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ave(无赖):偷奸耍滑的年轻男仆
英语单词knave一般用来表示“无赖、流氓”,但它的本意指的却是“年轻男仆”。对人的出身的偏见,无论中外都概莫能免。西方中世纪的贵族总会对家中的年轻男仆抱有一种偏见,认为他们擅长偷奸耍滑,撒谎成性。因此,本来是表示一种身份的单词knave就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这样的偏见,以至于到了最后,人们都忘记了knave的初始含义,而将其掺杂的偏见、其隐含意味当做了它的主体词义。
knave: [neɪv] n.无赖,流氓,撒谎成性的人;扑克牌中的Jack。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knave 词源,knave 含义。
category(种类):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范畴”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哲学著作中提出了“范畴”(category)这个术语,“范畴”指的是“可用来描述、断言一个主体的最基本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十种“范畴”(基本概念):本质、量、质、关系、地点、时间、位置、状态、活动、遭受。
在其著作中,亚里士多德使用了希腊语kategoria来 表示“范畴”。kategoria原本是一个法律术语,表示“指控、断言”。它由kata(=cata,表示down to或against)+agoreuein(当众宣称)构成。英语单词category就来源于希腊语kategoria,原本表示“范畴”。因为“范 畴”代表的是一个基本概念,每一个范畴都代表一类具体事物,如“人”这个范畴就代表了一类生物,所以在非哲学场合,category常用来表示“种类”。
category:['kætɪg(ə)rɪ] 种类,类别,范畴
hull(船体):包裹豆子的豆荚
英语单词hull来自古英语hulu,意思是“豆荚”,来源于原始日耳曼语hulus(包裹覆盖),所以hull指的就是包裹覆盖豆子的豆荚。15世纪时,人们开始将船的主体外壳也称为hull,因为它的形状和功能都和豆荚类似。
hull:[hʌl] n.船体,豆荚,果实的外壳
episode(插曲):古希腊悲剧中两次合唱之间的部分
古希腊悲剧来源于奉献给酒神的颂歌,原本以歌唱为主,后来逐渐添加表演、对白等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后来增添的,不是酒神颂歌的主体,所以在希腊语中将两次合唱之间的表演、对白等内容称为epeisodion(插入的内容),是epeisodios(插入)的名词形式。epeisodios由epi(额外的)+eisodos(进入)构成。这就是英语单词episode(插曲)的来源。现在,episode一般表示电视剧中的“一集”(片头片尾都有音乐),或故事或经历中的一段插曲。
episode:['epɪsəʊd] n.插曲,一段情节,有趣的事件
gothic(哥特式):灭亡西罗马帝国的哥特人
4、5世纪时,居住在古罗马帝国东部、北部的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各蛮族部落大举迁徙、入侵罗马。曾经无比强大的罗马帝国在蛮族势力的反复冲击下四分五裂。蛮族中的东、西哥特人(Goth)曾经多次入侵意大利,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从此进入了长达千年之久的黑暗时期,即“中世纪”。因此,哥特人的名字就与“野蛮”等负面含义产生了关联,由哥特人(Goth)一词衍生的英语单词gothic(哥特人的)也产生了“野蛮的”之意。
文艺复兴期间,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建筑及艺术风格称为gothic,即“哥特式”。尽管gothic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意味,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哥特风格作品拥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gothic:['ɡɔθik] adj.哥特式的,野蛮的,中世纪的,粗鄙的
tribe(部落):组成古罗马人的最早三大族群
英语单词tribe来自拉丁语tribus。tribus原本指的是最早构成罗马的三大族群:拉丁人、萨宾人和伊特鲁里亚人。其中拉丁人是最早的罗马人,是罗马城的缔造者罗穆卢斯的后裔,萨宾人原本是罗马人的邻居。当初拉丁人罗马娶不上媳妇,就设计强抢了萨宾人的女人做妻子。萨宾人前来复仇时,被掳的萨宾女人阻止了战争。双方结为同盟。伊特鲁里亚人原本也是罗马人的邻居,并曾经统治罗马,但后来伊特鲁里亚诸城市被罗马人攻陷,伊特鲁里亚人逐渐被罗马人同化。因此,这三大族群构成了罗马人的主体,每一族群都自称tribus,意思就是“三分之一”。
在13世纪中期,为了翻译圣经中所说的12个希伯来人部落,英语从拉丁语中借用了tribus一词,拼写改为tribe。
tribe: [traɪb] n.部落,宗族
category:范畴
发音释义:['kætəɡɔri] n.类别;范畴
结构分析:category = cate(下去、针对)+gory(公开演讲)→公开指控、断言→范畴
词源解释:cate←希腊语kata(下去、彻底);gory←希腊语agoreuein(公开的话)←希腊语agora(集市)
同源词:catalogue(目录);allegory(寓言←带有两层含义的公开的话)
category来自希腊语kategoria,原本是一个法律术语,表示“指控、断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使用该词来表示“可用来描述、断言一个主体的最基本的概念”,中文翻译为“范畴”。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十种“范畴”(基本概念):本质、量、质、关系、地点、时间、位置、状态、活动、遭受。
衍生词:categorical(分类的;无条件的←与范畴(基本概念)相关的)
cameo:浮雕、生动刻画
发音释义:['kæmɪəʊ] n.浮雕;浮雕宝石;精彩片段;(明星)客串
词源解释:cameo←古法语camaieu←中古拉丁语cammaeus
