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our(幽默):古代的四体液理论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主要的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如果这四种液体在体内失去平衡,人的性情就会大受影响。这四种体液就叫做humour(或humor),代表了一个人的脾气或心情。
英国戏剧家班·强生写过一出喜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Every Man in His Humour)。剧中人物的性格引人发笑。因此,humour又有了“幽默”、“滑稽”和“诙谐”的含义。
根据体液理论,一个人如果体内黑胆汁太多,就会变得“性情忧郁”。因此,表示黑胆汁的单词melancholy也就具有了“忧郁”的含义。单词melancholy来自希腊语melanchole(黑胆汁),chole表示胆、胆汁,melan表示黑色,含有melan的单词还有melanoma黑素瘤、melanin黑色素等。
humor: ['hjʊmɚ] n.幽默,体液
melancholy:['melənkəlɪ]adj. 忧郁的;使人悲伤的n. 忧郁;悲哀;愁思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umour 词源,humour 含义。
crisis(危机):表示“病情关键期”的医学术语
crisis是拉丁词借用词,最初只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病情关键期”,即机体的自然治愈力与疾病作决定性斗争的时期,是疾病变好或变坏的关键时刻。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生注意到,许多疾病一般在一定期限内将发生转变,要么病情缓解、恢复健康,要么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疾病若在预定的天数出现转变,则预示着预后良好,否则预示着预后不良。希波克拉底在《论流行病》中指出:“医生必须注意病情关键期,应知道这是决定生死或者至少病情变坏或好转的关键时刻。”
17世纪以后,crisis一词从医学领域逐渐扩展,用于表示更广泛意义上的“危机”,“转折点”等。
crisis:['kraɪsɪs] n.危机,关键时刻,决定性时刻adj.危机的,危机处理的
cancer(肿瘤):形状像螃蟹一样的恶性肿瘤
英语单词cancer的本意是螃蟹,巨蟹座就是大写的Cancer。它是怎么跟“恶性肿瘤”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古希腊时代的名医希波克拉底首次描述了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区别,并详细阐述了身体各部位的肿瘤,并把处于发展期和发生溃疡的肿瘤命名为karkinos,在希腊语里就是“螃蟹”的意思。希波克拉底之所以把肿瘤称为“螃蟹”,可能是因为恶性肿瘤的表面形状:恶性肿瘤通常有一个坚实的中心,然后向周遭伸出一些分支,就像螃蟹的形状。由于希波克拉底反对打开病人身体的做法,所以他所描述的是外观可见的肿瘤。
希腊语的karkinos后来演变为拉丁语cancer,后来又进入英语,拼写形式和词义都没变。所以英语中的cancer同时拥有“恶性肿瘤”和“螃蟹”、“巨蟹座”等含义。
cancer: ['kænsə] n.恶性肿瘤,癌症;螃蟹
Cancer:n.巨蟹座
atrophy(萎缩):负责剪断生命之线的命运女神阿特罗波斯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和正义女神忒弥斯结合生下了命运三女神(the Fates),负责掌管万物命运,分别是克罗索托(Clotho)、拉克西斯(Lachesis)和阿特罗波斯(Atropos)。她们通过生命之线的长 度决定人的寿命长短。其中,最大的克罗托负责纺织生命之线,老二克拉西斯负责决定生命之线的长短,最小的阿特罗波斯负责切断生命之线。
英语单词atrophy就源自负责剪断生命之线的阿特罗波斯的名字Atropos。因为一旦生命之线被剪断,人的生命就截止,所以atrophy表示生命停止发育、萎缩。
atrophy:['ætrəfɪ]n.vi.萎缩,停止发育
panacea(灵丹妙药):希腊神话中的医药女神帕那刻亚
希腊神话中,帕那刻亚(Panakeia)是医药神埃斯库拉庇乌斯的女儿,光明神阿波罗的孙女。埃斯库拉庇乌斯共有5个女儿,分别代表了阿波罗的一种医药能力,其中以帕那刻亚(Panakeia)和许癸厄亚(Hygieia)最为有名。帕那刻亚代表了治疗,许癸厄亚(Hygieia)代表了清洁卫生与健康。古代医生在开始正式从业前,要宣读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词,宣誓对象除了阿波罗与埃斯库拉庇乌斯外,还包括许癸厄亚和帕那刻亚姐妹俩。
