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f(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奴隶
农奴serf是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生产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受到封建主多方面的剥削和奴役。在封建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
表示“农奴”的英语单词serf源自罗马人对奴隶的称呼――servus,单词serve(伺候)与它同源。
serf: [sɜːf] n.农奴,奴隶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serf 词源,serf 含义。
villain(恶棍):束缚在农场的隶农
英语单词villain源自拉丁语villanus,本意为束缚在villa(农场、乡村别墅)的隶农。英语单词village(农村)、villager(村民)都源自拉丁语villa。
在古罗马早期,在罗马城外的乡村区域,还有一些拥有人身自由的自耕农。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获胜,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奴隶。因此,罗马贵族纷纷使用奴隶在乡下庄园(即所谓的villa)进行农业生产,罗马进入了奴隶社会时代。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整天被奴隶主强迫干活。采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成本极低,产品价格更低。原来的自耕农无力竞争,纷纷破产。另一方面,奴隶起义此起彼伏,奴隶制难以为继。因此,奴隶主阶层被迫进行社会改革,把土地分割成小块,出租给奴隶和破产自耕农来耕种,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隶农制。隶农的地位介于奴隶和自耕农之间,是后来的封建社会农奴的前身。虽然地位被奴隶略有提高,但对于居住在城里的罗马贵族和平民来说,隶农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低的。因此表示隶农的拉丁语villanus及其衍生的英语单词villain就不可避免地含有了强烈的贬义,并从表示社会地位的卑贱延伸至表示人品的卑贱,逐渐发展出“坏人、恶棍、反派”等负面含义。可以说,这个单词也体现了一种社会阶级偏见。
villain:['vɪlən] n.坏人,恶棍,反派,罪犯
villainous:['vɪlənəs] adj.邪恶的,缺德的,恶毒的,堕落的
villa:['vɪlə] 乡村别墅,农场
village:['vɪlɪdʒ] n.农村,乡村,郊外
villager:['vɪlɪdʒə] n.村民,乡村居民
broker(掮客):古代零售酒水的小贩
在古代欧洲的酒吧或其他零售酒水的地方,卖酒的小贩会批发采购一桶一桶的啤酒或其他酒类,然后打开酒桶,装上龙头,然后一杯一杯地卖给喝酒的人。打开酒桶的工具在法语中叫broche,后来演变为英语单词Broach(钻头、凿子)。而表示“打开酒桶”的动词brochier则辗转演变成英语中的broker,其字面意思就是“打开酒桶的人”,原本用来表示零售酒水的小贩,后来泛指各种经销商。在金融行业中,则表示经纪人、掮客。虽然中文叫法不同,但其实都是经销商、中间人的意思。经纪人其实就是把股票、证券等金融产品贩卖给个体投资者的中间人。
broker: ['brəʊkə] n.经纪人,中间人,掮客v.以中间人身份来谈判、安排
broach: [brəʊtʃ] n.钻头,凿子,胸针vt.提出,给……钻孔、开口,开始讨论
sabotage(蓄意破坏):工人把木鞋扔进机器里来搞破坏
一说起“木鞋”,人们也许马上会想到荷兰木鞋。其实,举世闻名的荷兰木鞋发源于法国,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是木鞋的发源地。在中世纪,只有贵族才有钱购买皮鞋,普通的老百姓买不起皮鞋,因此发明了造价便宜,但同样防潮保暖的木鞋。这种木鞋在法语中叫做sabot,其中的bot就是boot(靴子)的意思。木鞋从法国流传至欧洲各地,在荷兰大受欢迎,并成为了荷兰的特色产品之一。
