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平民):贵族和教士外的普通人
单词common源自古法语comun和拉丁语communis,表示“普通的,平常的,公共的,共同的”。英语单词commune(公社)、community(社区)、communicate(通讯,交流)等均源于此。
历史上的“第三等级”指的就是commons,即除教士和贵族外的所有平民。在欧洲历史上,教士和贵族地位特殊,一个属于精神政权即教会的统治阶层,一个属于世俗政权的统治阶层,除此以外的所有人都属于同一等级,即平民等级,即使是依靠产业革命取得大量财富的新型资产阶级也算是平民。法国大革命前召开的三级会议就是指包括了贵族、教士及平民三大等级的全体国民代表大会。
common:['kɒmən]adj.普通的,平常的,一般的,共有的n.平民,公有地
common hero:平民英雄
common sense:常识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ommon 词源,common 含义。
board(膳食、董事会):功能多用的木板
英语单词board的本意是“木板”。由于木板可以用于多种用途,所以单词board也从“木板”衍生出多种不同含义。
古代西方人吃饭时的餐桌最初就是一块长木板,所以board一词衍生出“膳食”的含义。开会的会议桌最初也是一块长木板,所以board一词又衍生出“董事会”的含义。最早的船都是木板做的,所以board可以表示船上的甲板,从而衍生出aboard、onboard等单词,表示“在船上”。火车、飞机等其他交通工具普及后,又可以用来表示“在火车上、在飞机上”。
board:[bɔːd] n.木板,膳食,董事会,甲板vt.上(船、火车、飞机)、提供膳宿vi.寄宿
boarding:['bɔːdɪŋ] adj.寄宿的,供膳的
onboard:adv.在船上,在飞机上adj.随车携带的,机载的
aboard:adv.在船上,在火车上,在飞机上prep.在……上
古代在board上吃饭,所以board含有膳食的意思。
republic(共和):古罗马的“公共事务”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民驱逐了暴君塔克文,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实行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共和“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spublica,由res(事务)和publica(公共)构成,意思是“公共事务”。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政体的对立面。在奴隶制时代,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曾实行过共和制,出现过贵族共和制和民主共和制。贵族共和制是从贵族选出代表执掌国家权力;民主共和制是从所有公民中选举产生国家政权机关。
republic: [rɪ'pʌblɪk] n.共和国,共和政体
parliament(议会):英王召集贵族和教士讨论朝政的会议
在中世纪的英国,当国王觉得有必要召集一些贵族、教士来讨论朝政时,就会专门召集一次会议,这种会议就叫做parliament。这个单词来自法语parlement,是动词parler(说话、发言)的名词形式。parliament的字面意思就是“开会、讨论”,后来才演变成了一种常设机构和国家政治制度。最初在英语中保持了parlement这种法语拼写形式,后来受了拉丁语parliamentum的影响,才演变为现在的拼写形式parliament。源自法语单词parler的英语单词还有parlour(会客室)、parley(会谈)等。
parliament:['pɑːləm(ə)nt] n.议会,国会
cabinet(内阁):英王与亲信讨论国家大事的密室
英语单词cabinet(内阁)源自法语,是cabin(小屋、客舱、船舱)的指小形式,也就是比小屋更小的空间,用于收藏标本、财宝的壁橱或密室。
内阁是由中世纪英国国王的顾问机构枢密院(the Privy Council)中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1066年的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以后,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设立了中央管理机关“御前会议”,御前会议是国王的咨询机构和办事机构。到了15世纪,国王的御前会议更加固定和完善,发展成为枢密院,以后枢密院中又分设若干个委员会,分管各项事务,其中外交委员会地位最显要,也最得英王的信任。从查理二世、威廉三世到安娜女王,在庞大的枢密院会议上讨论政务之前,英王总要与该委员会的少数亲信大臣聚集于一个小房间,秘密开会讨论。因此人们便该委员会称为cabinet。后来该词用于指政府中的核心成员。
