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inet(内阁):英王与亲信讨论国家大事的密室
英语单词cabinet(内阁)源自法语,是cabin(小屋、客舱、船舱)的指小形式,也就是比小屋更小的空间,用于收藏标本、财宝的壁橱或密室。
内阁是由中世纪英国国王的顾问机构枢密院(the Privy Council)中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1066年的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以后,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设立了中央管理机关“御前会议”,御前会议是国王的咨询机构和办事机构。到了15世纪,国王的御前会议更加固定和完善,发展成为枢密院,以后枢密院中又分设若干个委员会,分管各项事务,其中外交委员会地位最显要,也最得英王的信任。从查理二世、威廉三世到安娜女王,在庞大的枢密院会议上讨论政务之前,英王总要与该委员会的少数亲信大臣聚集于一个小房间,秘密开会讨论。因此人们便该委员会称为cabinet。后来该词用于指政府中的核心成员。
cabin:['kæbɪn] n.小屋、客舱、船舱
cabinet:['kæbɪnɪt] n.内阁,壁橱,小陈列室adj.秘密的,内阁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abinet 词源,cabinet 含义。
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sirloin(西冷牛肉):被封为爵士的牛里脊肉
英语单词sirloin通常被音译为“西冷”,指的是牛的上部腰肉。其中的loin就是“腰部、腰肉”的意思。西冷牛肉连带着脂肪组织,烹饪后口感比较香、嫩、油润。同时它体积比较大,卖相很好。因此,用西冷牛肉制作的牛排,是西餐中的佳品。sirloin在古英语中拼写为surloin,由sur(上部)+loin(腰肉)构成,表示“牛上部的腰肉”。关于拼写从sur变为sir,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传说,有一位英国国王有一回对他所吃到的牛腰肉特别满意,高兴之下就把它封为爵士(Sir),因此,surloin的拼写就变成了sirloin。英国作家富勒(Thomas Fuller)和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都认可这种说法。前者说这位国王是亨利八世,后者说是詹姆士一世。还有人认为英国是查理二世。虽然众说纷纭,但男人大同小异。
sirloin:['sɜːlɒɪn] n.西冷牛肉,西冷牛排,牛的上部腰肉
loin:[lɒɪn] n.腰,腰部,腰肉,里脊肉
canter(慢跑):英国基督教教圣地坎特伯雷
canter 是骑马时中介乎小跑(trot)与 gallop(疾驰)之间的步法,一般译为“慢跑” 。 该词由 Canterbury gallop 或 Canterbury trot/pace 一语缩略而来。Canterbury(坎特伯雷)是英国的基督教圣地。公元597年,传教士奥古斯丁受教皇委派,从罗马赴英国传教。他在40名修士的伴随下,来到作为撒克逊人肯特王国的坎特伯雷。当时的肯特国王是个异教徒,但王后原是法兰克公主,信仰基督教。在王后的帮助下,奥古斯丁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成为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并把基督教传播到整个英格兰。因此,在英格兰,坎特伯雷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基督教信仰的摇篮。
16世纪中期,宗教改革的浪潮席卷欧洲。英国教会也向天主教开火,断绝了与罗马教廷的一切关系,改称英国国教,又叫圣公会。它的首任主教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英王的加冕礼就由他主持。这位大主教还拥有管辖29个主教区的权力。这样,作为大主教驻地,坎特伯雷就成了英国的宗教首都。
公元1170年,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Thomas Becket)因为与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不和而被国王的四位骑士杀死。半世纪后,英国国王亨利三世为贝克特平反,特意在坎特伯雷大教堂为贝克特修建了一座华丽的圣堂。后来的朝圣者前往坎特伯雷朝拜贝克特的圣堂,在接近圣地时都会放慢速度,让坐骑慢跑。后人就把骑马时的这种步法叫做Canterbury gallop /trot/pace,后来被缩略为Canterbury,到了18世纪又进一步缩略为canter。
