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fury(暴怒):罗马神话中的复仇三女神

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被其子克洛诺斯阉割时,溅出的精血使大地女神盖亚受孕,诞生了三位复仇女神。在希腊语中,她们被统称为厄里倪厄斯Erinyes(愤怒的人),在拉丁语中被统称为Furies,与拉丁语furere(愤怒)相关。她们的形象为三个身材高大的妇女,头上长着蛇发,眼中流出血泪,双肩生有翅膀,手执火把和蝮蛇鞭。她们永不停息地追逐杀人凶手,尤其是谋杀血亲的人,使他们受到良心的煎熬,直到丧失理智。为了避免激怒她们,凡人不敢直呼她们的名字,只能称她们为“温和的人”(the kindly ones)。

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回国后被妻子谋杀。他的儿子俄瑞斯忒斯为了替父亲报仇,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结果被复仇三女神追捕,一路逃到太阳神的神殿躲藏起来。复仇女神们来到智慧女神雅典娜面前请求裁决,雅典娜召集众法官,对俄瑞斯忒斯进行了审判。法官们投票表决相持不下。于是雅典娜投了至关重要的一票,判俄瑞斯忒斯无罪。复仇女神们不肯善罢甘休,声称这个审判将会给雅典城带来灾难。最后,雅典民众承诺要为复仇女神们建一座神庙,才使得复仇女神们放弃了复仇的想法。

英语单词fury就源自复仇女神的拉丁语名字Furies。

fury:['fjʊərɪ] n.狂怒,暴怒,激怒者

furious:['fjʊərɪəs] adj.狂怒的,激烈的,热烈兴奋的,喧闹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fury 词源,fury 含义。

drawing-room(客厅):女宾退出饭厅后待的地方

从前小学生学习英文的时候,学到drawing-room这个词,大概都会觉得奇怪:drawing是绘画,drawing-room该是绘画室,为什么却是“客厅”呢?莫非英国人喜欢在客厅里绘画?

其实drawing这里不是指绘画,而是withdrawing(退出)的缩写。古时英国人宴客之后,女主人会和所有女客人一起退出饭厅(dining-room),让留在饭厅里的男人可以痛痛快快抽烟喝酒,或者说些很可能“妇女不宜”的话。妇女“退出”之后坐下来闲聊的地方,当然就是withdrawing-room了,后来缩写为drawing-room,其实就是客厅。

今天,男女平等呼声响亮,drawing-room这个词在“性别歧视”指责之下是日渐式微了。在英国,不少人已经把drawing-room改称为sitting-room;在美国,客厅一般叫做living-room。

drawing-room:n.客厅,休息室

bluestocking(女学者):18世纪由伦敦知识女性组成的“蓝袜社”

18世纪中叶,伦敦的一些上游阶层的知识女性逐渐不满足于日常聚会时的玩牌聊天等空洞消遣,模仿法国的沙龙,开创了一种以文学讨论为焦点的社交聚会。1750年,伦敦贵妇伊丽莎白·蒙塔古夫人(Elizabeth Montagu)在自家府邸设立了第一个文艺沙龙。该聚会一反当时的社会风气,既不玩牌,也不闲聊,而是开展各种读书、文学讨论活动,并经常邀请一些文学家、学者参与。并且,该沙龙还有一点与当时上流社会聚会不同,对服装没有严格要求,其成员经常穿着日常休闲衣服而非礼服前来聚会。

有一回,蒙塔古夫人邀请一名当时还不太出名的园艺师兼翻译家本杰明·斯蒂林弗林特(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沙龙。本杰明家境贫寒,买不起出席上流聚会所需礼服和黑色长袜,因此婉言拒绝。但蒙塔古夫人告诉本杰明,他可以穿着日常衣服和普通蓝色长袜出席。因此,本杰明便穿着日常衣服和蓝色长袜出席沙龙,并成为了沙龙的常客。