cabin:['kæbɪn] n.小屋、客舱、船舱
cabinet:['kæbɪnɪt] n.内阁,壁橱,小陈列室adj.秘密的,内阁的
protestant(新教徒):抗议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派
一五一七年九月四日,马丁·路德发表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同年十月三十一日马丁路德在 萨克森选侯教堂大门所张贴《有关赎罪券辩论之邀请》,反对买卖赎罪券,由此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改教开始之初,路德及其志友常常要求召开基督教大会 来解决改革中的种种问题。这要求得到德国当局的允许,1526年帝国议会在斯拜尔(Speyer)举行,准许在基督教大会召开前各地区政府可自主决定本区 域所欲尊奉的教派。然而,1529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影响下,帝国议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取消了一五二六年的准许,议会中的路德派对此决定提出 抗议。那些在抗议文件上签名及拥护抗议文件的人就被称为“抗议者”(Protestant)。后来,该词被用来泛指对罗马公教(即天主教)抱抗议态度的诸多新教派,包括路德宗、加尔文宗、英国国教安立甘宗,统称为“新教”,又称作“抗罗宗”、“归正教”、“改革宗”。
Protestant: ['prɒtɪstənt] n.新教,新教徒adj.新教的,新教徒的
agenda(议程):宗教中规定信徒应当去做的事情
英语单词agenda(议程)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待办之事”,词根是 agere(to do),同源词有agency(代理)、agent(代理人)、act(行为)等。进入英语后,agenda最初用于宗教领域,是一个宗教术语,表示“应 当去做的事”,即“教规”,包括祈祷、斋戒、朝拜等。与它对应的是单词credenda(教条),表示“应当相信的事”。19世纪80年代 后,agenda开始用来表示会议中待讨论的议题或待进行的事项,即所谓的“议程”。现在既可表示会议议程,也可表示日常工作中的待办事项。
agenda:[ə'dʒendə] n.议程,待办事项
credenda:[kri'dendə] n.信条,教条
Gnosticism(诺斯替主义):宣扬“灵性知识”的希腊哲学思想
Gnosticism(“诺斯替主义”)是希腊哲学晚期的一种思想,认为物质世界是 邪恶的,灵魂从灵性世界堕落至邪恶的物质世界,只能通过“灵性知识”才能得到救赎,重返灵性世界。他们把这种隐秘的、关乎拯救的智慧或“灵性知识”称为 “诺斯”(gnosis),将拥有“灵知”的人称为“诺斯替”(Gnostic)。在基督教发展初期,诺斯替主义者曾借用基督信仰来表达这种隐秘智慧的求 道方式,被教会的大公会议判为异端。
英语单词gnosis、gnostic、gnosticism等英语单词的词源都是希腊语中表示“知道”的单词gnostos。
gnosis:['nəʊsɪs] n.灵性知识,真知,直觉
Gnostic:['nɔstik] n.诺斯替教徒adj.诺斯替教徒的,诺斯替教派的
Gnosticism:['nɔstisizəm] n.诺斯替主义,诺斯替教派
homage(敬意):封臣向封建主表示臣服之意
在西方封建社会中,封建主分封土地时,获封土地的人需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向封建主表示臣服之意,宣誓效忠于封建主。该仪式所包括的最主要一个部分是act of homage(表示臣服)。英语单词homage来自拉丁语homo(man,人),意思就是向封建主宣誓从今以后就是他的man(人)了,承诺履行臣仆的各项义务,如参加领主会议和法庭、服兵役(oath of fealty)。现在,homage一词所包含的封建色彩已经消失,通常用来表示向某人表达崇高的敬意。
homage:['hɒmɪdʒ] n.敬意,尊敬,效忠
pay homage to:向……表示敬意
prefect(长官):古罗马中由政府任命的高级官员
单词prefect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很多职务,如省长、市长、警察厅长(局长)、学校的教务长(院长)等等,就像单词president一样,上可以表示“总统”、下可以表示“会议主席”。prefect一词来自拉丁语,由pre(在前面)+fect(执行)组成,字面意思就是“在前面执行公务”,即“领导”、“长官”的意思。prefect指的是由政府任命而非民众选举出来的高级官员,因此它的级别要低于执政官、保民官等政府高官。在古罗马时期,最重要的一个prefect是Praetorian prefect(禁卫军长官),因为禁卫军负责罗马皇帝的安保工作,常常成为控制皇帝人选的重要力量。