现在在法国几乎看不到穿木鞋的人,但在中世纪时期,法国老百姓几乎人人都穿着木鞋。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阶段,当工人和工厂管理层发生矛盾时,往往会偷偷地把脚上的木鞋脱下来扔进机器里来破坏机器,从而衍生了sabotage这个英语单词,表示蓄意破坏。
sabot: ['sæbəʊ] n.木鞋,木屐,木底皮鞋
sabotage ['sæbətɑːʒ] v.n.妨害,破坏,怠工
saboteur: [,sæbə'tɜː] n.怠工者,破坏者
blackmail(敲诈勒索):以牲畜或农产品所缴纳的地租
英语单词blackmail由black(黑色的)+mail(邮件)构成,为什么是“敲诈勒索”而不是“黑色邮件”的意思呢?难道敲诈勒索时要给对方发黑色邮件吗?其实,blackmail中的mail与现代英语中表示“邮件”的mail毫无关系,它源自古时苏格兰方言,指的是“地租”或“税金”。16世纪时苏格兰农民向地主交租时,以白银形式缴纳的地租叫做white mail,而那些没有白银的穷困农民只能以牲畜或农产品形式缴纳地租,这种地租就叫做black mail。农民缴纳black mail时,地租往往会以压低牲畜或农产品价格为手段,对农民进行百般刁难和敲诈勒索,因此black mail逐渐产生了“敲诈勒索”的含义。并且当时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处盗匪流行,人们被迫向盗匪缴纳保护费才能求得一时平安。这种保护费也被称作black mail。由于这两个原因,合写在一起的英语单词blackmail就完全用来表示“敲诈勒索”了。
blackmail:['blækmeɪl] n.敲诈勒索,敲诈勒索所得vt.敲诈,勒索
confetti(婚礼上的彩色碎纸):狂欢节游行时抛撒的糖果
在现代婚礼上,我们常常见到人们往新人身上抛撒彩色碎纸的场面。这种做法源自意大利。在中世纪的意大利,狂欢节时常常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游行队伍和围观群众常常会相互抛撒小物品以表达欢乐之情。有钱的贵族往往会抛撒糖果,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confetti,是confetto(糖果)的复数形式。而没钱的穷人们为了嘲弄贵族则常常扔臭鸡蛋来代替糖果,结果双方经常在游行时发生争吵斗殴。意大利当局为了避免冲突,曾多次下令禁止在狂欢节游行时抛撒臭鸡蛋等物品,但穷人往往会用其他类似物品加以代替。这种情况直到1875年才终于有所改变。这一年,一位聪明的米兰商人在狂欢节之前向工厂采购了大量原本是无用副产品的彩色碎纸屑,并在狂欢节上向群众销售,用作游行时抛撒的物品。由于这种碎纸屑对人体无害,又充满喜庆,因此大受欢迎。从此以后,在狂欢节游行中抛撒彩色碎纸的做法就逐渐流传开来。抛撒彩色碎纸的做法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还拓展至狂欢节之外的其他场合如婚礼。由于这种碎纸最初是用来代替糖果的,所以在意大利语中也被称为confetti。英语单词confetti便来源于此,同源的单词还有confection(糖果)。
confetti:[kən'fetɪ]n.(婚礼、狂欢节中抛撒的)五彩纸屑;(旧时狂欢节或庆祝场合抛撒的)糖果
confection:[kən'fekʃ(ə)n]n.糖果,蜜饯
brassiere(胸罩):儿童穿的背心或紧身内衣
在英语中,常用brassiere一词来表示“胸罩”,常常缩略为bra。brassiere一词来自法语,但在法语中该词并非表示“胸罩”,而是指“儿童穿的背心或紧身内衣”。它来源于古法语braciere(护臂),其中的bras表示“胳臂”。
1904年,美国德普(DeBevoise)公司在宣传最新推出的、能够支撑乳房的女性胸围产品时,为了吸引眼球,在广告文案中使用法语单词brassiere称呼这款产品,使得brassiere一词受到广泛注意。该产品和其他胸罩的早期版本一样,类似于带筋去骨的吊带背心。brassiere一词于1907年首次出现在《时尚》杂志中,并于1911年被收录至《牛津英语词典》。从此,原本与“胸罩”毫无关系的brassiere一词正式进入了英语词汇。
brassiere:['bræzɪə; 'bræzɪeə] n.胸罩,乳罩
opulence(富裕):罗马神话中的丰饶女神俄普斯
