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just(公正的):罗马神话中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

在古希腊神话里,主持正义和秩序的女神是忒弥斯(Themis),是天神乌拉诺斯和大地女神盖亚所生,十二泰坦神之一,宙斯的第二任妻子。在古罗马神话中,正义女神的名字叫做“朱斯提提亚”(Justitia)。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的塑像经常出现在法院中。她的形象通常是身披白袍,双眼蒙布,左手提一秤,右手举一剑。白袍象征道德无瑕,刚直不阿;蒙眼代表理性判断,不受感官和人情影响;秤象征公平;剑表示严厉制裁。造像的背面往往刻有古罗马的法谚:“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从朱斯提提亚的名字Justitia中产生了词根just、jur(法律、正义)、just(公正的)等诸多与法律相关的词汇。

just: [dʒʌst]adj.公正的,公平的,合理的,正直的,正义的,正确的adv.只是,仅仅,刚刚,正好,恰好,实在

justice: ['dʒʌstɪs]n.正义,司法,法律制裁,法官,审判员

justify: ['dʒʌstɪfaɪ]vt.证明……是正确的,替……辩护vi.证明合法

jury: ['dʒʊərɪ]n.陪审团

injure: ['ɪndʒə]vt.伤害,损害。记:in表示否定,jure=just公正的,对人不公正就是损害他人

juridical: [dʒʊ'rɪdɪk(ə)l]adj.司法的,法院的,裁判的,

jurisdiction: [,dʒʊərɪs'dɪkʃ(ə)n]司法权,审判权,管辖权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just 词源,just 含义。

fascinate(使着迷):施展保护神法瑟勒斯的魔力

在西方的历史博物馆,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令女士们面红耳赤的古代物品,那就是一些带有翅膀的男性生殖器的雕像。其实这是古罗马的一个著名神祗的形象。这个神祗在拉丁语中叫做“法瑟勒斯”(Fascinus),他实际上是男性生殖器的化身,因此经常以这种“飞天鸡鸡”的形象出现。古罗马人把法瑟勒斯当做保护神,认为他能够辟邪驱鬼,尤其是能够保护人们不受到“邪恶之眼”(evil eye)的伤害。因此,古罗马人专门为他修建了神庙,希望他能保护罗马的平安,还制作了很多“飞天鸡鸡”作为护身符,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士兵的武器上、凯旋回国的将军的马车上,用来保护他们不受邪灵的伤害。这种护身符也被称为fascinus。

除了能辟邪驱鬼外,古罗马人还相信这种护身符具有神奇的魔力,其中一种就是能够催眠他人。因此使用fascinus来催眠他人就叫做fascinare,字面意思就是“施展法瑟勒斯的魔力”。这就是英语单词fascinate的来源。

fascinate:['fæsɪneɪt] vt.使着迷,魅惑,使神魂颠倒vi.神魂颠倒,入迷

fascination:[,fæsɪ'neɪʃ(ə)n] n.魅力,魔力,入迷,迷恋

fascinating:[,fæsɪ'neɪʃ(ə)n] adj.迷人的,使人神魂颠倒的

just-(正义):罗马神话中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

在古希腊神话里,主持正义和秩序的女神是忒弥斯(Themis),是天神乌拉诺斯和 大地女神盖亚所生,十二泰坦神之一,宙斯的第二任妻子。在古罗马神话中,正义女神的名字叫做“朱斯提提亚”(Justitia)。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的塑 像经常出现在法院中。她的形象通常是身披白袍,双眼蒙布,左手提一秤,右手举一剑。白袍象征道德无瑕,刚直不阿;蒙眼代表理性判断,不受感官和人情影响; 秤象征公平;剑表示严厉制裁。造像的背面往往刻有古罗马的法谚:“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据传说,有一次众神失和,争论不休,没有人能够进行调解裁决。朱斯提提亚挺身而出,用白布蒙眼,为众神进行裁决。从此以后她就成为了正义女神,专司律法裁决。

