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ssassin(刺客):中世纪时著名穆斯林暗杀组织阿萨辛

中世纪时期,在阿富汗至叙利亚山区,活跃着一个穆斯林异端教派阿萨辛(Hashshashin),由穆斯林右边极端分子组成,以其暗杀活动闻名于世。欧洲的十字军就曾经深受其害。该组织的创始人为突厥籍的波斯人哈桑·萨巴赫,即大名鼎鼎的“山中老人”,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就曾提到这位“山中老人”。《马可波罗游记》也曾对“山中老人”及阿萨辛有详细描述。

据记载,山中老人为了培养刺客,在一个隐秘的峡谷中斥巨资修建了一个“极乐园”。园子里长满奇珍异果,修建有富丽堂皇的楼台亭阁,里面住着精通音律的妙龄少女,随处都有美酒、蜜糖。山中老人平时在训练时,会不时向受训者讨论伊斯兰先知所提到的“极乐园”。然后在特定日子,让受训者吸食一种特殊的毒品。趁他们昏迷之际,将其移入极乐园。受训者苏醒后,就会以为自己真的身处传说中的极乐园。受训者在极乐园中尽情享乐几日后,又会被再次麻醉,移出极乐园。从此以后,受训者会心甘情愿供山中老人驱使,以求死后长住极乐园。

山中老人让受训者吸食的毒品在阿拉伯语中叫做hashish,所以该组织被称为Hashshashin,本意是“吸食hashish的人”。英语单词assassin就是由阿拉伯语Hashshashin演变而来的。

assassin:[ə'sæsɪn]n.刺客,暗杀者

assassinate:[ə'sæsɪneɪt] vt.暗杀,行刺

assassination:[əˌsæsɪˈneɪʃn] n.暗杀,行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ssassin 词源,assassin 含义。

island:岛   

这个意为“岛”的单词在于古英语原作igland,在17世纪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拼作iland,不含字母s,在英王詹姆士一世钦定《圣经》英译本和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1608 - t674)的长诗《失乐园》中其拼写形式仍作iland。以后一些学者仿照源于拉]一文的法语借用词isle(小岛)把这一不发音的字母加上去,使其更像拉丁文,尽管这两者并无历史联系。拼写形式的这种变化可以说是类比的结果。英语另一个词aisle(过道)所含的不发音字母s也是那时出于同一原因加上去的。

flour:面粉

从词源上来说,flour和flower本是一个词,拼写常混用,原先既指“花”也指“(谷物等磨成的)粉”。直到19世纪flour和flower在拼写上才有了正式区分,意义也才开始有了分工。例如,在Thomas Tryon所写的Wisdom's Dictates(1691) 一书中可以找到“Milk,Water,and Flower”这样的短语,而在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1608 - 1674)的长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中则可以看到“O flours That never will in other climate grow.”这样的诗句。前者中的flower显然指“面粉”,而后者中的flour则显然指的是“花”。这和它们的今义恰恰相反。(参见flower)

capital:首都,资本

英语中有为数不少的词,其终极词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拉丁语caput(头),capital即为其中之一。它来自caput的派生词capitalis‘of the head’,因此最初也表示“头的”。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 Miiton,1608 - 1674)在长诗《失乐园》中写了(Serpent’s)capital bruise(头部的伤痕)这样的字句,其中capital 一词即含此义。capital的几个常用词义均与“头”有联系。旧时一个人犯了capital crime(死罪)被判以capital sentence(死刑)或被处以capital punishment(极刑)不是被砍头就是被绞死。capital letter(大写字母)一般多位于句首和词首。capital还用以指“首都”、“首府”,该用法出自弥尔顿笔下,始见于《失乐园》。capital用以指“资本”则始于用牛的头数计算财富的时代,但这一用法直至18世纪才通用起来。除了capital,源自拉丁语caput的英语常用词还有cape(海角),captain(队长,船长),decapitate(斩首),chapter(章,回),precipice(悬崖),precipitate(头朝下的)等。

shangri-la:香格里拉

Shangri-la或写作Shangri-La,是1933年英国作家James Hilton的小说Lost Horizon(《失去的地平线》)中虚构的喜马拉雅山山谷的名字,那是一处乌托邦式的洞天福地,终年春光明媚,和平宁静,富足美好,是人间理想的乐园,堪称世外桃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建立一处专事轰炸日本东京的秘密空军基地,偏偏以Shangri-La命名,可谓大煞风景。好在这个词如今又恢复了她的魅力,试问,谁人不知遍布全球的香格里拉豪华饭店?何人不想置身其中,一享当年令希尔顿心旷神怡的欲仙之乐?

Garden of Eden:伊甸园

《旧约·创世纪》:上帝在东方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伊甸园。园子里生长着美丽的并结着甜果的树木,也有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上帝派亚当看守园子,为排除亚当的孤寂,上帝从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他们吃着甜果,漫步林间草地,过着无忧无虑、和谐美满的生活。后世以此喻乐园。

pandemonium:喧嚣,嘈杂

Pandemonium 起源于John Milton写于1667年的史诗ParadiseLost(失乐园)。Pandemonium原写为希腊文"δαιμόνιον",可翻译为"all-demon-place"(充满恶魔的地方)。在失乐园书中,Pandemonium是由Mulciber(天堂的设计者)设计并建造的地狱的首都。

失乐园的内容主要是描述堕落天使路西法(撒但)从对神的反叛失败后再重新振作,他对人间的嫉妒,以及他运用他的谋略化身为蛇,引诱亚当和夏娃违反神的禁令偷尝智慧树(分别善恶树)的果实,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在此书中,Milton说明,本书是为了“辩证神对人类的态度”,及阐明神的预见与人类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

Milton融合了异教信仰、古希腊文献以及基督教信仰,在此诗中探讨了多样的主题,从婚姻、政治(弥尔顿本人在英国内战期间是活跃的政治份子)到君主政体;同时也辩证许多困难的神学议题,包括命运、宿命、三位一体、以及原罪和死亡在世界中的出现。另外还包含了天使、堕落天使、撒但、以及天堂中的战争。这是一部由基督徒诗人用古希腊风格所作,用宗教反派撒旦为要角的希伯来历史相关史诗。

pandemonium(喧嚣):弥尔顿笔下的“万魔殿”

单词pandemonium最早出现于17世纪著名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神话史诗作品《失乐园》中,代表着地狱的首都,译为“万魔殿”。根据《失乐园》的记载,万魔殿是堕落天使所建筑的地狱中最壮观的都市,撒旦与他身边的恶魔们都住在这里。此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失乐园第一部的最后部分,由代表贪欲的恶魔玛蒙提出。恶魔们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建成了万魔殿,相传它是座很小的城市,因为恶魔们要把本身巨大的身体缩小才能进入这座城市。

单词pandemonium由pan(all、所有)+demon(恶魔)+ium(后缀,表场所)构成,字面意思就是“所有恶魔聚集的地方”。现在,该词通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的场所”。

pandemonium:[,pændə'monɪəm] n.混乱,乌烟瘴气,喧闹混乱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