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hiavellian(权谋政治家):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是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由于他的政治学说,马基雅维利的名字成了“权谋政治家”的代名词。英语单词machiavellian就来自他的名字Machiavelli。
machiavellian: ['mækɪə'vɛlɪən] n.权谋政治家adj.不择手段的,狡猾的,马基雅维利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chiavellian 词源,machiavellian 含义。
quixotic(不切实际的):塞万提斯名著《堂吉坷德》的男主角
堂吉坷德是17世纪伟大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迷恋骑士小说的小乡绅。在骑士已经绝迹100多年后的年代,把自己幻想为中世纪的一名骑士,雇佣了附近一名农民做随从,披甲持盾,肩扛一柄生锈长枪,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出门行侠仗义,做出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把风车当成巨人,要与它决斗;把一群罪犯当成受压迫的绅士,杀散了衙役解救了他们,结果反而被他们一顿暴揍。因此,在英语中,人们就用堂吉诃德的名字来表示与脱离现实的幻想家,从他的名字Quixote(吉诃德)中衍生出形容词quixotic,表示不切实际的。
quixotic: [kwɪk'sɒtɪk] adj.不切实际的,幻想家的,堂吉诃德式的
carpenter:木匠
发音释义:['kɑrpəntɚ] n.木匠;(姓氏)卡朋特
结构分析:carpenter = carpent(马车)+er(的人)→制作马车的人→木匠
词源解释:carpent←拉丁语carpentum(马车)
同源词:car(汽车);carry(运载)
古代马车是木制的,所以制作马车的人就是木匠。Carpenter(卡朋特)是一个常见的姓氏,跟Smith(史密斯、铁匠)一样,都是从职业转换来的。卡朋特乐队(Carpenters)是美国歌星理查德·卡朋特和卡伦·卡朋特兄妹二人组成的演唱组合,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期风靡一时,代表作为《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
magnum opus:代表作,杰作
magnum,巨大,opus,作品。引申词义杰作,代表作。
laurels:名声,荣誉,光荣
Laurel(月桂树)是一种可供观赏的常绿乔木,树叶互生,披针形或者长椭圆形,光滑发亮;花带黄色,伞形花序。laurels指用月桂树叶编成的 “桂冠”。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月桂树的树叶编成冠冕,献给杰出的诗人或体育竞技的优胜者,作为奖赏,以表尊崇。这种风尚渐渐传遍整个欧洲,于是laurels代表victory,success和distinction.
欧洲人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可上朔到古希腊神话。相传河神珀纳斯(Peneus)的女儿达佛涅(Daphne)长的风姿卓约,艳丽非凡。太阳神阿波罗为她的美所倾倒, 热烈追求她,但达佛涅自有所爱,总是逃避权利很大的太阳神的追求。一天,他俩在河边相遇,达佛涅一见阿波罗,拔腿就跑,阿波罗在后边穷追不舍,达佛涅跑得疲乏不堪,情急之下只好请她父亲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非常感伤,无限深情地表示:“愿你的枝叶四季长青,装饰我的头,装饰我的琴,让你成为最高荣誉的象征”。他小心得将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神庙旁边,朝夕相处,并取其枝叶遍成花冠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佛涅的倾慕和怀念。
因此,古希腊人把月桂树看做是阿波罗的神木,称为“阿波罗的月桂树”(The Laurel of Apollo)。起先,他们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在祭祀太阳神的节目赛跑中的优胜者。后来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的体育竞技中,他们用桂冠赠给竞技的优胜者。从此世代相传,后世欧洲人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
由于阿波罗是主管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桂冠诗人”。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诗人”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他的代表作<抒情诗集>,全 部为14行诗体,系诗人献给他心中的女神劳拉的情诗(彼特拉克喜欢了劳拉一辈子,但是劳拉从来都不知道),抒发他对恋人的爱情,描写大自然的景色,渴望祖国的统一。这部被称为西方“诗三百'的诗集,虽不能与我国古代<诗经>相提并论,但不失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古时代英国的大学,也曾授予过“桂冠诗人”的称好,但是这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目前含义的类似职务,学衔的专用名称。
作为专名的“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也称The Laureate),系英国王室赐予御用诗人的专用称号,从17世纪英皇詹姆士一世(James I,1566-1625)开始,延续到现在,已历三个世纪了。凡获得“桂冠诗人”称号者,可领取宫廷津贴,每遇到王室喜庆或官方盛典时,都要写作应景诗以点缀和宣扬喜庆事件,歌功颂德,粉饰升平。17世纪,在英国被封为第一位“桂冠诗人”的是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他一生为贵族写作,美化君主制度,不过他创造的“英语偶句诗体”,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670到1972这三百年间,英国王室相继封了17位“桂冠诗人”年限最长的是19世纪的浪漫诗人阿弗里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他从1850年获得这个称号一直到逝世,长达42年,算是“终身桂冠诗人”了。英国最近的“桂冠诗人”是约翰·本杰明(John Benjamin)。其实,所谓“桂冠诗人”大部分是徒具虚名的,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者极少;就象中国封建时代的“钦点状元”,从公元960到1904(清关绪30年最后一届科举止)近1000年,历代状元341名,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寥寥无几。
W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Ga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Look to One's Laurels:爱惜名声;保持记录
Rest on One's Laurels:坐享清福;光吃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