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泥砖):古埃及人用于建筑的泥砖
在 古埃及时代,由于尼罗河一带缺少木材,因此古埃及建筑的通常是采用大量的泥砖和石头建成。其中,石头一般用在金字塔陵墓和神庙等宗教建筑,而泥砖则用在王 室宫殿、城墙、城镇和神庙旁的附属建筑。建筑用的泥砖原料主要来自尼罗河沿岸的淤泥。古埃及人取得泥土后,会将泥放入模具中,并放置在阳光强烈处来干燥硬 化,最后成为泥砖。这种用泥砖盖房屋的方法在埃及的一些地方仍在沿用。古埃及的一些建在高地上的泥砖建筑村落、神庙和陵墓目前依然存在,如村庄德尔巴拉梅迪纳、小镇莱红和堡垒巴衡等。
英语单词adobe源自古埃及的科普特语tube,意为“泥砖”。后来流传至阿拉伯,加上定冠词al后变成了阿拉伯语al-tob,后来拼写变为attob。穆斯林占领西班牙后,该单词经由西班牙进入英语,最终演变为英语单词adobe。
adobe:[ə'dəʊbɪ; ə'dəʊb]n.泥砖,砖坯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dobe 词源,adobe 含义。
Ashkenazi:(德系)犹太人
来自Ashkenazi,诺亚曾孙。于罗马帝国时期定居于今中欧和东欧一带。
frieze:饰带,长条横幅图画
来自拉丁语Phrygia, 古希腊地名,位于今小亚细亚土耳其一带,因盛产丝织刺绣品而著名。比较Doric, gallery.
macadam:碎石路(面),柏油碎石路(面)
源自碎石路面的发明者John L.MacAdam(1756 -1836)之姓氏。MacAdam亦作McAdam或Macadam,是一位苏格兰工程师。他早年移居纽约,随叔父经商,13年后带了一笔颇为可观的财富返回苏格兰埃尔郡( Ayrshire),打算在那里购置房地产,过一个平静舒闲的生活。回到故里之后,他发现周围一带的道路坎坷难行,便潜心研究改进筑路法。1819年他提出了一种新理论:用大小基本相同的花岗碎石铺设,再以滚路机碾压,使碎石嵌入土中,可保路面坚固耐用。MacAdam的碎石筑路法随即被英国推广使用,并很快地被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所采用。1827年他被任命为负责英国城市公路的总监督官(general surveyor of roads)。为了纪念他,碎石路(面)也从此被称作macadam road或macadam。碎石上加铺柏油(tar)的现代柏油碎石路(面)正是以此为基础的,故名之日tarmacadam,一般多简称之为tarmac。
buccaneer:海盗
buccaneer原用以专指17世纪下半叶出没于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沿海一带,劫掠西班牙殖民地和船只的英国、法国或荷兰的海盗。17世纪初期法国人来到了海地。他们发现当地人喜欢把野牛肉或野猪肉放在烤架上面熏烤就仿效着去做。他们根据当地土语把烤架叫做boucan,把熏烤者叫做boucanier。英语buccaneer 一词即由此而来。最初buccaneer指定居于海地的法国猎人或英国猎人。这些人常把熏烤的肉卖给海盗,其实他们中多数人也是海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buccaneer渐渐丧失了原义,变成了当时那一带海盗的代称。到丁19世纪以后,它的词义扩大了,开始被用以泛指“海盗”或“冒险家”。
assassin:凶手,刺客
大约在公元1090年,在波斯出现了一个穆斯林秘密团体,称伊斯迈里藏( Ismaili)。其刨建人名叫Hasan benSabah,他从地势险峻,常人无法进去的山寨指挥暗杀活动,企图以此恐怖手段主宰伊斯兰世界,所以该教派的历代首领都被称作“山岳老人”(The Old Man of the Mountains)。在他手下有一大批狂热信徒,立誓要把异教徒杀绝。他们暗杀的主要对象是参加十字军东征的基督教徒,尤其是基督教领袖。十字军东侵,前后八次,历时近二百年(1096 - 1291)。就在这近二百年间,该秘密团体成员先是活跃于波斯和伊拉克,以后活动又扩及到叙利亚一带,专门刺杀十字军。据说这些人在进行凶杀活动之前,其首领让他们服用海吸希(hashish),即印度大麻(hemp),一种起麻醉作用的毒品。因此,人们给他们起了个浑名hashshashin,在阿拉怕语中的意思是“服用海吸希的人”(hashish - eaters/users)。该词进入中世纪拉丁语时作assassinus,17世纪传人英语则作assassin。在史书上assassin专指上述“穆斯林秘密团体成员”。以后,作为对他们凶杀行为的报复,基督教徒用assassin来表示“凶手”,“刺客”,保留了它在历史上原先的含义,随后又从assassin派生出assassinate(暗杀),assassination(暗杀)等词。
