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muse(沉思):希腊神话中主管文艺的缪斯女神

缪斯(Muses)是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和文艺的女神们的总称,为神王宙斯和记忆女神谟涅摩绪涅所生,其数量不定,有的说共三位,有的说共九位。英语单词muse作名词时表示“缪斯”,往往用大写复数形式;作动词时另有词源,本意是“用鼻子去寻找气味”,但受到作名词的muse的词义影响,词义逐渐变为“凝视、沉思”。单词amuse=to muse,本来与muse含义相同,后来词义逐渐变化为“吸引注意力”,后来又变化为“转移注意力,娱乐”。

由于缪斯女神主管文艺,所以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将杰出的艺术作品放在缪斯女神的神庙中,这就是博物馆(museum)的起源。英语单词museum由muse缪斯+um场所构成,本意就是“缪斯的神庙”。英语单词music(音乐)的本意是“art of the Muses”(缪斯的艺术)。而英语单词mosaic(马赛克)的本意是“work of the Muses”(缪斯的作品),以前往往都是供奉给缪斯女神的。

muse: [mjuːz] n.缪斯,沉思,明显v.沉思,凝视

amuse: [ə'mjuːz] vt.娱乐,消遣,使发笑,使愉快

amusement: [ə'mjuːzm(ə)nt] n.娱乐,消遣,乐趣

museum: [mjuː'zɪəm] n.博物馆

music: ['mjuːzɪk] n.音乐,乐曲

mosaic: [mə(ʊ)'zeɪɪk] n.马赛克,镶嵌adj.摩西的,镶嵌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use 词源,muse 含义。

toast(敬酒):在葡萄酒中放烤面包以提升味道的习俗

古今中外,人们都有在喝酒时碰杯的习俗。据说该习俗最早出现于古希腊。那时人们在饮酒前,会主动把自己杯里的酒和对方杯中酒掺杂,以此表示酒里无毒。后来,信任的朋友和熟人之间就不再这么麻烦,仅仅象征性地碰一下酒杯即可。这就是碰杯的起源。

碰杯时,人们往往还会说一些祝福的话,这种做法就是“敬酒”。在英语中用toast表示。单词toast本指烤面包,它是怎么跟“敬酒”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古代人喜欢喝葡萄酒,但当时葡萄酒的味道远不如现在好喝。人们往往会在葡萄酒杯中放一片烤面包(toast),涂有香料或果酱的烤面包更好。烤面包可以吸收葡萄酒的酸味,使葡萄酒变得更加香醇。人们在向长辈或女性敬酒时,往往会把对方的美德或美貌比作葡萄酒中的toast。久而久之,toast一词就用来比喻杰出的、广受赞誉的人,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敬酒”之意。

敬酒这种习俗无论中外都很流行。在西方宴会上还出现了专门的toastmaster,相当于宴会主持人。他的职责就是组织宴会上的敬酒活动,避免出现一窝蜂似的混乱场面。

toast:n.烤面包,敬酒,干杯,接受敬酒的人,广受赞誉的人vt.向……敬酒,为……干杯vi.烤火,取暖,烘烤面包

toast in the town:广受赞誉的人。

toastmaster:n.宴会主持人,祝酒提议人,致祝酒词者

digest(文摘、消化):东罗马帝国的《法学汇编》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 )下令将罗马法学家学说的摘要汇编出版,全书共50卷,英语称该书为Pandects,又名Digest。digest一词源自拉丁语digests,表示“a collection of writing”(文集),最初仅用来表示该书,以后逐渐由专有名词转变为普通名词,泛指“摘要”、“文摘”或“汇编”。digest还有“消化”的意思,这个含义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动词digerere,表示“to dissolve,separate”(分解,分离)。因此,digest还可以作动词用,表示“消化”。