prefect:['priːfekt] n.长官,地方行政长官,警察局长,学校院长,教务长
protocol(协议):古代卷轴中的第一页
古代西方人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材料,将多张莎草纸粘贴到一起做成卷轴,相当于一本书。卷轴中的第一页在古希腊语中被称为protokollon,由proto(第一)+kollon(粘贴),字面意思就是“卷轴中的第一页”。这就是protocol的词源。由于卷轴的第一页通常用来展现整本书的目录和勘误表,因此protocol引申为“初稿、草案”。后来,该词主要应用于外交领域,被用来表示“外交会议记录、外交协议草案、外交协议”,继而表示“外交活动的礼仪”。现在,该词已经不再局限于外交领域,可以表示各种礼仪、礼节程序。在通信领域,表示“通信协议”,其实也就是通信双方的“礼节程序”。
protocol:['prəʊtəkɒl] n.协议、草案、礼仪v.拟定
class(阶级):古罗马社会的六大社会等级
古罗马王政时期的第六位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Servius Tullius)推行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其中一项改革是对所有罗马居民进行财产普查,根据财产多寡将所有人划分为六个classis(等级)。每个等级须为军队提供数目不等的“森图里亚”(Centuria,百人队)。第1等级提供98个森图里亚,其中包括18个骑兵森图里亚和80个重装步兵森图里亚;第 2、3、4等级各出20个步兵森图里亚;第5等级出30个轻装步兵森图里亚。另外,工匠和号手各组织2个森图里亚,无产者提供1个森图里亚。合计共193个森图里亚。共193个森图里亚。不同等级的森图里亚的人数不相等,武器装备也有所不同。
此外,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还创设了森图里亚会议。起初这个会议具有军事性质,后来取代库里亚会议,获得宣战、媾和、选举高级官员、制定法律和审判等职权。因它以森图里亚为单位投票,实际上被拥有森图里亚数目过半的第一等级即富有公民所控制。
英语单词class就来自拉丁语classis。
class:[klɑːs] n.阶级,等级,班级,类别vt.分类,把……分等级,把……归入某等级vi.属于某等级
senate(参议院):古罗马的元老院
在古罗马的酋长制时代,为了辅助酋长治理国家,由氏族长老会议演变产生了“元老院”。所谓“元老院”,就是由组成国家的各个部落中的长老们构成的政治机构,是存续时间最长的古罗马国家机构。
古罗马共和国时代,元老院由前任国家长官和其他贵族代表组成,共300名,拥有立法权;通过执政官,掌管财政和外交,统辖行省,主持重大宗教活动。在共和国的最后几十年里,由于议员腐败、自身改革失败及贵族议员对平民的排斥,元老院的威望降低。由于军阀崛起,元老院的权力被消弱。后来,恺撒大帝把元老院的员额增加到900。罗马帝国时代,国家权力被逐渐地转移到皇帝的名下。元老院实权日趋缩小,但仍是贵族统治的重要支柱。
在英语中,古罗马的“元老院”就叫做senate,源自拉丁语senatus,字面意思就是“council of elders”(长老们组成的委员会)。它源自拉丁语senex(老人、长老)。英国议会中的“上院”和美国国会中的“参议院”其实都源自古罗马的“长老院”,所以它们也都叫做senate。senate里面的成员就叫做senator(参议员)。
senate:['senɪt] n.(古罗马)元老院,英国议会上院,美国国会参议院
senator:['senətə] n.参议员,元老
tribune(护民官):古罗马的护民官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从未平息。贵族坚持平民没有足够的智慧参与政治,而平民则分裂或拒绝为国打仗等手段迫使贵族承认平民的政治权利。作为双方妥协的结果,护民官制度得以成立。在这种制度下,贵族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力,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构成,但平民拥有对贵族行政的监督权,其行使者就是由平民自行选出的“护民官”(tribune)。护民官不参与立法,但对由贵族形成的元老院及执政官所提出的议案拥有否决权(veto)。他听取平民的申诉和意见。如果他觉得某项议案侵犯了平民的权利,他可以行使否决权。护民官制度既体现了对贵族智慧的尊重,又照顾了平民的利益,是贵族和平民在政治上的相互承认和共存,是罗马共和国走上正轨的关键因素。
