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andy(糖果):古印度人制造的块状蔗糖

在古代欧洲,人们利用蜂蜜来制造糖果。最先是在罗马周围的地区出现了糖衣杏仁这种糖果。制造者用蜂蜜将一个杏仁裹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而在亚洲,人们通过蔗糖来制造糖果。甘蔗(sugarcane)原本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独有的农作物。人们将甘蔗榨出的汁液中提炼蔗糖(sugar)。印度人很早就掌握了从利用甘蔗制造蔗糖的工艺。波斯人从印度学会了种植甘蔗、制造蔗糖的技术,并流传至阿拉伯,再通过阿拉伯人传播至欧洲。英语单词candy一词就反映了这种技术的传播途径。它的源头是印度的梵语khanda,意思是“块状蔗糖”,是蔗糖制成品之一,即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冰糖”。从该词演变出波斯语qand、阿拉伯语qandi、法语candi和英语单词candy。在英国英语中,candy仍然指用冰糖制成的糖果,而在美国英语中,candy可以表示任何糖果。

另外,sugar(蔗糖)一词来源自印度的梵语sharkara,经波斯语、阿拉伯语和拉丁语后传入英语的。

candy: ['kændɪ] n.糖果,冰糖adj.甜言蜜语的,新潮的vt.用糖煮,使结晶为冰糖vi.糖煮,结晶为冰糖

sugar: ['ʃʊgə] n.糖,食糖,蔗糖,冰糖,甜言蜜语vt.加糖于,粉饰vi.形成糖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andy 词源,candy 含义。

province(省):古罗马帝国所征服的外部疆域

英语单词province在中文中一般译为“行省”或“省”,它来自拉丁语provincia,指的是古罗马帝国所征服的、除意大利本土以外的地区的最大行政划分单元。拉丁语provincia由pro(前)+ vincere(获胜、征服)构成,字面意思就是“所征服的”。

法国东南部与意大利接壤的普罗旺斯(Provence)的名字与province同源,都来自拉丁语provincia,因为它历史上是罗马的纳尔榜南西斯高卢行省的一部分。由于纳尔榜南西斯高卢行省最早被罗马征服,与罗马关系非常融洽,所以被罗马人亲切地简称为provincia,因而在法语中得名Provence(普罗旺斯)。

province:['prɒvɪns] n.省,行省

Provence:[prɔˈvɑ:ns] n.普罗旺斯

satin(缎子):中世纪闻名于外的中国海港城市泉州

在中世纪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闻名于外的海港城市,被阿拉伯人称为Zaitun。该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当时著名的东方名城。1292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叙述其西还旅程时写道:“离开福州市……第五天傍晚,抵达宏伟秀丽的Zaitun城”,“Zaitun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数十年后的1346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吧都他(Ibn Batuta)亦写道:“我们渡海到达的第一座城市是Zaitun……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英语单词satin就来自东方名城Zaitun,表示来自Zaitun的丝绸、缎子。

虽然Zaitun在600多年前就是世界皆知的名城,但到了19世纪初,欧洲学术界却在为“Zaitun”到底在何处而争论不休。直到1915-1918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问世后,史学界才一致认定那个充满传奇故事的“Zaitun”就是中国福建省的泉州。

satin:['sætɪn] n.缎子,缎子衣服adj.光滑的,绸缎做的,似缎子的

king(国王):氏族部落的首领

在现代英语中,单词king往往被翻译为“国王”,表示“一国之君”,然而古代,king其实并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仅仅是氏族部落的首领,相当于“酋长”。king来自古英语cyning,与单词cynn(kin,家族,种族)相关,仅仅是“一族之长”(leader of a kin),指的是公元4世纪时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民族的部落首领。当时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民族包括撒克逊人、盎格鲁人和朱特人。后来,这些人在不列颠东南部(即英格兰)建立了七个小国家,或者说是七个部落,包括三个撒克逊人的、三个盎格鲁人的和一个朱特人的。这些部落的首领就是king,这些部落因而被称为kingdom(王国)。后来,这些部落统一为英格兰后,其首领依然被称为king。从此以后,英格兰的男性首领都被称为king,该词也就被译为“国王”了。