伦敦的这种文艺沙龙反映了当时女性群体和普通人对文学活动的热情参与。但当时的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各种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并不对女性和普通民众开放。当时的一些保守人士,认为一帮女人和穿蓝色长袜的平民高谈阔论高雅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对沙龙冷言冷语,大加讽刺。他们给穿蓝色长袜出席聚会的本杰明起了个绰号“蓝色长袜”(bluestocking),将这种沙龙称为“蓝袜社”(bluestocking club)。后来,bluestocking从本杰明的绰号扩展称为对参加蓝袜社的知识女性的蔑称,讽刺她们附庸风雅、卖弄学问。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使人拜伦就在其名著《唐·璜》中,对bluestocking大肆调侃,主人公唐·璜的母亲伊内就被他塑造成了一位bluestocking的典型。当然,在历史上,并非所有学者都对bluestocking抱有歧视,有不少人都对bluestocking对于推动女性文学运动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

bluestocking: ['bluːstɒkɪŋ] n.女学者,女学究,女才子,卖弄学问的女性

boudoir(闺房):欧洲贵妇心情不佳时独处的内室

在中世纪欧洲的上流家庭中,妇女或成年女子的闺房通常都是套间,包括好几个连在一起的房间。其中一些房间可以用来接待客人,但那些用来就寝、洗浴、更衣的房间是女主人的私人空间,客人不应该进入。女主人心情不佳、想独处时就躲到这种内室中。因此法语中将这种房间称为boudoir,来自法语bouder(生气、撅嘴),字面意思就是“生气、不想见客时的房间”。英语单词boudoir直接来自法语,在维多利亚时代用得最多,指的是上流家庭中女子晚上休息的内室,与此相对的是drawing room,指女性闺房中的会客室。

在现代社会中,除了少数富豪家庭外,很少有人为家中的每一名女眷提供一套闺房,所以boudoir一词现在通常只表示女性的卧室。除此以外,boudoir还可以表示复古而华丽的卧室装饰风格。

boudoir:['budwɑr] n.闺房、内室,古代贵妇的卧室

Diana(戴安娜):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戴安娜(Diana)是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及狩猎女神,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等同于 希腊神话中的阿耳忒弥斯(Artemis),是天神朱庇特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的女儿,阿波罗的孪生姐姐。她还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三个处女神之一,是女性 纯洁的象征,因此深受闺中处女的崇拜。她热爱自然,喜欢狩猎,是身手敏捷的女猎手。她的标志是戴在头上的一轮弯月。

据说戴安娜及阿波罗的母亲勒托生产时,花了9天9夜才生出戴安娜,而戴安娜一出生就帮助母亲接生了她的弟弟阿波罗。因此戴安娜还是助产女神。

在她三岁时,父亲朱庇特要送她礼物,戴安娜选择了永远的贞洁、箭囊、同弟弟一样的神职,以及远离人间的山林等。正如阿波罗常常被人们与太阳神赫利俄斯混同,戴安娜也往往被人与满月女神卢娜(Luna,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混同。

传说,有一回,戴安娜狩猎后,在一股清泉旁休憩沐浴。没想到一个名叫阿克特翁(Actaeon)的猎人误闯了进来,看见女神迷人的胴体,惊得目瞪口呆。又羞又恼的女神将他变成了一头鹿,被自己的猎犬咬死。

在英语中,Diana是一个很常用的女性名字,如著名的戴安娜王妃。这个名字往往使人联想到一位美丽、高贵的金发女性。

Diana:[daɪ'ænə]n.戴安娜,月亮女神,抱独身主义的女子

harpy(残酷贪婪的人):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哈耳皮埃

Harpy(哈耳皮埃,又译为“哈比、哈耳庇厄”)是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长着妇人的头和身体,长长的头发, 鸟的翅膀和青铜的鸟爪。传说哈耳皮埃是堤丰(Typhon)和厄喀德那(Echidna)的四位女儿——Aello(暴雨)、 Celaeno(黑风暴)、Okypete(疾飞)、Podarge(疾行)——的总称,她们原先是风之精灵,冥王哈迪斯的传令者,负责把死者的灵魂送往 冥界。在后来的传说中她们才成为生性贪婪的鹰身女妖,总是显得饥饿且疲惫不堪,她们所接触过的一切东西都会变得污浊不堪,散发臭味。

阿耳戈英雄们在历险旅程中,到达色雷斯国王菲纽斯(Phineus)所在城邦。因为 滥用阿波罗授予的预言能力,菲纽斯遭到神灵的惩罚,被弄瞎双眼,并且每次吃饭时,大批哈耳皮埃都会飞来啄食他的食物,并将剩下的食品弄脏。这位被哈耳皮埃 折磨得骨瘦如柴的老人央求阿耳戈英雄们的救助。英雄们帮他赶走了恶鸟,使他终于吃上了美味洁净的食物。