canter: ['kæntə] n.(马)慢跑,流浪汉vt.使慢跑vi.慢跑
canary(金丝雀):金丝雀的产地加那利群岛
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中,属于西班牙,是欧洲人常去的冬季度假胜地之一。
公元前40年,毛里塔尼亚国王尤巴二世派远征队到此,见其中一个岛上有许多躯体巨大的野狗,遂称该岛为Canaria,意为“狗岛”,因为在拉丁语中canis就是“狗”的意思。在英语中拼写为Canary,整个群岛被称为Canary islands。因为金丝雀的产地就在此群岛,所以金丝雀也被称为canary。由于金丝雀多为淡黄色,因此canary还可以表示“淡黄色”。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与其西班牙丈夫荷西的家就坐落在加那利群岛中大加那利岛的首府拉斯帕尔马斯。
canary: [kə'neərɪ] n.金丝雀,淡黄色
baron(男爵):直接从国王那里获得封地的贵族
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英语中已有男爵(baron)一词,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并无尊贵之意。当时,所有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封地的贵族都可称为男爵,但这并非由国王分封。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
1387年,理查二世封约翰·比彻姆为基德敏斯特男爵后,男爵才成为英国贵族的正式爵位,并且始终是人数最多的爵位。
baron:['bær(ə)n] n.男爵
baroness:['bær(ə)nɪs; -nes] n.男爵夫人,女男爵
bandit(盗匪):中世纪欧洲被皇家公告剥夺公权的人
在封建时期的欧洲,各级封建领主都可以发布ban(公告),其中最高级别的是皇帝颁发的ban,被称为imperial ban(皇家公告)。与其他公告不同的是,只有皇家公告可以宣布剥夺某人的公权。这种剥夺他人公权的法律行为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bandire,是英语单词banish(放逐)的词源,而被剥夺公权的人则被称为bandito,英语单词bandit就来源于此,本意就是被剥夺公权的人。
在当时,一个人若是被剥夺公权,意味着他失去法律的保护,所有人都可以抢劫、伤害甚至杀死他而无需承担任何法律后果。别人若是帮助他,则也会被剥夺公权。被剥夺公权的人只能到当局自首,才有可能撤销剥夺其公权的公告,但有些更加严厉的公告是不可撤销的。受到这种公告惩罚的人,唯一出路就是亡命天涯,落草为寇了,所以bandit一词逐渐衍生出“盗匪”之意。
皇家公告不仅可以宣布剥夺某个人的公权,还可以宣布剥夺某座城市的公权,其他城市可以攻击、掠夺或征服这座城市。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因为德国城市多瑙沃尔特爆发的反天主教暴乱而宣布剥夺该城市的公权,从而引发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
bandit:['bændɪt] n.强盗,土匪,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
banish:['bænɪʃ] vt.放逐,驱逐
outlaw:['aʊtlɔː] vt.放逐,剥夺法律保护n.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歹徒
canary:金丝雀
发音释义:[kə'neərɪ] n.金丝雀;淡黄色
词源解释:来自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的名称。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中,属于西班牙,是欧洲人常去的冬季度假胜地之一。
公元前40年,毛里塔尼亚国王尤巴二世派远征队到此,见其中一个岛上有许多躯体巨大的野狗,遂称该岛为Canaria,意为“狗岛”,因为在拉丁语中canis就是“狗”的意思。在英语中拼写为Canary,整个群岛被称为Canary islands。因为金丝雀的产地就在此群岛,所以金丝雀也被称为canary。由于金丝雀多为淡黄色,因此canary还可以表示“淡黄色”。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与其西班牙丈夫荷西的家就坐落在加那利群岛中大加那利岛的首府拉斯帕尔马斯。
