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nemesis(报应):希腊神话中的报应女神涅墨西斯

希腊神话中的涅墨西斯(Nemesis)一般被译为“报应女神”,其实她最早是掌管分配奖惩的神祗,对好人她给予奖赏,对于坏人她则会施加惩罚。

据说神王宙斯爱上了涅墨西斯,想尽一切办法想占有她。又羞又怒的女神一直躲避,不断变成不同动物。但宙斯穷追不舍。当女神变成一只天鹅时,宙斯也变成一只天鹅与其交配。后来,女神下了一个蛋,从蛋中诞生了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

由于受到了宙斯的奸污,女神心理失衡,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惩罚坏人上面。美少年那喀索斯因为过分自恋,无情的拒绝了仙女艾克,也遭到了涅墨西斯的惩罚,变成了水仙花。

涅墨西斯的名字Nemesis在希腊语中表示“义愤”,字面意思是“分配(应得的奖惩)”,源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英语词根-nomo-/-nomy(治理、法则)与其同源,也来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

词根nomo-:法则,秩序,安排,治理。变体:-nomy

nemesis:['nɛməsɪs] n.报应,天罚;主要敌人,强大对手

economy: [ɪ'kɒnəmɪ] n.经济,节约,理财。记:eco房子,家政+nomy安排→家庭理财→经济

astronomy: [ə'strɒnəmɪ] n.天文学。记:astro星星+nomy规则→天体运行的规则

agronomy: [ə'grɒnəmɪ] n.农学。记:agron农业+nomy规则→农业的法则

autonomy: [ɔː'tɒnəmɪ]n.自治。记:auto自己+nomy治理→自己治理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nemesis 词源,nemesis 含义。

Amazon(亚马逊):希腊神话中割乳以便射箭的彪悍女战士

希腊神话中,在Scythia(赛西亚)地区居住着一个Amazon部落,由高大彪悍、作战勇猛的女战士组成。为了不妨碍拉弓射箭,她们甚至将自己的右乳割去。她们的部落名称Amazon意思就是“没有乳房”,其中的 a=without(没有),mazon=breast(乳房)。她们由女王统治,崇拜战神阿瑞斯,认为自己是战神的后代。为了传宗接代,她们每年都会和附近的部落举行联姻大会,生下的女婴会留下,生下的男婴会被杀死或返还给父亲。

关于亚马逊女战士的传说一直是古希腊艺术家最喜爱的主题之一。据说一共只有三位希腊英雄战胜过亚马逊人,分别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

传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所要完成的12项任务中,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夺取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腰带。这条腰带传说是战神亲自送给女王的,是女王权力的象征。本来,女王对赫拉克勒斯一见倾心,早有意献出腰带。但天后赫拉嫉恨赫拉克勒斯,便在部落中散布谣言,说赫拉克勒斯要绑架她们的女王。于是亚马逊女战士们倾巢而出,与赫拉克勒斯大战一场。赫拉克勒斯连续击败了多名最强大的亚马逊女战士并俘虏了亚马逊女战士的军队领袖后,亚马逊女战士才溃败,希波吕忒女王也献出了早已许诺的腰带。

另一位英雄忒修斯曾经造访亚马逊部落,受到热情款待。忒修斯对亚马逊女王安提奥珀一见倾心,但女王不为所动。于是忒修斯将女王骗到雅典欲强行成亲。亚马逊人包围了雅典,与女王里应外合展开战斗。女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雅典人和亚马逊人互有胜负,最后不得不缔结和约,亚马逊人才撤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后,特洛伊人落入下风。此时,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带领十二名女战士赶赴特洛伊城,帮助他们一起对抗希腊人。阿喀琉斯与女王大战一场,最后杀死了女王。等他摘下女王脸上的头盔时才发现被自己杀死的是一名妩媚的女人,后悔不已,陷入了巨大悲痛。