英语单词harpy用来比喻像哈耳皮埃那样残酷贪婪的人。

harpy:['hɑːpɪ] n.鹰身女妖,残酷贪婪的人,抢夺者

harp:[hɑːp] v.喋喋不休,不停骚扰

just-(正义):罗马神话中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

在古希腊神话里,主持正义和秩序的女神是忒弥斯(Themis),是天神乌拉诺斯和 大地女神盖亚所生,十二泰坦神之一,宙斯的第二任妻子。在古罗马神话中,正义女神的名字叫做“朱斯提提亚”(Justitia)。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的塑 像经常出现在法院中。她的形象通常是身披白袍,双眼蒙布,左手提一秤,右手举一剑。白袍象征道德无瑕,刚直不阿;蒙眼代表理性判断,不受感官和人情影响; 秤象征公平;剑表示严厉制裁。造像的背面往往刻有古罗马的法谚:“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据传说,有一次众神失和,争论不休,没有人能够进行调解裁决。朱斯提提亚挺身而出,用白布蒙眼,为众神进行裁决。从此以后她就成为了正义女神,专司律法裁决。

从朱斯提提亚的名字Justitia中产生了词根just、jur(法律、正义)、just(公正的)等诸多与法律相关的词汇。

just:[dʒʌst] adj.公正的,公平的,合理的,正直的,正义的,正确的adv.只是,仅仅,刚刚,正好,恰好,实在

justice:['dʒʌstɪs] n.正义,司法,法律制裁,法官,审判员

justify:['dʒʌstɪfaɪ] vt.证明……是正确的,替……辩护vi.证明合法

jury:['dʒʊərɪ] n.陪审团

injure:['ɪndʒə] vt.伤害,损害。记:in表示否定,jure=just公正的,对人不公正就是损害他人

juridical:[dʒʊ'rɪdɪk(ə)l] adj.司法的,法院的,裁判的,

jurisdiction:[,dʒʊərɪs'dɪkʃ(ə)n] n.司法权,审判权,管辖权

holiday(假日):宗教中的“神圣的日子”

历史上的假日基本上都来自宗教节日。英语中表示“假日”的单词holiday其实就是由holy day(神圣的日子)组合而成。

holiday: ['hɒlɪdeɪ; -dɪ] n.假日,节日,休息日

patter(喋喋不休):基督教拉丁语祈祷词的开头

古代西方基督教徒使用拉丁语进行祈祷,祈祷词的第一句是“pater noster”(我们的圣父)。当时懂拉丁语的人很少,大部分基督教徒在祈祷时,除了开始的“pater noster”外,后面的估计都是在死记硬背下来的。因此人们就用“pater noster”表示这种不知所云的“祈祷文”,比喻各种外行人听不懂、叽里咕噜的话,如魔术师的念念有词、黑话行话、喋喋不休的唠叨等。该词进入英语后演变成paternoster,后来又简化为patter。

patter:['pætə] v.喋喋不休的说,滴答的响,急速的说,发出急速轻拍声n.行话,急速拍打声

satin(缎子):中世纪闻名于外的中国海港城市泉州

在中世纪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闻名于外的海港城市,被阿拉伯人称为Zaitun。该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当时著名的东方名城。1292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叙述其西还旅程时写道:“离开福州市……第五天傍晚,抵达宏伟秀丽的Zaitun城”,“Zaitun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数十年后的1346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吧都他(Ibn Batuta)亦写道:“我们渡海到达的第一座城市是Zaitun……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英语单词satin就来自东方名城Zaitun,表示来自Zaitun的丝绸、缎子。

虽然Zaitun在600多年前就是世界皆知的名城,但到了19世纪初,欧洲学术界却在为“Zaitun”到底在何处而争论不休。直到1915-1918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问世后,史学界才一致认定那个充满传奇故事的“Zaitun”就是中国福建省的泉州。

satin:['sætɪn] n.缎子,缎子衣服adj.光滑的,绸缎做的,似缎子的

furlong(弗隆):一对牛一口气能耕的长度

在英国历史上,acre(英亩)的面积等于长为一弗隆(furlong)、宽为一链(chain)的长方形的面积。而一弗隆(furlong)等于660英尺,一链(chain)等于66英尺。