cabal:政治阴谋小集团
发音释义:[kə'bæl] n.卡巴尔;政治阴谋小集团;五人帮
词源解释:cabal←法语cabale(对圣经旧约的神秘解读、秘密结社的小团体)←中世纪拉丁语cabbala←希伯来语qabbalah(传统、对圣经旧约的神秘解读传统)
同源词:cabbala(犹太教神秘哲学)
cabal一词在16世纪下半叶中就已经含有“秘密小团体”之意,但主要应用于宗教领域,表示宗教小团体,尤其是犹太教神秘教派团体。1667至1673年期间,英王查理二世五位最有权势的大臣结成秘密小集团,进行阴谋活动。1672年他们未经议会批准就秘密地同法国签订盟约,迫使英国同荷兰交战。他们的所作所为引起本国臣民极大不满。说来也巧,这五位声名狼藉的大臣的姓氏为Clifford、Ashley、Buckingham、Arlington、Lauderdale,其首字母正好构成CABAL,人们遂以cabal称之。这一巧合加强了原cabal一词的意义,给原cabal注人了新的活力,从此在英语中站稳了脚跟,成为对“政治阴谋小集团”的称呼,类似中国的“四人帮”。
armada:舰队
发音释义:[ɑ:'mɑ:də] n.舰队,(西班牙)无敌舰队
词源解释:armada←西班牙语armada(武装力量)←中古拉丁语armata(武装力量)
背景知识:armada一词来自西班牙的“无敌舰队”(Invincible Armada),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所派出,意图征服英格兰却失败的舰队。“无敌舰队“被击败后,国势鼎盛的西班牙停滞不前,英格兰则成为海上霸主。
同源词:arm(武器),army(军队),armor(盔甲)
Jacobite:詹姆斯党人
Jacob,代指詹姆斯二世,-ite,集合名词后缀。指英国历史上1688年拥护被废的英王詹姆斯二世及其后嗣的人。详见英国历史光荣革命。
derby:马赛,圆顶高帽
该词源出第十二世Derby伯爵。这位伯爵名叫Edward Stanley (1752 - 1834),他的家族史可以追溯到1066 - 1070年征服英国的诺曼底公爵,即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口Derby伯爵对赛马运动有强烈的兴趣,他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改良马种。1780年他在萨里郡(Surrey)埃普索姆唐斯(Epsom Downs)首次举办了限用三岁雌雄幼马的马赛,这是现代赛马运动的发端。此后,这种马赛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在同一地方举行,久而久之就成了英国传统马赛之一。为纪念首创人Derby伯爵,人们就把这一马赛称作Derby,把举行马赛的过一天称为Derby Day。最后,Derby又逐渐被用来泛指任何类型的马赛,甚至其它比赛,首字母也由大写变为小写,如fishing derby(钓鱼比赛),bicycle derby(自行车比赛)等。
1875年美国在肯塔基举行了名为Kentucky Derby的大马赛。在马赛期间美国人为赶时髦纷纷戴起英国人常在马赛日戴的一种称作bowler(hat)的圆顶高帽,并给它另外取名作derby。
cabal:阴谋小集团
该词源自拉丁语cabal/cabbala,直接借自法语cabale,17世纪初就已获得了“阴谋小集团”或“秘密小集团”一义。1667至1673年英王查理二世五位最有权势的大臣结成秘密小集团,进行阴谋活动。1672年他们未经议会批准就秘密地同法国签订盟约,迫使英国同荷兰交战。他们的所作所为引起本国臣民极大不满。说来也巧,这五位声名狼藉的大臣的姓氏为Clifford,Ashley,Buckingham,Arlington,Lauderdale,其首字母正好构成CABAL,人们遂以cabal称之。这一巧合加强了原cabal 一词的意义,给原cabal注入了新的活力,使cabal通用一时,并从此在英语中站稳了脚跟。也正是这一巧合使某些人误认为cabal系由首字母缩拼而成,把cabal看作是英语最早的首字母缩拼词之一。尽管事实是,早在此之前,cabal就已存在于英语词汇之中。
bowling:保龄球
bowling汉译常作“地滚球”,但今天人们更喜欢按其发音译为“保龄球”。bowling 一词源于拉丁文bulla(球,泡),由bulla演变成的bowl指“(地滚球戏中用的)圆球”,它和表示“碗”的bowl不是出于同一词源。bowling这种球戏历史悠久,在一座公元前5200年的埃及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古物中就有玩这种球戏的全套设备。但从14到15世纪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等英国君王都认为,bowling尽管无害,但不像射箭有益于练武打仗,故加以禁止。直到15世纪中期以后bowling在英国才开始获得推广和传播。