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Francisco de Orellana在南美洲的一条大河河畔与当地一土著部落交战,发现部落的女战士英勇异常,与传说中的亚马逊人非常相似,遂根据希腊神话,将该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Amazon: ['æməzən] n.亚马逊,古希腊生活中的女战士

climate(气候):希腊人设想的地球上的平行斜坡

希腊人很早就发现一个地区的气候与太阳光线的倾斜角度有关。越靠近赤道,太阳光倾角越大,气候就越温暖;越靠近极点,太阳光倾角越小,气候就越寒冷。我们现在知道,不同地区太阳光倾角不同,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但古代的希腊人还不知道,依然认为地球是平的,只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坡度,地区坡度的不同造成了太阳光倾角的不同。因此,他们将地球划分成很多块边线平行的斜坡,每条斜坡的坡度都有所不同,这些平行的斜坡就是希腊人划分的气候带,在希腊语中称为klima,字面意思是“斜坡”。古希腊人将世界划分为7个气候带,古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Ptolemy)将世界从赤道到北极划分为24个气候带。

英语单词climate(气候)就来自希腊语klima。而英语单词lean(倾斜)与此同源,来自希腊语klinein(倾斜)。

climate:['klaɪmət] n.气候,风土,思潮

lean:[liːn] v.倾斜,依靠adj.瘦的,贫瘠的n.倾斜,瘦肉

bank(银行):堆放货币的条凳

最早的埃及银行家和英国货币兑换商是坐在寺庙内或圣殿庭院内的条凳上经营业务的。在中世纪,意大利的放债者也是用一张小条凳在市场上开展业务。《圣经》中提到耶稣清理圣殿,其实就是掀翻了这些货币兑换商在圣殿中的条凳。表示“银行”的英语单词bank源自拉丁语banca,意思是“条凳”。当货币兑换商因资金缺乏而被迫中断业务时,他们的条凳就会被拆掉。这种做法在拉丁文写作banca rupta,英语中表示破产的单词bankrupt正是由此而来的,其中rupt相当于broken。习语break the bank(倾家荡产)也源于此。

bank:[bæŋk]n.银行,河岸vt.将存入银行vi.堆积

bankrupt:['bæŋkrʌpt]vt.使破产adj.破产的n.破产者

broke: [brəʊk]adj.破产的,一名不文的

average(平均):海运货物损失的平摊

英语单词average一般译作“平均”,但在保险业中,该词却是“海损”(海运货物损失)的意思。单词average是怎么从“海损”之意衍生出“平均”之意呢?原来,average源自阿拉伯语awariya,意思是“损坏的货物”。在海运活动中,当船只遇到恶劣天气等危险,往往会抛弃一部分货物以减轻载重,避免船只倾覆。单词average原本指的就是这种海运货物损失。

海损由相关各方平均分摊,这在古代西方已经形成习惯。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就已有明文规定。后来欧洲各国沿用这一惯例,形成本国的法律。average在17世纪时引申出“平均分摊”之意,又从中引申出“平均”、“普通”之意。但在保险业中,它依然保留了“海损”这一原意。

average: ['æv(ə)rɪdʒ] n.平均,平均数,海损adj.平均的,普通的vt.平均分配,算出……的平均值vi.平均为,呈中间色

Helen of Troy:倾国倾城,红颜祸水,害人精

Helen of Troy 直译为“特洛伊的海伦”,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海伦(Helen)是宙斯和凡人勒达所生的女儿,随母亲在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里长大。当海伦还是个少女的时候,就已经美若天仙,曾经被忒修斯劫走,后来被两位哥哥救回。海伦成年后,前来求婚的希腊贵族挤破了头,差点为了她自相残杀起来。后来,求婚者之一的奥德修斯建议大家尊重海伦自己的选择,并发誓尊重并帮助海伦所选中的丈夫。海伦选中了墨涅俄斯 (Menelaus),后者也因此继承了斯巴达王位。

Helen 是希腊的绝世佳人,美艳无比,嫁给希腊南部邦城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Menelaus)为妻。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事希腊,在斯巴达国王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帮助下,趁着墨涅俄斯外出之际,诱走海伦,还带走了很多财宝。