在古代英国通常使用一对牛来耕地。耕地时,一口气耕完一段距离后,就要调转犁的方向,同时使牛也能得到短暂休息,然后再反向耕地。一对牛一口气能耕的距离就叫做furlong(弗隆),其实就是furrow long(犁沟长度)的缩写。

furlong:n.(英制长度单位)浪,弗隆

furrow:['fʌrəʊ] n.犁沟,车辙,皱纹v.犁,耕

lobby(政治游说):在国会大厦门厅游说议员的做法

英语单词lobby的本意是指建筑物的大堂、门厅。在英美等国,很多政治说客喜欢守在国会大厦的门厅内,在议员进入国会开会之前或之后的短暂时间内,对议员展开游说活动。因此原本表示“门厅”lobby一词衍生出“政治游说”的含义。

lobby: ['lɒbɪ] n.门厅,大堂,休息室v.游说

lobbyist: ['lɒbɪɪst] n.说客

bloomer(女式灯笼裤):19世纪美国女权主义活动家布鲁姆夫人

bloomer是一种宽松的女式裤,指裤管直筒宽大,裤脚口收紧,裤腰部位嵌缝松紧带,上下两端紧窄,中段松肥,形如灯笼的一种裤子。灯笼裤大多用柔软的绸料或化纤衣料裁制,轻松舒适,多为休闲时穿着,适宜作练拳操和练功等穿着之用。中式练功裤和运动裤也常采用这种造型。

灯笼裤的名称bloomer来自19世纪美国女权主义活动家艾米莉亚·布鲁姆(Amelia Bloomer)的名字。布鲁姆夫人是一位热心的女权主义活动家,大力提倡女性从传统的长裙束缚中解放出来,改穿更加舒适、使用的裤装。1851年,布鲁姆夫人在自己的杂志上大力宣扬由另一名女权主义者伊丽莎白·史密斯·米勒所设计的“土耳其式裤子”,即现在所谓的“灯笼裤”。很快,这种舒适实用的女裤被越来越多的女性采用,并被称为The Bloomer Costume(布鲁姆服装),后来简称为bloomers。

bloomer:['bluːmə] n.女式灯笼裤

pajama(睡裤):印度、波斯人穿的宽松裤子

英语单词pajama(美式英语写为pyjama)是个地道的外来词,来自印地语pajama,而后者来自波斯语paejamah,由pae(leg)+jamah(clothing)构成,字面意思就是“leg clothing”,即“裤子”的意思,指的是印度、波斯等人常穿的一种宽松裤子,用绳子系在腰上,既可以在晚上睡觉时穿,也可以在白天当做休闲服穿。

欧洲人原本流行穿着长袍入睡。到了1880年左右,西方开始流行东洋风。人们将pyjama 这种服装从亚洲殖民地带回本国,从此便成为男性的睡裤,并还为此配上了睡衣。不过,裤装睡衣成为主流却是半个世纪之后的事情了,其导火线是1934年的电影《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当时以性感著称的男演员克拉克·盖布尔(Clark Gable)在片中有穿着裤装睡衣就寝的画面,裤装睡衣才真正成为主流。

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裤装睡衣也快速地在女性之间普及开来。当时女生们流行穿着睡衣通宵聚会,举行所谓的“睡衣派对”。

和trouser(裤子)一样,pajama通常以复数形式pajamas出现,因为它有两个裤管。

pajama:[pə'dʒɑːmə] n.睡裤,裤装睡衣

Solomon(智者):智慧超群的所罗门

Solomon(所罗门)是古代以色列国王,以睿智为闻名。《圣经》中记载了许多他的事迹。据说他向上帝献祭后,上帝问他希望赐予他什么。所罗门说自己别无他求,只要“聪明的心”,可使明辨是非。于是上帝就赐予他智慧之心。下面这件事就充分反映了他的睿智:有一回,有两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来到所罗门面前,都说自己是婴儿的母亲,请求所罗门把婴儿判给自己。两人争论不休。所罗门判决说,应该把这个婴儿劈为两半,一人一半。于是其中一个妇女立刻宣布放弃争夺,祈求所罗门不要把婴儿劈开。于是所罗门就宣布这个展现了怜悯之心的妇女是孩子的真正母亲,把孩子判给了她。因此,人们就用judgement of Solomon(所罗门的判决)来比喻“公正、明智的判决”。所罗门也凭借自己的睿智成为了“智者”的代名词。

Solomon:['sɔləmən] n.所罗门,智者,聪明人

judgement of Solomon:公正、明智的判决

banting(节食减肥法):节食减肥成功的英国人班廷

19世纪,在英国伦敦有一位名叫威廉·班廷(William Banting)的退休棺材制造商,深受肥胖之苦,尝试了多种减肥法都不奏效。后来,他听从了一位医生的建议,改变饮食结构,每天严格按照一份特殊的食谱来进食,结果获得奇效,减肥成功。威廉·班廷将自己的减肥经验写成一本小册子,并在里面公布了自己的特殊食谱。这份食谱的最大特点是尽量减少糖类、淀粉和油脂类食物的摄入,而多摄入水果、蔬菜和瘦肉。这种方法就是后来的“低糖减肥法”的前身。

