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t(公寓):楼房中一个独立居住单元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人们住的一般都是独立的房屋。但是随着城市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在城市里。由于城市土地价格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无力支付独立房屋的费用,此时就出现了多户人家共同居住在一栋建筑的情况。这种供多户人家居住的建筑就是公寓。
在古罗马时代,罗马城中就出现了这种公寓,拉丁语中称为insulae。据记载,在罗马帝国晚期,罗马城中就已经有5000座最高7层、20米高的insulae。据阿拉伯地理学家Al-Muqaddasi描述,在10世纪的埃及开罗,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高层的公寓中,每一栋公寓能容纳200多口人。
在英国,公寓出现得很晚。人们习惯居住在独立的房屋中。直到19世纪末期,这种观念才有所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加,伦敦城中传统的独立房屋的价格日益昂贵,越来越多的人负担不低,特别是对于年轻的未婚男女。因此,公寓楼的概念应运而生。这张楼房由多层构成,每一层都是单独的一套居住单位,人们可以购买或租用楼房中的一层。在英语中,人们管这种楼房中的一套居住单位称为flat,本意是“一层,一个平面”,而一栋公寓楼则称为a block of flats。flat中的一个房间称作apartment,意思是flat中的一个part(部分)。但到了美国,美国人逐渐用apartment来表示整个flat。但是在英国、香港、新加坡等英联邦国家中,人们还是使用flat来表示一套公寓。
flat: [flæt] n.公寓,平地,平面adj.平地,单调的,平坦的,扁平的
apartment: [ə'pɑːtm(ə)nt] n.公寓(美式英语),房间(英式英语)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flat 词源,flat 含义。
antic(古怪的):古罗马金宫中壁画的怪诞风格
公元64年,古罗马市爆发了一场大火,连烧9日,烧毁了大半个罗马城。大火过后,当时的罗马皇帝,暴君尼禄乘机强占土地,在废墟上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宫殿,因为使用了大量黄金作为装饰,故称为“金宫”(Domus Aurea)。金宫的规模惊人,比故宫还要大,当时的罗马人都开玩笑说整个罗马都圈进了宫殿内。除此外,金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壁画风格非常奇异怪诞。据普林尼的《博物志》记载,金宫的壁画由一名叫Fabullus的艺术家完成。
尼禄死后,金宫被废弃,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大斗兽场和提图斯浴场。金宫逐渐被埋没至地下。到了15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人在考古挖掘时意外发现了金宫,这才使得它重见天日。金宫中风格怪异的壁画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前来观摩学习,如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曾来此潜心研究,将其精髓体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大量画家从金宫壁画中得到灵感,从此开创了一个著名的艺术流派“洞穴画派”(grotesque)。英语单词grotesque本意是指“洞穴的”,现在本意已很少使用,往往用来表示“奇异的,怪诞的”。
英语单词antic的起源也与金宫有关。antic和antique(古董)一样源自拉丁语antiquus(古董),由anti(before,之前)+quus(景象)构成。意大利人发现金宫废墟后,在意大利语中把这些壁画、雕像称为antico(古董)。因为这些壁画的风格非常奇异,所以antico一词逐渐产生了“奇异、怪诞”的含义。英语单词antic就来自意大利语antico,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它最初的“古董”的含义,而用来表示“滑稽、丑角”。但英语单词antique则是拉丁语antiquus(古董)通过法语进入英语的,所以依然保留了初始含义。