此事激起了希腊各部族的公愤,墨涅俄斯发誓说,宁死也要夺回海轮,报仇雪恨。为此,在希腊各城邦英雄的赞助下,调集十万大军和1180条战船,组成了希腊联军,公推墨涅俄斯的哥哥阿枷门农(Agamemnon)为联军统帅,浩浩荡荡,跨海东征,攻打特洛伊城,企图用武力夺回海轮。双方大战10年,死伤无 数,许多英雄战死在沙场。甚至连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也分成2个阵营,有些支持希腊人,有些帮助特洛伊人,彼此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恶斗。

最后希腊联军采用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Odysseus)的“木马计”,里应外合才攻陷了特洛伊。希腊人进城后,大肆杀戮,帕里斯王子也被杀死,特洛伊的妇女、儿童全部沦为奴隶。特洛伊城被掠夺一空,烧成了一片灰烬。战争结实后,希腊将士带着大量战利品回到希腊,墨涅俄斯抢回了美貌的海轮重返故土。这就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结局。正是由于海轮,使特洛伊遭到毁灭的悲剧,真所谓“倾国倾城”,由此产生了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

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已为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迈锡尼发掘和考证古代特洛伊古城废墟所证实。至于特洛伊城被毁的真正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肯定 决不是为了一个美女而爆发这场战争的,与其说是为了争夺海轮而打了起来,毋宁说是为了争夺该地区的商业霸权和抢劫财宝而引起战争的。所谓“特洛伊的海伦”,实质上是财富和商业霸权的化身。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妲己亡商”,“西施沼吴”等传说,以及唐明皇因宠杨贵妃而招致“安史之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说法。汉语中有个“倾国倾城”的成语(语出《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里的“倾”字一语双光,既可指美艳非凡,令人倾倒;也可纸倾覆邦国。其含义与Helen of Troy十分近似。

在现代英语中, Helen of Troy 这个成语,除了表示“a beautiful girl or woman;a beauty who ruins her country”等意义外,还可以用来表示“a terrible disaster brought by sb or sth you like best”的意思。

confessor(宣信者):不惧危险公开自己宗教信仰的教徒

英语单词confess是(忏悔、坦白)的意思,那confessor是什么意思 呢?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忏悔者”的意思。然而,除此以外,confessor还有“因公开宗教信仰而受迫害的教徒”以及“听取忏悔的神父”的意思。这 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说起。

公元303年,罗马皇帝颁布法令,宣布剥夺基督教徒的法律权利,强迫基督教徒遵从罗 马传统宗教信仰,这是基督教遭受到的最严重的也是最后一次迫害,称为“大迫害”。在这一时期,有很多意志薄弱的基督教徒在罗马帝国的淫威下宣布放弃基督教 信仰,但依然有一些意志坚定的基督教徒,面对危险公开承认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为此遭受罗马帝国的严酷迫害。那些被迫害至死的被称为“martyr”(烈 士、殉道者),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则被称为“confessor”(宣信者)。在这里,confess一词应取其初始含义“坦白”而不是衍生的“忏悔”之 意。

“大迫害”结束后,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一些原本放弃基督教信仰的人希望能 重返基督教会,因此他们前往教会,向那些坚持宗教信仰的“宣信者”(confessor)承认自己的错误,表达忏悔之意,希望能取得他们的原谅。因 此,confessor一词又可以表示听取别人忏悔的神父、倾听者。并且,虽然很少见,作忏悔的人也可以称为confessor。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 现象:在教堂的忏悔室里,作忏悔的人和听取忏悔的人都可以称为confessor。

confess:[kən'fes] v.承认,坦白,供认,忏悔

confession:[kən'feʃ(ə)n] n.表白,忏悔,告解,供认

confessor:n.宣信者,听取忏悔的神父,倾听者,倾诉对象;忏悔者。

sadism(虐待狂):著名的虐待狂作家萨德侯爵

英语单词sadism(虐待狂)来自法国著名作家、虐待狂萨德侯爵。萨德出生于一个古老的、败落的法国南部的贵族家庭。少年时他进入一家军官学校学习,15岁时他成为候补军官。16岁时他参加了七年战争并多次被提升。成年后,他娶了一名出身自不太高贵、但非常富有的贵族家庭的女子。1764年萨德的父亲死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与瑞士交界的三个省的荣誉总督的职务。萨德婚后所获得的财富使得他可以开始他丑闻昭著的生活,他的生活远远跳出了当时法国贵族的放荡主义所容许的范围。据闻他多次虐待非常年轻的妓女和他家里的男女佣人,后来与他的妻子一起虐待家里的佣人。