从朱斯提提亚的名字Justitia中产生了词根just、jur(法律、正义)、just(公正的)等诸多与法律相关的词汇。

just:[dʒʌst] adj.公正的,公平的,合理的,正直的,正义的,正确的adv.只是,仅仅,刚刚,正好,恰好,实在

justice:['dʒʌstɪs] n.正义,司法,法律制裁,法官,审判员

justify:['dʒʌstɪfaɪ] vt.证明……是正确的,替……辩护vi.证明合法

jury:['dʒʊərɪ] n.陪审团

injure:['ɪndʒə] vt.伤害,损害。记:in表示否定,jure=just公正的,对人不公正就是损害他人

juridical:[dʒʊ'rɪdɪk(ə)l] adj.司法的,法院的,裁判的,

jurisdiction:[,dʒʊərɪs'dɪkʃ(ə)n] n.司法权,审判权,管辖权

promethean(赋予生命的):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是人类的创造者和保护神。他是泰 坦神伊阿珀托斯的儿子,是阿特拉斯和埃庇米修斯的兄弟。他非常聪明,又具有预言能力,他的名字的含义就是“先知先觉者”。在泰坦诸神与奥林巴斯诸神之战 中,他预见了泰坦诸神的失败,因为早早地和埃庇米修斯一道归顺了宙斯。但作为泰坦神的后代,他并不受宙斯的待见。

他按照天神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传授给人类各种知识和技能。但宙斯并不喜欢这些由泰坦 神族创造出来的凡人,想毁掉人类,重新造人。在一次诸神和凡人共同参加的宴会上,普罗米修斯负责为神和人类分配牛肉。他将牛骨头分为一堆,上面用肥肉盖起 来,将上好的牛肉分为一堆,上面用粗糙的牛胃盖起来,然后任由宙斯挑选。宙斯看破了普罗米修斯的诡计,故意挑选了用肥肉盖起来的牛骨头。从此后,人类食用 牛肉时,只需要向神灵供奉牛骨头。但宙斯以普罗米修斯欺骗神灵为由,对人类进行惩罚,使来自雷电的火在自然界消失。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福利,盗取天火送 给人类,因而受到宙斯的惩罚,被用铁链锁于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被一只鹫鹰啄食肝脏,而第二天肝脏又再次长好。他就这样忍受常年的痛苦,直到最后被大力 神赫拉克勒斯解救。

普罗米修斯的名字prometheus就是“先知先觉者”的意思,其中的pro表示“先、前”的意思。pre-是它的变体。英语单词promethean就来自普罗米修斯的名字。

Prometheus:[prəu'mi:θju:s; -θiəs]n.普罗米修斯

promethean:[prə'mi:θjən]adj.如普罗米修斯一般的,敢于挑战和创新的,赋予生命的

dictator(独裁者):古罗马的独裁官

英语单词dictator直接来自拉丁语,由dictare(dictate,命令,口述)+or(人)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下命令的人”,原本是古罗马的政治职务“独裁官”。

古罗马人民推翻暴君塔克文后,意识到了一人独裁的坏处,便开始实行共和制,每年选举两位执政官担任最高行政长官,任期只有一年。两人相互制衡,避免一人独揽大权。然而,这种政体虽然有效保障了权力的相互制衡,但有一个弊端无法避免,那就是当两名执政官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时,便无法开展工作。针对这个弊端,聪明的古罗马人又发明了“独裁官”这种制度加以补充。

“独裁官”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非常任长官,是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由元老院任命的独裁人物。在任何情况下,独裁官的数量绝不能超过一位。独裁官享有超越法律的权力,无须为他的任何行为承担法律后果,以便独裁官可以不受任何掣肘,全力以赴地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智慧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中。

最初的独裁官都是战事独裁官,任期最长不得6个月。一旦任务完成,此人将卸去独裁官的职务,权力交还给元老院。历史上任期最短的独裁官是古罗马传奇英雄辛辛纳图斯,他在田间劳作时临危受命,担任独裁官,指挥罗马军队抗击外敌入侵。打败敌人后他便辞职返回农庄,只担任了16天的独裁官。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为了对抗迦太基的战神汉尼拔,罗马元老院曾经两次任命费边担任战事独裁官。

但在共和国后期,古罗马的独裁官制度逐渐变味。苏拉当政之后,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军队,迫使公民大会委任他担任任期无限的“共和体制独裁官”,除了享有战事独裁官的全部权力之外,还不受时间的限制。凯撒大帝则在五次担任独裁官后,最后担任“终身独裁官”,最后被担心他颠覆共和制度的元老院议员们刺杀身亡。

在西方历史上,dictator(独裁者)和dictatorship(独裁政体)的感情色彩经历了从褒义词到中性词再到贬义词的重大变化。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独裁官被视为拯救国家的大英雄,享有比执政官还要高的荣耀。因此,后世的一些政治家也以“独裁官”自称,如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的加里波第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就曾自任独裁官。到了20世纪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的希特勒都大力推行独裁政体,以独裁者自居,使得dictator(独裁者)和dictatorship(独裁政体)彻底成为一个贬义词。