amazon:魁梧而带男子气的女子,女战士
在古希腊神话中Amazons乃居住于黑海沿岸(小亚细亚或亚速海滨)一带的女人族。为繁衍后代她们定期同邻族男人结合,然后再把男人送走,生下男孩送归其父(一说杀死或弄成残废),生下女孩则留下练习武艺。Amazons骁勇,善骑射。据古代传说,Amazons为了便于拉弓射箭女孩右乳都被烙掉。一般认为,Amazon一词源于希腊语a‘without’(没有)加mazos‘breast’(乳房),在希腊语中的原义是“无乳者”。然而词源学的这一考证未必可靠。在古希腊罗马的造型艺术中,Amazons的形象是肌肉丰满体态健美的美妇,并无残缺痕迹。有关Amazons的神话很多,在中世纪流传甚广。Amazons和希腊人打过许多仗,曾助特洛伊人作战。正是根据上述传说,后人遂用amazon 一词来指“魁梧而带男子气的女子”或“女战士”。据有些记载,南美洲第一大河Amazon(亚马孙河)也是据此得名的。1541年西班牙探险家奥雷拉纳(Francisco de Orellana)声称曾在这条河上遭一女人部族袭击,故而将此河命名为Amazon。
Yankee:美国佬
Yankee一词大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关于它的由来,说法不下二十种。
有人认为,Yankee来源于印第安人对English一词的读音Jengees或Yengees。也有人认为,Yankee出自一个意为“精明”的苏格兰词,因为直到今天,一个精明厉害的商人还往往被人叫做a Yankee trader。但是大多数人认为Yankee起源于荷兰。
17世纪时,荷兰人成为英国人进行殖民地扩张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英国人把制作和出售乳酪的荷兰人按荷兰语蔑称为Jan Kees,相当于英语John Cheese(乳酪约翰),或把他们叫做Janke(Jan的指小形式),相当于英语Little John(小约翰),同样带有贬抑的含义。后来Jan Kees或Janke又移用作荷兰海员或海盗的诨名,并逐渐讹变为Yankee。
随着荷兰的向外扩张,许多荷兰人来到了美洲。他们主要集中于现在的纽约州一带(最初的纽约州叫新荷兰,纽约市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末英国兼并后才得名纽约),而英国早期移民则多定居于现在的美国东北沿海各州即新英格兰地区。荷兰移民多半是种地的好手,他们很瞧不起不擅长务农的新英格兰移民,于是把自己的外号转送给了他们,称他们为Yankee。对新英格兰移民素以Brother Jonathan(乔纳森兄弟)相称的英国士兵,把这一绰号接了过来,改称他们为Yankee。南方移民觉得新英格兰移民过于精明,也以Yankee称之。而新英格兰人却将此视为对他们的一种赞誉,引以为荣地接受了。因此,到了18世纪中期Yankee便成了新英格兰人的绰号。
在法英七年战争(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 1754-1760)期间,据说英军统帅Amherst勋爵手下一个军医Shucksberg(一说Shuckburgh)于1755年特意谱写了一首名为Yankee Doodle(扬基歌)的歌曲,取笑粗里粗气、衣冠不整的新英格兰士兵。
1775年4月的一天,英国陆军上校Hugh Percy带着军队在Yankee Doodle的乐曲声中从波士顿城开赴康科德(Concord)去搜查殖民地人民收藏的枪支,结果被农民组成的殖民地军队打得大败。殖民地军队自豪地踏着Yankee Doodle的乐声开进了波士顿。与此同时在附近的列克星顿(Lexington)殖民地军队也打了一场胜仗,这两场仗史称列克星顿-康科德之战,它们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此后,有人把Yankee Doodle的歌词作了修改,使之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一首进行曲。正是这首歌使Yankee一词得以进一步推广,并在美国广泛流行。
