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villain(恶棍):束缚在农场的隶农

英语单词villain源自拉丁语villanus,本意为束缚在villa(农场、乡村别墅)的隶农。英语单词village(农村)、villager(村民)都源自拉丁语villa。

在古罗马早期,在罗马城外的乡村区域,还有一些拥有人身自由的自耕农。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获胜,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奴隶。因此,罗马贵族纷纷使用奴隶在乡下庄园(即所谓的villa)进行农业生产,罗马进入了奴隶社会时代。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整天被奴隶主强迫干活。采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成本极低,产品价格更低。原来的自耕农无力竞争,纷纷破产。另一方面,奴隶起义此起彼伏,奴隶制难以为继。因此,奴隶主阶层被迫进行社会改革,把土地分割成小块,出租给奴隶和破产自耕农来耕种,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隶农制。隶农的地位介于奴隶和自耕农之间,是后来的封建社会农奴的前身。虽然地位被奴隶略有提高,但对于居住在城里的罗马贵族和平民来说,隶农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低的。因此表示隶农的拉丁语villanus及其衍生的英语单词villain就不可避免地含有了强烈的贬义,并从表示社会地位的卑贱延伸至表示人品的卑贱,逐渐发展出“坏人、恶棍、反派”等负面含义。可以说,这个单词也体现了一种社会阶级偏见。

villain:['vɪlən] n.坏人,恶棍,反派,罪犯

villainous:['vɪlənəs] adj.邪恶的,缺德的,恶毒的,堕落的

villa:['vɪlə] 乡村别墅,农场

village:['vɪlɪdʒ] n.农村,乡村,郊外

villager:['vɪlɪdʒə] n.村民,乡村居民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villain 词源,villain 含义。

bastard(私生子):诞生于驮鞍之上的孩子

在中世纪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当地的赶骡人在乡村小店投宿时,往往将驮鞍铺开当做临时床铺使用。有些人生性风流,免不了拈花惹草,不少私生子就诞生于这样的驮鞍上,所以法国人管这种私生子称为“驮鞍之子”。法语中表示“驮鞍”的单词是bast。英语单词bastard就是由bast加上表示人的名词后缀ard构成。后缀ard含有蔑视之意,如coward(胆小鬼)。bastard一词当初仅表示非婚生子,并无贬义,如征服英国的威廉一世就被称为William the Bastard(私生子威廉)。14世纪后期才逐渐衍生出“不纯、不真实”的含义,19世纪后开始用作骂人的脏话,相当于中文中的“杂种、王八蛋”。

bastard: ['bɑːstəd; 'bæst-] n.私生子,杂种,王八蛋adj.私生的

casino(赌场):意大利的聚众娱乐的小屋

英语单词casino来自意大利语,本意是“小房子”,是casa(房子)的指小形式。在意大利语中,casino原本指的是意大利乡间小屋,类似乡村俱乐部。人们聚集在这里面唱歌、跳舞、赌博,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后来,赌博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了casino里面最主要的娱乐形式,casino也就变成了赌场。

casino:[kə'siːnəʊ] n.赌场,俱乐部,娱乐城

political(政治的):有关市民和城邦事务的

古希腊的政体是城邦制度。“城邦”源于希腊文polis,本意是city(城市),因为是一城一国,故译为“城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希腊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城邦。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

英语单词political来自拉丁语politicus,后者来自希腊语politikos,字面意思是“与polites(citizen,市民)有关的”,而polites来自polis(城市,城邦)。因此political(政治的)原意就是“与市民、城邦事务相关的”。与它同源的单词politic则表示政治活动所需要的性格特征,如精明、审慎、讲究策略。

political:[pə'lɪtɪk(ə)l] adj.政治的,党派的

politic:['pɒlɪtɪk] adj.精明的,有策略的,审慎的

politics:['pɒlɪtɪks] n.政治,政治学,政治活动

barnstorm(巡回演出):美国草台班子在乡村谷仓的演出

19世纪初,美国一些二三流的剧团和马戏团去乡村巡回时,由于乡村缺乏剧场或大厅,往往租用农户的谷仓作为演出场地。这种演出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不同农家的谷仓之间快速转移,就像暴雨(storm)一样转瞬即逝。因此,人们就把这种巡回演出形象地比喻为barnstorm。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一些政治家在竞选中也频频到各地农村活动,有的还在谷仓举行讲演会,因此该词也常被用作政治术语,指政治家四出巡回发表竞选演说。