帕那刻亚的名字在希腊语中是“治疗一切”的意思,由pan+akeia构成,相当于英语中的all+cure。所以从她的名字衍生出英语单词panacea,意思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panacea:[,pænə'siə]n.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under the rose(私底下):小爱神用来贿赂沉默之神的玫瑰
在希腊神话中,阿芙洛狄忒风流成性。有一回她与情人幽会时被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 (Harpocrates)撞见。于是,阿芙洛狄忒就让儿子厄洛斯就送给哈伯克拉底一束玫瑰,央求他保守秘密。哈伯克拉底接受了厄洛斯的礼物,对阿芙洛狄 忒的风流韵事守口如瓶。因此,在古罗马时期,玫瑰成了机密的象征。古罗马人在饭厅的天花板上雕刻上玫瑰,意思是提醒参加宴会的宾客,在这里所说的话不宜对 外公布。16世纪,玫瑰图案作为保守秘密的象征还出现在天主教的告解室中。由于这个原因,产生了习语拉丁文sub rosa,翻译成英语就是under the rose,意思是“机密的,私下的”。
cloth(布):希腊神话中负责纺织生命之线的命运女神克罗托
在古罗马神话中共有三位命运女神:分别是克罗托(Clotho)、 拉克西斯(Lachesis)和阿特罗波斯(Atropos)。她们通过生命之线的长度决定人的寿命长短。其中,最大的克罗托负责纺织生命之线,老二克拉 西斯负责决定生命之线的长短,最小的阿特罗波斯负责切断生命之线。英语单词cloth、clothe、clothing都来自负责纺线的克罗托的名字Clotho。
cloth:[klɔθ, klɔ:θ] n.布,织物adj.布制的
clothe:[kləʊð] vt.给……穿衣,覆盖
clothing:['kləʊðɪŋ] n.(总称)服装
zeal(热情):希腊神话中的热情之神泽洛斯
泽洛斯(Zelos)是希腊神话中的神灵,是拟人化的“热情”、“好胜”和“妒忌”。他是泰坦神帕拉斯(Pallas)和斯梯克斯(Styx)的儿子,也是尼克(胜利)、比亚(暴力)和克拉托斯(力量)的兄弟。英语单词zeal就来自泽洛斯的名字Zelos。英语中表示“嫉妒”的单词jealous也来源于此,本意指“占有欲强,猜疑的”,用于爱情方面。
zeal:[ziːl] n.热情,热诚,热心
zealous: ['zeləs] adj.热情的,热心的,狂热的
zealot:['zelət] n.狂热者,犹太教狂热信徒
jealous: ['dʒeləs] adj.妒忌的,猜疑的,唯恐失去的
sacrament(圣礼):面对神灵立下的誓言
古代罗马人发誓时,为了表示誓言的庄严性,往往会邀请神灵作为见证,并在神灵面前承 诺将来若是违背誓言,可任由神灵处置。这种面对神灵立下的誓言就是sacramentum,进入英语后演变为sacrament。该词的词根sacra来 自拉丁语sacrare,意思是“奉献给神,使神圣”。
sacrament一词最早应用于军事和法律领域,古罗马军队向国家元首宣誓效忠 时、原被告在法庭上宣誓时,所发的誓言就是sacrament。基督教兴起后,用sacrament一词来表示“圣礼”,最主要的两项圣礼就是“洗礼” (baptism)和“圣餐礼”(eucharist)。sacrament还可以专指“圣餐礼”。之所以将“圣礼”称为sacrament,是因为圣礼 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重温人和上帝所缔结的神圣约定,提醒教徒自己在上帝面前所立下的誓言。
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的名字就来自sacrament一词。
sacrament:['sækrəm(ə)nt] n.圣礼,圣餐礼vt.立誓
melancholy(忧郁):令人性情忧郁的黑胆汁
根据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的体液理论,一个人如果体内黑胆汁太多,就会变得“性情忧郁”。在希腊语中,“黑胆汁”被称为melankholia,由 melanos(黑)和khole(胆汁,choler)组合而成。该词进入英语后拼写演变为melancholy,含义转变为 “忧郁、悲哀”。
melancholy:['melənkəlɪ] n.忧郁;悲哀;愁思adj. 忧郁的;使人悲伤的
apartheid(种族隔离):南非共和国的种族隔离制度
英语单词apartheid来自南非荷兰语,由apart(分离、隔离)+heid(=hood)构成,表示“种族隔离制度”,特指1948年至1991年间在南非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种族隔离制度,这个制度对白人与非白人(包括黑人、印度人、马来人及其他混血人种)进行分隔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给予歧别待遇。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但引发了国内的反弹与抗争,更引发国际社会的抨击与经济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担任南非总统后,释放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的曼德拉,并于1990年解除戒严;1991年南非共和国废止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与集团地区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