king:[kɪŋ] n.国王vt.立……为国王vi.统治,做国王adj.主要的,最大的,最重要的

antimacassar(椅套):避免望加锡发油污染家具的罩布

该词来自以香料闻名的印尼望加锡,望加锡(Macassar)是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的首府,是苏拉威西岛上最大的城市。16世纪初,望加锡是印度尼西亚东部最大的贸易中心,后来更变成东南亚各岛屿中最大的城市、整个东南亚的贸易中心,贸易远至阿拉伯及欧洲等地。望加锡出产一种香料,可以用来做发油。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的发油制造商推出一种新产品,宣传说是用望加锡香料制成的,赢得人们竞相购买,也使得macassar一词成了“植物性发油”的代名词。头发擦过这种油后,闻起来固然很香;可是如果枕靠在椅子或沙发上,家庭主妇就要瞪眼了。她们为了免掉洗刷那一大片油渍的麻烦,就在椅子或泠发上铺上层罩布。从此这种罩布就被称为 antimacassar,因为它是用来“对抗”(anti)“发油”(macassar)的。

antimacassar:[,æntɪmə'kæsə] n.椅套,罩布

macassar:[mə'kæsə] n.发油,望加锡

England(英格兰):盎格鲁人的土地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30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公元407年,罗马帝国发生内乱,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结束后,从5世纪中叶开始,来自北欧及德国地区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陆续入侵不列颠,原有的布列吞人要么被驱赶到北方苏格兰或西方威尔士等山地区域,要么与入侵者融合。到7世纪初,入侵的日耳曼部落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些国家主要位于现在的英格兰地区,这片区域也被称为England,在古英语中拼写为Engla land,字面意思就是the land of the Angles(盎格鲁人的土地)。

England:['iŋɡlənd] n.英格兰,英国

English:['ɪŋɡlɪʃ] n.英语,英国人adj.英国的,英国人的,英文的

coelacanth:腔棘鱼

coel, 空的,词源同hole. -ac, 尖,尖刺,词源同acid. 因支撑鱼尾的尖鳍为空鳍而得名。该鱼为一种7000万年前的古鱼,仅存化石保留,1938年在南非东南海岸一张照片显示南非渔民捕获了一条形似这种鱼化石的鱼,但是当鱼化石专家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被渔民吃的仅剩骨头。但关于这种鱼可能带存活的消息传开后,激动了全球各地的渔民寻找这种鱼的热潮。

cravat:男用阔领带

来自地名Croatian,欧洲东南部国家。原为17世纪初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在法国军队的克罗地亚雇佣军穿戴的围巾,后传入西欧国家并成为时尚,再后改良成现在的阔领带。

Essex girl:埃塞克斯女郎

来自East Saxons的缩写,伦敦东南部的一个区,用来形容头脑简单的女人。

laconic:简洁的,精练的

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 Peloponnesus)东南部有个畜牧山区叫做Laconia,原为古希腊著名奴隶制城邦斯巴达(Sparta)的所在地。古时候该地区的人(即Laconians)曾“说话简洁,措辞精练著称于世。

sandwich:三明治

sandwich“三明治”即“夹馅面包”,原是英国东南部的一个城镇名。18世纪时,这个城堡里有位伯爵,名叫John Montagu,声誉很坏。他不仅胜任不了他所担负的海军大臣的工作,而且生活腐败、臭名昭彰。赌博是他的邪恶的嗜好之一。他嗜赌成性,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这位伯爵一赌了24小时,饭也不肯停下来吃,他指使仆从把面包片夹上烧牛肉拿给他吃,一边继续狂赌下去。于是这位Sandwich城的伯爵便为全世界提供了sandwich这个词,表示他所吃的这种“夹肉面包”。后来也指“夹果酱馅等的面包”。笔者还听到一位美国人把中国的烧饼夹牛肉风趣地叫作Chinese sandwich。

Jute:朱特人

住在日德兰半岛的古代日耳曼部落,公元5至6世纪时入侵不列颠岛,定居在不列颠南部和东南部。

Greenwich:格林尼治

格林尼治(Greenwich,又译为“格林威治”)在英语中是由green(绿色)和wich(住宅)组成,意为“绿色的住宅、绿色的村庄”。对英国地名进行研究会发现,在英语地名中凡是-wich,-wick,-wike,-ick和-ich等地名积极构词成分都来源于古英语词wic,意为“住宅”;而对英国地名读音研究发现,多数与wich,wick构词成分组成的地名在近代英语中“w”都不发音,为此Keswick译为“凯西克”、Winwick译为“威尼克”、Greenwich译为“格林尼治”、Horwich译为“霍里奇”、Harwich译为“哈里奇”、Woolwich译为“伍利奇”。

