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jeopardy(危险):胜负难分的比赛

英语单词jeopardy来自法语,原本是一个游戏术语,表示比赛、游戏时双方势均力敌、胜负难分。该单词的拼写中,jeo表示“比赛”(game),与joke同源;pard表示“部分”(part),因此该词的字面意思就是比赛双方各据一方,势均力敌。由于双方都有或输掉比赛,因此jeopardy一词逐渐衍生出“潜在的危险、风险”的含义。

在法律领域中,jeopardy表示“被告在法庭上可能被判罪的风险”。词组double jeopardy指的是被告因为同一罪行而受到两次审判和惩罚,这是法律静止的,即“一罪不二罚”。电影《致命追缉令》(double jeopardy),受诬陷入狱的女主角正是利用“一罪不二罚”的原则,来报复诬陷自己的丈夫。

美国有一档著名的电视知识竞赛节目就叫做Jeopardy。参加节目的都是智商超高、知识超渊博的牛人。IBM公司甚至派出自己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沃森”参加该节目,与两位最强选手同台竞技。

jeopardy:['dʒepədɪ] n.危险,风险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jeopardy 词源,jeopardy 含义。

grotesque(怪诞的):仿效古罗马金宫壁画风格的“洞穴画派”

暴君尼禄统治罗马帝国时,在罗马城中修建了一座类似阿房宫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史称“金宫”。尼禄死后,金宫被废弃填平,后人在其上部修建了大角斗场等其他建筑,从此再无人记得“金宫”的存在。一直到了15世纪末,有个罗马人,走在山路上不小心摔进了一个大坑里,人们这才发现了金宫的废墟。废墟的四壁上画满了各种风格怪异的壁画。很快地,这个神秘的“山洞”成了罗马一处新“景点”,前去观光考察的,大多是当时的顶尖艺术家,包括正在为教皇装修梵蒂冈宫殿的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带上绳索、火把下到洞里,仔细研究那些前所未闻的壁画。

15世纪正是艺术史上改朝换代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从“山洞”的壁画中得到灵感,发起一场立竿见影的艺术革命。流丽的线条和夺目的色彩被复制到王公贵族的府邸、别墅,一个新的绘画流派形成了,名称就叫“洞穴画派”,意大利语为grottesco,英语为grotesque,字面意思就是“洞穴的”,源自意大利语grotta(洞穴)、英语单词grotto(洞穴)。

该词本来用来形容金宫废墟里的壁画,由于这些壁画风格过于独特怪诞,grotesque一词后来衍生出“怪异”的意思,它本来的词义倒被人淡忘了。

grotesque:[grə(ʊ)'tesk] adj.奇形怪状的,怪诞的,可笑的n.怪诞风格,奇异东西

grotto:['grɒtəʊ] n.洞穴,岩穴,人工洞穴

frankenstein(作法自毙的人):小说中被自己所创造的怪物杀死的科学家

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是科幻小说之母,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作品《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又译为“科学怪人”)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名科学家,痴迷于生命科学,试图用人工方式创造生命。他利用死人的残骸创造了一个怪物。这个怪物本性善良,但在受到创造者及他人的嫌恶和歧视后,开始仇恨人类并展开报复,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和未婚妻。弗兰肯斯坦满怀悔恨和愤怒,跟踪追捕怪物。最后,弗兰肯斯坦在与怪物的搏斗中死去,而怪物也跳海自杀了。从此,后人就用frankenstein一词来形容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毁灭的人。

frankenstein: ['fræŋkənstain] n.作法自毙的人,被自己的创造物毁灭的人

artifact:人工制品

发音释义:['ɑ:təˌfækt] n. 人工制品;手工艺品

结构分析:artifact = arti(人工)+fact(制品)→人工制品

词源解释:arti←拉丁语arte(人工、手工);fact←拉丁语factum(制品)←拉丁语facere(制造)

同源词:art(工艺),factory(工厂)