apartheid:[ə'pɑːtheɪt; ə'pɑːtaɪd] n.种族隔离
pajama(睡裤):印度、波斯人穿的宽松裤子
英语单词pajama(美式英语写为pyjama)是个地道的外来词,来自印地语pajama,而后者来自波斯语paejamah,由pae(leg)+jamah(clothing)构成,字面意思就是“leg clothing”,即“裤子”的意思,指的是印度、波斯等人常穿的一种宽松裤子,用绳子系在腰上,既可以在晚上睡觉时穿,也可以在白天当做休闲服穿。
欧洲人原本流行穿着长袍入睡。到了1880年左右,西方开始流行东洋风。人们将pyjama 这种服装从亚洲殖民地带回本国,从此便成为男性的睡裤,并还为此配上了睡衣。不过,裤装睡衣成为主流却是半个世纪之后的事情了,其导火线是1934年的电影《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当时以性感著称的男演员克拉克·盖布尔(Clark Gable)在片中有穿着裤装睡衣就寝的画面,裤装睡衣才真正成为主流。
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裤装睡衣也快速地在女性之间普及开来。当时女生们流行穿着睡衣通宵聚会,举行所谓的“睡衣派对”。
和trouser(裤子)一样,pajama通常以复数形式pajamas出现,因为它有两个裤管。
pajama:[pə'dʒɑːmə] n.睡裤,裤装睡衣
cardigan(开襟羊毛衫):英国将军卡迪根伯爵七世
在中世纪的英、法等国的沿海地区,渔夫和户外工作者为了抵御严寒,喜欢穿羊毛衫。但是传统的套头式羊毛衫穿戴起来不太方便,因此,有人发明了前面开口有扣的开襟羊毛衫。与套头羊毛衫相比,开襟羊毛衫穿戴十分方便,不会弄乱发型,并且,天热时可以解开扣子,天冷时可以扣上扣子。因此,这种开襟羊毛衫在渔夫和户外工作者群体中特别流行。然而,这种开襟羊毛衫被称为cardigan,完全是因为一位英国将军的缘故。他就是英国的卡迪根伯爵七世(1797 – 1868),名为James Thomas Brudenell,Cardigan(卡迪根)是他的封号。
卡迪根伯爵七世是一名军人,官至少将。他参加了19世纪英法与俄罗斯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在著名的巴拉克拉瓦战役中,他面对火力和人数占优的俄军,率领英国轻骑兵旅发起了英勇的冲锋。这次冲锋被载入了史册,成为大量诗歌、电影的讴歌对象。卡迪根伯爵及其轻骑兵在战场上为了御寒而穿的开襟羊毛衫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纪念卡迪根伯爵,人们就用他的封号Cardigan来称呼这种开襟羊毛衫。这种服饰也从渔夫服一跃成为时尚圈的宠儿,成为了西方绅士的最爱。
cardigan:['kɑːdɪg(ə)n] n.开襟羊毛衫
humor(幽默):古代的四体液理论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主要的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如果这四种液体在体内失去平衡,人的性情就会大受影响。这四种体液就叫做humour(或humor),代表了一个人的脾气或心情。
英国戏剧家班·强生写过一出喜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Every Man in His Humour)。剧中人物的性格引人发笑。因此,humour又有了“幽默”、“滑稽”和“诙谐”的含义。
根据体液理论,一个人如果体内黑胆汁太多,就会变得“性情忧郁”。因此,表示黑胆汁的单词melancholy也就具有了“忧郁”的含义。单词melancholy来自希腊语melanchole(黑胆汁),chole表示胆、胆汁,melan表示黑色,含有melan的单词还有melanoma黑素瘤、melanin黑色素等。
humor: ['hjʊmɚ] n.幽默,体液
melancholy:['melənkəlɪ]adj. 忧郁的;使人悲伤的n. 忧郁;悲哀;愁思
calamity:灾祸
发音释义:[kə'læmɪtɪ] n.灾祸;灾难;不幸;祸害
词源解释:calamity←中古法语calamite(灾祸)←拉丁语calamitatem(灾祸)
词组习语:Calamity is man's true touchstone(患难见真情);calamity never comes singly(祸不单行);When calamity knocks at your door(厄运来临时)
助记窍门:calamity→克拉玛依city→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大火灾→灾祸
bile:胆汁
发音释义:[baɪl] n.胆汁;愤怒
词源解释:来自拉丁语bilis(胆汁)
在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中,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这四种体液构成,其中黄、黑胆汁都能使人易怒,所以表示“胆汁”的单词bile在口语中还可以表示“愤怒”。
