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abel(嘈杂声):圣经中几乎通天的巴别塔

英语单词Babel和Babylon其实指的是同一个城市(古巴比伦),只不过Babel来源于希伯来语,Babylon来源于希腊语。据《圣经·创世纪》记载,大洪水后,诺亚的子孙越来越多,遍布地面。他们向东迁移,在古巴比伦附近定居下来。他们彼此商量说,要烧砖为石,拿石漆为灰泥,建造一座城市和一座通天塔,以传扬其名。由于他们语言相通,齐心协力,很快就建成了一座巨大的城市,高塔也直插云霄,快到天上了。没想到此事惊动了上帝。上帝担心人类办成此事后将狂妄自大,为所欲为,便变乱众人的语言,使大家无法交流,通天塔也因此半途而废。这座城市和塔便被称为Babel,在英语中比喻“嘈杂声”。而来源于希腊语的Babylon在英语中比喻奢华浮靡的城市。

Babel:['bebl] 巴别塔,通天塔,巴比伦

babel:['bebl] n.嘈杂声

Babylon:[ˈbæbilən]n.巴比伦,奢华而罪恶的城市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abel 词源,babel 含义。

stentorian(洪亮的):大嗓门的传令官斯屯托耳

斯屯托耳(Stentor)是希腊神话传说中一名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军人,天生一 副大嗓门,声如洪钟,一个人的声音比得上50人,因此在军中担任传令官。据说天后曾经化身为他的形象,用他的大嗓门来鼓励希腊将士。斯屯托耳后来与神使赫 尔墨斯比赛谁的嗓门更大。凡人哪斗得过神灵,结果斯屯托耳比输了,自己也力竭而亡。但他凭借自己的大嗓门名垂青史,英语单词stentorian就源自他 的名字Stentor。

stentorian:[sten'tɔːrɪən]adj.(声音)洪亮的,响亮的

Australia(澳大利亚):罗马神话中的南风神奥斯忒耳

奥斯忒耳(Auster) 是罗马神话中的南风神,是四大风神之一,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南风神诺托斯(Notus)。他的形象为长有翅膀留有胡子的男人。在希腊神话中,宙斯用大洪水 毁灭人类时,派去降下暴雨的就是南风神奥斯忒耳。英语单词austral(南边的)就来自奥斯忒耳的名字Auster。

荷兰殖民者发现澳大利亚时,将其称为new holland(新荷兰)。1814年,曾经环澳大利亚航行并确认澳大利亚为一块新大陆的英国航海家Matthew Flinders建议用罗马神话中的南风神奥斯忒耳的名字Auster为澳大利亚命名,将其称为Australia,意思就是“南边大陆”。

Auster:['ɔstɚ] n. 奥斯忒耳,南风

austral:['ɒstr(ə)l; 'ɔː-] adj.南的,南方的,南部的,南风的

Australia:[ɒ'streɪlɪə] n.澳大利亚

deluge(洪水):传说中上帝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英语单词deluge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大洪水、暴雨”,人们往往不知道它和flood(洪水)之间的区别。其实,这个词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它来自圣经,指的是上帝毁灭人类世界的那次著名的大洪水。

在《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上帝造人后,看到人在世间胡作非为,犯下各种罪恶,便后悔造人了,想毁灭人类世界,于是发下大洪水(deluge)淹没了整个世界,人类遭到毁灭,只有敬神的诺亚一家因为事先按照上帝的旨意修建了诺亚方舟才躲过此难。

单词deluge原本专指这场大洪水,但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各种洪水一般的事物。在表示实际的洪水这一自然灾害时,人们往往还是使用flood一词。

deluge:['deljuːdʒ] n.洪水,暴雨,上帝毁灭人类的大洪水vt.使泛滥,压倒

Hellene(希腊人):希腊神话中希腊人的祖先赫楞

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属于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等相继侵入巴尔干半岛等地。他们以及后来的多利亚人都自称是神灵赫楞(Hellen)的后代。他们有大致相同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在希腊神话传说中,赫楞是大洪水中唯一幸存下来的皮拉和丢卡利翁的儿子。他的每一个儿子都创建了一个主要的种族:埃俄罗斯创建埃俄尼亚一族,多洛斯创建多利安族,克苏托斯创建亚该亚族(来源于他的儿子阿开俄斯)与爱奥里亚族(来源于他的儿子伊翁,可能是庶生的)。他们征服了希腊的佛提亚地区,随后将他们的统治范围扩展到其他的希腊城市。于是那些地区的人便因为他们祖先的名字而被称为“赫楞人”(Hellene),即“希腊人”。