barnstorm:['bɑːnstɔːm] vt.vi.在乡村或小城镇巡回演出

bucolic:乡村风味的

发音释义:[bjuː'kɒlɪk] adj. 乡村风味的;田园风味的;牧民生活的n.牧歌;田园诗;牧人;农民

结构分析:bucolic = bu(牛)+col(放牧)+ic(形容词后缀)→牧牛的→牧民生活的→乡村风味的

词源解释:bu←希腊语bous(母牛);col←希腊语kolos(照看),与拉丁语colere(居住、耕种)有关

同源词:butter(奶油←母牛的乳);buffalo(水牛、野牛);bugloss(牛舌草);bull(公牛,该词并非起源于希腊语bous,但为便于记忆可视为同源词);colony(殖民地)

词组习语:bucolic life(田园生活);bucolic landscapes(田园风光);bucolic poetry(田园诗);bucolic refuge(世外桃源)

barnstorm:政治演说

barn,谷仓。storm,风暴。原指美国19世纪杂技团乡村演出,通常在谷仓进行,风暴形容其热烈。后来该词又形容美国选举中的政治家演说起到的类似效果。

bush telegraph:(信息等)迅速传播

来自澳大利亚的习语,形容偏远乡村及山区的一种原始的信息传播系统。参照中国古时的烽火传迅。

country:国家,乡村

来自counter-, 相对,原指相对于他国而言的本国土地,即国家。后相对于城市而言的土地,即乡村。

braille:盲文

当今国际上通用的6凸点组合编码盲字体系是法国盲童学校教师布莱叶(Louis Braille,1809 - 1852)于1824年创制的,故汉译常作“布幕叶苜字”或“布莱叶点字法”。意指“盲文”的英语单词braille即源出此人姓氏。

  布莱叶在年仅三岁时就已双目失明,以后被送进一所乡村学校。那时盲人是以触摸编成字母状的细枝条来识别和学习字母的。小布莱叶求知欲强,他觉得用这种方法学起来既费事,效果也甚微,所以很感苦闷。1 1岁获奖学盒,人巴黎国立盲童学校学习。当时有位名叫巴比埃( Charles Barbier)的法国上尉设计了一套白凸点和凸划组成的信息符号体系,专|1)用于夜间作战传达命令,如用一个凸点表示前进,两个凸点表示撤退,士兵们在黑暗中用手一摸即能理解命令内容。这套符号体系在盲童学校展览以后,激发了布莱叶的想象力。他对该体系作_r简化和改进,刨制r一套适合盲人之用的6凸点组合编码盲字体系。这时他年仅15岁。两年后他开始在该校任教。这种盲字体系很快就为盲人学生所接受,此后经他修改又用于乐谱。然而,直到布莱叶死后两年,即1854年这种盲字体系才被该校正式采用。据传,一位风琴手在歌舞厅演出时对听众说,她的一切都归功于布莱叶。她动人的故事使布莱叶刨制的盲字体系最终获得普遍承认。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盲人发明家把他创铷的盲字体系直接用其姓氏命名为hraille,把盲文也称为braille。 19世纪50年代该词始用于英语。除英语外,还有许多其他语言,如德语、西班牙语等都直接把该词借用了过去,braille成了一个国际词语。

barnstorm:在小城镇或乡间作巡回演出

在19世纪初的美国,剧团或马戏团常到乡间演出,但多半是些二三流的剧团和马戏团。农村没有剧场或大厅,谷仓 ( barn)就变成了临时剧场。他们的演技虽然不算一流,却往往能一下子就抓住观众的心(took the audience by storm)。因此,一时之间蹩脚演员纷纷涌向小镇和乡村,犹如士兵攻克堡垒一样。他们迅速地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犹如一场强猛的暴风雨(like a storm),于是在小城镇或乡间作巡回演出就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to barnstorm。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一些政治家在竞选中也频频地到各地农村活动,面对面接近民众,以增加知名度,有的还在谷仓举行讲演会,因此该词也常被用作政治术语,指政治家四出巡回发表竞选演说。

villain:坏蛋,恶棍

今指“坏蛋”或“恶棍”的villain一词原先并不含贬义。它源自中世纪拉丁语vīllānus 'farmhand',通过法语vilain于14世纪进入英语的。从终极词源来看,villain和另一个词villa(别墅)都源于拉丁语vīlla 'country house'。在中世纪封建时代,这两个词是密切相关的,villa原指“农庄住宅”或“庄园”,而villain则指为villa的主人工作的“农奴”或“农民”。