digest: [daɪ'dʒɛst] n.文摘,摘要v.消化,吸收

hearse(灵车):教堂中悬于灵柩上方的耙形烛台

英语单词hearse(灵车)和单词rehearse(排练)的后一部分完全相同,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没错,它们其实拥有相同的词源。单词hearse的词源是herse,指的是农具耙子,用作动词时表示用耙子耙地。所以 rehearse的本意就是用耙子反复耙地,比喻反复练习、排练。hearse除了表示“耙子”外,还可以表示教堂中的一种灯具,用来安放蜡烛。在教堂举 行丧礼时,通常会把这种耙形灯具放在灵柩的上方。由于插上蜡烛后形状类似一把耙子,所以这种灯具也被称为hearse。后来,hearse一词又衍生出 “灵柩、灵车”的含义,原本表示“耙子”、“耙形灯具”的含义反而被人淡忘了。

hearse:[hɜːs] n.灵柩,灵车

rehearse:[rɪ'hɜːs] vt.vi.排练,预演,演习

rehearsal:[rɪ'hɜːs(ə)l] n.排练,预演,演习

lynch(私刑):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动用私刑的美国人林奇

关于美国英语中lynch(私刑)一词的来源,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沃尔德雷普在《私刑法官面面观:美国法外暴力与惩罚》一书中对此作了详细考证。根据该书,英语中表示“私刑”的lynch一词最初来自殖民地时期弗吉尼亚的一个人名。不过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该词来自贝德福得县一个名叫查尔斯·林奇(Charles Lynch)的人。他是一个民兵上校、坚定的爱国者。1780年,当他得知英国托利党成员企图夺取蒙哥马利县一个为制造武器提供原料的锡矿时,就率部前往保护。他把那些反叛分子抓住,每人鞭打39下,而且据称还可能使用了严刑拷打的方式,迫使他们承认犯有叛国罪。这些超出法律之外的行为引起了包括托马斯·杰斐逊在内的许多人的关注。1782年,林奇本人在通信中把这种在法庭之外为谋求公正而实施的非正规做法称为lynch law,后来他还把lynch一词用作动词。由此可见,林奇不仅从事过可以被称为私刑的事情,而且还亲自带头使用该词。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lynch一词来自弗吉尼亚州皮茨法尼亚县一个叫威廉·林奇(William Lynch)的人。他是一个普通的农场主,在独立战争期间领导一个委员会负责维持秩序。1780年英国托利党在皮茨法尼亚县策划谋反,威廉·林奇和其他当地人通过非正常程序予以镇压。1811年,在接受采访时,林奇描述了描述了他与同伴折磨犯人直到认罪的细节。1836年,埃德加·爱伦·坡在其主编的杂志《南方文学信使》(Southern Literary Messenger)中提出威廉·林奇是第一个私刑者。

不管怎样,到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时,弗吉尼亚人开始把动用私刑的行为称为lynch。该词随后得到了普遍应用。

lynch:[lɪn(t)ʃ] n.私刑,私刑处死vt.对……动用私刑,私刑处死,n.(人名)林奇

canvas(帆布):用大麻制成的粗帆布

英语单词canvas(帆布)和canvass(细查)的拼写只有一字之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它们来源相同,只是一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它们都来自希腊语kannabis(cannabis,大麻),本意是用大麻制成的粗帆布。由于古代人用这种粗布来筛东西,所以用作动词时表示“筛”,进而衍生出“细查、细究、详细讨论”等含义,后来又衍生出“劝诱、拉选票”的含义。而用作名词时,表示“帆布”。由于油画都使用帆布,所以还可以表示“画布”。

canvas: ['kænvəs] n.帆布,画布adj.帆布的

canvass: ['kænvəs] vt.细究,彻底检查,向……拉选票vi.游说,拉选票n.细查,讨论,劝诱

cannabis:['kænəbɪs] n.印度大麻

toilet(厕所):用作梳妆台台布的小块薄麻布

很多人一看到英语单词toilet就想到“厕所”,其实,在历史上,toilet这个词跟厕所一点关系也没有。它来自法语,原本是toile(一种薄麻布)的指小形式,本意是“一小块薄麻布”,表示用来包衣服的布,后来词义演变为“梳妆台台布”,后来继续演变为“梳妆打扮”,在往后演变为“梳妆室”。由于女性经常在厕所里盥洗和梳妆打扮,所以人们又将厕所美其名曰toilet。由此可见,toilet是“厕所”的雅称,本身并不含有“厕所”之一。并且,作动词时,toilet不是“上厕所”的意思,而是“梳洗打扮”的意思。