在汉语中,与dictatorship对应的有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贬义词“独裁”和中性词“专政”。但在现代西方人眼中,无论你使用的是“独裁”还是“专政”,对应的都是dictatorship,是一个贬义词。

dictator: [dɪk'teɪtə] n.独裁者,独裁官

dictatorship:[dɪk'teɪtəʃɪp] n.独裁政体,专政

dictation:[dɪk'teɪʃ(ə)n] n.听写,口述,命令

liberal(自由主义的):古希腊罗马城邦中享有公民权的自由人

英语单词liberal来自拉丁语liberalis(高贵的、高尚的、慷慨的、宽宏的)。liberalis来自词根liber(free,自由的),字面意思就是“自由的,自由人的”。这里的“自由人”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城邦中享有公民权的自由人。在14世纪,英语单词liberal表示“慷慨的、无私的、高贵的”;在15、16世纪逐渐衍生出“放纵的、不受约束的”等负面意思;在18世纪后期,它的感情色彩又从贬至褒,表示“宽容的、不受偏见影响的”。现在,该词在政治或宗教上表示“开明的、支持改革和进步的、推崇个人自由的”。在教育领域,liberal arts指的是为“自由人”提供的学科教育,偏重提高人文修养而非实用性,在古代西方包括“三学”(文法、逻辑、修辞)和“四艺”(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在中国通常翻译为“博雅教育”或“文科”。

与liberal同源的单词有:liberate(解放)、liberation(解放)等。

liberal:['lɪb(ə)r(ə)l] adj.自由主义的,开明的,宽宏的,慷慨的;文科的n.自由主义者

liberal arts:n.博雅教育,文科

liberality:[lɪbə'rælɪtɪ] n.慷慨,大方,开明,心胸开阔

liberalism:['lɪbərəlɪzəm] n.自由主义,开明的思想或见解

university(大学):中世纪欧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自治社团

英语单词university所代表的现代大学源自欧洲的中世纪大学。在中世纪时期,欧洲教会成为古代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传播者。在12、13世纪期间,一些教会牧师走上街头,向民众宣讲自己的研究心得,成为最早的讲师。其中那些富有真知灼见而又口才出众的讲师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学生,定期前来听课。一些知名大教堂所在地区形成了知名的学术中心,拥有多名教师和数百名学生。随着人数的增加,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教师和学生自发组成社团,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其他行业协会类似。这种社团在拉丁文中被称为“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意思是“community of masters and scholars”(专家学者社团),简称universitas,意思是“团体、集合体”,源自universus(整体,英语单词universe的来源),1228年在教皇颁布的敕令首先使用。这就是英语单词university的来源。

1087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所正规大学博罗尼亚大学,它是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法研究中心。随后,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大学。其中源自巴黎圣母院附属学校的巴黎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杰出代表,成为欧洲各国学生云集的中心,鼎盛时期师生人数多达5万人。1167年,英国国王禁止英国学生入读巴黎大学,因此1168年一批巴黎大学的学者来到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年,牛津大学部分学者分离出来创办剑桥大学。

作为拥有特许状的社团,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享有高度的自由,实行完全的自治。教者可以自由的讲授,学生可自由的研究,允许大学师生结社、罢课、罢教,自由安排课程、聘请教师或享有迁移权、行乞权、免纳捐税、平时免受兵役和不受普通司法机关管辖等。这就是现代大学自治的渊源。不过,虽然不受世俗政权的干涉,但中世纪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教会的控制,都必须开设神学方面的课程;而大学的教师也大多数都是传教士或基督徒。

university:[juːnɪ'vɜːsɪtɪ] n.(综合性)大学

bandit:强盗

发音释义:['bændɪt] n. 强盗,土匪;恶棍;敲诈者

词源解释:bandit←意大利语bandito(剥夺公权,过去分词)←意大利语bandire(剥夺公权)←通俗拉丁语bannire(宣布剥夺公权)

同源词:banish(放逐)

bandit来自意大利语bandito,是bandire(剥夺公权)的过去分词,字面意思就是“被剥夺了公权的人”。“剥夺公权”是中世纪的一种刑罚,只有皇帝才有权颁发公告(ban)剥夺某人或某座城市的公权,因此bandit和banish的词根都是ban。被剥夺公权意味着丧失了法律保护,人人可以杀之或掠夺之。这些丧失法律保护的人自然再不会遵纪守法,大多落草为寇,所以bandit通常用来表示强盗、土匪,其实它最恰当的翻译应该是“法外之徒”——不受法律保护的人。