英语单词tribune来自拉丁语,与tribe(部落)一词同源,意思就是head of tribe(部落首领)。护民官的职责之意是听取平民的申诉和意见。为此,他有一个固定场所,在一个平台上摆上一把座位,他坐在座位上主持会议,平民在下面向他进行申诉。因此,tribune还可以表示“摆放护民官座位的平台”,从而延伸出“讲坛”、“看台”之意,并由此衍生单词tribunal,意为“法官席”、“法庭”。
tribune:['tribju:n] n.护民官,公民权利保护者;讲坛,看台
tribunal:[trai'bju:nəl] n.法庭,公堂,法官席
caucus:党团会议
caucus是美国的一个政治术语,是在提名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或党代会代表时,各地党组织所召开的闭门会议,通常由各地的政党领导和骨干成员参加,由他们经过协商推选本党的总统候选人或党代会代表,普通党员被排除在外。从20世纪初开始,通过caucus产生党内候选人和党代表的方法逐渐被党内初选(primary)所取代。初选的主要目的是让广大普通党员参与候选人的提名和党代表产生的过程,削弱当地政党大佬对选务和党务的过分影响,也就是实现“党内民主”。现在,美国还有一些州依然采用caucus的做法,但已经变得更加开放,普通党员也可以参与。现在,caucus与初选制度的主要不同在于,初选是所有党员直接投票,而caucus并不采用直接投票,而是采用充分讨论、多轮投票的方式,比初选方式更加费时费力,但选举质量更高。
关于caucus一词的来源,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美国传统词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认为,它可能来自殖民地时期波士顿一家政党俱乐部的名称Caucus Club。该俱乐部的名称可能来自中世纪拉丁语caucus,意为“酒具、酒器”。也可能来自美国阿尔冈昆印第安语,意思是“部落长老”。
caucus:['kɔkəs] n.党团会议,干部会议,核心会议vi.召开党团会议
assess:评定、估价
发音释义:[ə'ses] vt.评定;估价;确定税款数额
结构分析:assess = as(=ad,去)+sess(坐)→坐下来计算税款→确定税款→评定
词源解释:sess←拉丁语sedere(坐)
背景知识:assess原本是个法律术语,字面意思是“坐下来”,指的是坐在法官办公室计算确定当事人应该缴纳多少税款或罚金,该职责由法官助手之一承担。
同源词:session(会议←坐下来开会);obsess(迷住←围困←坐在对面)
衍生词:assessment(评定、估价);assessor(评审员,确定税款的人)
agnostic:不可知论的
发音释义:[æg'nɒstɪk] n. 不可知论者adj. 不可知论的
结构分析:agnostic = a(不)+ gnost(知道)+ic(形容词后缀)→不可能知道的→不可知论的
词源解释:gnost←希腊语gnostos(知道)←原始印欧词根gno(认知)
背景知识:英语单词agnostic(不可知)最早在1869年由英国哲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创造,用于描述他的哲学。这种哲学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人。
“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是希腊哲学晚期的一种思想,认为物质世界是邪恶的,灵魂从灵性世界堕落至邪恶的物质世界,只能通过“灵知”才能得到救赎,重返灵性世界。他们把这种隐秘的、关乎拯救的智慧或“灵知”称为“诺斯”(gnosis),将拥有“灵知”的人称为“诺斯替”(Gnostic)。在基督教发展初期,诺斯替主义者曾借用基督信仰来表达这种隐秘智慧的求道方式,被教会的大公会议判为异端。
同源词:know(知道),gnostic(知的、认识的),Gnostic(诺斯替教徒),Gnosticism(诺斯替主义),Agnosticism(不可知论)
agenda:议程
发音释义:[ə'dʒɛndə] n. 议程;日常工作事项
结构分析:agenda = ag(=act,做)+enda(名词后缀)→待办之事→议程
词源解释:ag←拉丁语agere(做、行动)
背景知识:进入英语后agenda最初用于宗教领域,是一个宗教术语,表示“应当去做的事”,即“教规”,包括祈祷、斋戒、朝拜等。与它对应的是单词credenda(教条),表示“应当相信的事”。19世纪80年代后,agenda开始用来表示会议中待讨论的议题或待进行的事项,即所谓的“议程”。现在既可表示会议议程,也可表示日常工作中的待办事项。
同源词:act(行动),agent(代理人),agency(代理处),agile(敏捷的),agitate(煽动)
Arthurian:亚瑟王的
来自Arthur, 英国传说中的伟大国王,圆桌会议的首创者。
attend:注意,出席
前缀at-同ad-. tend,倾向,朝向。指倾听,后指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