toilet:['tɒɪlɪt] n.厕所,盥洗室,洗手间vi.梳妆,打扮,盥洗vt.给……梳妆打扮

toile:[twɑːl] n.薄麻布,一种棉质印花布

balk(障碍):农田中的田脊或田埂

英语单词balk的最初含义是农田中没犁过的条状区域,即两条犁沟之间的田脊或分割两块农田的田埂。作为动词时,表示“在犁地时留下田脊或田埂不犁”,引申为“(有意)忽略”。由于犁过的农田都是平整的,而田脊或田埂高高突出在农田之上,因此balk作名词时又衍生出“障碍、梁木”等含义,作动词时又衍生出“阻碍、阻止、退缩、止步不前”的含义。在体育运动中,还可以表示动作中断违规,如棒球运动中投手做出投球动作后却没有投球,跳远运动员跑过起跑区域后没有起跳,马术表演的马在栏杆前突然止步不前。

balk:n.障碍,田脊,田埂,梁木vt.忽略,阻碍,阻止vi.犹豫,退缩,止步不前,(棒球)佯投。

mus-(文艺):希腊神话中主管文艺的缪斯女神Muses

缪斯(Muses)是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和文艺的女神们的总称,为神王宙斯和记忆女神谟涅摩绪涅所生,其数量不定,有的说共三位,有的说共九位。英语单词muse作名词时表示“缪斯”,往往用大写复数形式;作动词时另有词源,本意是“用鼻子去寻找气味”,但受到作名词的muse的词义影响,词义逐渐变为“凝视、沉思”。单词amuse=to muse,本来与muse含义相同,后来词义逐渐变化为“吸引注意力”,后来又变化为“转移注意力,娱乐”。

由于缪斯女神主管文艺,所以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将杰出的艺术作品放在缪斯女神的神庙中,这就是博物馆(museum)的起源。英语单词museum由muse缪斯+um场所构成,本意就是“缪斯的神庙”。英语单词music(音乐)的本意是“art of the Muses”(缪斯的艺术)。而英语单词mosaic(马赛克)的本意是“work of the Muses”(缪斯的作品),以前往往都是供奉给缪斯女神的。

muse: [mjuːz] n.缪斯,沉思,明显v.沉思,凝视

amuse: [ə'mjuːz] vt.娱乐,消遣,使发笑,使愉快

amusement: [ə'mjuːzm(ə)nt] n.娱乐,消遣,乐趣

museum: [mjuː'zɪəm] n.博物馆

music: ['mjuːzɪk] n.音乐,乐曲

mosaic: [mə(ʊ)'zeɪɪk] n.马赛克,镶嵌adj.摩西的,镶嵌的

brace:支撑物、固定物

发音释义:[breɪs] n.支撑物;固定物;牙套;钳子;大括号vt.使固定;加强;支撑;振奋

词源解释:brace出现于14世纪早期,本意是防护胳臂的盔甲片或用于捆扎的皮带,源自古法语brace或braz(胳臂或一臂之长)。作动词时表示用胳臂的动作,如支撑、抓握,后来词义逐渐集中于“使其固定”、“使其能经受住冲击”,并影响了其名词的含义。

衍生词:embrace(拥抱←进入双臂内);bracelet(手镯←胳臂上的小物品);bracer(护腕、护肘);brassiere(胸罩);bracing(令人振奋的、背带、支柱)

助记窍门:brace→bra(胸罩)→支撑物、固定物

balk:障碍、犹豫

发音释义:[bɔːlk; bɔːk] n. 田埂;横梁;大方木料;障碍vt. 阻止;错过 vi. 犹豫;(马等)突然止步不前;拒绝继续进行

词源解释:balk←古英语balca(脊)←古挪威语balkr(田埂)←原始印欧语bhelg(横梁、厚木板)