俄普斯(Ops)是罗马神话中的播种和丰产女神,是农神萨杜恩的妻子,大地女神的助 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瑞亚(Rhea)。她负责保佑农产品的丰收,人们常常把她与掌管谷物的谷物女神刻瑞斯搞混。在古罗马神庙中,俄普斯往往和农神萨杜 恩一道接受人们的祭祀。每年8月25日是奥普斯的节日,称为奥皮康西亚(Opiconsia),人们在收获完毕后举行感恩庆祝。英语单词 opulence、opulent都来自俄普斯的名字。
opulence:['ɑpjələns] n.富裕,丰富
opulent:['ɒpjʊl(ə)nt] adj.丰富的,富裕的,大量的
milliner(女帽商):以纺织品而闻名的意大利米兰
16世纪时,米兰出产的各种纺织品闻名于欧洲,米兰商人大量向英国出口他们的纺织品。因此,英国街头随处可见米兰出产的女帽、手套、蕾丝等纺织品。因此,英国人就用米兰(Milan)来称呼那些销售米兰出产的纺织品的商人,将其称为milliner。现在,milliner主要用来表示从事女帽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从业人员,而无论其产品是否来自米兰。
milliner:['mɪlɪnə] n.女帽商,女帽设计者
antimacassar(椅套):避免望加锡发油污染家具的罩布
该词来自以香料闻名的印尼望加锡,望加锡(Macassar)是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的首府,是苏拉威西岛上最大的城市。16世纪初,望加锡是印度尼西亚东部最大的贸易中心,后来更变成东南亚各岛屿中最大的城市、整个东南亚的贸易中心,贸易远至阿拉伯及欧洲等地。望加锡出产一种香料,可以用来做发油。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的发油制造商推出一种新产品,宣传说是用望加锡香料制成的,赢得人们竞相购买,也使得macassar一词成了“植物性发油”的代名词。头发擦过这种油后,闻起来固然很香;可是如果枕靠在椅子或沙发上,家庭主妇就要瞪眼了。她们为了免掉洗刷那一大片油渍的麻烦,就在椅子或泠发上铺上层罩布。从此这种罩布就被称为 antimacassar,因为它是用来“对抗”(anti)“发油”(macassar)的。
antimacassar:[,æntɪmə'kæsə] n.椅套,罩布
macassar:[mə'kæsə] n.发油,望加锡
borough(自治市):带碉堡的自治城市
英语单词borough与burg、burgh同源。西方好多城市都以burg或burgh结尾,如汉堡(Hamburg)、爱丁堡(Edinburgh)、匹兹堡(Pittsburgh)。burg或burgh就是“城镇”的意思,不过和city或town不同,burg或burgh指的是带碉堡的城市,也就是说,它们在成为城市之前其实就是一座要塞或一座城堡。borough在英语中表示“自治市”。“带碉堡的城市”与“自治市”有何关联呢?原来,自治市的自治权是打仗打下来的,所以这些城市自然要修筑碉堡来保卫自己。在欧洲封建时期,城镇的主权原本都是属于封建贵族即所谓“领主”(Lord)的,是他的封地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镇越来越繁荣,市民的经济地位提高了,对封建贵族对城镇的压榨越来越不满。所以市民们想方设法争取城市自治。刚开始时,市民们用钱从领主那里一项一项地赎回城市的各种权利,因为那个时候市民们通过经商积累了大量货币,而领主的收入主要是封地上的各种农产品,所以缺乏货币。在11、12世纪又赶上了十字军东征运动,大批领主要参加十字军,亟需便于携带的金银货币充当盘缠,所以就把很多权利都卖给市民了。但钱不能买到所有权利,所以领主和市民免不了要开战,城市的自治权就是通过赎买和战争的方式获得了。因此自治市中常常修筑了各种防御工事,用来保卫城市的主权。
borough:['bʌrə] n.自治市,区
burg:[bɜːg] n.镇、城、村
burgh:['bʌrə] n.(苏格兰)自治市,城镇
bourgeoisie(资产阶级):居住在城镇里的居民