Hellene:['heli:n] n. 赫楞人,希腊人

hurricane(飓风):玛雅神话中的雷暴与旋风之神胡拉坎

英语单词hurricane来自美洲玛雅神话中的创世神之一的雷暴与旋风之神Hurakan(胡拉坎)。在玛雅神话中,当世界还处于混沌未开之时,Hurakan朝 水面用力吹了一口气,吹开了水,露出了干燥的大地。后来,Hurakan又施展魔法,引来暴雨和洪水毁灭了人类。生活在加勒比海的土著人用Hurakan 称呼当地的强热带风暴,认为是这种风暴是Hurakan在施展魔法。西班牙殖民者来到加勒比海地区后,将Hurakan一词带入西班牙语,用来表示飓风。 该词进入英语后,拼写变成了hurricane。

hurricane:['hʌrɪk(ə)n; -keɪn] n.飓风,暴风

Orpheus(杰出的音乐家):独闯冥府拯救爱妻的音乐家俄耳甫斯

在希腊神话中,古希腊色雷斯地方有个著名的诗人与歌手叫俄耳甫斯 (Orpheus)。他的父亲是太阳神兼音乐之神阿波罗,母亲是司管文艺的缪斯女神卡利俄帕。这样的身世使他生来便具有非凡的艺术才能。在他还很小的时 候,阿波罗便把自己用的宝琴送给他。这把琴制作精巧,经俄耳浦斯一弹更是魅力神奇,传说俄耳浦斯的琴声能使神、人闻而陶醉,就连凶神恶煞、洪水猛兽也会在 瞬间变得温和柔顺、俯首帖耳。

俄耳甫斯凭着他的音乐天才,在盗取金羊毛的阿尔戈斯号英雄队伍里建立了卓越的功绩。 伊阿宋正是靠了俄耳浦斯的琴声才制服了守护羊毛的巨龙。在归途中,英雄们被海妖塞壬的歌声所魅惑,意志沉沦之际,俄耳浦斯的琴声惊醒了大家,逃离了妖岛。

俄耳甫斯的悲惨爱情故事是希腊神话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据说俄耳甫斯有一位情投意合 的妻子叫做欧律狄克。有一天她被毒蛇所咬,很快就一命呜呼了。为了再见到妻子,俄耳甫斯前往冥府,用琴声打动了冥河的艄公,驯服了守卫冥府大门的三头犬。 最后他来到冥王和冥后的面前,苦苦哀求把妻子还给他。冥王夫妇被他的深情打动,允许他带回妻子,但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在走出冥府之前不能回头看他妻子一 眼,否则他的妻子再也不能返回人间。

俄耳甫斯欢天喜地地谢过冥王夫妇,领着妻子往人间走。由于脚伤未愈,欧律狄克每走一 步都要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俄耳甫斯牢记冥王的要求,强忍着不回头。就快抵达人间之际,欧律狄克再也忍受不了俄耳甫斯的冷淡,大声抱怨起来。爱妻心切的俄 耳甫斯忘记了冥王的警告,回头安慰爱妻。就在刹那间,死神再次将欧律狄克带回了冥府,只留下捶胸顿足的俄耳甫斯。

从此后,俄耳甫斯郁郁寡欢,孤身一人隐居在色雷斯的洞穴之间。由于不敬酒神,他被酒神的女信徒们在癫狂状态下撕成碎片。宙斯怜悯他,就将阿波罗送给他的七弦琴高高挂在空中,这便是天琴座的来历。

Orpheus:['ɔ:fiəs; -fjus]n.杰出的音乐家,俄耳甫斯

orphic:['ɔ:fik] adj.神秘的,俄耳甫斯的

Orphism:['ɔ:fizəm] n.俄耳甫斯主义,俄耳甫斯教

cataclysm:大灾难

发音释义:['kætəklɪzəm] n.大灾难;洪水;大变动

结构分析:cataclysm = cata(下去、彻底)+clysm(冲洗)→洪水→大灾难

词源解释:cata←希腊语kata(下去、彻底);clysm←希腊语klyzein(冲洗)

