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done(宽恕):对通奸行为的有条件宽恕
在西方历史中人们通常将通奸(adultery)视为犯罪,并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在古罗马,女子通奸将被没收一半的嫁妆和三分之一的财产,放逐至小岛,永远不得再结婚。男人发现老婆与人通奸,必须告发并与其离婚,否则将受到严惩。在经典名著《红字》中,女主人公因为与人偷情生子,而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佩戴一个象征“通奸”的红色A字。
这种情况到了19世纪下半叶才有所改观。1857年,英国通过“婚姻诉讼法》,将通奸行为定义为一种民事行为而非刑事行为。该法规定,夫妻一方可以因为对方的通奸行为而离婚,还规定男子可以对妻子的奸夫索取侵权赔偿。另外,该法首次提出了condone这个法律术语,意思是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通奸行为以不再重犯为条件的宽恕。英语单词condone源自拉丁文condonare。其中,con为强化语气的前缀,donare表示“给予”,字面意思就是“宽恕,放弃追究权利”。源自拉丁文donare的单词还有donate(捐献)、pardon(原谅)。
condone: [kən'dəʊn] vt.宽恕,赦免
condonation: [,kɒndəʊ'neɪʃən] n.(夫妻间对对方通奸行为的)宽恕,赦免,赎罪
donate:[də(ʊ)'neɪt] v.n.捐赠,捐献。记:don给予+ate动词后缀→赠送给别人
pardon: ['pɑːd(ə)n] v.n.原谅,赦免,宽恕。记:par=per,完全,如perfect(做到极致)+don给予、放弃→完全放弃→原谅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ondone 词源,condone 含义。
labyrinth(迷宫):希腊神话中闻名的克里特岛迷宫
传说,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Minos)是宙斯和欧罗巴公主的儿子。在他与兄弟争 夺王位时,曾请求海神波塞冬降下神迹来支持他。波塞冬答应了他,从海中升出一头俊美的白色公牛,并要求事后把公牛献祭给他。没想到米诺斯当时国王后,不舍 得宰杀这头俊美的白牛,就偷梁换柱用另一头牛代替献祭给了波塞冬。波塞冬特别生气,想严惩这个欺骗神灵的国王,就施展法力,使王后爱上了这头白牛。王后生 下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洛斯。为了遮羞,米诺斯要求当时著名的工匠代达罗斯(Daedalus)建造了一座名叫labyrinth的迷宫,把弥诺陶洛斯关在里面。
labyrinth迷宫设计得如此巧妙,以至于他的设计者代达罗斯进去后都差点出不 来。它和埃及迷宫、萨摩斯岛迷宫、意大利迷宫等并列为世界四大迷宫。其中又以它最为出名。米诺斯将米诺陶洛斯关在迷宫中,每年要求被自己降伏的国家供奉童 男童女给它享用。后来,希腊英雄忒修斯在米诺斯女儿的帮助下,在迷宫中杀死了米诺陶洛斯。
labyrinth:['læb(ə)rɪnθ] n.迷宫
labyrinthic:[,læbə'rinθik,-kəl]adj.迷宫的,错综复杂的
labyrinthian:[,læbə'rɪnθɪən]adj.迷宫的,错综复杂的
labyrinthine:[,læbə'rɪnθaɪn]adj.迷宫的,错综复杂的
arachnid(蛛形纲):巧夺天工的刺绣少女阿拉喀涅
在希腊神话中,据说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凡人少女,名叫阿拉喀涅(Arachne)。 她特别擅长刺绣,并骄傲地宣称就连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手艺也比不上她。雅典娜知道了非常生气,化身为一个老太婆下凡,找到阿拉喀涅,劝告她要对神保持谦卑之 心。心高气傲的阿拉喀涅不肯听取雅典娜的劝告。于是雅典娜现出原形,要与阿拉喀涅比赛刺绣手艺。雅典娜绣的内容是自己和波塞冬争夺雅典城的故事,四个角上 还绣了四个凡人因为不敬重神灵而被神严惩的故事。阿拉喀涅绣的则是神灵撒谎行恶的丑事,如宙斯勾引诸多凡间女子的风流故事。两人的手艺不相上下,但阿拉喀 涅绣的内容大大激怒了雅典娜。她愤怒地毁掉了阿拉喀涅的作品,并用梭子在她额头上连敲三下,将其变成了一只蜘蛛,罚她永远都要织网。
英语词根arach-就来自阿拉喀涅的名字Arachne,表示“蜘蛛”。
araneid:[ə'reɪnɪɪd]n.蜘蛛
arachnid:[ə'ræknɪd]n.蛛形纲动物adj.蛛形纲动物的
arachnoid:[ə'ræknɒɪd]n.蛛网膜adj.蛛网状的,蛛网膜的
tantalize(逗弄):被罚看到美食而吃喝不到的坦塔罗斯