独立战争胜利结束后,Yankee一时成了美国剧场里最受人喜爱的人物,他总是以纯朴老实、精明强干而富于幽默感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
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1861-1865)。在战争时期,南方军士兵把北方军士兵叫做Yankee(北方佬),偶尔也叫doodle(笨蛋)。Yankee Doodle被当作一首亲联邦歌曲,在亚拉巴马州的莫比尔(Mobile)和南部邦联的其他地方这首歌都遭到禁止。Yankee一词再度成为对北方人的一个蔑称,一直到今天美国南部许多地方仍在这样沿用。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Yankee的词义扩大了一些,美国兵被称作Yankee或简称Yank。1917年美国兵都唱起了流行歌曲作家George M. Cohan谱写的“在那里”(Over there)这首歌,歌中唱道:“Over there, over there, the Yanks are coming ...”(在那里,在那里,美国兵来了……)从那时候起,Yank和Yankee就成了欧洲人对美国兵或美国公民的通俗称呼,有时也作为山姆大叔或美国的代称。在拉丁美洲Yankee拼作Yanqui。20世纪50年代,拉丁美洲人民发出了Yanqui go home(美国佬滚回老家去)的吼声,对美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可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从以上所述,可见Yankee或Yank自问世以来其含义常因历史情况而发生变化,时而扬升,时而贬降,且贬多于褒。
Phoenician:腓尼基人
来自拉丁语Phoenice,来自希腊语Phoinike,腓尼基人,字面意思可能为紫色的土地,因腓尼基在当时以出产紫色的颜料闻名希腊,紫色在古代为高贵之色。腓尼基人为古代闪族人的一支,生活在今地中海东岸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在古代文明极其先进和发达,腓尼基人出于商业贸易的需要,创造了腓尼基字母,为现在广泛使用的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的祖先。
sop to Cerberus:贿赂
在希腊神话中,Cerberus是地狱中的守门犬。它有三个头,尾巴又像蛇,无论谁要通过地狱大门,不给Cerberus—点油水讨好它, 就休想进出。
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Virgil,公元前70〜前19)在《伊尼特》(Aeneid)中描写了一个故事。书中的主角埃捏阿斯(Aeneas)深人地狱时,被魔犬Cerberus所困;后来得到女巫西比尔(Sibyl)的救助,用诱饵贿赂(sop)这头贪婪的魔犬后,埃涅阿斯才得以逃回阳间。
由于这个古老的传说,至今希腊一带仍流传着一种风俗,下葬时都要塞一块饼在死者手中,贿赂Cerberus好以便放行。所以“巴结魔犬Cerberus”(sop to Cerberus)也就变成“贿赂”的意思了。
yacht:快艇;(大型)游艇;乘坐游艇
和英语中许多航海词语(如skipper, deck)一样,yacht一词也是来自荷兰语。16世纪时荷兰人造了一种名叫jaghtschip的船,按字面义是chase ship或hunting ship(追击艇)的意思。这种船速度快,用以在沿海一带追踪缉捕海盗和走私者。以后jaghtschip缩略为jaght,最后演变为jacht。
166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送了一艘这种快艇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查理二世把它当游艇用。英国贵族富豪们发现这种快艇很适宜海上游乐,造船商便加以仿制改造,而且把名称也一起借了过来,用以指“快艇”或“游艇”,尔后jaght逐渐演变为yacht。