英语单词bourgeoisie音译为“布尔乔亚”,常被翻译为“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它来自法语,字面意思就是town dwellers(城镇居民),其中的bourg相当于英语中的town。在欧洲的封建时期,在农村中逐渐出现一些小镇,里面聚集了一些手工业者和商人等非农业人口,他们为周边的农业人口提供农产品以外的其他各种商品,这些人就被称为bourgeoisie,意思就是住在小镇的这种非农业人口。后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这些人的财富不断增多,并且还可以雇佣工人为自己工作。他们的地位高于农民和工人,但低于封建贵族。
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西方社会学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派在进行阶级划分时,使用bourgeoisie来表示社会中的富有阶级之一,指有产者、中产阶级,通常翻译为“资产阶级”。值得注意的是,bourgeoisie是集合名词,表示整个阶级。当表示具体一个人是,男人用bourgeois表示,女人用bourgeoise表示。
bourgeoisie:[,bʊəʒwɑː'ziː] n.资产阶级、中产阶级
bourgeois:['bʊəʒwɑː] adj.资产阶级的、中产阶级的、贪图享受的n.资产阶级男人、中产阶级男人
bourgeoise: ['buəʒwɑ:z, buə'ʒwɑ:z] n.资产阶级女人、中产阶级女人
patent(专利):王室颁发的公开文件
英语单词patent一般被翻译为“专利”,其实在历史上,patent跟“专利”毫无关系,而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打开的、公开的”,用于术语Letters patent。该术语源自拉丁语Litteræ Patentes,字面意思就是open letter,意思就是公开的文件。与其相对的术语是Litteræ Clausæ,或closed letter,意思就是保密的文件。
在中世纪时,政府或王室颁发的正式文件,按照其保密性分为Litteræ Patentes(公开文件)和Litteræ Clausæ(保密文件)两种。两种文件的装订方式不一样。公开文件是开放式的,印章盖在最后一页的底部,所有人都可以翻阅;保密文件是对折的,在外头加以封印,只有特殊人物才能查看,每次看完后还要重新封印。
在14世纪的欧洲,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和意大利的王室采用特许的方式,允许一些工匠或商人在一定期限内以垄断方式独家经营自己所发明的产品。这种特许书就做成了Litteræ Patentes(公开文件)的形式,里面有对产品的详细描述,这就是现代专利制度中的“专利说明书”的雏形。随着专利制度的普及,原本表示“公开文件”的术语Litteræ Patentes也逐渐用来专指“专利特许书”。
英语单词patent就源自拉丁术语Litteræ Patentes,是patentes的变形。所以patent做形容词时,除了表示“专利的”,还含有“显然的,明摆着的”等含义。
patent: ['pæt(ə)nt; 'peɪt(ə)nt] n.专利,专利权,专利品adj.专利的,显然的,明摆着的vt.授予专利,取得……的专利权。
plumber(水管工):古罗马人用铅制作水管
在英语中,表示“水管工”的单词是plumber,由plumb(铅)+er(人)组成,字面意思就是“铅制品工人”。水管跟铅制品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是因为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广泛使用铅来制作水管。
古罗马人的冶金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冶炼白银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副产品铅。古罗马人发现金属铅具有很好的特性,用铅制成的日常器皿能保持持久光亮,不会像铜器那样产生绿绣;在葡萄酒中加入铅粉不仅能去除葡萄的酸味,还能使酒味更加醇厚;用铅粉做成的化妆品能够让妇女的皮肤更白。因此,古罗马人的贵族广泛使用铅制品,例如,他们把铅条夹在木棍中用于书写,这就是“铅笔”一词的由来。他们还使用铅做成水管,构建了四通八达的地下管道。这些管道中含有的金属铅逐步溶解之水中,被喝进罗马人的身体内,甚至是孕妇的体内。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罗马人都受到了严重的铅中毒。很多科学家认为,铅中毒是古罗马帝国破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拉丁语中,plumbum表示“铅”,由此衍生出英语单词plumb(铅)。由于古罗马的上下水管道都是用铅制成的,因此安装、维修这些管道的工人在英语中就被称为plumber(铅制品工人)了。