antic:['æntɪk] adj.古怪的,滑稽的n.滑稽动作,丑角vi.扮演小丑,做滑稽动作
antique:[æn'tiːk] adj.古老的,年代悠久的,过时的n.古董,古玩
grotesque:[grə(ʊ)'tesk] adj.奇形怪状的,古怪的,可笑的n.奇异风格,怪异的东西
opera(歌剧):意大利人的“音乐作品”
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表示歌剧的英语单词opera也源自意大利语。最初,意大利人用短语opera in musica(works in music,音乐作品)来表示歌剧,后来缩写为单词opera。opera是拉丁语opus(等于英语中的work)的复数形式,原意是“作品”或“艺术作品”的意思。表示“操作,手术”的英语单词operate与opera拼写接近,因为它也是源自拉丁语opus(work,操作)。
opera:['ɒp(ə)rə] n.歌剧,歌剧院,歌剧团
soap opera:肥皂剧
mascot(吉祥物):能够带来好运的东西
英语中表示“吉祥物”的单词mascot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语mascoto,由单词masco(女巫)而来,原本表示“女巫的魔法、护身符”,引申为能够带来好运的东西。19世纪末它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收入法文词典。
该词得以流行源自1880年法国剧作家埃德蒙·奥德朗(Edmond Audran)所创作的一出轻歌剧《La Mascotte》(吉祥物)。歌剧中的主角是一名美丽善良的女孩贝蒂娜(Bettina),据说她是一个幸运儿,能给人带来好运,所以被人亲切地称为La Mascotte(吉祥物)。在剧中,贝蒂娜给很多带来了好运,如雇佣她照看火鸡的农夫遇到王子,变成了宫廷侍卫;在宫廷阴谋中,和她一起在农场干活的男友幸运逃脱危险;贝蒂娜参加的军队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所有战斗。
这一歌剧在法国大受欢迎,mascotte一词也得到广泛应用,用来表示“幸运儿、能带来好运的人或物”。随着该歌剧传入英国,该词也进入英语,拼写改为mascot。
mascot:['mæskɒt] n.吉祥物,福神
hooligan(小流氓):伦敦的一个爱尔兰恶棍胡力根
在19世纪末,在伦敦Southwark区有一个名叫Patrick Hooligan的爱尔兰移民,是个远近闻名的地痞流氓。他经常纠集一帮小流氓横行乡里,惹是生非。他的名字Hooligan经常出现在当地报纸上,因此人们就用hooligan来表示“地痞流氓”。现在,这个词最常用于football hooligan(足球流氓)中。
hooligan:['huːlɪg(ə)n] n.地痞流氓
hooliganism:['huːlɪgənɪzəm] n.流氓行为
knickers(灯笼裤):纽约早期荷兰移民后代的绰号
纽约最早是由荷兰人发现并创建的,因此早期的纽约居民大部分都是荷兰移民及其后代。这些人被美国人送了一个绰号knickerbocker(尼克人)。1809年,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在出版讽刺性作品《纽约历史:从世界开端至荷兰王朝完结》一书中,使用了笔名戴德里奇•尼克波克(Diedrich Knickerbocker)。该书出版后大受欢迎,也使得knickerbocker这个绰号更加流行,成为纽约市的一个文化符号。
1845年,Knickerbocker一词进入体育界。美国历史上首支棒球队就起名为“纽约尼克波克队”(New York Knickerbockers)。1946年夏天,在为新成立的纽约男子职业篮球队起名时,球队大部分人都选择了Knickerbockers这个名字,后来简化为Knicks,这就是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球队纽约尼克斯队名称的由来。
纽约荷兰移民喜欢穿一种宽松的灯笼裤,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最受欢迎的标志性装扮就是“灯笼裤大叔”式:棉质假发,三角帽,带有皮带扣的鞋子,当然还有灯笼裤。因此,人们将这种荷兰移民爱穿的灯笼裤也称为Knickerbockers,后来简略为knickers。
knickers:['nɪkəz] n.灯笼裤,短裤,女用灯笼裤型的扎口短裤
