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bi(托辞):以不在犯罪现场为由的无罪辩解
18世纪时,英语单词alibi是一个法律术语,意为“以犯罪发生时身处其他地方为由进行无罪辩解”。它源自拉丁语alibi,字面意思是somewhere else(在其他地方),是拉丁语alius(other)的位置格。英语单词alias(别名)、alien(外国的)都源自拉丁语alius。
后来,alibi的词义得到扩展,用来泛指任何的借口、托辞。
alibi:['ælibai] n.借口,托辞v.辩解,找托辞开脱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libi 词源,alibi 含义。
buck:雄鹿、美元
发音释义:[bʌk] n. 雄鹿;美元;花花公子;美国印第安或非洲裔小伙子;玩牌时表示庄家身份的标识物品;责任v.(像雄鹿那样)猛然弓背跃起;抵制;猛然震荡
词源解释:buck←古英语bucca(公山羊)←原始日耳曼语bukkon(公山羊)
同源词:butcher(屠夫←宰杀公山羊的人)
在美国俚语中,buck还可以表示“美元”,这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刚来到北美大陆时,与当地印第安人进行交易时往往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当时,鹿皮(buckskin)是北美人最常见的商品,因此人们就用鹿皮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基本单位。在描述一件商品值多少钱时,往往会说它值几张鹿皮。因此,buckskin一词就成了货币的基本单位。后来,该词被缩略为buck。美元开始流通后,美国人在口语中继续使用buck作为货币单位,等同于美元。
buck还可以表示“责任”,这种说法起源于玩牌时放在庄家面前代表庄家身份的物品,最初常常是鹿角握柄的猎刀(buckhorn knife),后来简略为buck。由于玩牌时为求公平,常常采用轮流坐庄的方式,因此buck放到谁面前就意味着谁要承担庄家的责任,故此buck一词衍生出“责任”的含义。pass the buck指的就是把buck传到下一家,后来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在其文章中,首先将其引申为“寻找借口、推诿责任或把过失推给别人”之义,因而一举成为流行一时的俚语。20世纪40年代,美国总统杜鲁门为杜绝政府官僚推诿责任(pass the buck),乃根据此俚语创造出另一句话,也是他放在椭圆形办公桌上的著名座右铭“the buck stops here”,意思是“责任止于此,绝不推诿”。
词组习语:buck up(振作起来);make a buck(赚钱);big bucks(一大笔钱);a fast(或quick)buck(快钱);the buck stops here(绝不推卸责任);pass the buck(推卸责任)
allege:宣称
发音释义:[ə'ledʒ] vt.宣称,断言;提出…作为理由
结构分析:allege = al(=ad,去)+ lege(提出)→提出(观点)→宣称
词源解释:lege←拉丁语legare(提出、派出、指定)
背景知识:allege原本是一个法律术语,表示还没有证据证实的陈述或断言,因此在现代英语中常表示“借口”、“无真凭实据的宣称”。
同源词:legate(使节),legation(公使馆),delegate(代表)
衍生词:allegation(主张、断言、宣称)
blarney:花言巧语,奉承话
Blarney原为爱尔兰科克市(Cork)以北几英里处的一个村庄,村内有座城堡就以Blarney为名。Blamey城堡约建于1446年,城堡南墙城垛下有一块长方形石头被人称作Blarney stone(布拉尼石),放在常人很难够到的地方。据说假若有人倒悬双脚吻到此石即可变得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关于这块石头流传着一删有趣的故事。 1602年Blarney城堡被英军围困。堡主McCuthy Mor(一说Cormac Macathy)抵不住英军的长时间围攻,被迫同意向卡鲁( Sir George Carew)率领的英军投降。可是他却迟迟不履行投降条款,总足花言巧语地以种种借口一再拖延,让卡鲁一等再等,长达数月之久,致使卡鲁成了伊丽莎白女王宫廷里大臣们的笑柄。最后女王亲自过问此事,然而她所得到的也只是二封空洞无物、含糊其辞的长信。读了此信,女王也无可奈何地说,“That isrnore of the same blarney.”言下之意是,这香花言巧语较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此,blamey就这样作为“奉承话”、“花言巧语”的代用词进入英语词语的行列。据说这块Blarney stone正足为了纪念这位巧于辞令的爱尔兰人而流传后世的。谁能吻到它谁就将获得他所具有的雄辩口才。由此英语中又产生了have kissed the Blarney stone(吻过巧言石,巧于辞令)这一说法。
text:课文
英语的“课文”叫text,“纺织品”叫textile,“作品的结构” 、“皮肤的肌理”、“岩石的纹理”叫texture,这三个词都来自拉丁语动词texo,意思是“编织”,这一点与汉语很相近,我们讲“编筐”、“织布”、“织毛衣”也说“编故事”、“编辑”、“编造”、“罗织罪名”、“罗织成章”等。Texo派生出名词texrus,意思是“文风”、“文学作品的结构”或“编织词句的方式”,那么,英语的另一个词pretext(借口)就好理解了,pre来自拉丁语pre,意思为“在……前面”,pretext即是说“借口”这个东西象一幅织就的幕布一样掩饰在某些东西前面,将其真相遮盖。
alibi:不在犯罪现场,借口
alibi 不在犯罪现场,借口,托辞
“We the jury,find that the accused was alibi.”(本陪审团裁定,被告不在犯罪现场。)这是18世纪-次刑事审判的裁决。言下之意是,在罪行发生时因为被告在别处所以是无罪的.alibi是个拉丁语借词,原义为elsewhere{(在别处)。苏格兰讽刺作家阿巴恩诺特(John Arbuthnot,1667—1735)在其政治讽刺作品《约翰·布尔的身世》(The History of John Bull)中用例子说明了该词的用法:“The prisoner had little to say in his defence;he endeavoured to prove himself Aiibi."(被告在辩护时几乎没有什么可说的,他力图证明自己不在犯罪现场。)几个世纪以来alibi一直作为-个法律用语,指“不在犯罪现场”,因为在法庭上用得如此频繁,所以20世纪时进入了日常英语口语之中,成了“借口”、“托辞”的同义语,还可作alligator动词用,表示“辩解"。
doggy bag:狗食袋;剩菜袋
doggy指小狗,也是对狗的爱称。doggy bag 则指就餐结束后餐馆为顾客提供的一种纸袋或塑料袋,供他们将吃不完的食物带回家。这在美国是惯常的做法,但在英国则不是。在美国,餐馆供应的菜肴分量一般比英国的多出许多,顾客通常都吃不完,而美国人从小养成不浪费食物的习惯,于是他们对于包走吃剩的食物丝毫不以为耻,认为索取袋子(bag)也不失礼节。那么又为什么冠之以doggy呢?据认为,人们一般都比较爱面子,菜多了吃不完,总觉得弃之可惜,要带回家留着吃又不便直说,就借口说是给狗吃的,所以在向侍者要袋子装剩菜时便称这类袋子为doggy bag,亦作doggie bag,直译是“狗食袋”。在美国餐馆,尤其是唐人街餐馆,一般都备有狗食袋供顾客索取。狗食袋上往往印有餐馆名字和菜名介绍等,既方便顾客又兼做广告,真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