plumb:[plʌm] n.铅,铅垂,垂直adj.垂直的vt.使垂直,(用铅垂)探测
plumber:['plʌmə] n.水管工
plumbing:['plʌmɪŋ]n.铅工业,水管工业,水管工作
aplomb:n.垂直,沉着,泰然自若。=a(according to)+plomb(plumb)→与铅垂线平行→垂直→不偏移摇摆→沉着,泰然自若
byline:署名行
发音释义:['baɪlaɪn] n.署名行;署名处;支线vt署名
结构分析:byline = by(经由、作者为)+line(行)→署名行
在英语出版物中,通常在文章标题下一行中写上by:作者姓名。byline指的就是这一行。另外,by还可以表示次要的、旁支的,如byproduct(副产品),因此byline还可以表示铁路“支线”。
byproduct:副产品
发音释义:['baɪ,prɒdʌkt] n.副产品;副作用
结构分析:byproduct = by(次要的)+product(结果、产出)→副产品、副作用
bourgeoisie:布尔乔亚、资产阶级
发音释义:[,bʊəʒwɑː'ziː] n.布尔乔亚;资产阶级
词源解释:英语单词bourgeoisie音译为“布尔乔亚”,常被翻译为“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它来自法语,字面意思就是town dwellers(城镇居民),其中的bourg相当于英语中的town。在欧洲的封建时期,在农村中逐渐出现一些小镇,里面聚集了一些手工业者和商人等非农业人口,他们为周边的农业人口提供农产品以外的其他各种商品,这些人就被称为bourgeoisie,意思就是住在小镇的这种非农业人口。后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这些人的财富不断增多,并且还可以雇佣工人为自己工作。他们的地位高于农民和工人,但低于封建贵族。
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西方社会学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派在进行阶级划分时,使用bourgeoisie来表示社会中的富有阶级之一,指有产者、中产阶级,通常翻译为“资产阶级”。值得注意的是,bourgeoisie是集合名词,表示整个阶级。当表示具体一个人是,男人用bourgeois表示,女人用bourgeoise表示。
同源词:bourgeois(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的男人);bourgeoise(资产阶级的女人)
balm:香膏
发音释义:[bɑːm] n. 香膏;镇痛软膏;香峰草,香树膏
词源解释:balm←古法语basme(香脂香膏)←拉丁语balsamum(香脂香膏)←希腊语balsamon←希伯来语basam(香脂香料)←阿拉伯语basham(香脂香料)
balm原本表示古代一种用树脂和油制成的芳香软膏,具有镇痛作用。现在常用于各种护肤产品,如lip balm(护唇膏);eye balm(眼霜);tiger balm(万金油);Blemish Balm(BB霜、皮肤修复霜);moisture balm(保湿霜)。
趣味记忆:balm = ba(扒)+l(拉)+m(抹)→“扒拉抹”→扒拉扒拉抹到皮肤上→香膏
衍生词:balmy(芳香的、温和的)
artifact:人工制品
发音释义:['ɑ:təˌfækt] n. 人工制品;手工艺品
结构分析:artifact = arti(人工)+fact(制品)→人工制品
词源解释:arti←拉丁语arte(人工、手工);fact←拉丁语factum(制品)←拉丁语facere(制造)
同源词:art(工艺),factory(工厂)
衍生词:artifactual(人造的),artifacts(史前古器物、人工产品)
boiler room:锅炉房,电话推销室
锅炉房通常比较嘈杂,借以形容一些推销劣质股票或其它廉价虚假产品的小公司。参照电影《华尔街的狼》或中国的诸多类似电话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