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February(二月):古罗马的牧神节

在基督教传入罗马之前,每年2月13日至15日,古罗马人都要杀牲饮酒,欢庆牧神节(Lupercalia)。人们将这一天看作是一年的开始,因此,人们忏悔自己过去一年的罪过,洗刷自己的灵魂,求得神明的饶恕,使自己成为一个贞洁的人,同时也希望洗掉一切晦气和烦恼,在新的一年得到好运和好收成。这一天,人们还会象征性地用羊皮鞭抽打那些希望怀孕的妇女,以象征净化妇女的身体,使其更加容易受孕和生产。除此以外,人们还将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该节日是情人节的前身,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才被情人节代替。

由于人们在牧神节要进行净化仪式,所以该节又被称为Februalia(净化节,菲勃卢姆节),来自拉丁语februa(净化)。英语单词February(二月),便是由拉丁文Februarius(month of Februalia)演变而来。

February: ['fɛbrʊ'ɛri] n.二月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February 词源,February 含义。

intelligence(智力):辨识并从中选择的能力

在现代科学中,“智力”(intelligence)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到底包 含那些能力,如何测量,如何培养,到现在一直充满争论。但古代西方人可没想得这么复杂,他们所说的intelligence很简单,就是辨识区分事物从而 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英语单词intelligence来自拉丁语intelligere,由inter(在其中)+legere(选择)构成,字面意思 就是“从中选择”。由此可见,intelligence的基本含义就是能帮助人辨识事物、做出明智选择和决策的东西。因此,intelligence还可 以表示“情报”,因为情报是信息的分析处理产物,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明智选择和决策。我们常说的“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就很好地体现了intelligence的基本含义,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获取到某种 intelligence,这种intelligence既可以理解为“情报”,也可以理解为“智能”或“智慧”。

单词intellect与intelligence同源,都可以表示“智力”,不同的是,intellect还可以用来表示“知识分子”。

intelligence:[ɪn'telɪdʒ(ə)ns] n.智力,理解力,智能,情报

intellect:['ɪntəlekt] n.智力,理解力,知识分子,智力高的人

intellectual:[,ɪntə'lɛktʃuəl] adj.智力的,聪明的,理智的n.知识分子,凭理智做事者

hypochondria:疑心病,疑病症

来自希腊语hupokhondria,腹部软组织,来自hupo,下面,在下,khondros,软骨,胸腔骨,词源同grind,字母r后移。即胸部下面的腹部组织器官,如肝,胆囊,脾等,在古代概念中为情感依存之所,特别是忧郁,疑心等,引申词义忧郁症,疑心病。

book:书

山毛榉(beech)因树皮平滑索为情侣所喜爱,他们在树上刻上鸡心并在鸡心内刻写自己的姓名或姓名的首字母。古时候山毛榉树皮也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最早的书写材料。古英语把山毛榉叫做幻boc,也用该词来指刻有文字装订成卷的山毛棒树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书写材料一再变换,从最原始的树皮到羊皮纸(parchment)直至发明了纸。boc也几经演变最后变成book这一形式。和英语同属一个语族的德语现表示“书”的Buch 一词原先也有“山毛榉”之意。book的一些相关词的词义也和树多少有些联系,如folio(最大的对开本)源自拉丁语folium(树叶),code(密码,法典)源自拉丁语codex(树干),bible(圣经)和bibliography(书目学,目录学)源自希腊语biblos(纸莎草的内皮)等。

valentine:(在情人节选定送礼致意的)情人;情人卡

2月14日是西方的St. Valentine's Day(圣瓦伦庭节)。人们在这一天庆祝浪漫的爱情并向心爱的人寄情人卡、赠送红玫瑰或巧克力,表示倾慕之情。按传统的做法,情人卡上是不署名的,所以收到情人卡的人就得自己猜这卡是谁寄来的了。有的人还特地在这一天选择情人。实际上这可以说是专为情侣设立的节日,所以人们也称之为“情人节”。在此节日赠送给情人的礼物或贺词、贺卡、图画,在此节日选定送礼致意的情人等,在英语中均可用valentine一词来表示。

St. Valentine是公元3世纪一位基督教殉教者。根据传说,有两个St. Valentine同日殉难,一个是意大利牧师、医生,另一个是意大利境内特尔尼(Terni)的主教,可能原本就是一人。英国教士勃特勒(Alban Butler, 1710-1773)所写《圣徒故事集》(Lives of the Saints)一书中讲述的二者故事几乎完全一致。Valentine因为帮助受罗马皇帝迫害的基督教徒而被逮捕,先遭棍打,后被斩首。死刑是公元270年2月14日于罗马执行的。因此,后人便把2月14日作为St. Valentine的祝典日,称St. Valentine's Day。

这一节日以后变成情人节则是由于两个日期上的巧合,与这两位圣徒毫无关系:2月14日正巧是古时传统的鸟类择偶日,而2月15日又是古罗马的牧神节(Lupercalia),一个与爱情有关的节日。英国诗人乔叟在他写的《百鸟会议》(Assembly of Fowls)一诗中提到鸟类在St. Valentine's Day这一天择偶交配:

For this was on Saint Valentine's Day,

When ev'ry fowl cometh to choose her make.

莎翁在《仲夏夜之梦》(Midsummer Night's Dream)一剧中也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

Good morrow, friends! St. Valentine is past;

Begin these wood-birds but to couple now?

青年人是富于想像力的,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青年人很容易由此联想到爱情。他们选择在这一天以抽签方式选择情侣,并给情侣赠送礼品。到了19世纪初期,青年人还在这一天给异性友人寄诙谐信或情书。到最后,与St. Valentine's Day重合的鸟类择偶日逐渐地演变为情人节。然而,这种源于古罗马的习俗在今天的西方社会已经引不起公众多大的兴趣,情人节只是因为贺卡业的发达才得以保留至今。

nerd:喜欢钻研学术的书呆子

nerd是美式英语中一个略显贬义的俚语,通常被翻译成怪胎、怪咖,一般指偏爱钻研书本知识,将大量闲暇用于脑力工作,对流行文化不感兴趣,不愿或不善于体育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人。在美国中学和大学文化中则通指那些专心一致刻苦学习的学生。在华人圈内相同的概念是“书呆子”。近年来,Nerd已经逐渐从贬义词变成了具有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意义的词语。不过在美国偏僻地区校园内,这样的学生依然不受欢迎。

nerd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校园内,很可能是俚语nert(愚蠢或疯狂的人)的一个变体,而后者是nut(疯狂的人)的变体。5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苏斯博士(Dr.Seuss)在其作品《如果动物园归我管》(If I Ran the Zoo)中首次将其使用于文学作品中,从而使得该词在广大美国学生中耳目能熟。在60年代初期该词传遍美国全国甚至远至苏格兰,随后一段时间其词义逐渐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类的书呆子形象挂钩,这个词义在70年代因为情景喜剧《快乐时光》(Happy Days)开始变为主流。而自20世纪80年代后,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达使得许多具有Nerd性质的人(比如比尔•盖茨)变得非常富有,在社会上处于很大的优势地位,使得许多追求脑力的人都以自己是“Nerd”为豪。1984年的喜剧电影《Revenge of the Nerds》系列中主人公一行的正直形象使得“nerd pride”(书呆子的自豪感)在90年代开始觉醒。2007年开始播出的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的主角就是四个nerd。

nerd:[nɜːd] n.书呆子

nerdy:['nɜːdɪ] adj.书呆子式的,怪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