英语单词balk的最初含义是农田中没犁过的条状区域,即两条犁沟之间的田脊或分割两块农田的田埂。该词与表示“横梁”、“厚木板”的原始印欧语bhelg有关,因此作名词时保留了“横梁、大方木料”等含义,但该含义很少见,现在常见含义是“障碍”,因为田脊或田埂高高突出在农田之上,像横梁一样形成了障碍。作动词时,本意表示“在犁地时留下田脊或田埂不犁”,引申为“(有意)错过”,但该含义也很少见,更常见的含义是“阻碍”。作不及物动词时,表示“退缩、止步不前”,尤其是表示体育运动中动作的中断违规,如棒球运动中投手做出投球动作后却没有投球,跳远运动员跑过起跑区域后没有起跳,马术表演的马在栏杆前突然止步不前。除此以外,还可以用来形容“拒绝继续做某件事”。

趣味记忆:balk→谐音bulk(大块)→大块木板挡在前面→阻碍、止步不前;或balk→谐音block(大块的、堵塞)→阻碍、止步不前

衍生词:balky(停步不前的、倔强的←马止步不前)

utter:完全的,绝对的,发出声音

来自out的古英语书写形式比较级,更外面的,完全的,绝对的,同时由形容词作动词使用,说出,发出声音。

incense:香,激怒

in-,进入,使,-cend,火,燃烧,词源同candle,incense,-se,过去分词后缀。引申词义香,香火。作动词指点火,激怒。

shrewd:精明的,机灵的   

我们常常以shrew 一词辱骂一个女人,却以另一词shrewd恭维一个男人。shrew意指“泼妇”或“悍妇”,而shrewd则表示“精明的”、“机灵的”。这两者的词形仅一个字母之差,但其词义却一贬一褒。其实在语源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亲缘关系。shrew原指一种形似鼠的小动物,汉语叫“鼩鼱”。该动物生性凶狠好斗,常为一点食物自相残杀,而且胜者还将败者吃掉,所以shrew也被用来喻指“恶人”,尤指“悍妇”,如莎士比亚的喜剧The Taming ofthe Shrew(《驯悍记》)。后来,shrew也被用作动词,作“辱骂”或“咒骂”等义解,其过去分词形式shrewed则作形容词用,含“坏心眼的”、“凶狠的”等义,是个地地道道的贬义词。但最后其词形演变为shrewd,词义也经历了由贬而褒的变化过程。如今我们尚可从保留下来的以下几个固定搭配中看到shrewd早先的贬义特征:a shrewd blow(狠狠的一击),a shrewd wind(凛冽的寒风),a shrewd pain(剧痛)。可见,shrewd是从shrew衍化出来的。shrew在古英语原作screawa,在中世纪英语作schrewe。

shilly-shally: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shiily-shally是个用重叠法构成的词。一个人在拿不定主意时可能会自言自语说:“Shall I?Shall I? ”(我该不该?我该不该?)“Shall I?Shall I?”就是shilly-shally最初的形式,以后变为“Shall he? Shall he?”,最后又进而演变为复合词shilly-shally。在口语中人们用它来表示“犹豫不决”,“摇摆不定”,既可用作形容词、副词和名词,又可作动词用。例如:Stop shilly-shallying and make a decision now.(别再犹犹豫豫了,下决心吧。)

另一个英语重迭词willy-nilly其构成模式和shilly-shally有些相似。它是由will I nill I或will he nill he或will ye nill ye演变合成的。其中nill(不愿意)是个古词,由will加否定前缀ne构成,曾用作will(愿意)的反义词,今已废弃不用。willy-nilly通常多用作副词,表示“不管愿意不愿意”、“无可奈何地”。例如:The neighbouring countries have become involved wiliy-nilly in the conflict.(邻近国家都已卷人这场冲突,不管它们愿意不愿意。)该词在美国英语中还被赋予了“乱七八槽地”一义。例如:She threw her clothes willy-nilly into a drawer.(她把她的衣服乱糟糟地丢在抽屉里。)

quibble:遁词,含糊其词   

源自拉丁语quibus‘whom,which’。旧时律师在翻阅拉丁文法律文件时,常在有疑点或含糊不清的地方的页边写上quibus 一词,表示质疑。16世纪从quibus产生了英语单词quib(夸已废弃不用),它的意思是“模棱两可的话”或“双关语”。 17世纪时quib演变为quibble,它既可用作名词,表示“遁词”、“托词”,也可用作动词,表示“含糊其词回避问题实质”,有时也表示“(为小事)争吵”。

