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sant(农民):尚未信仰基督教的乡下人
英语单词peasant常常被翻译为“农民”。然而,这个单词与表示农民的另一个单词“farmer”差异非常大。单词peasant最早派生于拉丁语pagus,该词表示“农村,乡下”,peasant的原意就是居住在pagus的人。罗马立基督教为国家后,基督教首先在城市中迅速发展,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缓慢,居住在农村的人们依然信仰以前的神祗。因此,基督教徒用“pagan”(异教徒)来称呼这些尚未信仰基督的人。pagan一词早已存在,同样源自拉丁语pagus,本意与peasant很接近,都是表示居住在农村的人,被基督教徒这样引用后便增加了“异教徒、未开化者、堕落者”等负面含义。因此,与pagan同源且意义接近的peasant一词,自然也同样带上了强烈的贬义。
单词farmer表示的是一种职业,即农业工作者,而peasant一次所表达的不是职业,而是一种历史身份,翻译为“乡下人”更合适。
peasant: ['pez(ə)nt] n.农民,乡下人
pagan: ['peɪg(ə)n] n.异教徒,未开化者,无宗教信仰的人adj.异教徒的,异教的,无宗教信仰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easant 词源,peasant 含义。
villain(恶棍):束缚在农场的隶农
英语单词villain源自拉丁语villanus,本意为束缚在villa(农场、乡村别墅)的隶农。英语单词village(农村)、villager(村民)都源自拉丁语villa。
在古罗马早期,在罗马城外的乡村区域,还有一些拥有人身自由的自耕农。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获胜,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奴隶。因此,罗马贵族纷纷使用奴隶在乡下庄园(即所谓的villa)进行农业生产,罗马进入了奴隶社会时代。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整天被奴隶主强迫干活。采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成本极低,产品价格更低。原来的自耕农无力竞争,纷纷破产。另一方面,奴隶起义此起彼伏,奴隶制难以为继。因此,奴隶主阶层被迫进行社会改革,把土地分割成小块,出租给奴隶和破产自耕农来耕种,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隶农制。隶农的地位介于奴隶和自耕农之间,是后来的封建社会农奴的前身。虽然地位被奴隶略有提高,但对于居住在城里的罗马贵族和平民来说,隶农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低的。因此表示隶农的拉丁语villanus及其衍生的英语单词villain就不可避免地含有了强烈的贬义,并从表示社会地位的卑贱延伸至表示人品的卑贱,逐渐发展出“坏人、恶棍、反派”等负面含义。可以说,这个单词也体现了一种社会阶级偏见。
villain:['vɪlən] n.坏人,恶棍,反派,罪犯
villainous:['vɪlənəs] adj.邪恶的,缺德的,恶毒的,堕落的
villa:['vɪlə] 乡村别墅,农场
village:['vɪlɪdʒ] n.农村,乡村,郊外
villager:['vɪlɪdʒə] n.村民,乡村居民
jaywalker(乱穿马路者):呆头呆脑的松鸡
英语单词jaywalker由jay(松鸡) walker(行人)构成,指的是像松鸡那样不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行人。jay(松鸡)是美洲大陆的一种鸟,性喜喧闹,行为莽撞,在美国俚语中常被用来比喻“乡巴佬”、“无经验的人”。当乡下人第一次来到大城市时,面对车水马龙不免手足无措,往往会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在马路上乱穿乱跑,就像松鸡一样。因此人们就杜撰了jaywalker一词来表示这种不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行人。