衍生词:artifactual(人造的),artifacts(史前古器物、人工产品)

artifice:诡计

发音释义:['ɑːtɪfɪs] n. 诡计;策略;巧妙的办法

结构分析:artifice = arti(人工)+fice(产物)→人工的产物→人工制品→诡计

词源解释:arti←拉丁语arte(人工、手工);fice←拉丁语facere(制造)

同源词:art(工艺),factory(工厂)

衍生词:artificer(技工、巧匠),artificial(人造的)

artificial:人造的

发音释义:[ɑːtɪ'fɪʃ(ə)l] adj. 人造的;仿造的;虚伪的;非原产地的;武断的

结构分析:artificial = artific(e)(人工制品)+ial(形容词后缀)→人造的→伪造的

affectation:做作

发音释义:[,æfɛk'teʃən] n. 做作;矫揉造作;假装

结构分析:affectation = affect(影响、感动)+ation(名词后缀)→努力去影响、感动→矫揉造作。affect = af(=ad,去)+fect(做)→努力去做→影响、感动

词源解释:fect←拉丁语facere(做)←拉丁语factus(做)

同源词:affect(影响),affected(假装的),affection(情感),factitious(人工的、不自然的),infect(传染),effect(影响、效果),effective(有效的)

canal:沟渠,运河

词源同cane, 芦苇。引申义笔直的人工河。

watermelon:西瓜

这是一个复合词,来自 water(水)+ melon(瓜)→ 即一种水分较多的瓜,按理说这应该叫做“水瓜”,但由于这种瓜最先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所以咱们的古人就将其取名为“西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另一种说法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villain:坏蛋,恶棍

今指“坏蛋”或“恶棍”的villain一词原先并不含贬义。它源自中世纪拉丁语vīllānus 'farmhand',通过法语vilain于14世纪进入英语的。从终极词源来看,villain和另一个词villa(别墅)都源于拉丁语vīlla 'country house'。在中世纪封建时代,这两个词是密切相关的,villa原指“农庄住宅”或“庄园”,而villain则指为villa的主人工作的“农奴”或“农民”。

后来,贵族由于阶级优越感以及他们对农民的阶级偏见,往往把意指农民、乡下人的词语同“愚昧”、“粗野”、“邪恶”等概念联系起来。这样,villain的词义就逐渐发生贬降。19世纪出现了一个戏谑性短语villain of the piece,指“剧中反面人物”或“首恶”,被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墨多克(Iris Murdoch)等作家乃至普通人广泛使用。但villa和出自同一拉丁词源的village(乡村)一词至今却仍保留了原拉丁词中的含义。

oxygenator:氧合器,人工肺

来自oxygenate,输氧。即输氧机器,引申词义氧合器,人工肺。

clone:克隆

约在1903年,植物学家从希腊语中借用了意为“细枝”(twig)的klon一词,将它英语化为clone,用以表示植物的“无性繁殖系”。现在为简便起见,汉语往往将它音译为“克隆”。后来生物学家又发现,动物也可以通过细胞来繁育。到了20世纪末,科学家们经过人工操作,使动物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繁殖后代,1997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成年动物细胞克隆了一只名叫“多利”的绵羊。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复制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人,即克隆人类,也已完全成为可能。尽管无性繁殖具有遗传的一致性,然而人类的无性繁殖毕竟是一个充满伦理和道德争论的问题。

reindeer:驯鹿

来自古诺斯语 hreindyri,来自 dyr,动物,鹿,词源同 deer,鹿,hreinn,驯鹿,来自 PIE*ker,角, 词源同 horn.该词 rein-本身已经表示鹿,与 rein(缰绳)没有词源联系,巧合的是,这种鹿 确实大量的被人工驯养并用于拉雪橇。

synthetic:人造的,人工合成的

synthesis,综合,合成,-etic,形容词后缀。引申词义人造的,人工合成的。

technetium:锝

金属元素,来自希腊语 tekhnetos,人造的,人工的,来自 tekhne,艺术,工艺,-ium,金属元素。 因其为第一个由人为加工获取的化学元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