由于受到虐待他人的指控,萨德曾经多次被捕入狱,多次被判处死刑但又幸运逃脱。在监狱和疯人院生活的漫长时间内,萨德致力于写作,创作了多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萨德作品中的色情描写非常细腻,富有想象力。萨德尤其爱好描写各种暴力和虐待行为。由于他的作品中有大量性虐待情节,被认为是变态文学的创始者.后来的学者把主动的虐待症,也就是喜欢虐待别人,命名为 “萨德现象”(Sadism),即“虐待狂”、“施虐症”。萨德现象(Sadism)与马索克现象(Masochism)合称为sadomasochism,简称为SM,中文即指性虐待症、虐恋。

sadism:['seɪdɪz(ə)m] n.虐待狂,性虐待,施虐症

sadist:['sedɪst] n.虐待狂者

sadistic:[sə'dɪstɪk] adj.虐待狂的,虐待狂倾向的

masochism(受虐狂):著名的受虐狂作家马索克

英语单词masochism(受虐狂)、masochist(受虐狂者)来自著名的受虐狂患者、奥地利小说家利奥波德·萨克·马索克(Leopold von Sacher Masoch)。马索克是一位有受虐倾向的奥地利著名作家,和萨德(著名虐待狂、作家)一样,他的真实生活也和他的文学作品紧密地连在一起。马索克认为,女人是被制造出来驯服男人的兽性冲动的。他总是被那些比自己强悍、年岁也大于自己的女人所吸引,他屈从于她,当他的“兽性”冲动表现出来时,她就对他施加肉体上的虐待,而他从而获得性满足。

马索克最主要的虐恋作品是《穿貂皮衣的维纳斯》,曾被搬上大银幕。这是一位贵族男子自愿成为一位贵妇的奴隶的故事。书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塞弗林(Severin)和万达(Wanda)已成为男性奴隶和女性主人之间关系的象征,在现代报刊杂志的虐恋者寻偶广告中,这两个名字常常被寻找此类伴侣的人们使用。

马索克的作品被人视为虐恋文学的范本,包括了虐恋文学的所有要素。他的虐恋小说的文学价值明显高于一般的色情文学作品,与萨德的作品一起进入经典行列。

马索克不仅发表了多篇优秀的虐恋文学作品,而且身体力行,与多名女子有过受虐狂的性关系,最后被第二任妻子送入了精神病院。

后人根据马索克的姓氏创造出masochism(受虐狂)、masochist(受虐狂者)等词,并将其与著名虐待狂、法国作家萨德侯爵两人的名字合为sadomasochism一词,简称为SM。

masochism:['mæsəkɪz(ə)m] n.受虐狂,被虐待狂,受虐倾向

masochist:['mæsəʊkɪst] n.受虐狂者,有受虐倾向的人

client(客户):置于贵族保护下的平民

很多人区分不清英语单词client(客户)和customer(顾客)之前的区别。了解到client的词源后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了。英语单词client来自拉丁语clientem(追随者、家臣),而后者又来自cluere(倾听、服从、跟随)。在古罗马时期,clientem指的是置身于某一贵族保护下的平民。作为代价,这些平民必须服从贵族,听候贵族的差遣,因此被称为clientem,意思就是“服从者、追随者”。刚进入英语时,client专指律师的客户,因为在法律事务上,客户必须听从律师的建议,就像是古代平民听从贵族的命令一样。因此,client在用作“客户”时,通常指的是律师、医生、咨询顾问等专业人士的客户,通常会尊重并听从这些专业人士的建议。因此client还可译为“委托人”,而customer一般译为“消费者”。