由于伦敦上空的烟雾和灯光污染严重,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于1948年不得不搬至英格兰东南部东萨塞克斯郡赫斯特蒙苏,1990年又迁至目前的所在地剑桥,名称仍叫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则变成了一座博物馆,改称为“皇家天文台旧址”,成为了旅游胜地。它以本初子午线的标志所在地,古老的精确时钟和精密的天文观测仪器,以及其他辉煌的天文学成就,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在子午馆里,有一条镶嵌在大理石中间的铜线,这就是著名的划分地球经度的本初子午线。铜线两边,分别标注着“东经”和“西经”。到此观光的游客,常常脚踏铜线两侧拍照留念,以示身跨东西两半球。

Greenwich:格陵尼治(字面含义“绿色的村庄”)。

Sandwich:三明治(字面含义“沙村,沙堡”)。

bantam(矮脚鸡):出产矮脚鸡的爪哇万丹

Bantam是东南亚爪哇岛上的一个古国,中文称为“万丹”,曾经统治过爪哇岛西部。17世纪时,荷兰殖民地来到东南亚时,万丹是一个重要的落脚点。荷兰人在这个地方首次见到一种矮小而勇猛好斗的鸡,便以其地名来命名,称为bantam(矮脚鸡)。其实万丹并非矮脚鸡的原产地,但bantam一词被荷兰人带回欧洲后,就变成了对“矮脚鸡”的通用称呼。由于矮脚鸡虽然个子矮小,但生性勇猛好斗,因此bantam也常常用来形容个子矮小但勇猛好斗的人。

bantam:['bæntəm] n.矮脚鸡,矮小而勇猛好斗的

tapir:貘

生活在中南美洲和东南亚的长鼻猪状动物,来自巴西某土著语 tapira,貘。

Austria(奥地利):法兰克王国的东方边疆

奥地利位于德国东南方位,公元788年查理曼大帝征服了该地区。后来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包括奥地利地区在内的东法兰克由巴本堡王朝继承。由于奥地利位于东法兰克的东部, 故被称为“东方边区”在德语中拼写为Osterreich,由oster (东方的)和reich (边疆)组成。12 世纪时,Osterreich 被翻译成拉丁语 Marchia austriaca,由 Marchia (边疆)和 austriaca (东方的)组成。英语单词Austria便由拉丁语austriaca演变而来。

Iran(伊朗):雅利安人的地区

伊朗的英文名Iran与Aryan (雅利安人)有关。在梵语中,Aryan意思是“高贵的人”。 古代雅利安人(Aryan)从东迁往波斯,占据了伊朗高原及其东南部地区,并在这儿创造了 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将这片地区称为Aryana (雅利安纳),意为“雅利安人的地区”。 英语单词Iran便是Aryana (雅利安纳)一词经由波斯语变化而来。

Malaysia(马来西亚):马来人的国家

马来西亚的国名Malaysia由其主体民族马来人的英文名称Malay加表示国家的拉丁语 后缀-sia构成,字面意思就是“马来人的国家”

马来人是马来半岛、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半岛东南部一个种族集团。马来人的英文名称 Malay源自马来语Malayu (马来人关于Melayu这一名称的由来,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说 法,可能来自苏门答腊岛上一个约1500年前由印度人所建立的古国末罗瑜(马来文亦是 Melayu)。末罗瑜遗址位于苏门答腊岛,后被苏门答腊岛上另一个著名古国三佛齐并吞。另 一种说法是Melayu来自印度的梵文,意思为“山”或“高处”。

Thailand(泰国):自由之国

泰国古称“暹罗”意思是皮肤较黑的部族。1939年改国名为“泰国”英文名为Thailand, 来自其民族名称Thai。Thai来自泰国语Tai (泰),意思是“自由”泰族人在中国和东南亚 其他多家也有广泛分布,在中国被称为傣族。