助记窍门:bile→谐音bear(熊)→活熊取胆汁,熊很愤怒→胆汁、愤怒
衍生词:bilious(胆汁的,坏脾气的)
aphorism:格言
发音释义:['æfərɪz(ə)m] n. 格言;警句
结构分析:aphorism = ap(o)(from)+ hori(区分)→与别的东西区分开→定义→精炼的话→警句、格言
词源解析:hori←希腊语horizein(区分)
背景知识:aphorism来自希腊语aphorismos,本意是“定义”。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写了一本医学格言集,书名就叫aphorismos。因此该词衍生出“格言”之意。
趣味记忆:aphorism = apho(谐音“阿佛”)+rism(谐音reason理性)→佛理→格言
同源词:horizon(地平线←天与地的界线)
衍生词:aphorist(警句家),aphorize(用警句来写作)
absinthe:苦艾酒
来自希腊语,可能最终来自波斯语。
苦艾酒是一种有茴芹茴香味的高酒精度蒸馏酒,主要原料是茴芹, 茴香及苦艾 (wormwood) 药草(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这三样经常被称作「圣三一」。酒液呈绿色,当加入冰水时变为混浊的乳白色, 这就是苦艾酒有名的悬乳状状态。此酒芳香浓郁,口感清淡而略带苦味,并含有50度以上高酒精度。
艾酒(Vermouth)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人们以某些植物浸泡在葡萄酒中做为祭典或医病用,直到四世纪初。法国才为这些加味葡萄酒命名为苦艾酒(Absinthe),主要产地为法国, 瑞士。各品牌所用之浸泡药物种类不同,一殿均包含苦艾、登翘、丁香、肉桂、金鸡纳树皮、人参等数十种植物,早期只有红色苦艾酒,在1930年代 Cinzano公司以金鸡纳树皮加入配方发明了Bianco,不久之后又改良制成 Dry口味的苦艾酒﹒Bianco口味清淡甘美。Dry甘冽清爽Rosso以焦糖着色香甜可口, 但经改良后的已经不是原始的Absinthe了。
现在中国市场上最容易与苦艾酒混淆的是茴香酒, 因为这些酒中含有苦艾酒的基本成分之一“茴香”所以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苦艾酒。比如一些品牌的茴香酒: 潘诺(40度),金巴利(23度)。
另一种因翻译的原因, 接近苦艾酒, 最容易混淆的是vermouth, 很多人将翻译成苦艾酒, 实际它正确的中文名是味美思。 而真正的苦艾酒为 “Absinthe” , 也非 L'Absinthe 或 D'Absinthe等, 很多酒为了冒充苦艾酒, 通常取名跟“Absinthe”类似的名字, 比如 L'Absinthe ,D'Absinthe,absente等等, 为了让人一眼看去时“Absinthe”,通常L', D'的字样很小, 这样的酒一般为利口酒,在标贴的不显眼处也会有“liquer”的标示, 纯正的苦艾酒不会有这样的标示。
以上几种酒属餐前酒, 开胃酒, 价格一般很便宜, 而真正的Absinthe苦艾酒即使在国外售价也很高, 国内卖得很少。
absinthe 在大陆叫做苦艾酒, 但在台湾, 人们根据音译叫做“艾碧斯”, 以下是各种名称:
1. 法国,瑞士苦艾酒: absinthe
2. 捷克苦艾酒: absinth
3. 加拿大: absenta
4. 昵称: La Fee, 绿精灵, 绿仙子, 绿色缪斯, green fairy等。
那么什么是苦艾呢?苦艾(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是分布于世界许多地方的一种菊科蒿属草本香料植物,味苦。
当年,尚没有苦艾酒,有的是一种叫苦艾(Wormwood)的植物。古希腊的医药大师希波克拉底认为它是治疗肝炎的良药,顺便也能对付烦人的风湿,要知道,地中海气候让很多希腊贵族每到潮湿的季节便痛苦不堪。
masochism:性受虐狂
masochism是指通过异性加予的肉体的痛楚而发泄情欲的一种性心理病,我们通称之为“性受虐狂"。该词来源于奥地利小说家Leopold von Sacher-Masoch (1836 - 1895)之姓氏。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详尽地叙述了自己遭受异性打骂役使从而取得满足的情况。masochism这个词是德国神经病学家克拉夫特一埃宾(Richard Krdft-Ebing,1840 - 1902)创造并首先使用的。与之相对的sadism(性施虐狂)一词也是此人所创。
bootlegger:贩卖私酒的人
在19世纪中期,贩运私酒的人常常将私酒藏于长靴的靴统( bootleg)中来进行非法运送,因此早在1850年左右美国俚语中就出现了bootlegger 一词,用以表示“贩运私酒的人”。到了1880年,在俄克拉何马和堪萨斯等施行禁酒法的各州内,这个词已经非常流行。嗣后,bootlegger也被用以指“酿造私酒的人”,而bootleg除了指“靴统”,也喻指“私酒”或“私货”,并可作动词用,表示“非法制造(或运输、贩卖)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