趣味记忆:bandit = band(绑)+it(它)→见了bandit就应该绑他,否则他就绑你

absolute:绝对的

发音释义:['æbsəluːt] adj. 绝对的;完全的;专制的n. 绝对;绝对事物

结构分析:absolute = ab(离开)+solute(松开)→不受任何束缚的→无限制的→完全的,绝对的。

词源解释:solute←拉丁语solvere (松开)

同源词:solve(解决,溶解),solute(溶解的),resolve(溶解,分解,决心),solution(解决方案),absolve(赦免,解除)

chorea:舞蹈症

词源同chorus, 唱诗,舞蹈。指一种由狂舞引起的手,脚或其它身体部位不受控制的疾病。

cold-shoulder:冷肩,冷落

比喻用语。冷肩指羊肉冷肩肉,通常认为是给穷人吃的,或打发不受欢迎的客人用的。

gratuitous:无缘无故的,无谓的

来自词根grat, 感谢,词源同grace, gratitude. 原指表达感谢,报答,免费给予。后词义贬义化,指无缘无故的,莫名其妙的。比较汉语无功不受禄。

imperturbable:沉着的,不受影响的

im-,不,非,perturb,使烦恼,不安。引申词义不受打扰的,沉着冷静的。

ostracize:排斥,摈弃

源出古希腊习俗。古希腊时期在雅典和其他一些城市,公民通常每年在市场聚集一次,对那些被认为危害国家安定的人,特别是政治家,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投票母投票方式颇为独特。每人把自己所认为的危险人物和不受欢迎的政治家的姓名写在称之为ostrakon的陶片或贝壳上。在投票前,不提出指控;在投票后,也不进行审判。票数逾6 000(一说逾半)者,则被放逐5隼或10年,但其财产不被役收。实行这种民主措施是为了防止危险分子或不得人心的政治家掌权。这就是希腊史上所称的“陶片放逐法”。此法约.在公元前417年废止。据有关史料记载,遭此法放逐者总共不超过10人,其中有雅典政治家和将军亚里斯泰迪斯( Aristides,5307—468? BC),雅典政治家和将军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527 7—460? BC)。1939年在雅典古希腊大会场(集市)旧址发现的陶片上就有这两人的名字。英语ostracize一词正是从意为“陶片”的希腊词wf rakon衍变过来的,原先表示“放逐”,后来转义为“排斥”、“拒绝和…交往”、“摈弃”等义。

ordeal:(对品格、忍耐力等的)严峻考验,磨难

古时英国法庭在处理疑案时是借助超自然的方式来进行裁决的,例如使嫌疑犯或被告手抱灼热铁块,或使其蒙住双眼赤着脚从几块灼热的犁铧中间走过,或使其将手浸于沸水中,倘若手脚丝毫无损则可定为无罪。古人相信上帝会创造奇迹,保护无辜者使其不受伤害。这种神裁法古英语作ordal,其原义为“审判”或“判决”。古代条顿族及其他一些民族也曾采用类似判罪法。 13世纪初英国废除了除决斗以外的各种神裁法,但ordal一词却传了下来,拼写形式演变为ordeal,如今多用于引申义,表示“(对品格、忍耐力等的)严峻考验”、“磨难”或“煎熬”。

freelance:自由职业者

原义为“长矛”的lance早在17世纪初即被用作lancer的同义词,指“持矛者”或“长矛轻骑兵”,而free(自由的)与lance复合而成的freelance(原作free lance)则被19世纪作家用来指中世纪的“自由骑士”或“雇佣兵”,尤指意大利和法国雇佣兵。freelance系英国苏格兰作家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1771- 1832)所杜撰,始见于他的历史小说《艾凡赫》(Ivanhoe,1820),但直到19世纪后半期,其词义才引申为“(不受雇于人的)自由作家”、 “自由演员”、“自由记者”、“(不执行政党路线等的)独立行动者”、“自由职业者”等义。该词现在还可用作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如freelance photographer(个体摄影者),to work freelance(当自由职业者)等。