bard(吟游诗人):古代凯尔特民族中的吟游诗人
bard(吟游诗人)原指古代凯尔特人中专门从事诗歌创作和吟唱的人。这种人通常世代相传,成为一个相对固定的种姓。他们从小就从长辈那里学习本民族、氏族的历史和民族传说,学习诗歌创作的各种技艺,长大后成为职业诗人,创作诗歌并四处吟唱。他们受托为国王或其他显贵创作诗歌,歌颂其祖宗或客户自己的英勇事迹。如果收到的报酬太少,他们还会编些讽刺诗歌来讽刺这些吝啬鬼。
在法国和英格兰,吟游诗人的传统逐渐消失,但在爱尔兰或威尔士都保存下来。爱尔兰的吟游诗人通过咏唱保存了颂诗的传统。在威尔士,“bard”一词一直是诗人的同义词。虽然在中世纪末这类诗人衰落了,但在威尔士至今仍有专门的吟游诗人大会(Order of the Bards),并在每年举行的全国诗人和音乐家年会中举办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吟游诗人仍必须按照经典的吟游诗体,以头韵和行内韵的严谨格律写诗。
bard:[bɑːd] n.(凯尔特民族中的)吟游诗人
soldier(军人):古罗马领取军饷的职业军人
公元前2世纪末,古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盖乌斯·马略实行军事改革,将公民兵制改为募兵制,招募以前无权参军的贫苦公民到军中服役,并提高薪饷,延长服役期限。从此,城乡大批无业游民加入军队,成为脱离社会生产的职业军人。在拉丁语中,这种按月领饷的职业军人被称为soldarius,源自一种古罗马金币的名称solidus,字面意思就是“可以领取solidus的人”。这就是英语单词soldier(军人)的来源。
soldier:['səʊldʒə] n.军人,士兵vi.当兵
macadam(马路):发明碎石筑路法的马卡丹
一提起“马路”,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马路不就是“马走的路”或“马车走的路”吗?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错误。其实,“马路”跟“马”或“马车”都没有关系,而是“马卡丹路”(macadam road)的简称。“马卡丹路”(macadam road)一词源自现代道路建筑之父、碎石筑路法的发明者、苏格兰的建筑工程师马卡丹(John Loudon McAdam)的姓氏。
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道路要么是简易的土路,要么是用大块石头铺成的石头路。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热潮之中,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现有的道路再也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了。在这种背景下,马卡丹潜心钻研,于1816年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筑路法。他不使用大块岩石作为道路的基础,而是使用三种不同大小的碎石,分层铺设并压实嵌入至泥土中。这种筑路法仅仅需要碎石和泥土等材料,造价低廉,铺出的路面坚实而平整,因此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纪念他,采用这种方法建筑的道路就被称为macadam road,简称macadam。
19世纪末欧美列强在华兴建租界,把西方的碎石筑路法带到了中国,在中国修筑了一些macadam road。当时中国人将这种道路音译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柏油马路是马卡丹路的升级,是在马卡丹路面上加入柏油(tar)。这种道路在英语中被称为tarmac,由tar(柏油)+macadam组成而成。由于柏油对人体健康有害,现在人们已经普遍使用沥青(pitch)代替了柏油。
macadam:[mə'kædəm] 碎石路,马路,马卡丹路
macadamize:[mə'kædəmaɪz] vt.以碎石铺(路),简易铺装
tarmac:['tɑrmæk] n.柏油路
legend(传奇):一本记录基督教圣徒生平事迹的书
