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投资):购买东印度公司股票的投资狂潮
17世纪初期,西方的英、法、荷等国纷纷向东半球开展殖民扩展,并设立多家“东印度公司”负责殖民地的经贸事务,实际上是西方列强侵略盘剥印度等地的工具。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它采取了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即通过向全社会融资来筹集资金。1609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当时,东印度公司成了国家的摇钱树,源源不断地从东方带来巨大财富。在海外财富的刺激下,成千上万的人把自己的积蓄投入给东印度公司,希望将来能获得丰厚的回报。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invest这个原本与金融毫无关系的单词衍生出了“投资”的含义。
英语单词invest来自investire,本意是“穿上正式的制服”,由in(进入)+vestire(衣服)构成,英语单词vest(背心,汗衫)就源自vestire。人们将手中的钱换成东印度公司股票时,就像是给财富换上了一件神奇的衣服,一件可以带来滚滚财源的衣服,所以人们用invest这个单词来比喻这种购买股票的投资行为,invest也就产生了“投资”的含义。有趣的是,股票交易所中的交易员都身穿马甲(in vest)。
invest[ɪn'vest] v.投资,投资于;覆盖,包围
investment:[ɪn'ves(t)m(ə)nt] n.投资,投入,封锁
vest: [vest]背心,汗衫,马甲vt.授予,使穿衣服vi.归属,穿衣服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invest 词源,invest 含义。
Indian(印第安人):哥伦布对美洲土著人的误称
公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为了找到一条通往印度的新航道而在大西洋中向西远航,首次航行至美洲新大陆。哥伦布误以为所到之处为印度,因此将此地的土著居民称作“印度人”(西班牙语indios,英语indians)。后人虽然发现了哥伦布的错误,但是原有称呼已经普及。为了避免与真正的印度人混淆,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地安人为“西印度人”(Wester Indians),而将真正的印度人称为“东印度人”(Easter Indians)。汉语翻译时则直接把“西印度人”(Wester Indians)翻译成“印第安人”,避免了混淆。
Indian:['ɪndɪən] n.印度人,印第安人,印第安语adj.印度的,印第安人的,印第安语的
boss(老板):早期纽约的荷兰移民方言中的“工头”
1609年,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赞助下,荷兰人亨利哈德逊船长和20多名船员,驾驶“半月号”帆船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前往美洲大陆探险。当年9月,他们达到纽约河地区,用24美元从当地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并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从而揭开了纽约历史的第一页。为了纪念哈德逊船长,围绕纽约市的大河被命名为“哈德逊河”。
随后,大量荷兰商人和冒险家移民到纽约。他们修建房屋,经营农场,从事贸易,创建了纽约这个世界大都市的初步轮廓。正是在这段时间,荷兰殖民者把荷兰语baas带入了英语,演变成立美国俚语boss(老板)。在荷兰语中,baasd的原意是“主人、户主”,在纽约的荷兰人用它来称呼监督徒弟的工人师傅。这个词很快被其他人采用,并迅速传遍美国,意义也演变成“老板,头儿”。
boss: [bɒs] n.老板,头儿,首领vt.指挥,调遣,当……的头vi.当首领,发号施令
bossy: ['bɒsɪ] adj.专横的,爱发号施令的
invest:投资,投入
in-,进入,使,-vest,衣服,词源同wear,vest.来自衣服的象征意义,特别是来自1610年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即使钱换一种形式,给钱改头换面,让投入的钱产生利润,通过购买股份的方式参与东印度公司的投资。
bantam:矮脚鸡
印尼爪畦西北部有个村于名叫Bantam,它是当年荷兰殖民者在东印度群岛(East Indies)的第一块拓居地。据信矮脚鸡原产于此,因而得名bantam。其实Bantam并非矮脚鸡的原产地。由于雄性矮脚鸡特别好斗,所以bantam一词现也用以喻指“矮小而勇猛好斗的人”,有时也用作形容词,表示“轻型的"和“小的”等义。
pandit:梵学家;博学家
英国东印度公司那些不懂梵语的法官们不能完全相信那些为他们翻译解释梵语律法的pandit,于是精通希腊拉丁波斯语的法官威廉琼斯爵士到印度后研习梵语,提出了上述古典语言同源的观点。后来英语里亦出现了pundit ['pʌndɪt]这个写法,指(任何领域内)有学问的人。
yacht:快艇;(大型)游艇;乘坐游艇
和英语中许多航海词语(如skipper, deck)一样,yacht一词也是来自荷兰语。16世纪时荷兰人造了一种名叫jaghtschip的船,按字面义是chase ship或hunting ship(追击艇)的意思。这种船速度快,用以在沿海一带追踪缉捕海盗和走私者。以后jaghtschip缩略为jaght,最后演变为jacht。
166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送了一艘这种快艇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查理二世把它当游艇用。英国贵族富豪们发现这种快艇很适宜海上游乐,造船商便加以仿制改造,而且把名称也一起借了过来,用以指“快艇”或“游艇”,尔后jaght逐渐演变为yacht。
yacht始见于英国作家伊夫林(John Evelyn, 1620-1706)所写《日记》(Diary)。他在1661年10月1日的日记中记述了他曾陪同查理二世乘游艇出游:“I sailed this morning with his Majesty in one of his yachts (or pleasure boats), vessels not known among us till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presented this curious piece to the king.”到了19世纪,英国和美国沿海各地都纷纷成立快艇俱乐部(yacht clubs)。yacht一词还进入了其他欧洲语言之中,如法语yacht,德语Yacht,西班牙语yate等。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欧洲人眼中的“东印度群岛”
大航海时期,欧洲人普遍将位于印度西边的群岛如加勒比群岛称为“西印度群岛”,而 将位于印度以东的群岛如马来群岛称为“东印度群岛”(Indian Archipelago或East Indies Islands)。1850年,英国民族学家乔治•尔耳(George Earl)生造了 Indunesians—词,来表示东印度群岛及马来群岛的居民。在同一本期刊中,尔耳的学生詹姆士•洛根(James Logan) 则用Indonesia来表示东印度群岛,该词由Indo (印度)和nes (岛屿)加地名后缀-ia构成。 到20世纪初时,这一名称得到广泛应用。后来,在印尼独立革命中,印尼人们使用Indonesia 作为自己国家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