jaywalker:['dʒei,wɔ:kə] n.不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人
jaywalk:['dʒeɪwɔːk] vi.乱穿马路
pagan(异教徒):尚未信仰基督教的乡下人
英语单词pagan来自拉丁语paganus,本意是“住在pagus(乡下)的人”,与英语单词peasant(农民、乡下人)同源。在古罗马军队行话中,paganus表示“平民、不合格的士兵”。基督教传播至罗马帝国并被立为罗马国教后,首先在罗马的城市和城镇地区发展,而在广大农村,农民们依然信奉以前的罗马多神教。因此,原本表示“乡下人”的paganus就产生了“异教徒、无宗教信仰者”的含义。基督教会沿用了古罗马军队的行话,用paganus表示这些尚未信仰基督教的人,含有“基督军队中不合格的士兵”之意。于是,paganus就变成了一个宗教术语,表示“异教徒、无宗教信仰者”,原本的“乡下人”含义反而逐渐消失了。英语单词pagan就来自拉丁语paganus。
pagan:n.异教徒,无宗教信仰者adj.异教的,异教徒的
boor:农民、粗人
发音释义:[bɔː; bʊə] n.农民;乡下人;粗野的人
在英语中,boor原本仅仅表示“外地的或来自外地的农民或农业劳动者”,用于与英国本地的自耕农yeoman区分开。后来,由于人们对农民的歧视,boor一词逐渐衍生出“乡巴佬、粗野的人”等负面含义。
助记窍门:boor→谐音“布尔”→布衣之人→乡下人;boor→谐音bull(公牛)→粗野的人;boor→poor(贫穷的、卑贱的)→农民
衍生词:boorish(粗野的,粗鄙的)
awkward:笨拙的
发音释义:['ɔːkwəd] adj.笨拙的;棘手的;不合适的;尴尬的
结构分析:awkward = awk(方式或手法不正确)+ward(后缀)→笨拙的→尴尬的
词源解释:awk←北欧语afugr(逆着转的、反着转的)
常见搭配:awkward gesture(笨拙的姿势);awkward peasant(笨手笨脚的乡下人);awkward instrument(不称手的仪器);awkward situation(棘手的情况);awkward customer(不好对付的顾客);awkward moment(尴尬的时刻)
古英语awk及其衍生词awky、awkly、awkness都已经废弃,只有awkward一词仍在使用中。
pagan:异教徒,没有宗教信仰的人
在一般辞书中,pagan有两个释义:“异教徒”和“不信教的人”,所谓“异教徒”多指非基督教徒,而“不信教的人”则常指不信基督教、犹太教或回教的人。pagan系源自意为“乡下人”的拉丁语paganus。从公元2世纪起,罗马人赋之以新义,他们把逃避兵役的人(相当于英语slacker)或平民(相当于英语non-soldier)也叫做paganus,含有强烈的轻蔑和贬抑意味。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由长期受迫害转而取得合法地位并开始传播,首先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早期的基督教徒崇尚勇武,常以“基督卫士”(milites Ch risti,相当于英语soldiers of Christ)自诩,对那些不皈依基督教的人,特别是基督教影响尚未扩及的农村地区的乡下人,他们便借用了兼有“乡下人”和“平民”含义的paganus 一词称谓之,以示区分。这一点在英国历史学家吉本( Gibbon,1737 - 1794)所著的《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一书第21章注释中就有说明。到了14世纪,paganus以pagan的形式进人英语中以后,词义便相对地固定了下来,一般多作“异教徒”解,有时也指“不信教的人”。
jaywalker: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人