在希腊神话中,坦塔罗斯(Tantalus)是天神宙斯在凡间的儿子,统治着吕狄亚 的西庇洛。由于他出身高贵,众神都很给他面子,甚至能够与宙斯同桌进餐。但是坦塔罗斯得意忘形,不断亵渎神灵,触犯天条。有次,为了试探众神是否真的知晓 一切,他邀请众神来家中做客,杀死自己的儿子,做成一道美食来款待众神。在场的神灵看破了坦塔罗斯的轨迹,都没有动筷子,只有谷物女神因为思念被抢走的女 儿而心神不定,出于礼貌稍微尝了一块肩胛骨。
坦塔罗斯最终因为罪恶滔天而受到了严惩。他被束缚在一池水中,却不得不忍受干渴的煎熬,因为只要他一低头喝水,池水就会立刻从他身边流干。他的身旁是长满甜美果实的果树,但他却只能忍受饥饿,因为只要他凑近果实,就会有一阵大风把树枝刮远。
英语单词tantalize就源自坦塔罗斯的名字Tantalus,比喻让人看到目标而又不让人实现目标的折磨。
tantalize:['tæntəlaɪz]v.逗弄,使干着急
arachn-(蜘蛛):希腊神话中擅长刺绣的少女阿拉喀涅
在希腊神话中,据说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凡人少女,名叫阿拉喀涅(Arachne)。她特别擅长刺绣,并骄傲地宣称就连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手艺也比不上她。雅典娜知道了非常生气,化身为一个老太婆下凡,找到阿拉喀涅,劝告她要对神保持谦卑之心。心高气傲的阿拉喀涅不肯听取雅典娜的劝告。于是雅典娜现出原形,要与阿拉喀涅比赛刺绣手艺。雅典娜绣的内容是自己和波塞冬争夺雅典城的故事,四个角上还绣了四个凡人因为不敬重神灵而被神严惩的故事。阿拉喀涅绣的则是神灵撒谎行恶的丑事,如宙斯勾引诸多凡间女子的风流故事。两人的手艺不相上下,但阿拉喀涅绣的内容大大激怒了雅典娜。她愤怒地毁掉了阿拉喀涅的作品,并用梭子在她额头上连敲三下,将其变成了一只蜘蛛,罚她永远都要织网。
阿拉喀涅的名字Arachne在希腊语中就是“蜘蛛”的意思。英语中表示“蜘蛛”的词根arach-就来源于此。
arachn-:蜘蛛
arachnid:[ə'ræknɪd] n.蛛形纲动物adj.蛛形纲动物的
arachnoid:[ə'ræknɒɪd] n.蛛网膜adj.蛛网状的,蛛网膜的
windfall:被风吹落的果子;意外获得的东西
一阵大风往往把树上的果实吹落或甚而把树木刮倒,这种被风吹落的果子或被风刮倒的树木在英语中均可用windfall来表示。windfall是个不释自明的复合词,从其成分wind和fall多少可以悟出该词的含义。关于windfall的由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在中世纪的英格兰,许多土地都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而平民则生活和劳动在贵族的广阔庄园里。他们播种耕地,照看牲畜,收割庄稼。然而,不是所有土地都用于耕种和放牧。每个贵族都留有一大块私人森林,供猎鹿和猎野猪之用。
平民在饥饿时可能会杀掉贵族老爷林子里的动物来吃,有时还可能把树砍来当柴烧。虽然中世纪英国森林法禁止平民砍伐树木,违犯者都要受到严惩,但是法律却允许平民砍斫生于低处的树枝,搬走被风刮倒的树木,拾取被风刮折的树枝。所以饥寒交迫的老百姓常常祈求狂风给他们带来这种从天而降的意外收获。
从16世纪初起windfall一词往往用于喻义,表示“意外的收获(如财物、遗产等)”。它的形容词形式是windfallen,但不太常用,而windfall本身就可作定语用,如windfall profit,意为“意外利润”。大石油公司由于能源危机造成油价猛涨而意外获取的额外利润即为windfall profit。
baker's dozen:十三,一打加一
“十三”的委婉说法之一。有趣的是,面包师(baker)之“一打”(dozen)是如何变成“一打加一”的呢?据传,13世纪英国面包师的名声很不好,他们常常欺骗顾客,缺斤少两。1266年英国议会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了面包的价格和重量,倘若斤两不足就要受到严惩重罚。可是,在当时制造面包的炉具比较原始,很难保证面包的分量个个都合乎规定标准。面包师为避免重罚,每售一打必奉送一个,用来弥补重量的可能不足,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因此面包师之“一打”(baker's dozen)即为一般人之“十三”。
还有一说同上说有几分出入。按英国古时风俗,面包小贩(huckster)从面包店购买面包享有优惠价,以一打之价可以购得十三个。这额外的第十三个叫做vantage bread,因为它是作为赢利(vantage)外给的。旧时出版商在出售印刷品时也效仿面包店,凡买书一打,便赠送一本,故人们偶尔亦用a printer's dozen来表示“十三”。作为“十三”代称的还有a devil's dozen。它来自中世纪欧洲关于撒旦(Old Nick)召集的会议上通常有十三个女巫出席的传说。但是后两个短语一般用得极少。在非正式说法中英国人以a baker's dozen替代“十三”恐怕或多或少是由于他们忌讳“十三”这一不吉利数字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