所以相对保守,如严格遵守不进行偶像崇拜的传统,教堂内外都没有立体塑像,宗教仪式更加复杂和神秘。

英语词根ortho表示“正的”,与此相反的词根是hetero,表示“不正”。

orthodox: ['ɔːθədɒks]adj.正统的,传统的,惯常的,东正教的n.正统的人,东正教。记:ortho正的+dox观点,思想→正统的

orthopedics:[,ɔ:θə'pi:dɪks]n.矫形术

heterodox:['het(ə)rə(ʊ)dɒks] adj.异端的。记:hetero异+dox思想→异端的

orthography:[ɔː'θɒgrəfɪ] n.正确拼字,正字法

Catholic(天主教):普遍的基督教

基督教大分裂后,以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自称为“罗马公教会”(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其中的catholic是“普遍的,一般的”的意思,表示他们才是惟一真正的普世教会。罗马公教会于16世纪传入中国后,因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因而在中国被称为天主教。

天主教标榜“普世性”(catholic),所以宗教仪式相对简单,入教门槛较低,所以教众规模和分布范围远远超过东正教。

catholic: ['kæθlɪk] adj.普遍的,天主教的n.天主教,天主教徒

catholicism: [kə'θɔlisizəm]n.天主教,天主教义

catholicon: [kə'θɒlɪkən]n.灵丹妙药,万灵药

noon(中午):基督教徒在“第9时”的祈祷

在古罗马,人们把白天分成12个小时,从早晨6点钟开始,到傍晚5点整。基督教在罗马兴起后,基督徒每天都要祷告,一般祷告7次,其中白天有4次,时间为6点、9点、12点和下午3点,在拉丁语中分别叫做Prime(初时)、Terce(第3时)、Sext(第6时)、None(第9时)。英语单词noon就来自拉丁语None,本来指的是下午3点整,但后来由于祷告时间的改变而变成了中午12点。

原来,基督教中有个为期40天的大斋节,以纪念耶稣曾经在旷野中禁食40天。在大斋节期间,基督教徒每天只能吃一餐,并且必须在白天的四次祷告都做完以后才能进餐。白天最后一次祷告(None)的时间原本是下午3点,但很多人实在饿得不行,坚持不到下午三点。于是,在12世纪时,有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那就是将白天的四次祷告统统提前三个小时,早晨3点钟就开始做白天的第一次祈祷(Prime),反正饿着肚子也睡不着。这样,白天最后一次祷告(None)的时间就变成了中午12点,大家就可以在中午12点吃饭了。从此以后,英语单词noon的概念也随之改变,从下午3点整变成了中午12点。

noon: [nuːn] n.中午,正午,全盛期

afternoon: [ɑːftə'nuːn] n.下午,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