该词源于美国,始用于1917年,系由jay(乡巴佬)和walker(步行者)二词复合而成。jay是13世纪时借用古法语,原指“松鸦”,一种多见于美洲大陆的鸟。这种鸟仪态鲁莽,性喜喧闹。在20世纪的美国俚语中,jay是一个流行词语,喻指“乡巴佬”、“无经验的人”。据认为,这一词义很可能是和该鸟特性或是和另一俚语词jay-head(笨蛋)相联系而产生的。乡下人初次进城,面对马路上穿梭来往、飞驰而过的车辆或许会感到害怕,可是他们往往无视交通规则,乱穿马路,于是美国人就杜撰了jaywalker一词来指“不遵守交通规则(信号)而乱穿马路的人”。由于其结构简单易记,jaywalker很快就在英语中站稳脚跟,并且取得标准语的身份。jaywalk是它的动词形式,表示“乱穿马路”。
onion:洋葱
onion一词与union(团结)出于同一个拉丁词源union.“洋葱”之所以得引佳名,是因为它由紧密团结在一起的许多层组成。
有趣的事,古罗马附近的乡下人不仅用unio一词表示“洋葱”,而且用它作珍珠的象征,至今有的厨师还把一种银白色的、小型的洋葱叫做pearl onions。
villain:坏蛋,恶棍
今指“坏蛋”或“恶棍”的villain一词原先并不含贬义。它源自中世纪拉丁语vīllānus 'farmhand',通过法语vilain于14世纪进入英语的。从终极词源来看,villain和另一个词villa(别墅)都源于拉丁语vīlla 'country house'。在中世纪封建时代,这两个词是密切相关的,villa原指“农庄住宅”或“庄园”,而villain则指为villa的主人工作的“农奴”或“农民”。
后来,贵族由于阶级优越感以及他们对农民的阶级偏见,往往把意指农民、乡下人的词语同“愚昧”、“粗野”、“邪恶”等概念联系起来。这样,villain的词义就逐渐发生贬降。19世纪出现了一个戏谑性短语villain of the piece,指“剧中反面人物”或“首恶”,被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墨多克(Iris Murdoch)等作家乃至普通人广泛使用。但villa和出自同一拉丁词源的village(乡村)一词至今却仍保留了原拉丁词中的含义。
country:(the ~)
中古拉丁语contratus意为“位于对面的”,拉丁语词组terra contrata意为“前面或对面的土地,向四周绵延”,进入古法语为cuntree,进入英语就变成了country;其最初的意义“土地区域”变为“被特定的人控制或占领的土地”、“国家”,但其意义“乡下”是直到16世纪才出现的;其英语中的派生词countryside可能出现于17世纪。
hustings:选举程序;议员竟选演说坛
这里hus-同house,ting部分同thing,而thing本身古意有集会的含义。占据了英国东北部的维京人将“meeting of the household”叫做hustings,而英国西南部的盎格鲁-萨克森人称自己类似的东西为folkmote ['fəukməut] n.群众大会,mote同meeting。
起初husting是作为维京人和盎格鲁-萨克森人商量解决商业争端的集会之地,诺曼人统治11世纪中旬统治英国后husting这里也用来进行民事纠纷的裁决,久而久之市长和市参议员们就坐的平台被称作hustings,而husting这里也成为了提名国会议员和进行政治选举的地方,于是,on or at the hustings就是竞选了。
在大西洋对面的美国,乡下出身或至少要冒充来自底层的政客们用另一个单词来标示自己的接地气:stump [stʌmp] n.树桩,vi.发表竞选演说。假装自己是log-cabin小木屋出身,站在半截树桩上向民众讲话。这时他们就是“on the stump”了,而动词含义明显就是“to go about making political speeches”了。
yokel:乡巴佬;土包子
关于yokel的由来,一般词典都标上“不确定”(uncertain)的字样。有的辞书认为,乡巴佬之所以被称为yokel可能源出乡下人驱赶的耕牛脖子上的yoke(轭)或源于乡下人肩上的yoke(轭形扁担)。
另有两种说法,听起来也颇有道理。其一,yokel的由来可以追溯到Jacob这一名字。昔日在波希米亚Jacob拼作Jokel,读如‘yokel’,由于该名字在农村比较普遍,所以城里人便将它用作对乡下人的蔑称(在德语Jokel即为“农民”的蔑称)。其二,在英格兰的农村地区人们称绿啄木鸟(green woodpecker)为yokel,因为其鸣叫声听起来就像“Yo-Kel”;到了19世纪初英格兰人开始称乡下人为yokel,因为乡下人生活在可以听到yokel鸣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