client:['klaɪənt] n.客户,顾客,委托人

catastrophe(大灾难):希腊戏剧的颠覆性结局

这个单词原本是一个希腊戏剧术语,表示“颠覆”。希腊古典戏剧通常由四部分组成:冲突产生、冲突发展、高潮和结局。其中,结局要求要出乎意料,主人公一般会突然沦入与开始时完全不同的境地,这种结局就叫做catastrophe。词根cata=down,表示向下,strophe=turn,表示翻转。这个词进入英语后,应用范围逐渐拓展,除了指戏剧的结尾外,还可以引申为各种事情的解决,并且又倾向于指不好的结局,即从顺境急转直下堕入极其糟糕的境地,所以也就具有了“大灾难,大祸”的含义。

catastrophe:n.大灾难,大祸,惨败。

cant:斜面

发音释义:[kænt] n..斜坡,斜面v.(使)倾斜;斜穿adj.有斜面的;斜穿的

词源解释:cant←苏格兰语cant(边缘)←古法语cant(角落)←拉丁语cantus(车轮的铁圈)

bucket:桶

发音释义:['bʌkɪt] n. 桶,水桶;铲斗;一桶的量;大量vt.用桶装运;倾盆而下

词源解释:来自古法语buquet(桶),后者来自法兰克语或其他日耳曼语来源,也可能是古英语buc(大水罐、腹部)的指小形式。

词组习语:kick the bucket(一命呜呼),源于自杀时站在倒置的水桶上上吊,然后踢开水桶。bucket list(遗愿清单),其中的bucket来自kick the bucket,表示死亡。a drop in the bucket(沧海一粟)。buckets of(大量);cry buckets(哭得稀里哗啦)

bent:爱好

发音释义:[bent] n.爱好,嗜好adj.弯曲的,决心的

词源解释:bent是bend(弯曲)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bent表示为…而折腰,为…而倾倒,故衍生出名词“爱好、嗜好”之意。

bankrupt:破产的

发音释义:['bæŋkrʌpt] adj. 破产的vt. 使破产n. 破产者

结构分析:bankrupt = bank(交易商摆放货币的板凳)+ rupt(折断的)→货币交易商的板凳被折断→破产

词源解释:bank←古意大利语banca或中古法语banque(板凳);rupt←拉丁语rupta(折断,过去分词)←rumpere(折断)

同源词:bank(银行);rupture(破裂、断裂)

最早的埃及银行家和英国货币兑换商是在寺庙内或圣殿庭院内的条凳上经营业务的。在中世纪,意大利的放债者也是用一张小条凳在市场上开展业务。表示“银行”的英语单词bank源自拉丁语banca,意思是“条凳”。当货币兑换商因资金缺乏而被迫中断业务时,他们的条凳就会被拆掉或折断。这种做法在拉丁文中就是banca rupta,其中rupt相当于broken。英语中表示破产的单词bankrupt正是由此而来的。习语break the bank(倾家荡产)也源于此。

衍生词:bankruptcy(破产)

apt:有…倾向的

发音释义:[æpt] adj. 适合…的;有…倾向的;易于…的

词源解析:apt←拉丁语aptus(适合…的,apere的过去分词)←拉丁语apere(系上、连接上)

衍生词:adapt(适应、使适应),aptitude(天资、自然倾向)

aptitude:天资

发音释义:['æptɪtjuːd] n. 天资;自然倾向;适宜

结构分析:aptitude = apt(有…倾向的、适合)+ i(连接成分)+tude(名词后缀)→自然倾向,天生适合→天资

adapt:适应

发音释义:[ə'dæpt] vt. 使适应;改编vi. 适应

结构分析:adapt = ad(去,使)+apt(合适的)+ t →使合适→适应

词源解释:apt←拉丁语aptus(合适的)←拉丁语apere(加入、附加)

同源词: apt(恰当的、有……倾向的),adaptable(能适应的),adaptation(适应、改变),adapter(适配器)

pro-:在前,向前,亲,倾向

来自PIE *per, 向前,穿过,词源同单词for.

1.在前。见prohibit, provide.

2.向前。见produce, program.

3.倾向,亲。见pro-choice, pro-life,pro-China.

anticline:背斜

前缀anti-, 相对,相反。cline, 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