同源词:catalysis(催化作用);catalogue(目录);catastrophe(大灾难);clyster(灌肠)

衍生词:cataclysmic(洪水的、大变动的)

antediluvian:远古的

发音释义:[,æntɪdɪ'luːvɪən] adj. 大洪水前的;远古的;陈旧的;旧式的n. 大洪水以前的人;年迈的人;不合时宜的人

结构分析:antediluvian =ante(在…之前)+diluvi(大洪水)+an(名词后缀)→大洪水之前的人→远古的

词源解析:diluvi←拉丁语diluvium(大洪水)←拉丁语diluere(冲洗掉)

背景知识:在很多神话传说中,都有大洪水毁灭人类的故事,如《圣经·旧约》中就曾记载,上帝降下大洪水毁灭了所有人,只有诺亚一家事先得到警报,躲在方舟里躲过此劫难。这场大洪水在拉丁语中被称为diluvium,在英语中称为deluge。

同源词:dilute(冲淡、稀释),deluge(大洪水),diluvial(洪积的、大洪水的)

abundance:充裕

发音释义:[ə'bʌnd(ə)ns] n. 充裕,丰富

结构分析:abundance = ab(离开)+und(=ound,水上升)+ance(名词后缀)→不符合常理的→荒谬的。

词源解释:abundance是abound的名词形式,und(ound)←拉丁语undare(水上升)←拉丁语unda(水)

同源词:abound(充满、富于),abounding(丰富的、大量的),abundant(丰富的、盛产的),surround(围绕),redundant(多余的、过剩的),inundation(洪水、泛滥)

antediluvian:史前

前缀ante-, 在前。diluvian, 大洪水。指诺亚方舟之前。

barrage:火力网

词源同bar, 杆,棍,原指用杆棍搭建的拦河坝,阻挡洪水,火力网是后来义。

cataclysm:大灾难

cata-, 向下。-clysm, 冲洗,流,词源可能同flow, flood. 原指大洪水。

flood:洪水

来自PIE*pleu, 流动,词源同flow, float, pluvial. 用来指洪水。

levee:防洪堤,码头,早朝

来自拉丁语levare,升起,举起,词源同lever.引申词义防洪堤,码头。早朝义来自法语,原义为起床,代指君主接见朝臣的早会。

mole:防洪堤

来自拉丁语moles,大块,防洪堤,大工程,大建筑物,来自PIE*mo,努力,劳苦,词源同demolish,molecule,molest.

molecule:分子

来自拉丁语moles,大块,防洪堤,大工程,大建筑物,-cul,小词后缀。用于化学术语分子。

neap tide:小潮

来自古英语nepflod,小潮,nep,没有力量的,词源不详,可能来自no,flod,洪水,即flood.

babel:嘈杂混乱的地方,嘈杂声

源出基督教《圣经》。据其首卷《创世纪》所载,Babel原为一城市名。大洪水后诺亚的后代拟在此建一高塔直通天庭,上帝怒其狂妄,使建塔者突操不同之语言,彼此互不相通。此通天塔因此终未建成,而人类则散居世界各地。这段神话似乎意在说明人类语言纷杂的原因。babel 一词到了英语中也据此被赋予了“嘈杂混乱的地方”、“嘈杂声”、“空想的计划”等义。该词的终极词源是阿卡得语( Akkadian)bab-ili,其义为gate of the gods(神门)。阿卡得语乃古巴比伦王国的一种语言。但是babel却是从希伯来语借来的。其实圣经中的Babel与Babylon(巴比伦)指的乃是同一个城市。只是Babylon一词通过希腊语进入英语,所以词形不同,其引申义也截然不同,它常用以喻指“奢华淫靡的城市”。

英语另有一词bable.究其根源和babel并无任何联系。该词系一拟声词,仿婴儿牙牙学语声构成,许多语言中都有类似拟声词。但有的辞书(如《牛津英语词典》)认为babble的一些词义可能系与babel相联系而受影响的,比如babble在用作名词时除了指“(婴孩)咿呀学语声”、“潺潺流水声”,也指“模糊不清的谈话”及“嘈杂的谈话声”。

orotund:嗓音洪亮的

来自拉丁语ore rotundo,圆嘴,来自ore,嘴,词源同oral,rotundo,圆的,词源同round,rotate.引申词义嗓音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