poll:民意测验.投票数   

这是现代英语中极为常用的一个词,其今义和古义相差甚远。在中世纪英语该词拼作polle/pol,意为“人头”或“头顶”。英语中“人头税”作poll tax,美国英语也作head tax,再好不过地说明了这一点。头顶是人在靡集时可以看清的一部分,故昔日选举往往按poll来计数。时间一长,poll的词义逐渐演变。如今poll多用于“投票数”、“选举投票”和“民意测验”等引申义,如a heavy (light,poor) poll表示“高(低)得票率”,declare the poll是“宣布投票结果”。poll用作动词时,可作“截去树梢”、“截去羊、鹿等的角”等义解,故“截去树梢的树”或“截去角的鹿(或牛、羊)”均称以poilard。

  

plumb:铅垂;探测,查明

plumb line指“铅垂线”,用以量度水深或检测墙壁是否垂直,而plumb则是悬挂于细线上的“铅垂”,它源于拉丁语plumbum‘lead’(铅)。plumb的派生词plumber指“管子工”,因为管子工的工作是和铅管打交道。另外,由于plumbline完全或绝对地与水平面相垂直,所以plumb作副词用时就被赋予“完全地”、“绝对地”、“恰恰”等义,常用于plumb mad,plumb crazy,plumb tired这些口头用语中。短语out of plumb或off plumb用以表示“不垂直的”,也就不难理解了。plumb还常用作动词,表示“探测”、“查明”,这一用法显然出自于plumb的探测功能。另一个英语单词plummet也指“铅垂”或“铅垂线”,也出自同一拉丁词源,作动词用时,词义就引申为“骤然跌落”或“垂直落下”。

pander:拉皮条者

该词源出希腊传说里一位英雄Pandarus的大名。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中,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时他率领利西亚( Lycian)军队与特洛伊人协同作战。由于他用暗箭射伤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Menelaus),破坏了特洛伊和希腊人之间的停战协定,最后被狄俄墨得斯( Diomedes)所杀。可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薄伽丘( Boccaccio,1313 - 1375)所写的关于特洛伊王子特洛伊罗斯(Troilus)和希腊祭司的女儿克雷西达( Cressida)的爱情故事中,Pandarus却是情人间的牵线人。以后在英国诗人乔叟的笔下,Pandarus也以同一身分在这个爱情故事中出现。17世纪初,莎士比亚的戏剧《特洛伊罗斯与克雷西达》问世后,Pandarus的大名开始被用以喻指“拉皮条者”、“诱人做坏事者”,在该剧中被拼作pandar。嗣后因受后缀-er的影响词形变为pander,并还可作动词用,表示“拉皮条”、“怂恿”、“勾引”等义。

muse:诗兴,诗人的夏感

在希腊神话中有九位司文艺和科学的女神,通称the MLlses,汉语译为“缨斯”。他们都是主神宙斯(Zeus)和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 Mnemosyne)的女儿。对Muses的崇拜遍及整个希腊,因为她们是诗人的保护神。诗人写诗往往祈求Muses给他们以灵感,将他们创造的作品归因于Muses:因此在英语中首字母小写的muse常用来指“诗兴”或“诗人的灵感”。在古代希腊各个城邦都有奉祀Muses的地方,即Muses神庙,希腊语叫Mousei.on,拉丁语作Museum。这种神庙用于收藏或陈列与Muses有关的艺术品。托勒米·索忒耳(Ptolemy Soter)于公元前3世纪在亚历山大(Alexandria)所修建的Museum最负盛名,它对于传播希腊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母实际上这是一所陈列馆、图书馆及学院的联合体,英语中意为“博物馆”的museum即源于此,17世纪时直接借自拉丁文。另一个英语词music(音乐)其词根也是Muse,它源自希腊语mousike,意思是ari of the Muses(缪斯之艺术)。除了上面提及的muse,还有一个意为“沉思”的muse,一般作动词用,是个词源迥异的词,和Muses毫无联系。该词源自古法语动词muser(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