后来,贵族由于阶级优越感以及他们对农民的阶级偏见,往往把意指农民、乡下人的词语同“愚昧”、“粗野”、“邪恶”等概念联系起来。这样,villain的词义就逐渐发生贬降。19世纪出现了一个戏谑性短语villain of the piece,指“剧中反面人物”或“首恶”,被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墨多克(Iris Murdoch)等作家乃至普通人广泛使用。但villa和出自同一拉丁词源的village(乡村)一词至今却仍保留了原拉丁词中的含义。

tarmac:柏油碎石路面

19世纪前期苏格兰工程师 John. L.MacAdam 发明了碎石铺路法,一个出版其姓氏,表示“碎石路面”的词 macadam 便应运而生,随后又由此派生出 macadamize (用碎石铺路)一词。到了20世纪初,又有许多人不停地在想办法改进路面。1901年诺丁汉郡一位名叫胡利的乡村巡视员发现德比郡德比镇一家铁厂附近有段公路尽管交通繁忙,但路面却平整坚硬。他一打听方知原来曾有一架马车在此撒下一桶柏油,后因无法收拾便拉来炉渣,掺在一起抹平了事。胡利受此启发,翌年春制成用柏油和煤渣等掺合的铺路材料,并取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此后不久又成立了一家联合公司,专门生产此种铺路材料,以Tarmac 作为商标名。Tarmac系由tar (柏油)与 macadam (碎石路面)二词缩合而成。1905年该公司改称Tarmac 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曾受命于英国政府为大型机场修筑道路。tarmac 现在已经不再是商标名,它已经转化为普通名词,指“(铺路用的)柏油碎石混合料”或“柏油碎石路面”。

villain:坏蛋,恶棍;调皮鬼

来源于拉丁语villa(别墅,田庄,农场)。

词根词缀: villa田庄(a略) + -ain名词词尾,人 → 乡村乃粗俗之地,坏人较多

同源词:villa

pagan:教外之人,异教徒

来自拉丁语pagus,乡村,村民,来自PIE*pag,固定,标记,词源同page,pact.后词义由村民引申为粗俗的,不信教的,不信基督的,异教徒。词义演变比较villain,village.

parish:教区,堂区,乡村行政小区

来自古法语paroisse,来自拉丁语parochia,来自希腊语paroikia,堂区,教区,来自para-,在旁,在周围,oikos,家,屋子,词源同economy,ecology,diocese.引申词义乡村行政小区。拼写通俗化。

来自oikos,PIE*weik“聚居区,宗族,家族”的衍生词:

villa:别墅。来自拉丁语vicus, 村庄,聚居区。

villain:村民,恶棍,流氓。

vicinity:街区。

oikos:家,屋子,聚居区。

ecology:生态学。

economy:经济学。

ecumenical:基督教宗教合一的,一般的,普通的。

Greenwich:绿色村庄,格陵尼治天文台。

Sandwich:沙村,沙堡,三明治。

diocese:主教教区,来自希腊语dioikesis,来自dia-,穿过,oikos,屋子,聚居区。

parochial:来自拉丁语parochia, 来自希腊语paroikos,来自para-, 在周围,oikos, 屋子,聚居区。

parish:教区,堂区,行政小区,来自拉丁语parochia,教区,堂区。

peasant:农民,小民

来自古法语pais,乡村,农村,缩写自拉丁语pagensis,乡村居民,来自pagus,乡村,来自PIE*pag,固定,标记,界限,词源同page,pagan.-ant,人。

rustic:乡村的

来自拉丁语 rusticus,乡村的,平原的,来自 rus,开阔地,乡村,词源同 room,rural.

rural:乡村的,农村的

来自拉丁语 ruralis,乡村的,来自 rus,开阔地,乡村,来自 PIE*reue,展开,词源同 room,rustic.

page:门童,仆人,受训骑士,呼叫,传唤

来自拉丁语pagus,乡村,村民,来自PIE*pag,固定,标记,词源同fang,pact.后用于贵族家庭 担任童子或门童的从农村出来的小男孩以及受训期的小骑士。引申词义呼叫,传唤,传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