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y(家伙):阴谋炸死英国国王的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
1605年,罗马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及其同伙因为不满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新教徒政策,企图炸死国王,并炸毁议会大厦。他们成功地将36桶黑火药运进了议会大厦的地窖,准备在11月5日采取行动。然而,这个“黑火药阴谋”(Gunpowder Plot)被揭发,国王和大臣幸免于难,盖伊及其同党被以叛国罪处死。著名漫画和电影“V字仇杀队”就取材于这一历史事件。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维护对宗教和国家的忠诚,英国人民在每年的11月5日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天也成为了英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盖伊福克斯之夜”,也称为“篝火之夜”、“烟花节”。人们在这一天点燃篝火,并举着形似盖伊·福克斯的假人游行,将其在篝火上焚烧。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节日。他们自己制作代表盖伊·福克斯的木偶(the Guy),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服饰来装饰它,然后拿着它上街向行人索取“给盖伊的便士”(a penny for the Guy),讨到零钱后买爆竹。后来,人们将装束怪异的人也称为guy。再到后来,guy一词逐渐丧失其特殊含义,变成了对男人的一般称呼。
guy:[gaɪ]n.男人,家伙,(人名)盖伊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guy 词源,guy 含义。
bedlam(喧闹):英国伦敦一所著名的精神病院
英语单词bedlam是Bethlem(伯利恒)的缩写,是英国伦敦一所著名的精神病院的缩写。该精神病院前身是一所修道院,全名叫做St.Mary of Bethlehem(伯利恒圣玛丽)。1377年该修道院开始接收精神病患者。l547年亨利八世正式将它改为精神病院,更名为Bethlem Royal Hospital(伯利恒皇家医院),简称Bethlem Hospital。伦敦人将Bethlem俗称为Bedlam,因此该医院又被称为Bedlam Hospital,甚至直接称为Bedlam。
该精神病院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院方创收有方,竟然将自己打造出了伦敦的一处著名景点。人们只要花上两便士购买一张门票,就可以进去参观那些被锁住的精神病人,甚至逗弄他们,就像现代人逛动物园一样。据估计,这家精神病院的门票首日每日可到400英镑,游客数每年多达十万人。这家精神病院因为其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和残暴做法而臭名远扬,被后人视为伦敦的一大耻辱。作为该精神病院俗称的Bedlam一词也因此在英语词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被看作是“精神病院”的代称。后来,该词又衍生出“喧闹”或“喧闹之地”的含义,并一直用到现在。
bedlam:['bedləm] n.喧闹,混乱,喧闹之地,疯人院
bedlam:喧闹场所
发音释义:['bedləm] n.喧闹,喧闹场所;精神病院
词源解释:bedlam是Bethlehem(伯利恒)的缩写
Bethlem(伯利恒)是英国伦敦一所著名的精神病院。该精神病院前身是一所修道院,全名叫做St. Mary of Bethlehem(伯利恒圣玛丽)。1377年该修道院开始接收精神病患者。l547年亨利八世正式将它改为精神病院。伦敦人将Bethlehem俗称为Bedlam,因此该医院又被称为Bedlam Hospital。该精神病院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院方创收有方,竟然将自己打造成伦敦的一处著名景点。人们只要花上两便士购买一张门票,就可以进去参观那些被锁住的精神病人,甚至逗弄他们,就像现代人逛动物园一样。据估计,这家精神病院的门票首日每日可到400英镑,游客数每年多达十万人。这家精神病院因为其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和残暴做法而臭名远扬,被后人视为伦敦的一大耻辱。单词bedlam就来自该精神病院的名称,用来表示“精神病院”。后来,该词又衍生出“喧闹”或“喧闹之地”的含义,并一直使用到现在,成为该词当前的主要含义。
助记窍门:bedlam→bed lamb→床上有只羔羊→喧闹的地方
penny:便士
英国第一枚称作penny(便士)的硬币是公元8世纪中期麦西亚( Mercia)国王奥发(Ofa,?-796)效仿法兰克人发行的。法兰克人的硬币叫做novus denarius,所以在英国币制改为十进制的l971年以前,denarius之首字母d一直是作为penny(或pence)的缩写词,就如s代表shilling 一样。penny 一词很可能源自更早的一位麦西亚国王Penda(?一654)的姓氏或意为1 weigh的拉丁语pendo。但有一点看法是普遍一致的:penny的词源是日耳曼语,和当代德语的Pfennig(芬尼)有亲缘关系。penny有两种复数形式:一为pennles,指硬币的个数,另一为pence,指价值,如sixpencea
cent:分(辅币单位)
ccnt是美国政治家、外交家莫里斯(Gouverneur Morris,1752 - 1816)在独立战争时期引进美国英语用以取代penny(便士)的。在他担任财政督办助理的任期内(1781 -1785),他曾提出关于以dollar和cent作为货币单位的十进位制的建议,此建议后经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 -1826)修改,成为现行美国货币制度的基础。cent直接借自法语,它在法语是“一百”的意思,源自拉丁文centum(一百),汉译作“分”。今天cent已成为一种极为通用的辅币单位,为dollar(元)及其他多种货币的1%。
tomfoolery:蠢举,蠢事
tomfoolery 来自Tom Fool,而 Tom Fool 则是旧时用以指“傻子”的词语之一。在中世纪观看疯子做滑稽动作被当作一种娱乐。在16世纪和17世纪时伦敦曾有一家名叫Bedlam 的精神病院。由于要求收容的申请书过多,许多患者尚未痊愈就被打发出院,任其在街头游荡行乞,他们口唱疯歌,身着异服。1676年当Bedlam 迁往 Moorfields,那里也随即成了一个幽会场所和假日游乐地,任何人花上两便士就可以入内,站在栅栏后面观看那些可怜的精神病人,任意取笑侮弄他们。这被认为是17世纪伦敦的耻辱之一。这些遭人侮弄的疯子常常被人叫Tom of Bedlam 或Tom Fool。由Tom fool派生演变的tomfoolery 一词现多用以表示“蠢举”、“蠢事”、“傻话”等义。
penniless:一文不名的
来自penny,便士,-less,无,没有。
penny:便士
来自古英语penig,便士,来自Proto-Germanic*panninggaz,便士,可能借自拉丁语panna,小盘子,词源同pan.即形如小盘子。
penny-farthing:前轮大,后轮小的自行车
penny,便士,farthing,四分之一便士,法寻,词源同four.比喻用法。
-ing:英语后缀
表示相关或衍生的人或物。见:
farthing:法寻,四分之一便士,词源同fourth.
king:国王,来自古英语cyning,宗族之主,词源同kin,家族,宗族,亲戚。
sterling:银币,英镑,标准纯银,银器
可能来自中古英语 sterre,银币,银便士,字面意思为星星,词源同 star,星星,-ling,小词后缀。 可能因诺曼人所铸造的硬币上曾出现过星星状图案而得名。后用于英国货币代称,缩写自 pound sterling,一磅重的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