cameo(卡梅奥)的本意是一种宝石雕刻手法,是以平面为基础的浅层浮雕,通常利用底面与雕刻面色彩的差异突出主体,常见于艺术品创作与珠宝制作。cameo还可以表示采用浮雕方式制作出来的宝石工艺品或首饰。除此以外,cameo通常用来比喻艺术作品中具有生动刻画效果的精彩片段以及明星在影视作品中的友情客串。
词组习语:cameo role(客串角色);cameo appearance(友情客串);cameo brooch(浮雕宝石胸针)
助记窍门:cameo = came(来)+o(一块椭圆形的小宝石)→凸出来的小宝石→浮雕宝石。或cameo→比camera(摄像机)短→电影中的短暂片段→客串、精彩片段
bulk:体积、容量
发音释义:[bʌlk] n. 大块,大量,庞大身躯;散装货物;体积,容量;主体,大部分adj.大量的;大批的;散装的v.堆放;形成大块;形成一堆
词源解释:bulk ←古挪威语bulki(一堆;散装货物)←原始印欧词根bhel(膨胀)。该词原本表示散装的大堆货物,后来用来表示任何的“一大堆”
词组习语:bulk up(增加、累积);bulk pack(散装);in bulk(以大宗散装方式);bulk purchase(大宗采购);bulk cargo(散装货物)
衍生词:bulky(庞大的、笨重的)
accessory:附属的
发音释义:[ək'ses(ə)rɪ] n. 配件;附件;[法] 从犯adj. 副的;同谋的;附属的
结构分析:accessory = access(接近)+ory(名词后缀)→接近主体的→附属的。
词源解释:cess = cede ←拉丁语cedere(移动)
同源词:access(途径),accessible(可进入的)
bear:承担责任;忍受,容忍;结(果实),生育(孩子)
关于born和borne:做"生育"解时,在主动语态中,只能用borne;在被动语态中,除由by引导行为主体时要用borne外,其他情况下用born。bear做其它意义讲时,其过去式,过去分词分别为bore,borne。来源于日耳曼语的ber-,具有"携带"和"生育"两个意义("生育"是"携带"一个孩子的结果);依据根义"携带",产生的英语词汇有barrow, bear, berth, bier, burden等;依据根义"生育",产生的英语词汇有birth, bairn。
同源词:bairn, barrow, berth, bier, birth, burden
Briton:大不列颠人,英国人
古英语时期(450年到1150年)之前,居住在不列颠岛上的居民是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从欧洲西部越过海峡迁徙过来的凯尔特人(Celts),其中有一支名叫布立吞人Britons的分支逐步成为岛上的主体民族,英语中的不列颠Britain即由此而来。
Wales:威尔士,英国大不列颠岛西部半岛之一地区。
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不列颠岛后,把岛上原来以布立吞人为主体的凯尔特人驱逐到西部山地之中,称其为Welsh(威尔士人,异族人),并将他们栖息的地区称为Wales(威尔士,异族人之地)。
Welsh:威尔士人
古英语时期(450年到1150年)之前,居住在不列颠岛上的居民是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从欧洲西部越过海峡迁徙过来的凯尔特人(Celts),其中有一支名叫布立吞人Britons的分支逐步成为岛上的主体民族。英语中的不列颠Britain即由此而来。公元前449年及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部族不断入侵不列颠岛,由于征服者中盎格鲁人的数量最多,不列颠岛逐渐以盎格鲁人而命名。England一词来自于“land of the Angles”(盎格鲁人的国土)。而岛上以布立吞人为主体的凯尔特人被挤兑到西部山地之中,英格兰人(盎格鲁人)称其为Welsh(威尔士人,异族人),并将他们栖息的地区称为Wales(威尔士,异族人之地)。
mollify:安慰,安抚
-ify是动词后缀;主要看词根moll,比较两个同源词melt(融化;熔化)和mild(柔和的),三者主体形式一致,元音部分有些许变化,且都来自印欧词根*mel-(柔,软),“安抚”是使急躁的情绪变柔缓,“融化”是硬的东西变柔软,“柔和的”就无需多言了。
praise:赞扬,称赞
这个单词和price(价格,价值)是同源关系,出自拉丁语pretium,precious(珍贵的)、prize(奖赏)等也出自该词,可以串记。体会praise和price发音上的相似,“赞扬”某人就是肯定其“价值”。联想:praise主体为raise(抬高),“赞扬”即“抬举”。
cameo(浮雕宝石、小品):用浮雕方式加工出来的宝石工艺品
cameo(卡梅奥)本是一种宝石加工方式,是以平面为基础的浅层浮雕,利用底面与雕刻面色彩的差异突出主体,常见于艺术品创作与珠宝制作。cameo还可以表示采用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宝石工艺品或首饰。除此以外,cameo通常用来比喻艺术作品中具有生动刻画效果的精彩片段以及明星在影视作品中的友情客串。
cameo:['kæmɪo] n.浮雕宝石,小品,精彩片段,表现抢眼的配角,明星客串
bulky:巨大的,庞大的
词根词缀: bulk主体,大批 + -y形容词词尾
Montana:蒙大拿州
出自西班牙语的montana一词,意思是“山区”。蒙大拿州的主体位于落基山脉上。
Belgium(比利时):比利其人的国家
比利时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有凯尔特人在这一带生活。在古罗马 时期,凯撒大帝征伐高卢时,将居住在塞纳河和马恩河以北的高卢居民称为Belgae(比利其 人)。罗马征服此地后,设立了高卢-贝尔吉卡行省(Gallia Belgica)。公元4世纪起,被法 兰克人占领,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
比利其人先后受到罗马人和法兰克人的同化,最后演化成为当今比利时的两大主体民族 之一,即讲法语的瓦隆族。另一主体民族是讲荷兰语的弗拉芒族,祖先为巴塔维人、利普里 安法兰克人等日耳曼系统族群,族源与荷兰人相近。
1830年比利时宣布脱离荷兰独立时,立国名为Belgium,意思就是“Belgae (比利其人) 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