十三世纪末期,热那亚大主教维拉吉欧(Varagine)发表了一本宗教著作“Legenda Sanctorum”,书名意为“应读的圣人史迹”,其中的legenda来自拉丁语legere(读、收集、选择),与单词lecture(讲座)同源。该书记录了众多基督教圣徒的生平事迹,由于内容翔实,所以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一些出版商以此书为蓝本出版了许多图书,里面的事迹越传越玄,令人怀疑其真实性。于是当legenda进入英语并演变为单词legend时,词义也转化为“未经证实的故事、传奇”。我国著名的IT公司“联想公司”的英文名原本就是Legend。
legend:['ledʒ(ə)nd] n.传奇,图例,刻印文字
legendary:['ledʒ(ə)nd(ə)rɪ] adj.传说的,传奇的n.传说集,圣徒传
commando(突击队):南非布尔人的民兵组织
英语单词commando来自南非荷兰语,字面意思是“有指挥的一群人”。这个单词原本指的是南非布尔人的一种民兵组织。布尔人是住在南非的荷兰移民后裔与少量德国人、法国人通婚后产生的白人民族,是南非的主要殖民者。17世纪时,荷兰人在南非建立殖民地之处,为了对付当地土著,殖民当局颁发《commando law》,强制要求所有殖民者在殖民地受到攻击时都必须武装起来,至少配备一匹马和一把枪。这些武装民兵的基本单位就是commando,而这种做法则被称为commandeer。
在19世纪,荷兰殖民者大量涌入南非,殖民地快速扩张,与非洲土著人的冲突日益频繁。为了保障安全,已经获得自由的南非布尔人自愿恢复commando制度,组织起来,与非洲土著人展开武装斗争。在与人数超过己方的非洲土著人的战斗中,布尔人组织的commando逐渐掌握了各种突击和游记战术。
英国殖民者自从18世纪末期登陆南非后,与已经扎根南非的布尔人之间展开了长达百年的争夺,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史称“布尔战争”(1880-1881年、1899-1902年)。在战争中,布尔人利用自己的commando制度,与占人数优势的英国军队展开了游击战。分成小股的布尔人commando利用自己的机动性、枪法和对地形的了解,对英国军队屡屡展开偷袭并得手。英国军队最后不得不依赖碉堡战术、焦土政策和残暴的集中营来对付布尔人。在两次布尔战争中,布尔人的commando给英国人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该词也因而进入了英语。
commando:[kə'mɑːndəʊ] n.突击队,突击队员
commandeer:[,kɒmən'dɪə] vt.征用,征募,强制入伍,霸占
grotesque(怪诞的):仿效古罗马金宫壁画风格的“洞穴画派”
暴君尼禄统治罗马帝国时,在罗马城中修建了一座类似阿房宫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史称“金宫”。尼禄死后,金宫被废弃填平,后人在其上部修建了大角斗场等其他建筑,从此再无人记得“金宫”的存在。一直到了15世纪末,有个罗马人,走在山路上不小心摔进了一个大坑里,人们这才发现了金宫的废墟。废墟的四壁上画满了各种风格怪异的壁画。很快地,这个神秘的“山洞”成了罗马一处新“景点”,前去观光考察的,大多是当时的顶尖艺术家,包括正在为教皇装修梵蒂冈宫殿的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带上绳索、火把下到洞里,仔细研究那些前所未闻的壁画。
15世纪正是艺术史上改朝换代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从“山洞”的壁画中得到灵感,发起一场立竿见影的艺术革命。流丽的线条和夺目的色彩被复制到王公贵族的府邸、别墅,一个新的绘画流派形成了,名称就叫“洞穴画派”,意大利语为grottesco,英语为grotesque,字面意思就是“洞穴的”,源自意大利语grotta(洞穴)、英语单词grotto(洞穴)。
该词本来用来形容金宫废墟里的壁画,由于这些壁画风格过于独特怪诞,grotesque一词后来衍生出“怪异”的意思,它本来的词义倒被人淡忘了。
grotesque:[grə(ʊ)'tesk] adj.奇形怪状的,怪诞的,可笑的n.怪诞风格,奇异东西
grotto:['grɒtəʊ] n.洞穴,岩穴,人工洞穴
alligator(美洲鳄):西班牙殖民者对美洲鳄的称呼
当西班牙殖民者初次踏上美洲大陆,遇到美洲特有的短吻鳄时,就用西班牙语称其为el lagarto(the lizard,蜥蜴)。后来说英语的殖民者沿用了西班牙人对其的称谓,在英语中将其称作lagarto。但在16世纪末期,有些人误将西班牙语中的定冠词el也看作该词的一部分,因此就从西班牙语el lagarto中产生了英语单词alligator。alligator与crocodile的区别在于,alligator指的是美洲特有的短吻鳄,而crocodile是一个传统单词,用来统称“鳄鱼”。