yacht始见于英国作家伊夫林(John Evelyn, 1620-1706)所写《日记》(Diary)。他在1661年10月1日的日记中记述了他曾陪同查理二世乘游艇出游:“I sailed this morning with his Majesty in one of his yachts (or pleasure boats), vessels not known among us till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presented this curious piece to the king.”到了19世纪,英国和美国沿海各地都纷纷成立快艇俱乐部(yacht clubs)。yacht一词还进入了其他欧洲语言之中,如法语yacht,德语Yacht,西班牙语yate等。
Thule:极北之地
来自希腊语 Thyle,古希腊传说中不列颠以北航行六天后所到达的陆地,受限于当时的地理知 识和有限的古文献资料,具体位置不详,现学者估计为冰岛或北欧一带。引申词义极北之地。
Belgium(比利时):比利其人的国家
比利时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有凯尔特人在这一带生活。在古罗马 时期,凯撒大帝征伐高卢时,将居住在塞纳河和马恩河以北的高卢居民称为Belgae(比利其 人)。罗马征服此地后,设立了高卢-贝尔吉卡行省(Gallia Belgica)。公元4世纪起,被法 兰克人占领,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
比利其人先后受到罗马人和法兰克人的同化,最后演化成为当今比利时的两大主体民族 之一,即讲法语的瓦隆族。另一主体民族是讲荷兰语的弗拉芒族,祖先为巴塔维人、利普里 安法兰克人等日耳曼系统族群,族源与荷兰人相近。
1830年比利时宣布脱离荷兰独立时,立国名为Belgium,意思就是“Belgae (比利其人) 的国家”。
Bulgaria(保加利亚):保加尔人的国家
保加利亚的国名Bulgarian来自其主体民族Bulgar (保加尔人)。保加尔人可归属为匈奴人或西突厥人的一支,曾经在南俄草原的伏尔加(Volga)河畔长期生活,其名称Bulgar的 含义很可能就是“来自伏尔加的人”。
公元七世纪中叶保加尔人由于被其他部落击败,在其首领库尔特((Kurt)的率领下迀徙 至多瑙河下游南岸。公元679年库尔特率领保加尔人联合当地七个南斯拉夫人部落,共同打 败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四世的进攻,迫使其言和,夺取了东罗马帝国的多瑙河下游南岸 一带土地,从而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建国后,保加尔人与当地斯拉夫人通婚融合,诞生了后来的保加利亚人(Bulgarian),其文化己经大部分斯拉夫化。
France(法国):占领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
法国的英文名France (法兰西)源自法兰克人(Franks,法语为Francs)之名。法兰克 人是日耳曼人的分支之意,在蛮族大迁移时代从北欧南下,散居在莱茵河下游一带。公元3 世纪末,法兰克人开始越过莱茵河入侵高卢。五世纪末,法兰克一部落首领克洛维占领了北方高卢,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拉丁语称为Francia。France—词就是从拉丁文Francia演变而来。
Netherlands(荷兰):地势低洼之地
荷兰的正式名称是“尼德兰王国”(The Kingdom of Netherlands)。尼德兰(Netherlands)指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地势低洼的地区,包含荷兰(Holland) 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历史上,尼德兰王国曾经包括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内, 但后来比利时和卢森堡相继退出尼德兰王国。目前,尼德兰王国仅剩下荷兰及其少量海外殖 民地,故在称呼上常常被“荷兰”代替。
尼德兰以地势低洼而闻名,其名称Netherlands的含义就是“低洼之地”,由nether (下 面的)和land (陆地)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