威廉·班廷的节食减肥法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以至于人们用他的姓氏banting来表示这种减肥法,并逆生出动词bant,表示节食减肥。

banting:['bæntiŋ] n.班廷式节食减肥法

bant: [bænt] vi.节食减肥

cub-(横卧):梦中交合的梦淫妖incubus和succubus

在中世纪的西方民间传说中,梦淫妖会在人的睡梦中与人交合,乘机吸收其精气。以男性形象出现的男妖称为incubus,以女性形象出现的女妖称为succubus。女子梦魇时往往会以为是被梦淫妖压身,所以incubus演变成“梦魇”和“重担”之意,而succubus逐渐用来表示“淫妇、娼妓”。

incubus来自拉丁文incubare,由in(upon,在其上) cubare(横卧)构成,字面意思是“横卧于其上”;而succubus来自拉丁文succubare,由sub(under,在其下) cubare(横卧)构成,字面意思是“横卧于其下”。英语词根cub就来源于拉丁文cubare(横卧)。

词根cub:横卧,=lie。变体:cumb

incubus: ['kjbs] n.梦魇,沉重的负担

succubus: ['skjbs] n.女妖,妓女,女梦淫妖

incubate: ['kjbet] v.孵化,培养n.孵育物。记:in在上面 cub横卧 ate动词后缀→卧在上面孵化

incubation:[kj'be()n] n.孵化,潜伏,潜伏期

incubator: ['kjbet] n.孵化器,保温箱,细菌培养器

cubicle: ['kjubk()l] n.小卧室,小房间。记:cub横卧 i cle小东西→可供横卧的小房间

concubine: ['kkjban] n.妾,情妇,姘妇。记:con一起 cub横卧 ine人→一起睡觉的人

succumb: [s'km] vi.屈服,死,压垮。记:suc在下面,sub cumb横卧→被压在下面→屈从

recumbent: [r'kmb()nt] adj.斜倚的,休息的。记:re后背 cumb横卧 ent形容词后缀→后背斜倚着的

incumbent: [n'kmb()nt] adj.现任的,依靠的,负有职责的n.现任者,在职者,领俸禄者。记:in在上面 cumb横卧 ent形容词后缀→坐在座位上的→在职的

incumbency: [n'kmb()ns] n.职责,义务

casual:随便的

发音释义:['kæʒʊəl] adj.随便的;非正式的;休闲的;偶然的;临时的

结构分析:casual = casu(偶然)+al(形容词后缀)→偶然的、临时的→随便的

词源解释:casu←拉丁语casus(偶然、意外)

同源词:case(情况)

衍生词:casually(随便地);casualty(意外事故;伤亡人员);casualness(偶然、漫不经心)

blatant:喧嚣的、炫耀的

发音释义:['bleɪt(ə)nt] adj. 喧嚣的;炫耀的 ;显眼的;公然的

词源解释:16世纪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 (Edmund Spenser)杜撰。斯宾塞在其长篇史诗《仙后》中创造了这个词,用来形容一头长有千条舌头、代表“诽谤”的怪兽。其词源很有可能是拉丁语blatire(喋喋不休)。现在,该词的核心含义是“在公众场合粗俗无礼地大声喧哗”,并引申出“显眼的”、“公然的”、“炫耀的”等含义。

助记窍门:blatant→bla+tan(谈)+t(的)→在公众场合Bla…Bla…地高谈阔论的→喧嚣的、炫耀的

badger:獾

发音释义:['bædʒə] n. 獾;獾皮vt. 纠缠不休;吵着要;烦扰

结构分析:badger = badge(徽章)+er(名词后缀)→戴徽章的动物→獾

獾之所以被称为badger,是因为它的前额上有醒目的白色条纹,就像是一个徽章。中世纪时流行一种残忍的狗咬獾游戏。人们将抓来的獾放到一个盒子里,然后将一只狗放入盒子里,让狗反复去咬獾,每次咬住獾后,狗主人就将它们分开,如此反复,以在规定时间内咬住獾次数最多为胜。由于在这种游戏中,狗会反复去咬獾,因此badger一词衍生出“纠缠不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