alligator:['ælɪgeɪtə] n.短吻鳄,美洲鳄
crocodile:['krɒkədaɪl] n.鳄鱼
diesel(柴油):发明内燃机的工程师的名字
柴油发动机是燃烧柴油来获取能量释放的发动机。它是由德国工程师鲁道夫·狄塞尔(Rudolf Diesel)于1892年发明的,是19世纪末最重要的一项机械发明。为了纪念这位发明家,人们用他的姓Diesel来表示柴油,而柴油发动机也称为diesel engine(狄塞尔发动机),或简称diesel。
diesel:n.柴油、柴油机。
sapphist(女同性恋):古希腊女同性恋诗人萨福的名字
英语单词sapphist(女同性恋)一词来自古希腊时期的著名女诗人萨福(Sappho)的名字。萨福是公元前7世纪希腊著名女抒情诗人,出生于希腊岛屿Lesbos。她的父亲喜好诗歌,在父亲的熏陶下,萨福也迷上了吟诗写作。
在罗德斯岛,萨福建立了一所女子学校,专门教导女孩子们写作诗歌。当时有不少少女慕名而来,拜在她门下。萨福以护花者的爱恋心情培育她们,同时也像母亲一样呵护她们成长,心中的诗情在朝夕相处中转化为深深的爱恋,使她与女弟子们在那片芬芳之地上绽放出艳丽的同性之爱的花朵。萨福为这些少女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情诗和婚歌,她的许多诗篇都是对女弟子学成离别或嫁为人妇时表达相思之情的赠诗。古希腊人对同性之间的爱情抱有很大的宽容之心,所以这些带有强烈同性恋情感的诗歌不但没有遭禁,反而广为传颂。
萨福是一位创造出了自己特有诗体的抒情诗人,这种诗体被称作“萨福体”。古希腊人十分称赞她,说男诗人有荷马,女诗人有萨福,柏拉图曾誉之为“第十位缪斯”。她的诗对古罗马抒情诗人卡图卢斯、贺拉斯的创作产生过不小影响,后来在欧洲一直受到推崇。萨福留有诗歌九卷之多,但目前仅存一首完整的诗章,其余均为残篇断简。
从19世纪末开始,萨福成为了女同性恋的代名词,也被近现代女性主义者和女同性恋者奉为鼻祖。她的名字也成了女同性恋的代名词,产生了sapphist、sapphism等单词。
sapphist:[ˈsɒfɪst] n.女同性恋
sapphism:['sæfizəm] n.女同性恋行为,女同性恋主义
cavort:腾跃
发音释义:[kə'vɔːt] vi.(马)腾跃;(骑马)腾跃;欢跃;嬉闹
词源解释:来自18世纪末期的美式英语cauvaut,后者可能来自法语curvet(马的腾跃,来自curve(曲线)),或由前缀cau+vault(拱形、跳跃)构成。
cavort的本意是马的腾跃,但实际上经常用于比喻,表示“欢乐地玩乐、嬉闹”。我们中文习惯说“雀跃”,美国人却喜欢说“马跃”(cavort),这就是所谓“文化差异”吧。
词组习语:cavort about(嬉闹);cavort with sb.(与某人鬼混);cavort in the surf(驰骋波浪之间)
bard:吟游诗人
发音释义:[bɑːd] n. 吟游诗人
词源解释:来自古凯尔特语bardos(诗人)
bard原指古代凯尔特人中专门从事诗歌创作和吟唱的人。这种人通常世代相传,成为一个相对固定的社会阶层。他们从小就从长辈那里学习本民族、氏族的历史和民族传说,学习诗歌创作的各种技艺,长大后成为职业诗人,创作诗歌并四处吟唱。他们受托为国王或其他显贵创作诗歌,歌颂其祖宗或客户自己的英勇事迹。如果收到的报酬太少,他们还会编些讽刺诗歌来讽刺这些吝啬鬼。
在法国和英格兰,吟游诗人的传统逐渐消失,但在爱尔兰或威尔士都保存下来。爱尔兰的吟游诗人通过咏唱保存了颂诗的传统。在威尔士,“bard”一词一直是诗人的同义词。虽然在中世纪末这类诗人衰落了,但在威尔士至今仍有专门的吟游诗人大会(Order of the Bards),并在每年举行的全国诗人和音乐家年会中举办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吟游诗人仍必须按照经典的吟游诗体,以头韵和行内韵的严谨格律写诗。
助记窍门:bard→巴德→叫“巴德”的吟游诗人→吟游诗人
bootleg:非法贩卖
boot, 靴子。leg, 腿。来自于美国19世纪末禁酒时期用长靴非法贩卖私酒。比较moonshine, 月光,非法酿造私酒。
filibuster:冗长演讲,阻挠议案退过
来自freebooter的拼写变体词,海盗。后在19世纪末用于美国国会议员冗长演讲,以阻挠议案通过,即如同海盗抢劫。更多参照bunk, 废话,胡说。
hooch:私酿烈酒
缩写自Hoochinoo,北美阿拉斯加土著印第安人部落名。在19世纪末当地出现淘金热的时候当地土著人所酿制的卖给淘金者的烈酒,后引申词义私酿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