blacklist:黑名单
这个汉语直译为“黑名单”的复合词是人们十分熟知的,但对其来历就未必有许多人知晓了。blacklist已有三个多世纪的历史,源出英国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1630 - 1685)制造的一份黑名单。单子上开到了1649年判处他父亲查理一世死刑的58位法官及其庭官员的名字。1660年王朝复辟,查理二世继承王位,列在黑名单上的有13人被处决,25人被判无期徒刑,其余的则逃脱了。
armada:舰队,军用机机群
armada乃西班牙语借用词,原义为“军队”,1588年5月西班牙国王腓力普二世(PhilipⅡ)为远征英国而组成的“无敌舰队”就称Armada。该舰队拥有战船130艘,步兵约2万名,水手约8千人。同年7月至8月与英国舰队交战,遭到惨败,仅76艘船重返西班牙。自此以后,西班牙国力一蹶不振,海上霸权也随之丧失,英国逐渐取而代之。armada在英语现指“舰队”,有时也指“军用机机群”或“庞大的军用车车队”。
toast:烤面包片,祝酒,受祝酒的人
toast 一词源自拉丁语 tostus (烤过的)。在英语中“烤面包(片)”作toast,“祝酒”也作 toast。这两者之间有无联系呢?旧时,在英国流行一种习俗:人们饮酒时,常爱把一块放有香料的烤面包片(a piece of spiced toast)加入酒中,据说这样可酒味更美。该习俗在莎士比亚时代尤为风行,所以我们今天有 to drink a toast 的说法。
据传,昔日英国人还认为受祝酒的人的名字,尤其是自己所爱慕女人的芳名,也会像烤面包片那样使酒变得芳香甜美。这种看法可能起源于爱尔兰散文作家、评论家、剧作家斯梯尔(Richard Steel,1672-1729)在他主办的单张小品期刊《闲谈者》(The Tatler)第24期(1709年6月4日)上发表的一篇轶闻趣事,内容大意如下:查理二世在位时,一位有名的美男妇人在巴思温泉(Bath)休养。有个追求她的人为了向她献殷勤,从她站着的温泉水中舀了一杯水,当众为她的健康干杯。他在旁的一个唱半醉的朋友说,他本人倒不喜欢那水,而是喜欢泡在其中的toast,也就是泡在水中的美人。从此以后,toast 一词既用以表示“祝酒”,也常引申为“受祝酒的人”。
pamphlet:小册子
十二世纪一首拉丁情诗“Pamphilus seu De Amore”红透西域,它由未装订活页形式出现。后来类似的小册子都以这首诗演变而来的pamphlet命名。pam-前缀“全”,-phl-即词根phil“爱”,如philosophy(哲学),本义为“为人人所爱”。
last ditch:拼死的;已无后退余地的
英国国王威廉三世(King William III, William of Orange, 1650--1702)出生于海牙,原是荷兰的奥兰奇王子(Prince of Orange),1672年出任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军队统帅,率军与入侵的英法两国军队交战,一度失利。英法两国国王提出苛酷的和约条款,他拒绝接受。为了确保他的国家不被灭亡,他说:“I will die in the last ditch.”(我决心战死在最后一条战壕里。)他重建军队,终于在1678年取得了胜利。他没有战死在最后一条战壕里,并在1689年登上英国国王的宝座。与妻子女王玛丽二世享有相等的权力。按字面义,ditch原指“壕沟”或“防御壕”,last ditch就是“最后一条防御壕”,即“最后一条防线”,如今常用作形容词,且多用于喻义,表示“已无后退余地的”、“坚持到底的”或“拼死的”。
cambric(麻纱、细薄布):以白色亚麻布闻名的法国康布雷市
Cambrai(康布雷)是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小城镇,属北加来海峡大区北部省。在历史上,该地因为两件事而闻名。一是在1508年,为了遏制威尼斯对意大利北部的影响,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法国路易十二和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曾在此建立康布雷联盟。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坦克的战役——康布雷战役就发生于此。
除此以外,康布雷出产的白色亚麻布在历史上十分出名。这种布料以其细薄而紧致的特点闻名。因为产自康布雷,所以得名cambric。
cambric:['kæmbrɪk] n.麻纱,细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