cant:言不由衷之词

cant来源于拉丁语cantus‘song’(歌)或cantare‘to sing’(唱)。和多数同根词如cantata(大合唱),canticle(圣歌),cantilation(吟咏),chant(赞美诗)等不一样,该词自中世纪进入英语之时起就被赋予了贬抑含义。翻开辞书一看,我们可以发现cant的词义,诸如“伪善言词”、“(下层社会的)黑话”、“言不由衷之词”、“(乞丐等的)吟唱式哀诉”,几乎无一不带贬抑色彩。造成这一情况的因素有三,均与早先的基督教会有些联系。其一,一些牧师在做弥撒时只会机械地履行职责,不太注意吟诵的言词的含义。其二,乞丐被允许参加这些牧师主持的,为死人举行的宗教仪式,他们往往装得十分悲痛,来骗取人们的施舍,他们哀诉式的乞讨也影喃了cant一词的意义。其三,17世纪有位苏格兰传道士,因其虚伪不受欢迎,他的名字就叫Andrew Cant。 1711年8月18日《旁观者》(The Spectator)第47期上斯梯尔(Richard Steele,1672 - 1729)写的一篇文章在追溯cant 一词的词源时,试图将它与这位传道士的姓氏Cant联系起来,文中说:“他讲道所操方言,除了部分会众,据说无人听懂。”多数辞书对此很不以为然,但有某些根据说明,cant一词的贬降过程似乎多少受了这方面的影响。

bowdlerize:删节,删改

19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名叫Thomas Bowdler(1754 - 1825)。他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某些文学作品对小孩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深感不安,于是弃医从文,着手删改莎士比亚戏剧,1818年出版了十卷《家用莎士比亚戏剧集》(The Family Shakespeare)。他对原剧大加删改,尽量保留了剧中的佳句,同时删除了其中有猥亵意味的语句和那些不宜在家庭中朗读的语词。随后他又删改了英国历史学家吉本(Edward Gibbon,1737 - 1794)的史学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由于他把莎剧改成人人易懂的形式,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英国诗人、批评家斯温伯恩(A, C. Swinburne,1837 - 1909)说:“多亏了Bowdler,如今天真无邪的儿童可以阅读最伟大作家的作品而不受其害了。”然而,他也同时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他们将此举传为笑谈。在他死后十年人们据他的姓氏创造了bowdlerize这一动词,作为expurgate的同义词,表示“删节”或“删改”,该词现常含贬义。

argus-eyed:目光锐利的,机警的  

阿耳戈斯(Argus)头上长有一百只眼睛,每逢睡觉时都只闭上一、两只眼睛。被赫拉派遗去监视变成了母牛的伊俄(宙斯的情人),后来被宙斯派遣神使赫耳墨斯杀了。阿耳戈斯死后,赫拉取下他的眼睛,撒在她的孔雀的尾巴上作为装饰。时至今日,这些眼睛还呆在孔雀尾巴上。

该词典出希腊神话。Argus乃神话中人物。他全身上下长着100只眼睛,故有“百眼巨人”之称。在他睡觉时总有一些眼睛睁着。主神宙斯(Zeus)与情人伊娥(Io)幽会,被天后赫拉(Hera)发现,宙斯为了保护伊娥不受赫拉报复,把她变成小母牛。Argus奉赫拉之命昼夜盯住这头小母牛,宙斯大为恼火,就派赫尔墨斯(Hermes)去把Argus杀死,由于Argus整天睁着眼睛,不好下手,于是赫耳墨斯(Hermes)就用动听的笛声催他人睡,使他闭上全部眼睛,然后砍下他的头,救出了伊娥。之后赫拉将他的眼睛移到她最喜欢的鸟——孔雀的尾巴上。Argus一词现常用以喻指“机警的人”或“警惕的守卫者”,复合词argus-eyed则表示“目光锐利的”或“机警的”。

amethyst:紫晶,紫蓝色宝石

该词源出古代世界一种迷信。古人用以醒酒防醉之物很多,据说戴上爱神木( myrtle)叶子扎成的花环能防酒醉,早餐吃卷心菜可解宿醉,但他们认为用紫蓝色宝石防醉最为灵验,因此希腊人就将此石称为amethystos。该词由a-‘not’加methystos‘drunken’构成,含有not intoxicating(不醉人的)之意。英语中用以指“紫蓝色宝石”的amethyst一词即源于此。

关于此石能防酒醉的由来,亚里士多德讲过这样一则神话故事:Amethyst是个美丽的仙女,她祈求月神和狩猎女神阿耳特弥斯(Artemis)保佑她不受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伤害,女神遂将她变成一块宝石。酒神为了表示他对Amethyst的爱,赋之以紫的颜色和防醉的性能。(参见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